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是个很优秀的女孩子,虽然只有6、7岁,但是懂的真不少,学习成绩非常好,关键是看过的书多,知道的东西很多,作文写的是一级棒,常常被老师表扬,因此班里的一些同学家长,就常常向小雨的妈妈求经,孩子这么优秀是如何教育的。 每当被这些宝妈追问育儿经时,小雨的妈妈内心其实是奔溃的:你们只看到了她的优秀,没看到她是如何折磨我的啊! 小雨妈妈一直坚持给孩子亲子阅读,孩子现在的优秀也是得益于当初的亲子阅读,虽然效果颇丰,但是小雨的妈妈却受苦了,现在孩子在家没事了就会喊:妈妈你给我读书好吗?妈妈你再读一遍嘛,妈妈你不要停下来,接着读嘛,妈妈妈妈,我还要听呢。有时候一个故事会要求听10来遍,即使妈妈嘴巴干了,小雨还是要听。其实受苦受累对父母来说都没什么,看到女儿这么优秀,小雨妈妈是比谁都开心,如果时光倒退,还是一样的选择,给女儿进行亲子阅读,即使现在
0-6个月 如何做:无条件接纳,及时响应宝宝,用抚触和亲吻使宝宝感受到安全感。 刚出生的宝宝,他们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困了,饿了,尿布要换了。每当宝宝一哭,妈妈就会前来抱着、哄着、安抚着。饿了、冷了、热了,妈妈也时刻关注着。这让宝宝知道,他的不舒服,会有妈妈来关心。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是这样建立的,宝宝也有了最初的安全感。当然,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也不等于任何时候宝宝一哭就要0.01秒之内响应。 除此之外,规律的生活作息会帮助宝宝形成安全感。婴儿很讨厌总是变来变去,有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作息,宝宝就能预测什么事情会发生,知道几点应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全感的来源。越是进食、睡眠毫无规律的宝宝,越爱哭闹。所以,两三个月以后要及时建立规律生活。 对于1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培养独立性,而是培养依恋关系和安全感。当他能和妈妈建立信赖、安全
所有的家务事说起来都是一地鸡毛,导致爸妈有时也会冷战,有时也会吵架。解除危机的关键是什么?是有个和事佬来打破僵局。起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是谁?是那个和两个人都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呀! 爸妈都觉得为孩子为家付出良多,却从没仔细想过,孩子为爸妈也一直操着心。 1第一时间察觉爸妈不开心,会调节气氛。 2给爸妈创造和好的机会。 3会逗爸妈开心。 为减少爸妈之间闹矛盾,孩子会在平衡两方面关系时煞费苦心。 4回答问题很谨慎。 5均衡对待,不偏不倚。 6会关心爸妈身体。 家里的氛围掌控重任主要由孩子来承担。 7偶尔爸妈吵架,她是小法官。 8有时两人争辩,她是裁判员。 9孩子态度很坚决,就是维护家庭完整。
家庭教育中不需要法官 您好,拜读您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受益匪浅,又买了一本送给朋友,希望能帮助她教育自己的女儿。 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您书中有篇文章叫《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认为绝对不能体罚孩子。我有些不同意见,我认为不能单单是说服教育,体罚是必须的,而且很多教育专家也支持惩戒教育,因为在社会上不是也有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吗?没有处罚怎么行呢? 我女儿6周岁,我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制度。因为她不识字,于是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执行。比如孩子有一段时间没礼貌,讲道理似乎没有用,于是我和她一起定制度,如果再没礼貌,罚站十分钟。因为是一起制定的,女儿也不抵触,有一定的效果。 我是律师,参照《刑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原则,陆陆续续地定了一些制度,比如针对咬手指、咬嘴唇等坏习惯,处罚的方式仅仅是罚站,没打骂,但孩子的坏习惯慢慢
那自控力到底是什么呢?自控力有三部分组成: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欲望。自控力是个很重要的品质,往小了说,上学后能否专心听讲,能否听从指令?往大了说,面对人生的各种诱惑,孩子可以坚定拒绝吗?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它是需要锻炼才能变得强壮的。有些成人之所以自控力差,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去锻炼自控,只是每次都沉浸在后悔和懊恼中。而且,年纪越大要再重新锻炼就会越困难(就好比运动一样)。这也提醒我们,从小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发展这些,特别是学龄前这段时间,孩子的各方面都还没定型,家庭教育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和其他教育一样,最好的方法一定是言传身教。对于我们本身自控力不强的,也是可以学些“招数”帮助孩子逆袭的(但其实,育儿这个过程本身也是锻炼我们自己自控力很好的一个途径。比如我,有了小D后,做到了带娃不看手机,吃饭不看电视,坚持一周
