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你不想用发脾气办法去解决问题,你可以这样做 假期,孩子在老家跟同龄小朋友一起玩,最后都不愿上学了,直到我去接她的那一天,还往屋里躲,口口声声说要在老家上,不跟我走了。那一刻,想到我含辛茹苦养育了五六年的孩子,才短短几天就玩忘心了,不但不想上学,连妈妈也不要了。面对孩子糟糕的表现,我真是万念俱灰、悲从中来,没脾气、没强求、没任何批评和责怪,只是眼泪默默顺着脸颊往下流....... 这下,可慌坏了女儿,一边吩咐小朋友给我拿纸,一边又跟我说,妈妈别难受,我考虑一下晚上给你回答。结果,没过十分钟,孩子就让我再问她一次要不要回去上学。我懂了,此时孩子已经考虑清楚,当我再问她时,显然很开开心心的答应着,跟妈妈一起回家咯。并且说完之后,还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儿,而感到骄傲。 如果当时我采取强势、霸道、硬碰硬的方法,威胁孩子跟我一起回来,也能达到
可不是只要你夸孩子,孩子就能变好。“乱夸”孩子副作用很大的。 下面,萌萌狐来告诉家长们,怎么夸孩子才有用。 一夸努力,不夸聪明 聪明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因素,努力却是可以后天改善的。在夸孩子的时候,如果强调天生的部分,容易让他有“靠天收”的惰性依赖,反之如果强调他的努力,则是积极促进作用。 二夸细节,不夸全部 说“画的真棒”虽然也是夸,但是有些没有重点,孩子会觉得大人不够认真。但妈妈细致的夸奖让孩子觉得妈妈很真诚,同时还肯定了孩子平时的观察,夸奖了画画以外的事情,这是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夸孩子要有度,不宜过分夸大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过度的夸孩子会让孩子盲目的产生狂妄自大的心理。肯定成绩和孩
说起儿子,这位领导抑制不住嘴角的笑。感慨地说,孩子愿意做的事,不会催,他自己就会努力! 他儿子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研究生却考了会计专业,只因为他喜欢。为了考专业课,自己买的专业书学习,特别用功,专业课轻松过关。英语成绩够高,还获得了免修资格。 是啊,哪个孩子做愿意做的事情都会投入全力,根本不需要父母催促。当然,父母也阻挡不了。 迪奥品牌创始人克里斯汀·迪奥原本很喜欢服装设计,可因为家里人反对,只好改学其他专业。但因为对服装的热爱,他在父亲经商失败后,又走上时装设计之路,靠实习、工作机会,自学了一身真本事,成为了著名的设计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爱做的事,力量从来都会倍增。 平日里小孩子们玩起玩具、游戏来,不用督促不用催,全心投入,“创造力”巨大,只因为三个字“我愿意”。这种由内而外发出的是绝对的原动力。若将这种主动作为的能力从孩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同这样的家长说,那你何不从孩子一出生,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朋友来养。 要知道把孩子当成朋友来养,你不但能够让孩子收获信心,勇气,独立思维能力,你还能够同孩子平等的交流,把孩子当成自己这个天底下自己最信任最好的好朋友。 那何怎么样把孩子当成朋友来养呢?一善待他 把孩子当成朋友来养,就要善待孩子的一切,哪怕是孩子的错误,你也要像善待自己好朋友犯错一样,来面对自己的孩子。唯有这样,你才会更加耐心,更加宽容。如果你总用家长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所有的错误,你都会觉得是不可以容忍的。 其实,什么错误家长都应该允许孩子犯,只要在之后能够引起他的注意,他不再犯就好了。所以,当你的孩子犯错的时候,你就把他当你的好朋友,想着好朋友犯了低级错误的时候,也是一脸委屈的站在你的身边,等待你好言好语来相劝。这时候,你会发现,你
电话那端,朋友顿了半晌,“你自己上班那么忙就算了,还给孩子报那么多班,让孩子也忙得喘气的时候都没有,真的好?” 电话挂断,回味女友的话,突然觉得,是啊,我和孩子都很忙。 先不说我,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忙的呢? 是一年前带孩子出去吃饭,饭局上和孩子差不多大的小女孩表演了一段舞蹈之后吧,同样都是5岁,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才艺了,我的孩子怎么能没有呢?这个念头闪进我心里驻扎,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于是孩子开始学舞蹈。 接下来是孩子学校的作文比赛,有个小朋友写的作文拿了一等奖,还参加了北京的复赛。女儿的作文呢?写得歪歪扭扭,虽然表达清新可喜,却显然也没有得奖的潜力,于是我痛定思痛,下决心送孩子参加作文补习班。 作文补习班的老师说想要写得一手好文章,只补作文可不行,还要学国学和古文,交一年作文班的费用
