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身远心别远,和孩子分离前一定要做好5件事
    身远心别远,和孩子分离前一定要做好5件事

    童年在人的一生当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可能都不足10%,但在人一生的幸福指数上却能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人们爱回忆童年是因为童年是美好的,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优质的陪伴。如果父母缺席了这个重要的时间,无论日后付出多少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努力进行弥补,双方的关系还是会像半生不熟的夹生饭,尴尬又迷茫。 我的一个同事跟我说,她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外婆家,虽然外婆对自己很好后来自己也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是无论是在外婆家还是在自己家,她都没有归属感。归属感是影响一个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对孩子而言,想要把父母离开的伤害降到最低,就要提升孩子的归属感。 和案例中的这位爸爸一样,很多大人都会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孩子分开。但是这种亲子间的分离是不平衡的,分离前大人是有充分的准备和理由的,但是孩子却一无所知。他们不懂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和自己分开。孩子面临这种情况第一反应是:他们是不喜欢我才让奶

  • 尊重孩子 别只是说说
    尊重孩子 别只是说说

    1.宝宝一直哭闹,怎么哄都没用,于是你就大声叫嚷、咒骂! 2.大声斥责年幼的孩子:“闭嘴!我让你说话了吗?”“再吵吵,就把你丢到马路上,看谁会要你!” 3.恐吓十多岁的孩子:“再不听话,你今天就不用回家了!”“我没有你这么个孩子!” 4.对孩子的一些行为破口大骂:“给我好好站着别动,否则我抽不死你!” 5.孩子犯错了,直接让他跪在马路边上,公开羞辱他。 这个时候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否能接受这种对待?而孩子因为自身的弱势,所以只能选择服从。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变得傲慢无礼、自负张狂,家长也开始向全世界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变成这样? 对于孩子的不尊重的表现还有很多,下面这个妈妈就深有体会。 周五晚上,公司要开月底总结会议,所以我就把土豆丢给婆婆帮忙带着,因为晚上公司还有聚餐,所

  • 孩子成绩不好,根本不是因为“笨”!爸妈真该好好看看
    孩子成绩不好,根本不是因为“笨”!爸妈真该好好看看

    很多时候,一些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容易被家长们忽略: 1. 人际交往能力差,不敢问问题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无微不至的关爱包围着,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很容易变得“自大而又脆弱”。 一方面,孩子很“自大”,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所以遇到难题时,不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 另一方面,孩子又很“脆弱”,怕打扰别人,怕别人因此不耐烦、不喜欢自己,也就不太敢询问别的同学,更不敢问老师。最后的结果,就是问题越积越多,基础越落越多,成绩慢慢变得糟糕起来。 家长们从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多鼓励孩子跟陌生的小伙伴一起交流、玩耍。 比如,你领着孩子来到公园,好多孩子正在玩滑梯,而你的孩子也很想玩,怎么办?这时候,绝大多数家长都会主动替孩子“出头”,过去对小朋友们说:“

  • 经常迟到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经常迟到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因为每天都去的比较晚,或者掐着时间点到达,总是形色匆匆、步履急促,让孩子快、快点。而每次到教室后,孩子要么立即进去听老师讲课,要么就是自己畏首畏尾的从后门进去,钻入自己的位置,紧张的丝毫不敢大声说话,相比那种早起早到的自由、宽松的氛围,孩子当然更愿意早点去了。 于是,经常在幼儿园、少年宫门口,看家长们一手拉娃,一边匆匆赶路的慌张神情,嘴里不断催着快去、快点,快,三步并两步、加小跑,把孩子往教室塞;也有妈妈一手抱着小宝,一边让大宝慢悠悠的晃到教室,即使迟到了,似乎也无关紧要的样子;更有的家长,明知道已经迟到了,依然象蜗牛爬行一样,慢腾、慢腾的一边看手机,后边又跟着同样散漫的娃来学校门口,一点没有紧迫感;还有的孩子在爷爷、奶奶带领下,迟到就成了惯性。孩子班级的一个小朋友经常是奶奶送,好多次迎面到教室门口,听她跟老师说孩子晚睡、晚起习惯了,加上吃饭又慢,就容易迟到

