很多时候,人的成败不在于其他,而是在于细节的培养,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特别是孩子出生的头十年被科学家长称作“机会之窗”,这段时期对孩子做这些有助于大脑发育的事情是可以真正的提升孩子的智商的。 营养的早餐 研究人员发现,从早餐中获取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商水平,避免他们出现行为障碍,有利于孩子成年后获取事业上的成功。早餐最好是全谷类食品和燕麦片,另外准备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哪怕是一块、一段都能增加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入。 学一门外语 研究发现能讲两种语言或以上的人,他的大脑运转方式和只能讲一种语言的人们是不相同的,还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脑力的帮助。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增强大脑的能力,提高记忆力,变得更聪明。 经常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儿童的认知需求,可以对智力活动产生积极影
文|秘籍君 前几天,和朋友微信聊天,正所谓三句不离本行。没聊几句,就开始吐槽她的学生:我们班的刘小龙绝对是个天才,那孩子背书超级快,我刚教的课文,人家5分钟不到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数学老师也说那孩子做题特别快,一张卷子,20分钟不到就做完,准确率还是百分之百。要是班里同学记性都这么好,我就解脱了。你都不知道,还有几个学生背书慢得能急死人,好不容易早读记住了,结果一让默写又忘个精光,我又不能说他笨蛋,可是一首古诗一节课都不下来,这小小年纪记性怎么就这么差……吧啦吧啦半天,朋友总结道:我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记忆力都特别好,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虽然很努力,可是忘的比记的还快。 想必很多妈妈都会奇怪孩子明明很努力,语文数学英语补习班一科不拉,单词还是自己把关,结果还是三四十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
案 例 分 析 心理学家表示,夸赞孩子IQ高,如:“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好厉害”,通常会让孩子得一种叫做“表扬瘾”的病,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得到家长的夸赞,如果有一天没有得到,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失落、难过、愤怒,甚至产生不自信,这种夸赞弊大于利,所以各位家长从现在开始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夸赞孩子。 错误的夸奖=毒药 璐璐从出生到上小班这几年,无论是家人还是老师都觉得她很聪明,经常夸赞她,所以璐璐一直很自信,至到上了中班,家人感觉璐璐没有以前那么快乐了,璐璐说:“老师都不夸我聪明了,还批评我。” 孩子在夸赞中长大,这让她产生自信,感觉自己很不错。中班后,由于老师没有每次都夸她,这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慢慢的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现象。现在父母都开始重视“赏识教育”,觉得多夸赞能够让孩子更自信、更快乐,所以对孩子
这种情形,小派的闺蜜最近就“中招了”。她那本来就活泼的儿子,在班里掀同桌的裙子;被幼儿园老师叫到办公室数落了一顿,闺蜜当时真希望找个地缝钻进去。给小派打电话不停地发牢骚;孩子怎么变成这样?在家一直都很乖啊!搞不懂?! 然并卵,小派听了倒很淡定。这并非因为犯错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小派亲眼见过。 去年和家人逛车展的时候,曾亲眼目睹一个约5岁左右的男孩掀了车模的裙子,最后钻到车模的裙子底子不肯出来。当时,还引来了大批好热闹的人围观,甚至有人用手机录像。孩子脸上带着很好奇的表情,无论他的父母怎么叫都不出来。最后,娃的父母崩溃了,上去一把把孩子揪出来拖走了;并且边走边骂。也是,孩子的不雅举动,让大人太丢脸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家都怎么教孩子呢! 不论这个男孩是出于什么原因掀了车模的裙子,父母的辱骂一定让他自尊受挫。有可能以后还会惧怕
小西西这个高中念得一点也不安生,这是最近外甥女留给我最多的印象。西西在我的眼中,一直是个叛逆的孩子,有多叛逆呢?三岁的时候就喜欢爬上我妈摞在床上厚厚的被子,然后学着奥特曼的造型大喊泰罗! 五岁的时候,就能拿着小棍儿追着胡同里的狗打。 七岁的时候,经常把同座位的小姑娘拧哭。 初中的时候不愿意上体育课,往厕所里钻。 高中生活虽然消停了不少,学习也还不错,但隔三差五的还是总和班主任因为学习的事情闹些小情绪,被叫家长是经常的事儿…… 总之,我外甥女给我的印象就是,太像个男孩子了…… 我妈至今还总是说我和姐姐的性格都有些偏男性化。 短发、牛仔裤似乎是万年不变的造型。 以前家里住的老房子油毡被大风刮跑了,都是我和姐姐蹬着梯子上房顶铺好的。 若干年前我和奶奶做伴儿的那几年,家中
