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宝宝暴力行为的原因
    宝宝暴力行为的原因

    宝宝暴力因为的原因:吸引别人注意 有的宝宝有很强烈的表现欲,在不被人注意的时候,就喜欢做一些小的“暴力”动作,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打别的宝宝一下,抓一下妈妈的头发,欺负一下小宠物等等。 宝宝暴力因为的原因:模仿成年行为 小宝宝的心理其实是会想很多东西的,在1~3岁的时候正是宝宝模仿行为的黄金阶段,在一些时候宝宝的暴力行为有时候是来源于模仿。别以为宝宝周围的暴力行为对不懂事的宝宝没有任何影响,让宝宝总处于暴力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宝宝的暴力心理,心理是行为的起因,所以新手爸妈一定要注意宝宝生活的环境。 宝宝暴力因为的原因:家庭不和睦 有少数父母本身举止不文明,双方爱吵架,甚至打架,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以家庭中最亲密的人为模仿对象,如果父母之间存在暴力冲突,或者

  • 孩子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孩子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孩子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1、接受孩子的先天气质并予以因势利导 如果说这些孩子有暴力倾向的话,其家长不妨这样去理解:孩子喜欢强权而怪异的形象是他们想要打败自己心中的怪兽。如胆怯、退缩、依赖等人类的弱点,而绝不是想把自己练就出来的勇气用在欺负别人身上。但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性急、冒失。对胆汁质的儿童,应注意不要轻易去激怒他们,要设法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培养他们习惯于安静和平衡地做事。同时,要给予更多的活动机会与任务,宣泄他们过盛的精力,并使他们养成扎实、专一、耐心、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 2、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社会化的教育 要经常通过讲故事、具体交往事件向孩子传递社会所认可的习俗规范,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如果伤害了别人,就得不到小朋友的友谊,别人就不再愿意和他玩儿,妈妈也会不高兴。这样,能培养孩子对他人的情感。切忌对这样的孩子用生冷而强硬的态

  • 宝宝街头耍赖?看海外父母怎样hold住!
    宝宝街头耍赖?看海外父母怎样hold住!

    其实这位妈妈的遭遇,即使放在国内也会引人侧目的。比较孩子的大声哭闹不是小事。需要明确的是,孩子在公共场所“耍赖”无论发生在法国街头还是中国街头,家长都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住场面。这时候,选择什么方法十分重要。下面是一位美国父亲的真实示范,这种做法确实值得妈妈们学习。 老外家长示范:孩子大闹公共场所可以这样做 美国街头,一位父亲领着5岁的女儿,正沿着人行道走着。父亲和女儿还在聊着天,可就因为一句话不合,5岁的小女孩被惹怒了。瞬间,原本乖巧可爱的小女孩变得小脸气得发红,上气不接下气,又是跺脚又是摇头的,拽得紧紧的小拳头在空中愤怒地挥舞着。比这更严重的是那尖叫的哭声。 5岁女儿在街上大哭 当爸爸的怎么办? 发生以上情况,国内的不少家长可能会像Eileewa一样,尽快地制止孩子,或是选择满足孩子的需求以安抚孩子孩子的情绪。那么这位

  • 为了5毛钱,妈妈竟毁了孩子的一生
    为了5毛钱,妈妈竟毁了孩子的一生

    大家聊的差不多时两个女同学提出可以出门转转,可是男孩子囊中羞涩,于是他去找妈妈要钱。没想到妈妈并不情愿,男孩子只好苦苦哀求,最终妈妈掏出来五毛钱扔给了他,并且非常气愤的说“拿去”,男孩子弯腰将钱捡起来后与同学一起上街,请他们喝了一碗茶后来就各自回家了。 故事结束了,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个男孩子家里真的很穷,还有些人觉得这个家长也许在穷养男孩,可是,这种贫穷只是家境,又或者物质上的贫穷吗?事实上,这种贫穷已经成为了精神上的贫穷。当孩子要求合理的零花钱时,父母表现出的样子,似乎是在说“我没有钱还得给你花,为什么要给你钱!” 这位母亲的一句不耐烦的“拿去”,以及迟迟不肯回应男孩子的哀求时,已经把孩子内心稚嫩的尊严伤的体无完肤。孩子在哀求父母的时候,内心的世界一定是痛苦的、漫长的,就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一样,只能挣扎,这种自尊心上的伤害对他成年后的生活也会产生

  • 妈妈们最头痛的教娃做手工、认字母居然如此轻松~!
    妈妈们最头痛的教娃做手工、认字母居然如此轻松~!