先不论这些背景等,就算你也拥有这些,你会这样安排吗? 是啊,对于大多数人说,有了孩子后,考虑到私人空间确实越来越少了,别说要外面走一走了,就算是在家里,也几乎都跟孩子粘在一块。 小张说:我觉得一个家庭里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学会与自己独处的能力,是从孩子出生起就要认真培养的。 这倒是第一回听说,孩子从出生起怎么培养独处能力呢? 比如我们总说高质量陪伴,所以当孩子玩玩具时,你可能会在旁边不停的解说以及与孩子互动,这样固然好,但也需要给孩子独自玩玩具的空间与时间。 比如客厅里,我们一般没有想到要设置一个小角落留给孩子,这样孩子可以安静的在那里看书,画画,而不是呆在客厅的感觉就是看电视与无聊。 小张接着说:我这么一说你就懂了吧,反正我们家每个人都会有私人空间,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大家都是自己的主人,而其他的人都会尊重你的私人空间与时间。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可能对孩子的要求百分百的满足,即使花钱不多的小东西,也不可让他轻易得到,因为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仅会养成孩子贪婪成性、不珍惜、不懂得节制和收集整理的习惯,若哪天父母不能及时满足她的要求时,她还会觉得委屈、不理解。 前天带孩子到书店看书,回来路上,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从图书馆出来,一个商贩在售卖手工编织的蜻蜓、蝴蝶和小动物。孩子看了非常惊奇,喜欢的不要不要,嚷嚷要买。问价之后,正打算掏钱给她买时,突然想到前天发生的一幕。 同样都是用彩笔、画画本、油画棒涂色,同龄大小的孩子用过后知道收好、装笔筒、进书包;可她却扔的到处都是,经我两次提醒后,还心不甘、情不愿的收拾。家中地板、茶几上、房间卧室扔的到处是她玩剩的玩具,并且当她的玩具被忘在某个地方时,你惊讶的提醒她,她会来一句:忘就忘了呗,
老师说在幼儿园里俏俏不但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而且没有一点好奇心,似乎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对老师的话也是不理不睬,吃饭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拿着饭盒坐到餐桌旁,但俏俏却一动不动,俏俏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漠然,对此老师很担心,在老师的眼里俏俏一点也不像一个孩子,老师想了解下俏俏在家是否也这样,是孩子不适应新环境还是父母的教养环节出了问题。 表妹原以为是孩子性格内向,老师的话仿佛当头棒喝一下子惊醒了表妹。 俏俏是表妹一手带大的,对于俏俏表妹觉得自己是尽心尽力,但孩子却成了老师口中的问题孩子,表妹觉得心里有些接受不了,表妹找我诉苦,表妹说她真的是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够好,孩子怎么就这样了?因为平时和表妹走的很近,对于表妹教养俏俏的方式,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表妹在大学教书,人有些严肃的人,平时基本不苟言笑,说话做事喜欢一板一眼,没什么变通。表妹
后来变本加厉,一次带他出门,跟小朋友玩着玩着,突然朝小朋友身上就是一下,速度之快根本来不及制止。孩子妈妈虽然没说什么,但看出来明显生气了。 作为母亲,我当时怒了,对着他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怒骂。儿子当时被我的气势吓得哇哇大哭,不明所以地看着我。当时的我,只觉得颜面尽失,并没有意识到场合不对还有儿子的情绪不对,还在不停地“教育”着。可儿子的哭声越来越大,还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只好把他抱回家,准备再教育。 回了家,我冷静下来了,儿子也不再大声哭泣,只是小声地抽泣着,小脸满是委屈地看着我。看着他无辜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把儿子放在爬行垫上,对他说:“宝贝,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听到做游戏,儿子马上不哭了,然后带着啜泣的声音,说:“好。” “我们的游戏规则,就是你打妈妈一下,妈妈再打你一下,怎么样
过分愧疚型 德国父母为教孩子严谨,让孩子体验挫折,常常会说:“你得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反观中国的一些家长,在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时,则充满焦虑,容易愧疚自责。 以致于在幼儿园里,我们时常看到这样情景——明明是孩子忘带某样东西,却毫无担当地埋怨妈妈:“都怪你,忘了给我带上,害我被老师骂!”受到谴责时,你甚至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着急就忘了,下不为例。” 因为母乳不够,妈妈愧疚; 因为忙于琐事陪孩子时间少,妈妈愧疚; 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你是否对孩子疼爱到极端,你是否感到身心俱疲? 但这种付出,长此以往很难得到回报,当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会养成怪别人、找客观理由的品性,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更没办法进步。 控制欲极强型 国人向来把“听话”当作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
