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尹建莉:怎样解决“孩子说话不算话”的问题?
    尹建莉:怎样解决“孩子说话不算话”的问题?

    怎样解决“孩子说话不算话”的问题? 我不是一个好脾气的妈妈,我女儿现在3岁,上幼儿园小班,有好多问题。比如昨天晚上,她回来很晚,非要看动画片不可。我说那你看一半就睡觉,她答应了。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帮她暂停了,让她去洗脸,准备睡觉,结果她很不乐意,还和我哭闹。后来被我强行拉了去洗脸。我和她说,做人不能说话不算数,你这样以后会成为没用的人。她哭着说“下次再也不敢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她还是说要看完动画片,被我呵斥了一顿,才乖乖到床上睡觉。我本来是不想发火的,但自己的耐心被消磨尽了,我也不想这样对待女儿,可她心里一直不肯放下那动画片。 平时我们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的,爷爷奶奶总是宠惯孩子。为了昨晚的事情我还和老公吵架,我老公的意见是不要管,但我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了就应该管教,尤其要养成诚信的好习惯。我想问问尹老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小朋友说话不算话的问题? 当

  • 在教育孩子方面“竞争式快乐”是不是让你焦虑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竞争式快乐”是不是让你焦虑了

    看似“潮流”的社会形态,让不少家长对各类竞赛趋之若鹜,美其名曰:竞争成就未来,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竞争式快乐”是不是让你焦虑了 曾认识一适逢今年升中考的孩子小铭,小铭学习成绩平时表现一贯优秀,但一直以来常在各类大考中屡有“失蹄”,为克服自小落下“小考小怕、大考大怕”的心结,每当大考前,小铭已习惯不断自我加负,对学习十分刻苦努力,甚至“学”不思蜀,成绩却百般起伏不定。细聊得知,原来小铭父母对孩子教育非常用心,经典的教育论调是:不成功,便成仁。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们始终认为,学习要么是高压下的优秀,要么是轻松下的平庸。小铭自小琴棋书画,样样出色,多年来在父母的期盼中热衷于参加各类竞赛,父母也一直认为孩子只有“赛”在其中,才能“乐”在其中...... 崇尚竞争式快乐多表现为:我比你强,我便快乐,否则就痛苦。当下社会,各行各业,通过竞争决一胜

  • 每天和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每天和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萌萌狐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暖得都快哭了,是啊,当妈后的女人都甘愿退回到小女孩的状态,蹲下来,以他的视角看世界,和他一起玩一起疯,一起坐在山坡上看日出日落,一起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以优雅娴静的姿态,守望着孩子慢慢长大…… BUT,醒醒吧!那是电影里的画面,而你家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就是萌萌狐惯常的一天,本打算陪孩子慢慢长大的萌萌狐一天到晚不停地在催孩子。因为,作为一个职场妈妈,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根本不可能停下来等孩子,只好让孩子不停地适应这个社会的节奏。 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陪孩子慢慢长大这样的需求,都是需要成本的。亲爱的孩子,妈妈何尝不想用一辈子的时间,等着你用稚嫩的双手慢慢探索这个世界呢?在妈妈有足够

    标签:亲子
  • 带娃的懒办法来一打,用了都说妙
    带娃的懒办法来一打,用了都说妙

    面对活蹦乱跳、精力充沛的娃,当妈的没有最累,只有更累。收集一些省力气又好玩的懒办法,一起看看吧。 1你在我屁股上放了什么趴在沙发上,让孩子在你的屁股上或身上放各种玩具、用品,然后你来猜。他会乐此不疲搬来各种玩意儿尝试。如果猜不出来,还可以增加“闭着眼睛摸一摸”的环节。 2我是病人,你是医生假装自己是病人,准备一套儿童医疗玩具,让娃给妈妈看病、打针,用糖果代替药丸,娃会鞍前马后、端茶倒水,伺候的可勤了。你就专心闭目养神躺着,配合“医生”治疗就行了。 3钓一个宝宝这是一个孩子爸爸发掘的游戏。爸爸用钓鱼竿的一头绑上孩子的玩具,作为鱼饵,然后就可以瘫在沙发上,晃动钓鱼竿,等待“想吃玩具的宝宝”上钩了。 4化妆涂指甲对于有女儿的家庭,这个游戏简直就是爸爸带女儿的神器,爸爸只要伸出一双脚丫,让女儿尽情涂指甲,就可以安心玩手游、看新闻了