    怎么通过亲子互动、游戏的方法去教孩子知识呀?恩~先别急,相信很多孩子都需要学认字吧?孩子们平时应该也喜欢做做手工咯~ 恰好,今天宝妈妈教了小编一个好方法,可以让孩子学做手工,认字母,还有满满的亲子互动,一举三得!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哈: 首先,我们需要一些辅助工具 —— 一套手工纸模~这套纸模的亮点在于,不仅是26个字母的手工,还融入了以这些字母为“首字母”原形的单词,既能让宝宝们在认识这些字母的同时更容易记住这些单词,还能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1造型丰富 26个字母全部都很饱满,并且造型十分丰富,有小丑、有忍者、大象、橘子等等,世界里有代表性的角色都出场了!孩子看到之后,学习的兴趣就上来了呢~ 2玩法丰富 锻炼拼读这些字母的造型,都是以该字母为首字母的单词 例如: 字母A,选取了Astronaut ,宇航员 字母B,选取了Beaver,海狸 字母

  • 让孩子自主读英文书不难,掌握200常见词就可以开始
    让孩子自主读英文书不难,掌握200常见词就可以开始

    不可能让一个正当要接受英语启蒙的孩子去看莎士比亚集,因此在合适的时间阅读适合的书是极其重要的。难度的选择应该层层递进,这样才能在英文阅读方面树立信心,维持阅读的热情。 这个时候,分级读物无疑是家长们的好帮手。今天,我们以美国兰登分级读物《step into reading》为例,教大家如何从孩子零基础开始,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快速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变成一个“小书虫”。 在这里,先给家长们介绍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被忽略的概念  ——— Sight words,常见词。 什么是常见词? Sight words就是儿童阅读初阶的常用词,共220个,是由美国学者E. W. Dolch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针对英语儿童读物做了分析、统计后,所汇整出最常被使用的220个词,分成五个levels,因此这些词又被称为Dolch sight words。 (根据出

  • 对付熊孩子不要“啪啪啪”,这些招数更管用!
    对付熊孩子不要“啪啪啪”,这些招数更管用!

    其实,面对熊孩子的胡闹,咱们需要的是科学的方法。 陪孩子一起玩拼图 >>>>场景 孩子经常表现出没有耐心,很容易暴躁。 >>>>应该做什么? 固定在家中一个地方放上小毯子,准备一些用孩子喜欢的图案做成的拼图。然后让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把拼图完成,大人可以在旁边陪伴协助。 >>>>不应该做什么? 在过程中孩子表现暴躁的时候,爸爸妈妈们不要立刻发脾气压制;孩子完成拼图的时候,不要视若不见,会让孩子有挫败感。 帮大人做家务 >>>>场景 孩子经常把玩具乱扔,说了也不听。 >>>>应该做什么? 准备一些适合

  • 教孩子学会输得起,你只需要一点点小技巧!
    教孩子学会输得起,你只需要一点点小技巧!

    有没有人能享受输了的感觉?有没有人连续输了四次,还会表现出“谁也不能让我生气”的样子? 如果有,那也一定不是三四岁的孩子。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气急败坏的输家,他们会跺脚,会对对手大发脾气,还会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看到这一幕你可能会觉得太讨厌了?但是这其实很正常。儿童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小孩子只生活在此时此刻,如果他们输了,那不仅是游戏输了,那简直是人生全部的失败。因为输的时候,他们看不到下一次洗牌重来时他们可能又会赢。 不过理解孩子的心理,并不表示你只能坐等把他们的坏情绪照单全收,一些聪明的技巧还是能减轻他输了时的坏情绪,让他在输的一刹那仍有风度。 团队作战输起来容易些足球队员很少在输了比赛后哭泣,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是大人,更重要的是因为失败的痛苦被全队人共同分担了。 因此,如果在家庭比赛中,孩子和爸