前阵子,豆苗妈妈和很多人一样,在关注着一场场精彩的奥运赛事,发挥出色的奥运健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自信!但是,在我们目前的社会家庭中,最容易被家长们用“爱”的名义剥夺的能力就是“自信”。之前,豆苗妈妈有碎片状的这些亲子关系的技巧知识,但是,最近反复研读了国际级NLP(身心语法程序学)李中莹大师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深有感触、颇有受益,所以,豆苗妈妈会继续分享一些实用可操作的亲子关系技巧给大家,同时,豆苗妈妈也会分享一些在工作以及育儿过程当中的有关的体验。 一、妨碍孩子建立自信的行为有哪些? 1. 只看到孩子的失败,看不到孩子的成功。孩子成功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举个例子,如果孩子今天很高兴,和爸妈说:“我今天终于考了90分!”爸妈通常会问:“最高多少分?”“有多少比你分数高的?”爸妈通常会教育孩子,你还有差距。其实,爸爸妈妈这时应该做的是,先
孩子吃饭时,我们会说:“不要挑食,好好吃饭”“不要玩了,专心吃饭”;孩子过马路时,我们会说:“不要乱跑!”;孩子玩手机时,我们会说:“不要玩游戏!”。而“不要……”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表达方式,也是最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说话方式,更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你越说“不要”,孩子偏偏“要”呢? 这是因为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不喜欢受大人的约束。比如:两三岁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宝宝,他们最喜欢通过说“不”来突出自我意识,而他们却也最讨厌听到“不要”之类的否定句。 这样的否定句式,对于渴望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来说,会激起他们本能的反抗欲,他们习惯于反抗权威、反抗控制、反抗命令,以此来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青春期时出现的问题最少。
如果想要孩子更有出息,你要在这些方面做一个“懒”妈妈。 手“懒” 每天都帮着孩子穿衣服、拎书包、打扫为生?别再做了。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笨手笨脚的,不熟练,于是就急着上前帮忙了。过度帮助其实是对孩子的否定,会让他觉得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不敢大胆尝试;还不利于孩子动手能力和独立意识的锻炼。 正确做法: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并且力所能及的帮助大人做事,如倒垃圾、给妈妈按摩等。 嘴“懒” 你是一个唠叨的妈妈么?每天不停地督促孩子去学习,反复念叨他犯过的一个小错误.....要知道,言贵在精,有时候唠叨的多了,孩子会听不进去,不仅会感到厌烦,还会产生叛逆心理。 正确做法:在学习规划上,不妨让孩子列一个每日计划表,让他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孩子犯错后,也不要一直揪着不放,只要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位妈妈说:“我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我怎么让他听话一些、乖一些呢?” 我问妈妈:“咱们好好想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孩子有什么爱好或特长呢?” 妈妈沉默良久,说:“他体育很好,篮球打得不错,短跑速度也快;虽然成绩总体不好,但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平时在家里会主动打扫卫生、洗碗,我身体不舒服时,还会监督我吃药。” 如果这些话不是出自同一位妈妈之口,我们是不是根本想不到这是同一样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劣势,作为父母,最怕的就是被孩子的“缺点”蒙住了双眼,渐渐把孩子的优点也看成是“缺点”的催化剂了。 初中有位同学,成绩每次都是全校前三,性格开朗、处事大方。他爸爸知道他喜欢英语,每次来学校看他,都带来英语读物或者英语辞典,鼓励他英语方面的学习。 不了解的人,以为他有一个好家庭
妈妈这个工作是世界上最难的,让人筋疲力尽,孩子在一次次的测试和挑战你忍耐的极限,我想很多妈妈都会在很多个瞬间感慨:自己失败极了,人生糟糕透了。 房子乱了、工作太忙、你失去了脾气,无论你如何努力你都做不到一个完美的自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我们真的不希望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负面的声音,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战斗,那么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超级斗争,只要你能够调整心态,你就会获得惊人的力量。 当你在生活中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妈妈时,请大声的读一读下面的文字内容,也许你就会瞬间的获得新的力量。 1.童年是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孩子在某一天让你生气真的是小事。孩子做错了很多事、犯了很多错、让你很生气,这都没什么,不要把孩子在一天当中的表现用来定义他们的童年/他们的个性特点,也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孩子的长大的过程是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每
