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抚养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算完闪人了……
    抚养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算完闪人了……

    虽说很少有人把抚养孩子的费用一笔一笔记得很清楚,但大概的花费心里还是有数,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可是不小。 一、怀孕生产期(按正常情况计算),至少需10000元。 二、婴幼儿期(不含营养费、早教班费及生病花费等),至少需37800元。 三、学前期(主要为幼儿园费用,不含其他意外支出),约73800元。 四、小学期,至少花费75200元。 五、初中期,至少花费40000元。 六、高中期,至少花费50000元。 七、大学期,至少花费75000元。 按这个标准计算,生

  • 好心酸!妈妈这样一句话,便夺走了孩子全部笑容
    好心酸!妈妈这样一句话,便夺走了孩子全部笑容

    下面这个情景,大家可能经常遇到: 清晨,一个小男孩从睡梦中醒来,他快乐地看了看窗外的阳光,“妈妈,今天天气很好耶!” 他起床笨拙地洗漱,他只有4岁,因为今天妈妈要带他到游乐场玩,没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了。 他洗簌完对着镜子来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接着跑进房间换了一套他最喜欢的橙色衣服。 然后往自己的小书包里放下一包QQ糖、一袋小熊饼干。 整理完之后,“咦?麻麻还没起床!” “麻麻,起来啦,陪我去玩啦。” “好的,宝贝,麻麻这就起来!” 由于兴奋,小男孩希望妈妈快点。每过一会,小男孩把头探进洗手间笑着问:“妈妈,好了吗?”妈妈也回以灿烂的笑容,两人就像在玩一场你问我答的小游戏。 在最后的一

  • 孩子做到这10点,比考100分更优秀!
    孩子做到这10点,比考100分更优秀!

    第一、会说谢谢 文明礼貌从“谢谢”开始,如果脸上带着微笑就更好了,那是最美的表情,没有人会讨厌一个用微笑迎接自己的人,当然,爸爸妈妈要教给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微笑,这就需要孩子懂得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友爱朋友、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回馈社会,一定是个有用的人。 第二、会交朋友 交朋友,可以说是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必然选择,孩子也不例外,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都会找到一两个共享欢乐和痛苦的伙伴。能交到朋友的孩子,性格往往是活泼开朗的,独立自信的。做父母的要教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技巧,更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自己要交一些“好”朋友,不要交狐朋狗友。 第三、勤快地阅读 勤,是要有阅读习惯,学会利用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阅读速度,有获得新信息的能力。

  • 教育孩子黑脸白脸没唱对,也会有严重后果
    教育孩子黑脸白脸没唱对,也会有严重后果

    张阿姨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家里有两个宝贝疙瘩,俩女儿的年龄分别是5岁和9岁。由于平时老公工作比较忙,因此管教女儿的事情基本都放在张阿姨身上了。不过只要是女儿犯了错误,张阿姨想要教育的时候,老公往往都及时的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女儿,那护女心切让张阿姨看着都吃醋。 长期这样下去,俩女儿只要犯错误了,就会躲到老公的后面,导致张阿姨和老公之间总是出现矛盾,甚至吵架,家庭气氛变得很不协调,夫妻关系也变得冷淡起来。张阿姨对此也十分的苦恼,面对俩女儿毫无疑问的粘在了爸爸的一边,张阿姨总是感觉自己孤独无助,心理拔凉拔凉的,真心不知道该怎么办为好了。 主要观点: 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双方一般都需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这样协调好才可以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可以竖立起父母的威信。不过一旦这白脸和黑脸配合的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 孩子不是工业化产品,请给他们自由好吗?
    孩子不是工业化产品,请给他们自由好吗?