  • 趁着一年的带薪产假,她带上新生女儿环游世界
    趁着一年的带薪产假,她带上新生女儿环游世界

    本文为编译,有部分删节。 作者:Anna Davies 来源:cntraveler.com Karen Edwards来自爱尔兰,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让她爱上了旅行,八年间她去到超过60个国家,带着任务进行一个人的探险。如今,男友Shaun和他们的女儿Esmé也加入了这美妙的旅程。 他们的旅程开始于Esmé刚出生不久。作为产科护士的Karen拥有长达一年的带薪产假,热爱旅行的她利用这个悠长假期踏上一段新的旅程。“Esmé刚满十二周的时候,我们就带着她开始了环球之旅,”Karen说,“新生儿并不能成为呆在家的借口,与其在家与她的哭闹斗争,还不如早点带她看世界。” 关于如何利用产假带着孩子展开环球之旅,听听Karen怎么说。

    标签:亲子游
  • 别拿羞耻心来控制孩子,可能造成孩子另一种伤害!
    别拿羞耻心来控制孩子,可能造成孩子另一种伤害!

    爱是美好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另一种东西的存在,时不时与爱相抗衡,甚至打压爱的萌芽,那就是羞耻心。 小时候,不好好穿衣服会被父母说“羞羞”,长大后,不听父母的话会被他们说“丢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考的不好,羞于将成绩告诉父母,告诉别人的经歷,有时候做错事,也怕被人说叁道四。这一切,终归是羞耻心在作祟。有了羞耻心,人会规行矩步,恪守法律法规、道德準则,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时候,父母们却把羞耻心凌驾于爱之上,打压孩子内心爱的萌发。 在幼儿园或者小学,孩子们有了性别意识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他们,男女有别,要注意和异性之间的关係处理。比如说,男孩子女孩子不能牵手,不能过分亲密,这样的“规矩”也是各大中小学所明令规定的。这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有时候,正是这样的“羞耻心”,让孩子对爱产生“不良反应”。

  • 日常生活3件事,养出好情绪宝宝
    日常生活3件事,养出好情绪宝宝

    第一件事: 敏锐观察孩子的身体讯号,并给予回应。 幼儿情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身体会发出讯号,不论是脸上的表情、肢体的动作、生理的反应,都透露着幼儿的情绪。例如开心时大笑,生气会打人,紧张会一直说要尿尿。 父母和老师平日多观察孩子的身体讯号,留心当孩子出现这些身体讯号时,可能是由什么情境、什么事件所引起。例如当孩子一直吵着要尿尿,是不是因为等一下要上台表演,爸妈就可以和孩子说:“是不是因为你等一下要上台,所以很紧张,一直想去尿尿⋯⋯” 这个简单的观察,可以协助孩子觉察出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及辨识是什么情绪、强度有多强。 第二件事: 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心情好和不好的时候,成人觉察到自己有情绪时,就能拿出来与孩子分享。例如“妈妈今天好开心(或心情不好),因为⋯⋯”,透过生活经验的

  • 孩子胆小怎么回事?竟是这四大元凶在作怪,用这3招变勇敢
    孩子胆小怎么回事?竟是这四大元凶在作怪,用这3招变勇敢

    孩子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无法分清事实和想象,游戏结束后还在游戏情境中没有走出来。这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正常现象,不能因为孩子说“怕老狼抓走她”就说孩子胆儿小。如果孩子在大事、小事上都表现出胆儿小,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变勇敢就需要进行一些培养训练。 ➤很多父母不知道,除去孩子天生气质上的因素外,后天的四大元凶让孩子变得胆儿小: =孩子胆小的四大元凶= 1 、强势的父母 一些父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对孩子发火,强势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唠叨。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的心理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他们害怕犯错误,做事小心翼翼,时间一长就变得胆儿小了。 2、 护犊的家长 有些家长对孩子真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家长生怕孩子被伤害,对孩子做到无时无刻的保护,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时刻渴望他人的保护。

  • 该给孩子的是纪律,还是教育?
    该给孩子的是纪律,还是教育?