表姐家那个宝贝儿子亲戚们都见识过,每当提起来人人皱眉头。长得眉清目秀的孩子,干出来的事,说出来的话总让人恨不得暴揍他一顿。表哥就曾经对表姐说过:你家的娃如果再不管,将来谁都不会搭理他! 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花见花开车见车载?只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懂事,自己家的孩子却各种不招人待见,表姐自然心里也是烦的。 那么,有教养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没有教养呢?还是家长的教育有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有教养呢? 1、孩子教育最好的培育期是0--7岁。培养孩子要趁早。 2、以身作则。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自身杜绝不文明的行为,为孩子做典范。 3、从小给孩子的行为立规矩,并坚决执行。
先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明明家的餐桌上 明明的爸妈平时都很忙,也没有太多时间陪明明,一天中也就吃饭的时候全家能聚在一起,爸妈想抽点时间和明明沟通一下在幼儿园的表现,可是,聊天的内容却往往变成了“你怎么又和小朋友吵架了?”“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听话?”“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 结果,明明越吃越慢,越吃越少,吃饭时总把碗筷弄得砰砰作响,又被爸妈批了一通。到最后,明明一提吃饭就满脸的不情愿。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也许你会说,在吃饭的轻松环境中,教育效果能够事半功倍。但我们必须看到,父母和孩子在餐桌上交流时,谈话的态度和内容非常重要。对孩子来说,吃饭时挨爸妈训,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伤害: 伤害1:情绪压抑 请你试想一下:你正好好地吃着饭,家人絮絮叨叨询问你的工作表现,批评你的过错,训完还要人接着把饭吃完,要是不吃或
我们中国的父母,很吝啬赞美,倒是乐于教训的多。比如孩子考试之后,考好了,冷冰冰一句:还不错,好像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考好,那就严重了,好像是意料之外的。 于是说教的有之,棍棒伺候的有之,否定孩子的也大有人在。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自我评估。 你如果去问一个孩子,就会发现有的孩子自我感觉很好,有的孩子却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 只要你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后面这一类孩子平时经常被父母说“你一点用都没有”、“你是个蠢货” 被父母否定,对孩子而言,不啻是一场苦难。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小的孩子总是跟你说: “我长大了要做一个很厉害很厉害的人” “我要挣很多的钱,买很多的好东西吃。”吃货宝宝如此说 “我是天下无敌!” “我要超过你!” “我要得第一,我很优秀!
其实1-3岁孩子“咬人”会特别频繁,之后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到了5岁左右基本就消失了。 但在高发阶段,不管是孩子咬别人,还是可能被咬的,家长们心里都会特别紧张。如此敏感又重要的话题,实在难以回避,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咬人”这件事。 大部分时候,我们总喜欢直接找到解决方案,但是面对咬人这件事情,分析原因特别重要!到底1-3岁的孩子为什么开始“爱上咬人”? 我不是故意的…… 我牙痒痒啊! 没想到吧,最首要的原因不是焦虑,不是内心隐藏着无数好斗的小兽,这么大的孩子好“咬人” 多半正是由于被大部分家长忽略的一个需求。 我在2岁班级的时候经常看到孩子哭,而且哭的时候总是不停地用舌头去舔牙齿,跟有经验的老师沟通之后我才知道这叫做“teething”(磨牙)。 一般的做法是我们把冰冻后的硅胶磨牙玩具让孩子啃
当宝宝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的时候,你肯定惊喜万分。可是你知道吗?在接下来这段宝贵的时期内,孩子能学到多少词汇将会影响TA的一生。 什么是言语智力 对小孩来说,言语智力(verbal intelligence)是大脑智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小孩呀呀学语时,先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先蹦出来的都是名词,然后才是词组,你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他连不成句。三岁以后,他能经常说出完整的、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这时候动词和其他词才都包括进去。 小孩学说话,其实和不同脑区之间建立新的回路有关。小孩大脑里的树突和突触,就像电路里的元件一样,你不断跟他说话,让他听到声音,他自己试着蹦几个词,这就让元件之间的连接更好用,慢慢地脑区有效地连接起来,他就学会说话了。小孩的大脑在婴幼儿和儿童早期学语言特别快,一直到六七岁左右,这就是学语言的关键期。 有研究