    是虎是猫没关系,都属于猫科,本质都是对孩子的爱,只不过不同的表达方式罢了。前一段时间和很多孩子一起在郊外玩耍,看到孩子们争着去吹蒲公英的种子,很多妈妈一起感慨:孩子长大了,终究要像蒲公英一样,把孩子放出去。 既然孩子终究要独立,那么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就能找到最简单的模式。孩子要走、要长大、要独立,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倒推家长要怎么和孩子相处?要怎么定位家长的角色?是不是就更容易一点? 沿着这样的课题点,要当好蒲公英妈妈,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能够从这样的几个角度出发研究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1.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虽然像你但是他们不是你。你的孩子不是你,虽然在外貌看看起来很像,但是他们绝对不是你,也不会成为你,在成长的路上不要剪断孩子的翅膀,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不管做任何一项喜欢的事都尽力做到最好,

  • 孩子柔软而纯白的童心,带你看见最美的世界
    孩子柔软而纯白的童心,带你看见最美的世界

    我化身抢险队员,东扑西救,疲于奔命。我不懂:钻石也不过五十八个切面,幼儿为何会有一千种莫名其妙的行为? 我不禁羡慕起妈妈,在她口中,幼时的我,给她最多的是快乐、慰藉与勇气,而不是疲惫、无奈与困惑。 小东西好不容易睡着,我呼叫火警一般,拨通母亲的电话,历数女儿的种种顽劣,并哽咽发问:“同样做母亲,为何您遇见的是玫瑰,我遇见的是刺?” 沉吟片刻,老人家温柔回应:“你四岁时玩火,差点烧掉整个家;五岁时藏在屋顶睡觉,让家人哭着寻找一夜;到了七八岁,拒绝听大人的任何意见……”握着话筒,我的汗涔涔而下,脸颊发烧,讷讷无言。 母亲说:“刺,也是玫瑰的一部分。” 当年,如果妈妈只见到刺,那满园玫瑰也只不过是一片荆棘丛。原来,有慧眼,才觅得到玫瑰的明艳;有慧心,才嗅得出玫瑰的芬芳。 红玫瑰的花刺会跳舞 我开始学着母

    标签:教育反思
  • 最悲哀的家庭教育模式:物质富足,精神贫瘠,活脱脱的暴发户
    最悲哀的家庭教育模式:物质富足,精神贫瘠,活脱脱的暴发户

    ▼ 家有上千万,就可保孩子一生富足? 一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都有很多话要说,而且不同阶层的家长观点会不同。很多人疑虑的是家财的多少是否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有一位上海本地的出租车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的言论是让很多人都感到震惊。这位司机的观点是并不苛求孩子好好学习,就算孩子考最后一名也没有关系,因为家里的钱已经够用了。原来他们家里因为拆迁的原因分到了七套房子,足可保证他们一家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但是财富的并没有开阔司机的眼界,他有的是暴发户的心态,认为有了钱就可以不用让孩子辛苦读书了。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家财千万是否就可以保证孩子一生富足了呢? ▼ 不要忽视孩子的精神教育 一些家长抱有的观点是只要保证孩子衣食无忧就完成了抚养孩子的责任。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对于孩子

    标签:家庭教育
  • 家有男孩,妈妈们要学会“让位”
    家有男孩,妈妈们要学会“让位”

    1.妈妈需要适当让位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如果家里有男孩子,家长就该做好榜样。在孩子三岁以后,妈妈就要退居二线了,不能在丈夫面前指手画脚,丈夫也不能事事俯首称臣,否则,孩子就会觉得家里男人就该这样。太过霸道的母亲,教育出的儿子往往都比较柔弱,所以,妈妈请多给爸爸一些话语权。 2.学会忍受他的淘气 男孩子难免淘气,可是我们家长总是看不惯孩子蹦蹦跳跳,更看不惯孩子折腾,比如孩子在沙发上折腾,家长肯定会呵斥。可是当孩子总是乖乖的坐在沙发上时,你是否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点木呢?孩子是否胆子很小,而且非常听话呢?所以适当的忍受男孩子的野性,否则他变得腼腆你会更加头疼。 3.小男孩需要多抱抱 孩子们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一岁半前都需要家长特别的宠爱,不管如何宠爱都不会过分。但是对于男孩子更是如此,因为男