  • 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看哭所有的父母
    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看哭所有的父母

    孩子的前三年,对父母十分依恋,偶尔我甚至对孩子无孔不入的依赖感到厌烦。可是,当他背上书包、欢天喜地去了幼儿园。相比之下,我更依恋他。著名的黎巴嫩是人纪伯伦在诗歌《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中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孩子生下来,就在为了离开父母做准备是的,孩子在我们身旁,却并不属于我。当孩子生下来开始,逐步学会人类社会的各种能力,其实都是在为将来离开父母做准备。 1岁,他摇摇晃晃学习走路,挣脱我的双手,自己独立走向前面,妈妈满心的自豪,生怕他一不小心摔跤, 3岁,他去上幼儿园。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离别了一整天,他看到妈妈开心地奔跑过来,扑在怀里。回家的路上听他不停地说幼儿园的新鲜事儿。 6岁,他终于走进小学的校门,从此人

  • 亲爱的,威胁孩子是会上瘾的
    亲爱的,威胁孩子是会上瘾的

    各种各样的威胁,层出不穷,涉及孩子的吃喝拉撒、方方面面。只要孩子没有按照既定规则、或是大人的期许表现,那么就开始威胁。久而久之,大人们甚至习惯了这样的说话方式,如果孩子不这么做,你就要采取某种手段。 “ 威胁真的有效果吗这样的威胁有效果吗?当然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在商场游乐区有很多玩具汽车,一个妈妈终于发现一辆空车,孩子却跑到另一边玩儿去了,于是妈妈赶紧大喊“你再不来,小车就被别人坐了呀!”于是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 你经常威胁孩子,效果会越来越差别以为威胁是一种搞定孩子的有效方法。经常威胁孩子,效果只会越来越差。随着丝瓜大了,会说的话多了,独立意识增强了,用奶奶的话说:他越来越不听话了。奶奶说:别把衣服扔地上,奶奶生

  • 仅仅给孩子爱是不够的,还要让爱“流通”……
    仅仅给孩子爱是不够的,还要让爱“流通”……

    在西方人的脑子里,基本上没有“孝”这个概念。父母尽完抚养责任,就够了,既可以不继续付出,也不指望有过多回报。他们大概会奇怪,父母怎么会对孩子有那么多的要求呢?干嘛孩子一点没做到,自己就伤心,大家也说孩子有道德问题?难道父母就没有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的能力吗?父母的幸福和快乐都要依赖孩子来施舍吗?难道孩子听从内心的意愿、追求自己的梦想,就是对父母的背叛吗? 在全球一体的时代,我们对这样的想法,丝毫也不陌生。 可问题是,这些都是西方社会背景下的文化。我们的退休、养老、医疗等制度都还不够健全,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老一代人仍然在用传统的观念对后代有所指望。我们可以用美国最新款的手机、吃进口食品、看国际大片、在500强企业上班,但是我们多数家庭的道德伦理观念依旧是比较东方的、比较传统的。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每一代人的观念都更富动态,都

  • STOP!你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羞辱她/他
    STOP!你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羞辱她/他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庆长假期间见到的几个场景: 故事A 我陪一宝在玩沙子,突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哭声。顺着声音看过去,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哭得鼻涕眼泪一大把,妈妈揪着她耳朵:“回不回?你到底回不回?”,小女孩从地上爬起跑开:“我就不回,我就要玩沙子”,妈妈捡起一根树枝,“啪”地一声抽在腿上:“叫你不听话,叫你不听话”,一把拽起小女孩,往家里去了。 故事B 游乐场里,男孩咬了女孩一口,男孩的爸爸冲过来,一巴掌拍在男孩屁股上:“说过多少次了!不许咬人”,男孩吓得哇哇大哭,爸爸继续训斥:“还咬不咬?打得不疼记不住是吧?”看到围观的人太多,爸爸一脸尴尬:“教过很多次了,总是不长记性,不打不行啊”。继而又对着孩子吼道:“不许哭!做错了事还好意思哭!” 我看得心惊胆战脊背发凉,这哪里是教育孩子?分明是羞辱!

