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曾开辟“幼吾幼”专栏,探讨一些父母亲及幼教工作人员所关心的问题。第一篇由发行学前教育月刊的信谊学前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张杏如女士执笔,她以“妈妈这一行”为题,提醒妈妈们,孩子需要“看得见”的母爱,请妈妈们不要怕爱孩子太多,但要爱之得法,而不能“错爱”。最后她呼吁大家共同关心孩子们所处的社会,请所有大人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给孩子们一个安全而快乐的生长、学习环境。 文中提到她的儿子今夏将入小学,说孩子必须自己走路上学。“可是,路上尽是横冲直撞、吃人的‘老虎’;斑马线前从来不会有停下来让行人穿越的车子;行人道又成了摩托车快车道。我难道能老牵着他的手,让他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rdq
“他妈妈好能干,这孩子怎么这样差劲呢?”常听老师们这样批评某个学生。 能干的妈妈所生的孩子,应该是较能干的。可是很多实例,似乎恰得其反,能干妈妈的孩子,反而很不能干。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原因是能干的妈妈多半好强又性急,加上过分的完美主义,对于小孩子的慢动作无法容忍;对于小孩子所做的事也不容易满意,自然而然地常骂孩子笨拙,常常把孩子做到一半的工作抢过来,边骂边帮他做或是代他做。这样的孩子缺乏鼓励,也缺乏学习机会,怎会能干呢? 一般人所说的能干妈妈,就是很会理家、很会讲话;烹饪、缝纫、养花、布置,样样行;亲戚、邻居、朋友都处得很好;家里随时收拾得干干净净;除了照顾丈夫、孩子之外,还会赚钱贴补家用。谁家有这么一位能干的妈妈,实在是一家人的最大幸福。 问题是这样的妈妈实在太忙,很容易忘了照颀孩子的心理问题。她只记得快教孩子学好,而忘了孩子的学习
随着国家的进步,我们的资质优异儿童特殊教育越来越普遍了,也许你的宝宝上小学后,会被编入资优班。要当资优儿童的妈妈,应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呢? 依我的观察和经验,我发现孩子很不喜欢被视为“天才”。尤其在资优班里智商特别高的,往往会引起参观教学的客人们特别的注意,孩子回到家总会埋怨说:“人家又不是动物园里的动物,为什么要给人看来看去的?” 孩子不愿引人注目,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大家公认他智商最高,如果他的成绩不是最好,他会觉得丢脸,这是很大的压力。二、他不要太奇特,那样会失去朋友。 资优儿童常会有委屈感,因为家长和师长们总认为他们功课好,表现好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他们和一般孩子一样需要努力也需要鼓励,大人们应该承认他们的努力,不时地给予赞美。资优儿童的妈妈最应该用心的是如何来教育孩子,而不是拿孩子来炫耀,那不但帮助不了孩子,还
幼小的孩子的情感倏忽来去,你刚刚感到发现了什么,一转眼又没有了。但这并不是说其中无规律可循,而是要父母注意孩子语言当中的独特意义。在与大人对话或其他形式的交流中,父母往往只注意到孩子语言或行为的表层意思,而忽略了那些隐含在言语之外的真实意图。譬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在某个场合说出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话: ——我就不明白,那个孩子干吗总哭呢? ——怎么对门的阿姨从来不大声说话? ——要是把我丢在街上就好了。 ——真想当个老头。 ——我妈妈真好。 这些话不时灌进父母耳中,有的他们只是当做孩子的自言自语忽视了,有的却不得不引起注意,然而追究起来,却得不到任何结果。 实际上孩子在情感上的敏感性不亚于大人,只是这种敏感更多局限于所处环境
一个女孩为自己长得没有别的孩子漂亮而发愁,每次同学聚会时,她都对自己穿什么衣服、如何打扮犹豫不决。她觉得穿着打扮很重要,会使人增加或丧失勇气。母亲见状对她说:“亲爱的,我想没那么重要,只要你面带笑容,高高兴兴的就可以了。我们家每一天都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小女孩听了妈妈说的话,高高兴兴地去参加聚会,并成为同学中最受欢迎的伙伴。 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漂亮,但这只是愿望而已,事实上大部分孩子的长相一般,有的孩子甚至绁承了父母长相上的缺点,是个十足的。丑小鸭。。“丑小鸭”的父母黯然神伤,觉得自己倒了霉,上帝惩罚自己。有对夫妻生了一个不漂亮的孩子,父亲老对孩子说:“怎么这么难看呀,像你妈似的。”母亲听了伤心极了,她甚至开始恨自己的孩子。母亲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尽管大部分父母认为“娃娃是