  • 十条家规让熊孩子从此不操心
    十条家规让熊孩子从此不操心

    在美国非法囚禁他人是触犯刑法的,尤其是折磨罪--最高可判终身监禁(小编可没有吓唬家长们,美国人对于人权的看重可谓全民戒备)。 其实,这些No Zuo No Die 的“二代们”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作二代”的前身都是让人神烦的熊孩子!而每一个熊孩子的成长史追究其原因,发现背后都有熊父母的推波助澜。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孩子长歪呢? 正所谓,人不狠不立不稳。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立下规矩,才能规范其言行举止。(当然,小编不建议使用镇压的方式)。小编现精心奉上御娃秘籍。家长们收好了! 家规第一条:见面打招呼,受惠要报答,麻烦别人say sorry. 礼多人不怪。见面say Hello!再见,say Bye-bye!人情要及时答谢,给别人添麻烦了要表示歉意。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才可

  • 感觉被父母歧视而走上“迷途”,没想到12年后结局是这样!
    感觉被父母歧视而走上“迷途”,没想到12年后结局是这样!

    南南自幼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生下来时有些缺陷,是天生的“兔唇”,因为外表的缘故,自小感觉和别人不一样,有些自卑感,而且家里姐妹比较多,从小就被父母送到外婆身边抚养长大,正因为如此,在南南的内心深深的以为父母有些歧视自己不爱自己,而外婆在她12岁的时候过世了,南南心中认为这世上唯一疼爱她的人去世了,便想一个人出去呆一呆,没想到出去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起初南南出去后因为身无分文,就在路边乞讨为生度过了3个月,后来被人贩子发现就拐骗到了上海,逼迫进行卖淫来生存,虽然最后逃出来,但终究因为在上海没身份证和户口本又进入了夜场活动。后来也染上了毒瘾,最后在一次活动中被抓。南南已经在外流浪了10来年,期间南南有想过回去找自己的家人,但终究是解不开内心的“心结”,总感觉父母不在乎自己,而如今自己又混成了这个样子,也不知道如何去见父母,就这样10多年来没有再回家看看去。

  • 家长不坚持这点,孩子以后不爱学习就是你的祸
    家长不坚持这点,孩子以后不爱学习就是你的祸

    从每天后台的提问中就可以看出: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大多数家长好像更注重喂养、疾病、性格、习惯养成几个方面,而亲子陪伴好像显得微乎其微,尤其是以书为纽带的亲子阅读。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舍得下血本,却很少有家长能每天花20分钟陪孩子阅读。 你必须要知道,亲子阅读的好处 有妈妈问,给这么小的宝宝读书,他们能听得懂吗?我们家宝宝从来不阅读,也没发现他比其他的孩子哪里落后啊?更有妈妈说,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这么小读书不会排斥吗?......先来说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坚持亲子阅读这条路。 1,增进亲子感情 一直坚持给俏妹读书的最大原因,就是可以增进母女感情,这也是老公坚持的理由。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如果双方能一起阅读绘本图书,必能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感情,这将对宝宝的成长产生深

  • 问宝宝谁更好居然危害这么大,下次可要注意了
    问宝宝谁更好居然危害这么大,下次可要注意了

    到现在说起这事,妈妈还不忘念叨我打小就是个白眼狼。后来才知道,纵使父母那时吵架千百次,也从没真正的想过离婚。之所以问我们姐弟几个会选择和谁在一起,就想看看他们谁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更牢靠一些,以此来抨击对方满足自我存在感。听听,多么愚蠢的问题。可就是这么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提问,却曾让我一度生活在担惊受怕中,时时刻刻都觉得要失去父母的爱。 姥姥问3岁的俏妹:“是姥姥好,还是姥爷好啊?”姥爷忙拿出刚买来的芭比娃娃,兴冲冲的对俏妹晃了晃:“俏俏,姥爷给你买了最漂亮的娃娃,姥爷好不好啊?”姥姥见状也不甘示弱,掏出钱包要带俏妹去游乐园玩。我的天呀,这么幼稚的游戏我爸妈居然从年轻玩到现在,坑完我们姐弟几个,又来祸害我的娃。这真是太忧伤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几个大人争着给宝宝面前表现,然后追着孩子问“我们家宝宝最喜欢谁啊?”“爸爸好,

  • 名校妈妈的育儿心得:孩子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这些小细节!
    名校妈妈的育儿心得:孩子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这些小细节!