  • 给宝宝买很多很多的玩具,真的好吗?
    给宝宝买很多很多的玩具,真的好吗?

    借助玩具来实施早教、愉悦孩子,往往会事半功倍。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在给孩子买玩具方面往往不遗余力,试图借此培养一个聪明快乐的宝贝,玩具,是否真的越多越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孩子来说,玩具过多也有负面影响。 玩具过多影响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对于尚未形成既定偏好、不随意注意占优势的孩子而言,面对过多玩具,很容易摸摸这个动动那个,却难专注于其中一个仔细探究,不宜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少一点的玩具,用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洛克的话说,则很容易培养孩子专心致志做事的习惯。他认为,全神贯注于一件事上,是学习乃至以后做事的一种良好习惯,虽然玩耍不是学习,但具有潜移默化形成好习惯的功效。 朋友的一个女儿,每天都有玩不完的玩具,她和老公觉得这样很省心也没怎么管过她,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朋友日渐发现孩子看书时坐不住,现在都上小学一年级了,还是不愿意静坐下来看书,朋

    标签:玩具玩具
  • 利弊大解析:到底该不该允许孩子养宠物?
    利弊大解析:到底该不该允许孩子养宠物?

    一直以来孩子都闹着要养一只狗狗,全家人已经累觉不爱,想起多多在节目中央求爸爸,带走小狗乖乖的渴望表情,真是心碎了一地~~ ▼ 亲爱的宝贝 我知道它能给你陪伴和快乐 可仍担心没时间、没地方、超麻烦、会生病…… 内心纠结指数upupup! 关于宠物 父母挣扎:调查显示,70%的中国爸妈最终都拒绝了孩子养宠物的请求,因为他们认为宠物对孩子的健康有威胁。 孩子想说:在和它们的朝夕相处中,小动物就像我的兄弟姐妹。 专家认为:养宠物利大于弊,如果条件允许,应该选择一些合适的宠物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宠物想说:如果养了我,就要对我负责哦,我们的内心也很脆弱呢。 宠物推荐 活泼型宝宝 宠物推荐:狗 推荐理由:狗是最容易与人

  • 扼杀孩子乐观性格的10大语录
    扼杀孩子乐观性格的10大语录

    1.当孩子被赞赏时说 |没有没有,我们并没有这么优秀。 |孩子会这样想 在妈妈眼中,我并不优秀。 孩子能敏锐地感觉到大人对他们的态度,这是孩子对自身言行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所以当孩子被赞赏时,父母不要表现得过分谦虚,如果赞赏是客观正确的,就让孩子欣然接受吧,大人的认可是让孩子努力进步的动力。 |不妨这样说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认可,我们会继续努力。 2.孩子决心做某事时说 |你还小,你不行的。 |孩子会这样想 反正都会被打击,以后都不做了。 这句话,会抑制孩子原本满满的自信。更为可怕的是,孩子以后就会把探索新事物的决定权无形中交给了父母,变得处事犹豫不决。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孩子体验失败也是一种锻炼。 |不妨这样说 如果想好了,就去试试吧。 3.孩子挑战失

  • 有个人是越早加入育儿越好,你家做到了么?
    有个人是越早加入育儿越好,你家做到了么?