做为家长应该认为,对孩子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对现在渐渐长大的孩子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随着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已经不满足于吃吃喝喝单纯的一些事情,他开始产生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孩子的性格各异。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反之亦然。 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
我们大多数人都愉快地愿意承担为人父母的职业,但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经验各有不同,有的偷快,有的不愉快。 妈妈对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说:“你是不是愿意像隔壁的阿姨那样,上完小学、中学、又考上大学,然后到美国去留学?”孩子问:。大学是什么样?美国有什么好?”妈妈说:“上大学是很有面子的事,到美国是人人羡慕的事,反正是好事,你愿意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眼里却露出一丝茫然。母亲又接着强调:“好好学习的意思是要门门功课得100分。”孩子又是一阵点头并保证:“要听妈妈话,做个好孩子。” 这便是典型的大人对孩子的“误导教育”。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就是这样
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获序被打乱了。 就人的天性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眼前整天站立一个权威。所有对权威的服从都伴随着压抑和不快,都会形成内心的冲突。孩子当然不会对这个问题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他只是经常感到不舒服,觉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常不能令大人满意,这让他感觉很烦。于是他慢慢变得不听话,没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闷。 所以,家长一定要对“过犹不及”这回事有所警觉,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尽管是以温和的爱的形式出现)。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我们成人不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吗 &ems
上托儿所的第一天,妈妈给我穿上新买的连衣裙,又叮嘱我要听老师的话……尿尿要上盥洗室。因和妈妈有了“拉钩”的约定,我对托儿所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托儿所这个新环境感到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一路上我拉着妈妈的手,神采飞扬,情绪挺好。到了托儿所门口,我使劲地和妈妈摆摆手,就跟着老师进去了。 上午,感到时间过得蛮快的,老师带我们做游戏,又教我们唱歌,排队,滑滑梯。好多小朋友哭着叫妈妈,不肯做,也不肯吃点心等,我还去哄他们。教师表扬了我,说我真懂事。 可睡觉时,我也有点想妈妈了,真希望妈妈来陪我一会儿。幸好,老师来陪我了,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轻声哼着睡觉的歌曲,起床后又给我们讲故事,念儿歌等。妈妈也遵守约定,一下班就来接我,还问我有没有想妈妈。我虽然睡觉时有点想,但还是潇洒地说:“不想。”“
“7月份,我让宝宝到幼儿园试读一个月,看他能否适应幼儿园环境,没想到在幼儿园待了大半个月,宝宝还是每天哭闹。奶奶心疼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将宝宝送幼儿园去了。可孩子已经4周岁多了,老拴在我们身边也不是办法。”日前,义乌市区的杨女士焦急地打电话向本报咨询,宝宝初入幼儿园,该如何让宝宝适应新环境?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又一批宝宝将要进入幼儿园。不少妈妈为宝宝入园前的一系列反应担忧不已。昨天,记者走访了几家幼儿园,发现新入园的孩子们不适应症还真不少。 义乌市江南幼儿园园长魏新华告诉记者,刚入园的孩子在情绪、饮食、睡眠方面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家长不必过度紧张。 在情绪方面,孩子初入园时,常常会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在饮食方面,宝宝入园后,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和入园初期,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少数孩子会出现一些行