这话着实让花花妈妈吃了一惊,才五岁的孩子啊,竟然看起来如此的独立了。而且乐乐很少来花花家里,这一打电话也没有任何的支支吾吾,看起来像是很熟悉的一家人似的。花花妈妈爽快的答应了,还让乐乐早点过来。 中午吃饭的时候,乐乐也没有任何的生疏,和花花边说笑边吃饭,时不时还会夸一句阿姨做的饭好吃。后来听乐乐妈妈说,其实乐乐平时都没怎么去管教,由于自己平时工作忙,加上也比较懒,就让乐乐自己去做他该做的事,慢慢的乐乐也都独立起来了。天啊,这样的教育方式着实收效显著啊! 主要观点: 其实从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妈妈的平时也不要什么事都帮孩子做了,有的时候过于勤快只会让孩子变得依赖性很强,很难自己独立起来的。 1、妈妈过于勤快,可能会让孩子很难独立起来 现实中不少妈妈平时都比较宠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都想着帮孩子都做
如果岚岚考试能够踊跃班级前十名,岚岚爸爸妈妈就决定假期带着岚岚去杭州玩儿几天,这个口头承诺就成了岚岚爸爸妈妈和岚岚之间的一个小小的约定。但是,岚岚爸爸妈妈没想到,真的起作用了,岚岚比以前学习稍微用功了,成绩也在一点点的提高,面对岚岚如此的变化,岚岚爸爸妈妈心中感到无比的高兴,为当初的这一小小的决定而感到欣慰。 但是好景不长,最近岚岚的班主任通知岚岚的父母,希望岚岚的父母来学校一趟,有些事情想和家长沟通一下。岚岚爸爸妈妈听到老师如此严肃的声音,心中感到纳闷,甚至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笼罩心间,于是,岚岚的妈妈就怀着这种忐忑的心情来到学校。经过和老师的交流,果不其然,岚岚犯了错,原来岚岚考试的时候作弊了,并且还不是出现一次两次了。这让岚岚的妈妈感到很是震惊。回家之后,岚岚妈妈对岚岚进行了严厉的责骂,但是岚岚并没有意识到错误,岚岚认为别人抄袭,抄出了好成绩,自己不抄不是
爷爷奶奶全权照顾着梦梦的衣食住行,还有梦梦的学习,因为梦梦爸爸妈妈忙着工作,很少能顾及到梦梦的学习,更别说和学校就行沟通了,一般情况下,学校开家长会都是梦梦的爷爷奶奶去给梦梦开家长会,梦梦的爸爸妈妈很少光顾。即便偶尔梦梦妈妈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时间来开一次家长会,也是匆匆来,悄悄的走。 最近,梦梦在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梦梦的班主任感觉很有必要和家长交流一下,于是拨通梦梦妈妈的电话,好不容易电话接通,梦梦班主任告诉梦梦妈妈,梦梦身上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需要家长配合一下,希望梦梦妈妈来学校一趟,然后和班主任就行面谈。 可是,在梦梦班主任满怀期待的情况下,梦梦妈妈却告诉老师自己实在是太忙,抽不出身,想让梦梦的奶奶过去,虽然梦梦班主任感觉很无奈,但是也只好如此。梦梦班主任告诉梦梦的奶奶,最近,有好几个小朋友反应梦梦总是偷他们的东西,刚开始,班主任对梦梦进
身边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一旦想要自己的东西,如果父母不给,就会哭闹,各种无理起闹,不达到目的就各种哭闹,因为这样的缘故,父母会受不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招有用,一旦养成这种习惯,特别是在3岁以后,就很难改正了。 所以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每次都满足孩子的要求,要学会说“不”。 不过在说不的时候,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1、努力和孩子平等交流 对于父母而言,不要一直认为孩子小,多和孩子沟通,家里大小事都要和孩子沟通,这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2、注意倾听 其实要知道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在拒绝孩子要求的时候,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吧。 3、讲道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急不得 具备一
最爱逗弄问题之一:你最爱谁? “你最喜欢谁呢?是爸爸还是妈妈呢?是奶奶还是外婆呢?你喜欢住在哪里呢?”娃一般都一脸蛋定地回复:我最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我最喜欢住在奶奶家外婆家...... 还有不死心的会问:这些人最喜欢哪一个? 会搞得孩子很懵,为什么只能选一个呢? PS:以前嘟嘟外婆也会这样逗弄小侄子们,在大姨、二姨以及我的努力下已经不会再这样子去逗弄孩子了。 二、各种和幼儿园”有仇“版本 “好久没见了,变瘦了呀!是在幼儿园里没有吃饱是吗?在幼儿园里吃饭要快一点,要跟人家抢,不多吃点要饿死的!” 不知不觉就在向孩子灌输抢夺的观念;还担心孩子不吃快要饿死,这都是什么年代了! “幼儿园里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有没有骂你?你在幼儿园里有没有不乖?” (拜托他在幼儿园很好