儿童注意力缺陷又叫儿童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儿童通常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是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会存在一些缺陷,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 一般而言,儿童在注意力的保持与集中方面总比大人差些。由于脑神经的不成熟,心理上的幼稚,儿童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课业时,其注意力往往不能很好地专注;同时,他们没有对学习的收益与后果产生预期,自我克制能力差。因而,如果儿童不专心听讲的时间只有课上的一小部分时间,这属于成长中的正常情况,不必大惊小怪。 小宝的故事 小宝生活在经济水平一般的生活家庭,小宝父亲工作较忙,每天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和管理他的日常生活,小宝的妈妈在下班的时候照顾小宝生活和功课。 小宝比较听话,有一定的自理及自我管理能力,但注意力缺陷行为主要体现为在生活上丢三落四,如:
熊宝妈就是来为大家排忧解难的 只需要几个简单的小游戏 就能轻松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是不是so easy 适合两岁以内宝宝的游戏 1放珠子 找一个窄口的瓶子和一些颜色各异的珠子,让宝宝将珠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除了可以培养宝宝注意力,还能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游戏过程中父母要全程盯紧宝宝,对于有几颗珠子要了如指掌,防止宝宝吞食珠子。 2走平衡木、或站在椅子上 让孩子先练习走直线,在直线中练习专注,等孩子熟悉后,再练习手拿着物品走直线,还可以脚尖接着脚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着让双手举直,或是双手拿着物品行走。也可以每天和宝宝玩一个站在小椅子上的游戏,问他几个小问题,这时候你跟他说话,他的注意力会比在地上集中地多。 3传话 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你去告诉奶奶,爸爸今天要
我的妈妈 会做蛋糕,简直像个五星级大厨 会五种乐器,简直就是音乐天才 会画画,是个画家 她唱歌跳舞,像个明星一样闪耀着光芒 每天早上,花式早餐,重来不重样 每天晚上,一起讲故事! 她从来不发火 每天都画着漂亮的妆容,穿着美丽的裙子 她还有自己的工作, 可以赚很多钱,带我出国看世界! 她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出国从来不用翻译! 兰鹅 我的妈妈 。 。 。 。 。 。 她也想做蛋糕给我吃,
这种做法往往是为了自己好玩,全然不照顾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经常把孩子逗得惊慌甚至大哭,随后自己哈哈大笑。其实,这样非常伤害孩子…… 1.这样的逗乐方式,实在不应该 ? “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之后,你妈妈就不要你了!” ? “知道吗,你不是你爸妈亲生的,你是拣来的!” ? “来喝二两酒,这样才叫男子汉!” ? “给叔叔跳个舞,我给你大红包!” “跳得不好,红包我得先收回!” ? “你是男孩孩子女孩?你的小丁丁怎么飞走了?” ? “必须选一个,你更爱爸爸还是妈妈?” ? “过去打你爸妈一下,谁让他们不给你买糖的?” ? “你爸妈在家有没有脱衣服打架?有没有亲亲?” ? “你爸爸和其他阿姨好了” “你妈妈跟其他叔叔跑了”
《小别离》中女儿朵朵的叛逆勾起了无数80、90后对自己年少的回忆,那个叛逆的女孩影射的不就是我们吗?在爸妈的羽翼下,一个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当“柴米油盐”爸妈与“天马行空”孩子待在一起,生活摩擦出了一点点小火花······ 子女永远是父母一辈子的牵绊,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不论是学渣张小宇、学农方朵朵、学霸金琴琴,也不论他们出身富裕阶层(出国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中产阶层(为孩子分数操碎了心欲送孩子出国减压)还是工薪阶层(卖车卖房想送孩子出国镀金),出发点都是因为爱,虽然爱的方式伴随着一系列疼痛和波折······ 不知道多少次,朵朵躲在被窝里熬夜写着小说怕被爸妈发现;多少次费劲心思隐瞒不那么体面的成绩;又有多少次,牵动内心的话想向爸妈吐露却又欲言又止。当小说化成了零零散散的碎片,朵朵终于忍不住了,两代人的矛盾升级了:“你们只在乎成绩,我在