    每星期一我会固定去立天学校当图书馆志工。图书馆志工的工作主要是帮小朋友们办借书还书,我喜欢当这个志工,能更接近立天的学校一点,看看同学是谁,当然更喜欢图书馆的一种书香味。 前天我在图书馆里,大半时间没有小朋友来,我坐着发慌站起来,在阳光钻着缝隙照着的书架廊道间游走。学校下课铃声刚响,我听到学校广播:「二年X班曾立天,二年X班曾立天,请立刻到老师办公室来!」我抬头,听那口气,说到名字处语气特别加强,肯定没好事,我想。 我走出去从高高的窗户上往下看去,没一会儿一个熟悉的瘦瘦的身影,手拿着书本,又蹦又跳的从另一栋大楼出来,穿过操场往办公室方向跑去。下课的操场很热闹,到处是争取短短下课时间的玩乐同学。立天操场过不到一半,就被篮球架旁人满为患抢着投篮的同学们吸引而停下来,「老师都生气了还不赶快过去…」我心里有点急,我的地方太高了喊不到他,幸好他没几秒便回神

    标签:教育反思
  • 孩子在家无理取闹没完没了的,家长这样做保管有用!
    孩子在家无理取闹没完没了的,家长这样做保管有用!

    早上黄女士给3岁的儿子准备了一杯牛奶,但是儿子不愿意喝,想让黄女士给他换成果汁。黄女士不管怎么给儿子说,他都不听,最后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还扬言不换就不起来了。看到儿子这样黄女士很无语,但是并没有慌乱。她知道孩子不能这样惯着,看见孩子不起就没有管去忙自己的事情。 这时黄女士的婆婆正在拖地,孩子看到奶奶来哭的更厉害了,但是聪明的奶奶看到刚才的情况,孩子在哭也没有参与进来而是继续打扫卫生。当婆婆拖到孩子身边的时候,也没有主动去抱他,而是让孙子先趟到一边哭,等着擦干净了再回来。孩子听了奶奶的话,就滚到一边去哭了。奶奶擦干净后他又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哭,可是当孩子发现大人不理他的时候,就知道没有什么兴趣,自己爬起来,拿起牛奶就喝了。 有时候孩子哭闹并不是真的不喜欢,而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一旦他发现这种方法没有效果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停止这种行

  • 亲子游戏推荐:体会互动的小乐趣
    亲子游戏推荐:体会互动的小乐趣

    海洋波波球 妈妈可以提前购置一些不同颜色的海洋波波球,现在的宝宝需求量小,一般1-2个即可,也可以准备一个泡泡机。有些宝宝喜欢挥舞小手到处乱抓,而有些宝宝还喜欢握着拳头,妈妈可以拿一个大小合适的海洋球放在宝宝手中,既有利于小手五指展开,也能锻炼他够抓物体的手眼协调能力。用泡泡机时要注意别让破碎的肥皂泡落在宝宝眼睛里。 无论是使用海洋球还是泡泡机,起初妈妈都可以尝试让宝宝自己去接触、抓够,过段时间,也可以把球或泡泡放在宝宝的额头、胳膊、肚子、腿等身体部位上,告诉宝宝“球(泡泡)在宝宝肚子上、球 (泡泡)在宝宝胳膊上……”当泡泡落在宝宝身体上的时候,妈妈可以把泡泡戳破,看看宝宝会有什么表情? 重复称谓 宝宝现在或许能对熟悉的词语做出反应了,有些会在听到“妈妈”这个音时微笑,这说明宝宝的认知能力又有了提高。

  • 培养孩子同理心 做到4要点就对了!
    培养孩子同理心 做到4要点就对了!

    【培养同理心4要点】 一般而言,越有同理心的孩子,越懂得帮助他人。除此,同理心的养成亦能使孩子具备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有助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要点1/多与孩子讨论情绪与感觉 当孩子看到父母抱年幼弟弟或妹妹,出现忌妒的情绪和行为,此时若父母没有适当处理及安抚,总是解读为孩子在生气,可能会造成孩子无法区分忌妒与生气的差异,导致日后孩子在感受他人情绪时,出现错用的状况。 建议父母可从生活中多与孩子讨论、沟通,帮助孩子标示情绪与感觉,同理心的表现过程必须先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接着解读对方情绪,最后才能产生同理的行为表现,因此,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沟通、表达情绪,自然而然,孩子也会懂得辨识各种感觉,进而理解他人的情绪行为。 要点2/父母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