Alice 说: 龙应台一直是我十分喜爱的一位台湾作家。她的《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关于家庭人生、亲子育儿、写给儿子的书信等作品,在台湾和大陆都广为流传,给广大父母与孩子许多教育和沟通的启示。 与她批判社会现象犀利辛辣的文笔不同,她的亲情三部曲丛书以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笔调描写了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这篇《做父母的有效期不该偷懒那十年》,娓娓道来,文字简练,却让人大受启迪。不禁回想起我曾在外企工作时,我的一位mentor(老师)启发我要形成自己做事的风格,曾提问说:你是倾向于像消防队员一样事后到处救火?还是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因此会花费不少精力,但以后办事会游刃有余呢? 同理,对于教育孩子,我们作为父母,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而其中有几个典型的例子,令我终生难忘,每次想起都痛心不已。 一位中年妇女,在孩子很小时就不懂养生与健康教育,以为对孩子好就是鸡鸭鱼肉超量伺候,结果把女儿喂得跟相扑运动员式的。这样的节奏,在当下这个被减肥商煽乎得女孩子们恨不得脱了臭皮囊只剩轻飘灵魂的时代,她女儿的痛苦可想而知? 这位慌了神的妈妈在别人提醒下,终于醒过神来,而她的补救措施,一如她惯常的作风,极端而偏执,她为女儿制订了近乎于残酷的减肥方案,一整月一整月不许吃米饭和肉,她认为女儿良好的胃口是身材的大敌,于是用冰水、麻辣烫等强刺激食品,对胃进行强烈刺激。最后,女儿终于瘦了下来,但瘦了不到半年,就离开了人间。她去世时,她的老妈伤心欲绝,但她终究没搞明白,自己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在整个悲剧中所起的作用。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一个从小物质化的母亲让女儿呀呀学语冒出的第一句囫囵话就是香奈尔,但女孩的家境,并不支持她
自测表:你对孩子隐形娇惯了吗?(每题1分) 1. 你接触了很多教育理念,孩子还没出生,你已经有了成型的早教清单。 2. 你很担心孩子受挫,所以总是不停地安慰孩子说“你已经很棒了”。 3. 你平时总是把你认为最好吃的菜,摆在孩子的面前。 4. 你感觉孩子做家务只会给你“添乱”,因此干脆自己把所有的家务都干了。 5. 你很怕孩子哭闹,孩子遭遇磕碰时总是表现得惊慌失措。 6. 觉得孩子还小,犯点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主张惩罚孩子。 7. 你的孩子在家中横行霸道,在外面胆小如鼠。 8. 你发现自己很难在孩子面前坚持原则。 9. 你总是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请求。 10. 你很享受满足孩子需求之后的那种愉悦。 结果分析: ≥2分,你存在对孩子“隐形娇惯”的
我这个当妈妈的,该如何是好? 把孩子争执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还好您家的小姐姐没动手! 其实,每个家庭的手足间,除非年纪实在差很多,不然一定都是在吵吵闹闹中长大。年纪小的时候,打打闹闹更是难免,不过,父母最好不要让孩子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哦! 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姐弟吵架的结局也常是弟弟打姐姐,然后姐姐哭着来告状。 一开始,我认为不管谁对谁错,打人就是不对,所以常会先处罚弟弟,可是后来我发现,有好几次其实是比较成熟、有心机的姐姐,先有欺负或捉弄弟弟的小动作,年纪小的弟弟常因为“口才”比较差,吵不赢,气不过,就挥拳打姐姐。 如果,我每次都只口头训诫姐姐,但处罚弟弟,他心里一定觉得很委屈。所以后来,每次有争执,我一定尽量把来龙去脉弄清楚,对“两造”厘清是非,并要求两个人都要针对自己不理想的行为,互相道歉和接受处罚。 手足吵架,让孩子练习处理人际关系手足在家吵架其实
Tip1:称赞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无须拘泥形式 很多父母看了德韦克的研究,觉得一定要夸孩子努力,不能夸孩子聪明。于是,很多父母夸孩子的时候总是拘泥于一定的句式,而且有些父母担心:“如果孩子确实聪明,他不怎么努力就考好了,我再夸努力,显得不真实,也可能会误导他。”称赞孩子,一定不要拘泥于什么句式,否则就会显得不真实。 美国心理学家所说的“努力”(effort)不是中文里面的“刻苦” “用功”的意思,而是体现了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的一种思路,即在这件事情里,你付出了什么。在完成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很专注,你一直保持着热情和兴趣,你能积极跟别人合作等,这所有的“付出”就是“努力”。所以无论他是否轻松做到,是否最后成功,我们都可以去称赞他在这个过程里的付出,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的欣赏和情感,这才是激励孩子的动力。 还有很多人认为,聪明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