未满两岁的树儿喜欢上了看电视,而且“电视瘾”越来越大。为了防止她沦为一枚圆滚滚的沙发土豆(couch potato),甚至过早近视,全家开始限制她看电视的时间(每天最多半小时,每次不超过十分钟)。 树儿染上“电视瘾”,大人脱不了干系。妈妈看电影、爸爸看体育竞赛、外婆追肥皂剧,外加全家每晚必看央视新闻和本地新闻,一打开电视,树儿就来凑热闹,玩电视遥控器,关电视机和有线电视机顶盒开关。我跟她腻在一起久了无聊的时候,就会“勾引”她爬到沙发上,去看“天线宝宝”,这个节目一集20分钟,分散她注意力让自己得到20分钟的安静对我来说诱惑太大了。 有时候为了让她专心吃饭,我就把餐椅搬到电视机前。(这么做是错误示范,因为人边看电视边吃饭会影响消化吸收。)现在树儿一起床就跑到客厅吵着要看电视,真应了那句话,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不过,放轻松。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那就说明你爱你的孩子,也在寻求方法来改善和提升自我。这样的心情和想法会感染你的孩子,即使你的话语没有起到作用,你的孩子还是可以感觉得到。 中美教育方式各有利弊,如何取长补短,让孩子在具备中国传统美德的同时,也拥有美式的开朗与创新精神呢?来看看美国家长对他们的小孩常说的这50句简单的话语,可以帮助你的孩子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也会让你们变得更加亲近。 鼓励他们要勇敢 “我就在这里” 从大型的滑滑梯到学校的才艺表演,通过提醒他,他最重要的人在这里陪着他,可以帮助你的小家伙克服恐惧。 “我不知道,你猜猜看呢?”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害怕犯错误。早早地告诉你的孩子要大胆猜测,因为那是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步。 “试一下” 新的蔬菜。运动场上的迷你岩壁。和上了年纪的邻居聊一会儿天。鼓励你的孩子获得新的体验,告诉她要无所畏惧地
把所有柜子打开当然比较乱,重要的是不停按按钮,按钮就容易松脱,这样房车开起来东西掉出来砸到人可就危险了。奶奶见状立即神秘地看着孙子,问道:“请问爷爷的袜子在哪个柜子里?奶奶的衬衫呢?” 孩子听到真的立马停住了,马上开始“猜猜猜”的游戏,没想到奥利真的把爷爷的袜子在哪里说出来了,对于小东西的观察力真不可小视,大家一起哈哈笑了起来。次日,奶奶在房车上洗碗,两个小家伙又淘了起来,在床上乱蹦还扔起东西,奶奶见状没多说,却给哥俩找活干。英国人洗完碗都要擦干才放入柜橱,奶奶不但示范怎样擦碗,而且告诉孩子应该放到柜橱的什么地方。哥俩不但照做而且做得不亦乐乎,结束后还不断向我和爸爸炫耀。孩子淘气的时候不外乎几个原因,要么是对于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又不知轻重,要么自己的玩具玩烦了无所事事,要么需要大人的关注。 (奥利在把碗擦干) 设想下孩子在奶奶的房车里到处乱按柜门的
几乎所有的中国家长,都罹患了共同的病症:焦虑。几乎所有的焦虑,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应试。而几乎所有的欲望,都指向一个目标:在应试中胜出。更高度一致的渴望就是:逃离。如此高度一致的期望值,代表着空前一致的主流价值观。 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此前的多少代国人,生活在一个不鼓励“爱与自我觉知”的文化里。这是一种对异类的宽容度极低,对偶尔的“迷途羔羊”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文化,是一种抵制健康积极合作、迷信不择手段竞争的文化,是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主流价值观单一到极端的文化,是一种以亲情为捆绑、以集体为牢狱、扼杀个性的文化。 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化与信仰的多元似乎已经大行其势。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一个更健康、多元而开明的主流价值观与文化体系,取代已经僵死但仍然耀武扬威的那一个。打碎旧体系并不代表新体系的自然诞生,混乱无序的真空状态中,旧体
一个孝心满屏的重阳节,被一封来自张靓颖妈妈的公开信浇了冷水。尤其是看到张靓颖未出声先落泪的视频,歌迷们更是集体心疼。 唱了感动无数人的《终于等到你》,自己的婚礼却等来了妈妈的公开反对。扑所迷离的真相就留给他们自己吧。但是同样作为妈妈的我们,貌似再也无法冷静~~ 还记得演员陈乔恩在真人秀节目中也透露,自己和妈妈始终处于尴尬的相处状态。尽管陈妈妈对此悔恨交加,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怎样做才是母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一般孩子平均每天会收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孩子得到的正面评论每天却只有32条。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话语中,只有6%~15%的话语是积极和鼓励性的话语,而大部分却是具有消极和讽刺意味的语言。 父母每天都要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表扬,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从而产生自我价值。同