    现代社会中能够加入育儿的人已经非常少,彼此的人际关系也很淡漠,夫妇两人如果不能互相支持帮助的话,育儿会是很辛苦的一件事。这种情况下如果父亲完全不参与育儿,母亲的压力会相当大。母亲的压力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神经质地经常啼哭的话,更加重母亲的焦躁情绪。两个人共同育儿也是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这应该是育儿的根本姿态,需要达成共识。 父亲应该在早期就加入进来父亲加入育儿的时期越早越好,如果可能的话在妊娠期间就可以开始谈论育儿方面的事情。孩子出生后,丈夫可以帮助妻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下班回家途中买买东西,孩子夜里哭闹的时候替妻子哄哄他,休息日的时候自己带会儿孩子,让妻子歇歇,等等。加班、应酬什么的可能也挺重要的,不过要知道夫妻两人共同努力抚养孩子,这只是漫长人生中很短暂的一段时期;丈夫跟自己一起育儿,对妻子来说身心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这样一来,夫妻关系融洽,母亲的心情稳

  • 带孩子这事,你得拉着老公一起“下水”
    带孩子这事,你得拉着老公一起“下水”

    年轻人在一起,开开玩笑什么的都自在,突然多俩长辈,就感觉像有点那个什么,我同学解释说,我公婆跟着来带孩子的。 我笑着说“嗯,隔代疼,很正常。” 我们买的是全园的票,玩两天,差不多可以把全部项目都玩个遍。刚买完票,排着队,准备开玩时,我同学的公婆就开始不高兴了,理由很简单,一张票四百多,这不吃不喝,就花了一两千了,孩子在哪不是玩啊。 于是,这二老一路上带着情绪,很不乐意地玩着。我同学特别后悔带着公婆,话说到这里,我便多了问了一句话“早知道现在,何必那个啥”,她后悔地说“我怕搞不定孩子,所以……” 我让她瞅瞅我家的,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男人在一起,多和谐的一道风景线啊,老人嘛,在家休息两天,乐得轻松。 再看她老公呢,一会一个电话,一会拿着手机看新闻,就连孩子问个什么问题,都得喊个好几遍。 她像一个泄气的皮

    标签:育儿经验
  • 必须教孩子的25条礼貌规则
  • 幸好我们生养的不是机器人~~
    幸好我们生养的不是机器人~~

    道理的说教当然要有,但要节制使用。比如,对一两岁孩子,不要总是说他犯错、要认错、追责、然后家长原谅,多用游戏的方式带动。对大一些的幼儿,很多道理是在遇到具体事件,孩子困惑时,启发他思考,最好让他自己总结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探讨。对于小学生,很多道理不需要直接说出来,我们提供环境、资源和示范,孩子自然会得出相应的结论。他自己做出的决定最有效,被我们一说出来,就魔力全无。 多数时候,改变不来自家长的“话”,而来自平时教养的积累。 如果只是讲道理,不行就打,那好比我们真的买了个机器人,不看说明,用的不对,就给砸了一样。 ?比如:小幼儿打人,不是我们说“你不要打人了!”他就能下次真的不打,需要家长帮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学会其他表达方式等等。 ?比如:孩子做题马虎出错,不是说“下次再错看我打你不!”,他就不会再错了,而是要家长分析错的原

  • 孩子哭闹不愿上学?爸妈们可以这么做!
    孩子哭闹不愿上学?爸妈们可以这么做!

    协助孩子建立社交能力 就能缩短学校的适应期 举例来说,你可以约几个同龄的孩子们,进行定期聚会。一星期1-2次,固定在公园或餐厅一起进行活动。在小团体里头,你就能很清楚观察孩子的气质,也较能引导孩子在团体中游戏。 ? 上学互动是件好玩的事 在幼儿园里一个班级人数较多,有些孩子比较外向容易融入团体,但有些孩子比较不习惯大团体,在要与他人建立关系时,需要先练习从常态性的小团体开始建立与人的信任与好感。 当孩子感觉互动是件好玩得事情,当在小团体中练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将这样的社交能力运用在幼儿园与其他同学的相处。 ? 家长也会分离焦虑,怎么办 分离焦虑不只会发生在孩子的情绪反应上,有些爸妈也会在孩子开始幼儿园生活时,产生与孩子的分离焦虑,以下建议家长可以在内心给自己的小小备忘录: 1、孩子到了另一个成长阶段,“放手并不代表我们不爱他”,孩子有自己成长的路要走。 2、当

  • 儿童心理医生经验分享:如何应对玩不够的“小熊娃”
    儿童心理医生经验分享:如何应对玩不够的“小熊娃”