本报讯 孩子上幼儿园,家长也要熬夜排队等号。这是记者8月15日晚在登封市看到的一幕。 当晚10时许,记者在登封市直属第一幼儿园看到:幼儿园北侧墙下,密密麻麻或躺或坐着长长一排市民,足有100多人。他们有的铺着凉席,有的搬着板凳,脸上都是焦急的神情,不停地观望着从幼儿园里进出的人员。 市民纷纷说苦衷—— 一位姓王的市民告诉记者:他是登封市新兴街办事处的居民。孩子今年3岁半,准备将孩子送到该幼儿园入学。令他没想到的是,15日晚来到幼儿园时,他发现这里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另外一位姓张的家长显得愤愤不平:80多岁的老母亲为孙子排队,这已经是连续第3天了。他不明白,适龄儿童入个学,怎么就这么难。 看到记者来采访,旁边排队的市民七嘴八舌:这种情况往年也如此,但从没像今年情况这么严重。有时候为了排得更靠前一些,甚至发生争吵、打架的事件。 园方切切
幼儿园新生家长五忌 全家出动送宝宝上学 崇仁路幼儿园副园长吴蕾介绍,宝宝新入园,有时会碰到全家人来送一个宝宝上学。这种举动会给孩子一个很不好的心理暗示,“我马上就见不到亲人了”,增加宝宝对幼儿园的恐惧。 吴建议,送宝宝上幼儿园,家长表现得越自然越好,一位家长送就可以了。 当着孩子的面叮嘱老师 小精灵幼儿园园长袁红介绍,有些家长送宝宝入园,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希望老师给予关注。这样会把家长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宝宝觉得在幼儿园没有安全感。 围在学校外不肯离去 采访中,不少幼儿园老师都反映,有不少家长把宝宝交给老师后,迟迟不肯离去,站在院子外面看,很影响宝宝的情绪。 随意跟宝宝许愿 有些家长为了让宝宝不哭闹,跟宝宝随意许愿,比如说“你乖乖睡觉,一觉醒来,妈
幼儿园刚开学,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幼儿当他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刚刚还笑容满面一下便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呆在幼儿园。有些当家长踏进教室门时幼儿便紧搂家长的头颈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这些幼儿在幼儿园表现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幼儿入园时,家长也同样产生焦虑,解决好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焦虑不安,便于家长安心工作。下面,我以十几年来工作经验谈谈消除新生入园焦虑的几点招数以供参考。 第一招:做好入园前家访。 第一次家访时,老师们衣着得体,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
幼儿入园初期,“哭闹”是典型的情绪反应,它令家长们心痛焦急、万般无奈;更使幼儿园老师手忙脚乱、一筹莫展。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曾指出:“幼儿具有对家庭的依恋情绪。”也就是说从幼儿出生到入园之前,都是在熟悉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生活的,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恐惧感是导致幼儿哭闹的最根本原因。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幼儿减轻哭闹、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呢?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五法: 一、提前熟悉法 所谓提前熟悉法就是让幼儿在入园前提前熟悉幼儿园。家长经常性的带幼儿到园内玩耍,看哥哥姐姐们在幼儿园怎么样生活的,问幼儿想不想和他们一样唱歌跳舞、念儿歌、玩玩具、讲故事,带幼儿参观教室,指给幼儿看一些漂亮的墙饰画,告诉他们是老师画的,幼儿园老师
文/朱葵花(启明双语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卢琼(格林宝贝幼儿园园长) 入园前一个月 1. 带宝宝到幼儿园参观。告诉宝宝这里就是他的幼儿园,给孩子指认和家里相同、孩子感兴趣的熟悉信息,比如:“宝宝,这里和我们家一样,有很多有意思的书呢!”“宝宝快来,这里有你喜欢的滑梯!”……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2. 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帮助宝宝把袜子穿上脚尖,让他自己拽上来;帮助他把腿伸到裤腿里,让他自己试着将裤子提到腰间……如果宝宝愿意试着做这些事情,一定别忘了给他足够的鼓励。 3. 孩子应该知道,想要入厕的时候要告诉大人。从今天开始教给孩子,想要入厕的时候要“说”给老师,尿了裤子也不要紧,但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及时帮助他换裤子。