记得我家熊孩子阿瓜3岁的时候,他爸给他买了一盒各种小动物形状的水果糖,看起来很有趣并且很可口,孩子很喜欢吃。阿瓜奶奶担心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就把糖放在冰箱顶上,每天只能给孩子拿两颗。 没多久,他奶奶回老家,有一天我从厕所出来,发现熊孩子搬着小板凳站在冰箱前面,看到我出来,随即紧张地用手捂住鼓鼓的嘴巴,那样子很滑稽。 “你在吃什么呢?我也可以吃吗?” 熊孩子“啊”张开嘴,嘴里滚落了两颗糖,一看嘴巴里面竟然还有4,5颗!打开糖罐,我发现买回不够两周的糖,现在就只剩10块了,这孩子瞒天过海了得呀。 “你一下子吃这么多,是担心下次吃不到是不是?”孩子抿着鼓胀胀的嘴巴猛地点头。 “这样吧,剩下的糖让你自己保管,妈妈相信你的自制力很好,每天只吃2颗。”孩子愣了愣后一阵兴奋,他从没想过自己能“掌管”一个糖果罐呢! 他难抑心中的
宝宝们上小学了,这也许是这个秋季最让我和杨姐糟心的事。带着两个孩子去报名,还真的挺幸运,两个孩子能分到一个班上。我和杨姐心中总算稍稍舒了口气,这对于同住一个小区的两位妈妈来说,简直就是个惊天好消息了。 这说明我和杨姐在接送孩子这件事上可以互相照顾。 不管谁有事的时候,都能帮彼此接一下孩子。 两个孩子也开心,想想班上有自己认识的小伙伴就不会觉得害怕了。 一个严厉的妈妈 去学校报到的那一天,学校里呜呜呀呀的人好多,挤都挤不动。 很多老师都守在学校操场上维持秩序,让家长们填好表格之后,将孩子带到班级上就可以走了。 春春和月月还好,互相鼓励着告诉彼此不哭,一会儿妈妈就来接她们了! 可是还有很多孩子哭天喊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和杨姐也很是担心,担心孩子看见别的小孩儿哭之后,会不会
我是最怕素素给我打电话的。素素是我的远房亲戚,每次我看到她打来的电话,都很烦躁。 “姐,成成吐奶了怎么办?” “姐,成成发烧了怎么办?” “姐,成成去幼儿园哭的很厉害怎么办?” “姐,成成的幼儿园有五种兴趣班,应该给他报哪种?” …… 成成是素素的儿子,可是她从来不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如何养孩子。我成了她行动的育儿百科字典,只是我琐事缠身,真的没空二十四小时为她热线服务。 后来我真的急了,反问她:“你是他的妈妈,为什么你不自己想想该怎么办?别人怎么会有义务替你养孩子?” 素素显然没想到我会不高兴,呜呜地哭起来:“姐,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问你的,我觉得你有本事,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可我的儿子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磕磕绊绊的。” 我无意惹素素伤心,但我丝毫不同情她的难处,在我看来,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2
好在咱娃还小,开始培养吧! 原本,每个小孩都会说话算话 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在假期的时候,经常带他回老家。为了赶一趟不太拥挤的火车,我们通常要在凌晨五点多就出发乘头班地铁。夏天还好说,冬天的时候,周围还是漆黑一片。 但是我发现,只要我们头一天与儿子说好,明天要去乘火车,需要早点起床,小家伙只要答应了,就就总是会说到做到,虽然经常是睡眼朦胧,但也很配合地让我给他穿衣服,绝不因此哭闹或者拖泥带水。 孩子这种说到做到的精神特很让我感动。毕竟,能够信守承诺是一个很可贵的品质。在未来的生活中,不仅仅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最关键的是,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高自尊。孩子通过信守承诺,可以不断地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是有分量的。一方面,他会因此学会自律,另一方面,他会因此重视自己、信任自己,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教育孩子,无法将
身为职场妈妈的小派,身边更多的也是职场人群,常跟同事、朋友们聊天时,发现大家对如何教育孩子都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困惑,更困惑的是,身为上班族,平时的五天基本抽不出比较长的时间陪孩子,那么,周末的时间要怎么陪伴孩子,可以让孩子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又能巩固亲子关系呢? 其实,带着孩子做这日常最普通的3件事,就能让孩子各方面得以提升,同时也能体验人生各种: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小区的楼下有一片浓密的小树林,我常会带着女儿去这里玩,我们会一起蹲在地上看蚂蚁爬上爬去,会一起捡好看的树叶用来做各种手工艺品,也会一起听风的声音。若带孩子回老家,我会带孩子去田间走走,看看稻谷、蝌蚪、大山、树等等,让孩子全情投入大自然。 其实,书本里的很多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当你带着孩子融入了大自然,不仅会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有更深的体会,也能培养主动好奇的学习心,同时还能让孩子懂得,人在大自然面前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