    这样类似的提问陆陆续续一直都有,我非常理解这些家长的感受,因为我家一岁七个月的老二(小团子同学)也正处于这个阶段。她也会洗完澡不愿意起来,刷完牙或者洗完手后也要一直玩水,不愿意关掉水龙头。 我一开始也试图尽量满足其玩耍的需求,但很快发现那是不现实的,因为她会在早盆里泡到皮肤发白水冰凉也不愿意起来,盥洗盆的水流了半个小时她也丝毫不见厌倦。 最近基于行为学原理尝试了一下,觉得效果不错,小家伙能自己主动起来,主动关水放回牙刷了。这里以晚上刷完牙不肯关水龙头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家情况扩展使用到其他方面。 第一步:在适当满足孩子兴趣要求后,给予提醒。 我:“妹妹,我们要把牙刷放回去了哦!” 一开始,我得到的反应是:“不要!”(斩钉截铁的语气) 第二步:设置“可辨识的预先刺激” 我:哦!你

  • 想干预宝宝的大运动发展,你只能做这一件事
    想干预宝宝的大运动发展,你只能做这一件事

    发育落后的,说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除了干着急,我们就帮不上一点忙么? 也不是,虽说拔苗助长没有用,但是适当干预,还是有效果的。 如果不想让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滞后,那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多趴。多趴的好处 1、Tummy time可以防止扁平头和部分畸形偏头。宝宝的头骨很软而且有几块活动的平面,如果长时间同一个姿势,头盖骨里的这几块平面骨会变扁平。 2、Tummy time有利于缓解宝宝胀气,之前写胀气时就写过,这里就不展开啦。 3、Tummy time有利于肌肉锻炼和发展。趴着的时候,宝宝会努力把自己撑起来,才能看到妈妈和周围的环境,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头部、颈部、肩部、腰腹部的肌肉。 研究表明,多趴的宝宝会更早学会匍匐爬行;宝宝tummy time越多,他就能越早学会抬头、翻身、肚子着地匍匐前进、用四

  • 9岁小学霸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深挖才发现幼儿园老师做了这件事!
    9岁小学霸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深挖才发现幼儿园老师做了这件事!

    我也问过孩子是不是老师提的问题太难不会做,所以才不举手,孩子说“我都会做,但是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老师批评自己,也害怕其他同学笑自己”。 当时我也感觉不符合常理,因为印象中小孩子都是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一番排查分析后,妈妈想起孩子上幼儿园时的一件事:孩子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因为年龄和个头都比较小,所以很多行为会比别的小朋友稍微差点,老师也经常会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很敏感,明显感觉到“不公平待遇”。有一次,放学回家,孩子明显很难过,后来孩子告诉我“上课老师提问,我举了好几次手,老师都不提问我,老师还说我是小木头,不让我再举手了”。当时我也去学校找老师沟通,希望经常鼓励孩子,后来孩子又换了新老师,我也就没再放在心上了,没想到会给孩子造成这么深的影响。 孩子幼儿园不敢举手发言怎么办?如果老师也这么批评孩子怎么办? 一.举手不代

  • 不要让孩子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不要让孩子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我有时候,也会想着从他的身上找到我的影子,他爸的影子。 如今,小鹿向我们发出了他的独立宣言。 他还不会说“我”,但他已经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当我们要帮他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会说:“宝宝来。”如果没有顾及他的想法,没有征得他的同意,他会用这几天学会的尖叫声表达强烈不满,还会高叫着“不行,不行”。如果征求了他的建议,他已表示了不同意之后,我们依然不顾他的反对意见,执意要按照我们的方法来,其后果是严重的。 小鹿的姥爸前两天刚来北京,还不了解小鹿这个习性,于是在还没有问小鹿意见的时候,就把一块月饼给辦开了。这下,姥爷见识到小鹿的脾气了。愤怒的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眉毛缩成一团,然后发出一声尖叫,眼睛鼻子处的三角区因为尖叫声持续过长,憋出一团粉粉的红色。把小鹿姥爷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太尴尬了。 如果尊重小鹿的想法,在帮他做什么事情之前,问问他的想法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