  • 懂得示弱的妈妈有人疼
    懂得示弱的妈妈有人疼

    周日,朋友来我家做客。 正聊天时超哥打回电话来:我下课了,路过超市,家里有吃的吗?要不要买点主食回去? 我告诉他家里来客人了,多买些菜回来。 挂断电话,朋友赞不绝口,问:你咋教的孩子啊,这么懂事! 超哥是我儿子,十七岁,高三。 我并没有刻意告诉他要操心家里吃什么,但是他每次补课回来都会打电话回来。因为五点下课,五点半下公交车,正是家里要准备晚饭的时候,而且从公交站到家恰好路过一个大型的菜市场。他觉得打电话回来问一下,家里人会省些事。 这样的事情我已经很习惯了。超哥一直是暖暖的。下雨天,超哥会打电话问有没有带伞,如果没有就会去公交站接;感冒了超哥会在我到家前十分钟关上空调,让房间不那么凉;出去吃饭,有我爱吃的菜,先给我夹到碟子里。 所以我说:超哥比较细心,也没特别的去教,只是他心里装着家里

    标签:育儿经验
  • 亲密陪伴,为孩子搭建起心灵的后花园
    亲密陪伴,为孩子搭建起心灵的后花园

    阿桂是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来的,圆圆的脸、大大的眼,蛮可爱的样子,看见我们大人时脸上会露出怯怯的笑,女儿就读的幼儿园是非寄宿制的,但阿桂却是周末甚至第二周的周末才被家长接走,余下的每个夜晚,他或是住在年轻的、还未成家的班主任老师家,或是住在一位热心善良的园医阿姨家,我对阿桂这种奇怪的被托管方式极为不解,后来从老师那儿了解到,阿桂的父母离异了,妈妈是做销售工作的,平常很忙,常常加班,晚上没办法照看孩子,所以她只有把孩子托付给幼儿园,知道阿桂的情况后,我在心里很替这个小男孩难过和担忧。 每天去接女儿时,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阿桂和班上的小伙伴们在幼儿园的草坪上玩得很开心,但随着家长们陆续来把自己的孩子接走,和阿桂玩耍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少,最后只剩阿桂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草地上。如果不赶时间,我通常会耐心等着女儿陪阿桂多玩一会儿,有几次阿桂还会跟在我们身后走到幼儿园

  • 教育孩子,请“手下留情”
    教育孩子,请“手下留情”

    自从小派有了娃,才深深体会,其实,不是父母喜欢打孩子,有时,真的是让人无奈啊。但越是无奈,越不能动手。跟大家说一个新闻,因为打孩子,打出了大事。 一个刚上小学的男孩,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不说,调皮捣蛋,不是把学校的板凳桌子搞坏了,就是和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老师也没有办法,只能请家长去学校,沟通教育的问题。家长每被请一次,他就有一次的皮肉之苦,在他爸妈的眼里,所谓不打不成材。在一年级小学刚开始,这孩子留下了一张纸条离家出走了。 纸条上写着“我走了,你们不要找我了,我不想挨打了。”据说,因为有的字因为不会写,还是用拼音代替的。 听说这孩子的爸爸弟兄三个,就出了他这么一个男孩。结果呢,还丢了,一个月后,警察在一个地方找到了他,已经溺水而死。 看完这个新闻,小派深吸一口气,看着家里的两个娃,心里暗自想,以后有什么事好好商量,绝对不能打

  • 人生中的这15件事一定要让孩子早接触
    人生中的这15件事一定要让孩子早接触

    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尽心尽力,为给孩子的成长营造最舒适的环境,很多事情都会把关,恨不得打造一个温室。好好保护孩子没有错,但是,人生中有15件事一定要让孩子早早去做。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事情会让孩子的生活打开一扇扇不一样的窗,会为他们点亮一盏盏明灯,指引他们前行,给他们带来正能量。 一、读书 二、旅行 三、运动 四、做饭 五、养宠物 六、保持清洁 七、养植物 八、写日记 九、练字 十、听音乐 十一、看电影 十二、绘画 十三、做志愿者 十四、戴一块表 十五、交朋友 有些事情在生活中可以少做或不做,比如做饭,家里有人会做就可以。但是孩子会做饭则

  • 喊上爸爸们,让我们来一场真正的“拼爹”吧!
    喊上爸爸们,让我们来一场真正的“拼爹”吧!