    学习方面: 孩子不爱写作业,家长首先要找出原因。三年级之后作业难度加大,不想一、二年级时,此时孩子会感到费力。如果只顾着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只会让他更加厌恶学习。当孩子不爱写作业时,我们需要通过沟通、观察,来找出原因,并帮助他渡过难关。 孩子写作业,最怕的就是拖延,刚开始你要给他规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超出这个时间就不准他再做,哪怕他说写不完会被罚站。当然时间不能固定,要根据作业的量去制定。这种方式能让孩子将写作业放到第一位,还可改善写作业不专心的毛病。 等孩子稍大一点,就应引导他去制定时间计划表,尤其是在寒暑假,自己分配好写作业、玩耍的时间。家长此时要起到监督作用,督促孩子按照计划去安排时间,对增强孩子的自制力及主动性大有好处。 生活方面: 1.尊重并信任孩子。从孩子能说话开始,做事前就应征求他的意见;无论做

  • 育儿心理专家:这样责骂孩子,无形伤害会影响孩子一生
    育儿心理专家:这样责骂孩子,无形伤害会影响孩子一生

    当众责骂孩子 当外人的面责骂孩子,这会比较伤孩子的自尊心。作父母的当众责骂孩子的时候,要么孩子会比较的反抗,要不就会变得比较的沉默,会跟家长产生隔阂。特别是当别的小朋友责骂孩子的时候,会遭到别的小朋友嘲笑或者疏远,有可能让孩子变得自卑起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吃饭中责骂孩子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责骂孩子,要有耐心。每个做父母的都是过来人,小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小孩子吃饭时候也会比较让家长心烦,就是不老实的吃饭。在孩子吃饭的时候,直接责骂孩子就会导致孩子不爱吃饭或者孩子也生气,导致消化不良,影响孩子的食欲,不利于孩子身体生长,也会给孩子健康埋下隐患。 玩耍时责骂孩子 小孩子在开心玩耍的过程中,特别的开心时候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状况,比如会把家里整的比较乱或者音声比较大吵到父母。这个时候你责骂孩

  •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听听孩子们的答案!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听听孩子们的答案!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就这个问题还做了研究一起来看看:  最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10万个孩子。其中,排在前10条的是: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看完这10条,宝爸宝妈你们觉得自己能

  • 爱他还是害他?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过分的依赖
    爱他还是害他?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过分的依赖

    孩子的借口 ●「如果你不这么做,我的分数会很差,学年平均成绩也会下降。」 ●「这是个团体专题作业,却只有我一个人在做。」 ●「老师直到昨天才将作业公布在网站上。」 ●「我昨天去练足球,所以忘记看网站。」 ●「老师做事没有条理。」 ●「没人告诉我明天要交作业。」 父母的借口 ●「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如果我不这么做,晚上孩子又要大爆走。」 ●「如果我不这么做,孩子会恨我。」 ●「昨晚孩子因为没有做完专题而感到恐慌,所以我必须帮他。」 ●「无论如何,他的老师太糟糕了!」 父母也告诉我们,当知道孩子需要他们,而他们也能帮上大忙时,感觉真好!他们觉得这样帮孩子,就算是参与了孩子的生活,也觉得孩子会因此而感激他们。但

  •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小秘诀:让他有饥饿感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小秘诀:让他有饥饿感