好动爱玩闹还好说,孩子嘛大多数都是这样,但是如果家里孩子胆小的过分,就让妈妈们伤透了脑筋,毕竟不去接触新鲜事物肯定是不利于成长的啊。 其实所谓孩子胆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多孩子胆小是不想离开舒适区!父母把孩子呵护的非常好,形成了一个舒适区,而孩子要去探索的新鲜事物却在舒适区外。孩子无法去判断去探索以后的结果时好时坏,为了不让自己失落,很有可能就去逃避,不去接触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推出舒适区,让他们在自己的摸索和探索中成长,失败和错误终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助力。当我们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在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内心感到舒服的时候,才能够去尝试新鲜事物。 孩子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比如他
杰妈每次带儿子去超市,都会发生同一件事情:儿子看见什么好吃的,就一定要马上吃,哭着闹着要拆包装,拦都拦不住。杰妈一开始会极力阻止自己的儿子,甚至不理他的哭闹。可是有一次,儿子在她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打开了一包薯片,她就换了一种方式来解决: 索性让儿子先吃,然后拿着空袋子去收银台结账。 于是,我和杰妈一起逛超市的时候,她的儿子小杰手里总会拿着一样零食在吃,有时候是棒棒糖,有时候是酸奶,有时候是饼干,偶尔还会有散称巧克力、果脯等食物,一般是先称一点贴好价格,再给孩子吃。 看到杰妈的这种解决方式,我很诧异:孩子怎么样成这样的习惯了? 然而,更令我无比诧异的,是像杰妈这样做的家长居然还不少!很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为了止住孩子的哭闹,或为了取悦孩子,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就会任由孩子在超市边逛边吃。 最后,
已有许多研究显示,妈妈压力大时,对宝宝的发展会有负面影养。而美国密西根大学最新研究更发现,当爸爸压力大时,对宝宝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也有显著影响。爸爸压力大时,小孩的语言及认知发展可能落后同年龄的孩子达一年。爸爸的压力,对两至三岁的小孩影响最为显著,对儿子影响又比对女儿显著。 本研究论文刊登于最新一期婴幼儿发展期刊,由密西根大学人类发展研究所教授塔米夏.哈伍德(Tamesha Harewood)带领研究团队,对来自全美17州、732个家有一岁幼儿的家庭进行深入访谈,并每年追踪爸爸的压力情形及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形,直到孩子满四岁。 研究团队采用贝莱婴幼儿心智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Metal Development)来评估孩子的发展,与传统智商量表不同,贝莱量表全方位评估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包括专注力、语言力、抓握力、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宝宝也一样,生来就是一个小勇士,之所以慢慢变成妈妈眼中的“胆小鬼”,排除掉宝宝天生的气质使然,很多都是大人的无心之错造成的。 以为宝宝小,随意呈现不良刺激 有的妈妈给宝宝讲故事不注意选择内容,可能会有妖魔鬼的故事情节,宝宝缺乏对妖魔鬼怪这类事物的客观认识,而想象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加剧了他们对这些未知事物的恐惧。所以,成人不要以为妖魔鬼怪不存在就不会对宝宝造成任何威胁。在选择故事时,要了解宝宝的状态和感受,选择适合宝宝的内容。 用恐吓制止宝宝的哭闹 “别哭了,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再哭,让大灰狼叼走”,这是不是很多妈妈止哭的招数?恐吓引发的暗示很容易让宝宝形成不必要的恐惧,并从此留下心理阴影。宝宝不配合时,恐吓虽能取得一时之效,却很容易让宝宝失去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信任。这时候,妈妈坚持原则
孩子们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下午两点半就放学,回到家距离吃饭前有好大段午后时光,如果没有安排特别才艺班或课辅班,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让孩子渡过。大部分孩子天性只知道要玩,玩到没兴趣时,脑子马上想要触及电子产品或看电视上,没有母亲的催促叮咛,孩子总是把功课或该完成的事排在最后拖拖拉拉完成。每天夕阳西下,母亲便开始焦虑孩子 「学校功课写了没?」「钢琴弹了没?」「书看了没?」「习题做了没?」「家事做了吗?」 母亲一次又一次叨唸同样的事情,好像稍微对孩子松懈,孩子立刻完全忘了他的本分。原本过去那陪着孩子闲晃的美好下午竟都在发怒、唠叨、盯促中过去,孩子感觉有沉重的课业压力,一直无法与玩乐平衡。母亲想要脱离这般的亲子紧张状况,却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交托给课辅安亲班来管理孩子,完全剥夺了孩子享受辽阔午后的快乐自由。 实不相瞒,我在安德烈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就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