入园为宝宝与同龄孩子接触打开了一扇交往之门,爸爸妈妈要鼓励宝宝多交朋友,让宝宝体验与同伴玩游戏的快乐,帮助宝宝认识小朋友。从宝宝身边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小朋友开始:“谁在你对面吃饭,他叫什么?”“今天唱歌时谁坐在你旁边?她梳不梳小辫子?” 给宝宝布置一个甜蜜的“小任务”,比如:“妈妈准备了一个球,你去给小朋友玩,问他叫什么,回来告诉妈妈,好吗?”让宝宝有意识地和本班小朋友一起玩。放学后,通常幼儿园会安排出一段时间让小朋友们在园里自由玩耍,引导孩子多和本班的小朋友玩,甚至你也可以参与进去,这是宝宝学会交往的好机会。周末,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为他们多准备几个可以合作完成的游戏,当然也不要忘了多准备几个玩具。 幼儿入园热点问题一:早晨赖床怎么办? 赖床不一定是宝宝为了不
由于狗年、猪年出生的宝宝较多,在人口集中区域,优质幼儿园学位紧张,甚至出现了家长连夜排队报名的一幕。在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现象一:优质幼儿园一位难求 陈先生的女儿今年到了入园年龄,为了给女儿找一个优质幼儿园,陈先生煞费苦心:“我接连跑了几家幼儿园,要么错过了报名时间,要么是面试没考上。” 支招:提前预报名 可获优先权 佛山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曾园长建议,家长应该尽可能预报名。“在学位充裕的情况下,我们会优先考虑已经预报名的宝宝。家长可多选几家幼儿园预报名”。现象二:舍近求远 陈小姐家住湖景路一大型小区,在其周围有两三间民办幼儿园。“不晓得好不好,我还是想把她送到比较远的幼儿园去。” 支招:就近入园是原则 有多年幼儿园执教经验的潘老师表示,就近原则是小朋友
今年南京不少幼儿园为缓解入园高峰,满足3至6岁孩子的入园需求,停止招收托班生。 2009年起南京迎来入园高峰 记者了解到,从1995年到2005年,南京市每年出生的宝宝数都在5万以下。不过到了2006年出生的“狗宝宝”就快速上升到了52000人,07年出生的“猪宝宝”达到57000人,此外,加上南京100多万外来人口中,据推算有7000人生育。而‘狗宝宝’、‘猪宝宝’正好是今年入托、入小的主力,很多幼儿园吃紧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少幼儿园停办、少办小托班 市民周先生孩子正好是2007年2月出生的“猪宝宝”,到今年9月就2岁半了。周先生说,本来打算让从来没参与过集体生活的宝宝有个托幼衔接的过程,但小区附近却找不到一所开办托班的公办幼
网友:我的孩子到九月份已经三岁半了。与他同龄的孩子多数都进入了幼儿园我问过幼儿园老师可老师说入幼儿园太早并不好,最好再等等。请问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入幼儿园好? 专家答疑:每年的八九月份,都有许多家长问类似的问题实际上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不应该有严格的规定,原则上只要幼儿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就可以进入幼儿园了。那么儿童入园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熟程度呢?有关专家和幼儿教师认为,入园时孩子具备以下的能力是必要的:基本上幼儿的成熟度愈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也相对地增强。如果幼儿在下面提到的几个基本能力上还没有达到相当的成熟度,就应该避免太早上幼儿园。 第一,在基本动作技能方面,幼儿应该具备一些简单的技能和基本动作,如丢球、握剪刀等,这样在入园后才不至于什么都不会,以至于无法参加园里的活动; 第二,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幼儿不仅要听得懂对方所说的话的意思,还要有能表达
遏制幼儿园高收费须双管齐下,目前,遏制偏高的民办幼儿园收费,政府仅仅守住“备案关”显然还不够。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价格悬殊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政府投入的不同。 针对近期市民反映的民办幼儿园收费偏高的问题,近日某市物价局、市教育局联合召开通气会表示,“依法审查备案资料,对收费标准虚高或明显高于同地段同规模同档次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以及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将不予通过,并责令限期改正。” 据记者调查,目前民办幼儿园收费一年高则过万,普通也在五六千元。孩子上幼儿园一年的费用甚至超过上大学的学费。这的确有点不正常,难怪一些80后的年轻父母感叹:刚刚当上了“房奴”,如今又成了“孩奴”。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令人称赞。 与民办幼儿园收费偏高相比,目前安徽合肥市公办幼儿园收费上限为:市一类公办幼儿园每生每学期1800元,普通公办幼儿园每生每学期1400元。然而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