  • 做机智麻麻 你要听孩子的话
    做机智麻麻 你要听孩子的话

    来一个非常典型的事情给大家感受一下:孩子想自己吃饭,不想要妈妈喂,可是妈妈往往都不听,总是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劝说孩子听话,例如“你勺子拿不好”、“你那么慢,吃到后面菜要凉了”、“你吃东西撒的到处都是,还得收拾”、“你自己吃饭会把衣服搞脏,这不是添乱吗”......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孩子,然后得出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听妈妈话”。 再比如,孩子才学会穿鞋子,总是会穿反,妈妈二话不说,直接抢过鞋子,麻溜的往宝宝脚上一套,省事又正确,穿好后拍拍孩子,说“好啦,可以去玩了”。 孩子去草地上打滚,不给,嫌脏。孩子好奇想要扫地,帮妈妈做家务,结果妈妈手一摆,说“不用你帮忙,你去玩吧,你只会越帮越忙。”孩子想要收拾收拾自己的书包,结果妈妈赶走他,说“快去睡觉去吧,不早了,书包让妈妈来帮你收拾。”...... 就是这样的长期训练,让孩子变成训练有素的

  • 孩子大庭广众发脾气,讲道理也不听,该怎么办
    孩子大庭广众发脾气,讲道理也不听,该怎么办

    孩子当众哭闹是天性使然 年幼的孩子还没有学会理性分析,当特殊情况发生时,哭闹只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一些事实,不分场合地大发脾气也是天性使然。而且,在公共场合,孩子所有的情绪都会被放大,这也是儿童的特点。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还要责骂甚至体罚,真的是太伤人了。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事实: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要求在有些时候是合理的,包括他们通过吵闹来释放自己的坏情绪。 而且,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小朋友出现突然的情绪变化,家长们应该特别注意、提前做好准备: 出现很多陌生人:逢年过节、家庭宴会,家里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来往往,对于孩子来说,突然有很多陌生人会引起他们的不适。 环境和活动突然改变:比如孩子离开家去幼儿园,或者要突然停止游戏,被父母要求吃饭、上床睡觉时。 喜欢的活动结束了

  • 带着10周大的孩子环游世界,这爸妈太酷了!
    带着10周大的孩子环游世界,这爸妈太酷了!

    就是下面这个萌宝啦!没错,他才出生才10周,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小的背包客了吧! 在旅途中,Esme一天天长大,到旅途结束的时候,他已经能站能坐啦。看看他的照片,是不是挺有旅行家气质的? 夫妻俩都是普通人,Karen是一名护士,Shaun则是一名园艺师,但是他俩十分热爱旅行。这一次的“产假旅行”一开始也是惊呆了许多人,但为什么要让别人决定你的生活呢? 他们把车子卖掉、房子租出去,收拾了一个装有婴儿用品的行李箱就出发了。 他们的这次旅行长达10个月,走过了爱尔兰、新加坡、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台湾、香港……脚步遍布了亚洲和大洋洲。 ▲马来西亚的双子楼前合影 ▲在新西兰的夕阳下漫步

  • 如果孩子说谎了,爸爸你会怎么做
    如果孩子说谎了,爸爸你会怎么做

    孩子说谎的原因 混淆想象与现实 孩子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掌握了一定词汇的孩子,更容易进行想象型说谎,他们有时候会将自己期待、猜测或担忧的事情“有模有样”地说出来,也或者,他们仅仅是做了一个梦,却把它当成了现实。这种情况并不能视为“说谎”,家长应该通过细致的询问来进行判断。 渴望得到 尤其是对于经常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当他们在提出一个需求或者迫切想要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会因为担心爸爸妈妈不同意而编造一些理由出来,比如,孩子嘴里说“我渴了”,其实是想让爸爸妈妈买果汁。 逃避事实 如果孩子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完成爸爸妈妈交代的任务就会受到责备和惩罚,或者家长常常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孩子很难达到,他们就难免会通过说谎来“逃过一劫”。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成为幼儿园或学校里表现

    标签:说谎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