    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的作用真的太重要了。今天我们谈一种方法,就是适度保持孩子阅读的饥饿感,这有利于孩子爱上阅读。 保持阅读的饥饿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都是从图书极度缺乏的童年里走出来的。 每次一说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大家都是红着眼眶围成一堆忆苦呀! 有朋友说,一本书被每个小伙伴轮流看,最后都变成了油渣子了。 我记得我自己小时候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就是书,所以每年过生日时,家里人就会让我去新华书店选一本书,那时候的书老贵了,从不打折,一本书5块钱,可以买10块豆腐,让家里改善10次伙食呢! 真的希望每年多过几次生日,那时候一本作文书都能啃几遍,家里的那些农业技术报,箱子里叔叔们读书留的教材,哪怕是老爷爷的黄历都要看一遍。 真正的“饥饿年代”岁啊!但我觉得是阅读的黄金年代

    标签:亲子阅读
  • 家有0-14岁孩子,最好这样选玩具
    家有0-14岁孩子,最好这样选玩具

    多年前看过《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很多情节都已模糊,但却独独对影片中孩子丢失玩具这一段记忆犹新——为了赶上临时住宿点五点的关门时间,父亲拉着孩子拼命赶公交车,奔跑中,儿子手里的“美国英雄”掉在了路上,孩子急着要去捡,却被父亲强拉上工公交车。在远去的车上,看着躺在街上玩具的小男孩眼中的伤痛击中了我。 有人说,这是一段植入广告,是一个“美国梦”的象征,有道理,不过这都交给影评人士和相关人员去评判吧。作为一位早教工作者,我更在意的是孩子与玩具的关系——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两件无法割舍的玩具,而它的遗失将在那个孩子心中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对于一直与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孩子来说,这个玩具是支撑,是无声而有力的陪伴,是父母不在身边时爱和温暖的代替品。 大人们也许都忘记了自己幼时对于玩具和游戏的贪恋。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孩子的工作,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每个孩子生命中都不能缺少这样的

    标签:玩具玩具
  • 小心,你的无私养出孩子的自私
    小心,你的无私养出孩子的自私

    孩子真是自私么?又该怎么对待孩子“自私”的霸道行为呢? 案例一:罗老师你好,我家男宝,一岁三个月了。一岁一个月后在外面玩时显得很霸道,不许别的小朋友碰他的东西,他玩的公共设施也不许别人碰。谁摸就打谁。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他抱起来,等他停止挣扎冷静下来后告诉他不能打人。每次他都点头答应,可是没有改变。我应该如何引导他呢? 案例二:罗静老师,想咨询一个问题。孩子4岁,一直都很无理、霸气!家里的好吃的,他要第一个先吃,别人碰过了他就大哭大闹。很喜欢吃“独食”。我平时会尽量引导他去分享,但是无奈家里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很惯他。这和孩子的“自私”表现,是不是有关?我该怎么办? 案例三:罗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幼儿教师,看了您的静观育儿,颇有收获,也想向您请教个问题。有个孩子比较任性霸道,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因为人数满了,没玩到,就立马发脾气,推砸桌椅,还捣乱别的幼儿。我尝试跟他讲道理,当时费劲地说明白了

  • 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一招就够了
    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一招就够了

    如果不能向孩子提问,以确保他是否听懂了故事,那就这样简单读完就算完吗? 当然不是。 不去说破故事,不去破坏一个经典故事的完整性,不代表父母完全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我们完全可以把故事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去换用游戏的方式重新演绎故事,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深入体验故事。 这样做,不仅会拉近孩子和故事本身的距离,帮孩子获得心灵的滋养,同时还会促进孩子日常习惯的形成,极大增进亲子关系。 对于那些刚开启亲子阅读之旅的父母而言,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游戏的技巧,去帮助孩子对阅读发生积极的兴趣,更是十分重要。 上面这个故事,是罗静老师在《积木宝贝闯世界》电视栏目录制之时讲给孩子们听的。这是一个探险故事,相对于低龄宝宝,情节较曲折、知识点多、可参与性强。所以,罗静老师在讲述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提示。 另,未被展示在这个短视频中的是,在故事结束后,罗静老师带着宝贝们,通过角色扮演游戏重现

    标签:亲子阅读
  •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才爱听?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才爱听?