    近几年流行一个词叫做“拼爹”,我也忘记这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了,总记得有好多新闻是一些富二代、官二代在犯错误之后总把自己有钱有势的爹搬出来,当然一些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拼爹”,这个“拼爹”必然是一种贬义词。 我也见过有许多的小学生,孩子们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攀比现象,攀比衣服甚至是父母接送孩子时所开的汽车,这样的攀比现象我想对许多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心理伤害,孩子们这个年龄段出现攀比现象很正常,而且孩子们所处的学校环境你也不可能给予很好的控制,但是孩子们的“拼爹”现象必然与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 别说小学生了,2、3岁的孩子也常常会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告诉其他人“这是爸爸或妈妈买给我的”,这与小学生的例子在心理上是类似的,但是因为孩子还小,这时的攀比并不存在刻意的炫耀,这时孩子们攀比的反而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我记得去年的时候有一张照片在网络中引起了

  • 孩子爸爸忙到没时间管孩子,别再让仇恨消耗你对孩子的耐心!
    孩子爸爸忙到没时间管孩子,别再让仇恨消耗你对孩子的耐心!

    能带给孩子更美好的童年光景吗?想来都是不能的。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统一来回复这样的两个历史性的难题:男人工作太忙不管孩子(工作不忙还不参与孩子成长的不在此列)、公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帮忙照看孩子的两种情况下,一个女同志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和孩子乃至全家生活的更幸福的一些建议。 1.不要对丈夫的仇恨消耗本应该属于你和孩子的快乐生活。在生活中,不少丈夫为了家庭的生活努力辛苦的工作,所以他们可能是疏忽了很多对孩子的陪伴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母亲付出更多的耐心,在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不少女同胞选择了抱怨甚至是仇恨,如果一个女人开始对家人有这样的情绪之后,这些情绪就会以100万种方式转嫁到孩子身上,你对孩子的情绪、态度、耐心就会被大打折扣,真是得不偿失对不? 2.不要总是想着让你的老公很内疚。带孩子很辛苦,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容易,如果一个男人在工作中付出了大量

  • 这些不适宜对孩子说的话,你说过吗?
    这些不适宜对孩子说的话,你说过吗?

    有的时候由于我们缺乏为人父母的经验,给予孩子的建议往往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吧! 1“别担心” 很多家长会奇怪,这句话多么的暖心啊,可以安慰孩子难道不好吗?安慰孩子的方式没有错,但是真正去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是一句简单的“别担心”或者“一切都会好起来”。在这样的信息时代,孩子接触到负面消极的信息之后,产生的失落感或者恐惧感会非常多,家长安慰的言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的做法应该是跟他们分析所发生的事情,并告诉他们遇见了相似的问题要如何处理。最后再以“我是你的依靠”这样保护家庭的话给予他们安全感。 2“不要让任何人看到你哭泣” 父母告诉孩子控制自己的眼泪其实就是在要求孩子克制他的感情,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太武断了,并不是一个好方式。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承认孩子的情感,并且允许他表达真正的自我。孩

  • 宝宝总爱说“不”,第一个反抗期你该怎么应对?
    宝宝总爱说“不”,第一个反抗期你该怎么应对?

    宝宝爱说”不”的原因和对策 说“不”是独立意识的开始 其实,宝宝说“不”,说明宝宝的独立意识开始形成——他要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能力并且有自己需求的人。表达这种感觉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说“不”。大声地说“不”,会让宝宝感觉到拥有权利和独立性,觉得自己是个有能力的独立个体。 而且当宝宝发现有些事情不符合自己内心中的秩序感时,不像以前一样只是哭闹了,常常会直接和你说不。 这种短期的反抗行为对宝宝来说是很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宝宝独立于父母,树立自己的个性。父母和宝宝在头一年产生的亲密关系将会结束,而宝宝也将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小大人”。 正确面对宝宝的“不” 既然这是宝宝长大的标志,妈妈就要保护好宝宝独立的意识。不过,也要采取点小策略应对宝宝说“不”。 忽略宝宝的“不” 在可能的情况下,如果需要行动

  • 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怎么样建立起来?
    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怎么样建立起来?