    第一次,丫丫妈妈问我问题的时候,很有些不好意思。她说: 罗老师,我家女儿1岁半了,特别爱听故事。可是给她念书,她就会撕。最爱听我嘴巴里讲出来的故事,可是这样倒让我发愁了!该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呢?估计像我这样的妈妈也不多?觉得自己很笨,天生缺乏想象力。偏偏又总看到很多育儿的文章和书籍,说给孩子讲故事如何重要。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为了这个特别的焦虑。 为了缓解这个妈妈的焦虑,我先建议给了她一个比较方便的办法,即找一些音频的故事来陪孩子一起听。当时,我还把微信上分享过的一个能够听故事的微信号:呼呼收音机,推荐给了她。 我家开心基本没看过电视和动画片,她的睡前故事都是来自网上找来的音频文件,以及我给她编的。呼呼收音机上的故事,我也有给我家开心听。讲的是一个盒子王国,里面有一群盒子勇士,他们各种历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做奶泡泡。 这种故事情节丰富的音频故事,好处有两点:

    标签:儿童故事
  • 根据气质特点抚养孩子
    根据气质特点抚养孩子

    易养型孩子的抚养。 如果孩子一出生吃、喝、睡、大小便等方面都很有规律,新环境、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都很容易接受,多数情况下情绪积极愉快,爸爸妈妈逗他、和他玩,他会很积极地回应。这类孩子称为易养型。多数婴儿属于这一类型。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一类,照料起来就比较容易,不会给爸爸妈妈带来很多麻烦,也会很讨爸爸妈妈的喜爱,亲子关系一般很融洽。易养型婴儿对各种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需要注意的是,对这类孩子不要给他制定太严格的规矩和制度,爸爸妈妈不可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否则可能抑制他的探索行为,导致他对新奇事物不喜欢,慢慢转化为面对学习和社会挑战时强烈的焦虑不安。 困难型孩子的抚养。 有较少的孩子在吃、喝、睡、大小便等生活方面都缺乏规律性,对新环境、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接受很慢,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即便在游

  • 每天花30分钟满足自己,会让照顾孩子更有品质
    每天花30分钟满足自己,会让照顾孩子更有品质

    M是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因为我也是从一位带孩子的妈妈走过来的,所以,我非常理解。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所有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烦恼和斗争,有了孩子需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照顾陪伴孩子,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样纵情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我们内心的天平开始失衡,时常会伴有焦虑的情绪。 的确,随着孩子出生,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习惯可能要随之调整,尽管不能像之前一样有大把时间投入到所热爱的事情上,但以每天少量的形式,我们仍然可以让生活更平衡。 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并非没有一点点时间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尝试着在孩子睡觉后,在孩子专注地玩耍时,在其他家人陪伴孩子的空档捡起来我们热爱的事情,每天投入30分钟的时间给自己,坚持一小段的阅读、弹琴、写作,如果我们去做,我们会发现不一样。 我建议M从微小的尝试开始善待自己。M继续说:“我喜欢看书,可是

  • 你总是这样恐吓孩子可不好……
    你总是这样恐吓孩子可不好……

    你不要干这,也不要干那! 萌宝和几个小妹妹在一起玩儿,我坐在一边的台阶上看书。 只听见一个孩子的妈妈不停的唠叨孩子:你不能上那个台阶!不能攀爬那个假山!你不能摸土,那样很脏!你不能问小姐姐要吃的!…… 这一串串的不能,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 当时她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位麻麻活的真累。 我偶尔放下手中的书瞥她一眼,却总是看见孩子那张不开心的脸。 到最后这些不能,那些不可以说得太多了。孩子索性噘着嘴,领着妈妈的手站在她的身边,满脸的不开心。 我只想说,假如你的不能,束缚了孩子的快乐,这又是何必呢? 你要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而不是压制他! 记得宝宝很小的时候,她就总是往裤子里尿尿。 每天去幼儿园之前,都要准备几条干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