    您的孩子开始独立了吗? 吃过晚饭,妈妈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催促孩子快点写作业。孩子跟着妈妈来到了厨房,撒娇的说:“妈妈,陪我写作业”妈妈一边洗碗一边说:“不是说好自己写作业了吗?怎么要让妈妈陪呢?”孩子:“妈妈陪着写得好,昨天妈妈没陪呢,我的作业得了乙。”妈妈皱了皱眉,有些不满意的说:“总不能老让妈妈陪着啊,妈妈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呢。今天写完后好好检查一下,争取得甲。”孩子撅起了小嘴:“我就让妈妈陪嘛,好多同学都是妈妈陪着写作业的。”妈妈耐心地说:“不行,孩子,妈妈决定收拾完厨房还要洗衣服,好孩子,快去写吧。”孩子不高兴地走进了自己的小房间, 孩子让家长写作业,反映的是一种依赖心理,是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孩子的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造成的。 孩子上学后,许多家长喜欢陪孩子一起写作业,看孩子会不会写,写得对不对,认真不认真。看到哪里不对了,就立刻给孩

  • 都知道要称赞孩子,可称赞的最终目标是啥你知道不?
    都知道要称赞孩子,可称赞的最终目标是啥你知道不?

    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自我概念的发展是逐步的过程,两三岁的孩子会这样描述自我:“我叫宝宝。” “我有一辆红色的卡车。” “我会刷牙。”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可以观察到的外貌、名字、拥有的玩具、会做的事情,逐步到自己的爱好和态度。三四岁的孩子会说:“我喜欢画画,我画画很好。”“我讲故事很好。”五岁的孩子还会描述自己的个性,比如“我很友好”,“我爱帮助别人”。自我概念指的是他们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的评价。而自信心则比自我概念更广,包括特定领域的评价,并对自己有个总体的评价,有价值感。 在幼儿期间,自信心强对孩子的主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促使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掌握各种各样的技能。幼儿做一些事情有时候很笨拙,如果爸爸妈妈不让他们做或者经常批评他们做得不好,就会伤害他们的价值感;他们需要温和的鼓励和一些合适的任务。所以父母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他们在年幼的时候干一些力所能

  • 忙了一天回到家,孩子不和爸妈亲了?原来是你搞错了~
    忙了一天回到家,孩子不和爸妈亲了?原来是你搞错了~

    因为我们两家关系好,经常一起玩,孩子的奶奶我见过,曾经是位大学老师,退休后也一直不忘学习,思想很开明,能跟上现在的潮流,当初好友怀孕我去家里作客就看到孩子奶奶买了育儿书在看。后来孩子奶奶还加入了我们的育儿交流群,让我们一票人羡慕死好友有个如此好的婆婆了。加上孩子奶奶性格也挺好,很开朗,怎么说都不像那种会过度溺爱孩子的祖辈。 好友的孩子年龄也不大,现在2岁多,也不是那种很淘气的孩子。虽然好友这一年多产后复出了在努力拼事业,想着职位再升一升,让家里经济再富足些,孩子平日里多是由奶奶带,可是孩子并不排斥妈妈,就算好友出差回来也都是很亲她的。 于是,在好友牢骚发了一会儿后,我问她:“会不会是你这段时间马上要述职,决定是否能上,导致压力大,然后你的气场震慑到孩子了?你回家都对孩子做什么了?” 好友委屈地嘟囔着:“哪有?跟你在一起久了,你还不知道啊。我从不会让自己将工作压力或是情绪带回

  • 快注意你的言行举止吧,别成为孩子最讨厌的妈妈
    快注意你的言行举止吧,别成为孩子最讨厌的妈妈

    妈妈是孩子最为依恋的人,开心的时候想和妈妈分享,委屈的时候想找妈妈安慰,一个让孩子喜欢的妈妈,能够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但是有几种妈妈,让孩子想爱都爱不起来,快看看你是不是!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