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3-6岁>学龄前教育>让孩子提早进入上学一样的“学习”状态,有什么负面影响?

让孩子提早进入上学一样的“学习”状态,有什么负面影响?

2018年04月19日 16:42阅读次数:0
经常遇到为孩子学习着急的爸妈,其中不少孩子,都还在上幼儿园。家长须知,让孩子提早进入上学一样的“学习”状态,有什么负面影响?

经常遇到为孩子学习着急的爸妈,其中不少孩子,都还在上幼儿园。家长须知,让孩子提早进入上学一样的“学习”状态,有什么负面影响?

孩子学习不专注怎么办?一问,孩子才五岁。

孩子不按时写作业怎么办?一问,孩子幼儿园大班。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一问,孩子三岁半。

提起这个话题,真心爸妈想谈论的不是永远讨论不清楚的“育儿焦虑”和“起跑线”,我们想做一些更技术性的讨论:

把孩子上幼儿园当成“上学”,跟幼儿园的孩子谈“学习”,让孩子提早进入上学一样的“学习”状态,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可能产生哪些负面作用。

1、开启“强迫学习”模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学习状态,是在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而不是被强迫着学什么东西。

爸爸妈妈过度重视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学习”,要求这么大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不是尽情享受和爸妈在一起的时光,而是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比如每天做固定时间的“亲子阅读”,或者上一堂“英语启蒙”课,实际上就开启了“强迫学习”的模式,让孩子把“学习”与不愉悦的感受联系起来。

在孩子上小学前,“强迫学习”的负面后果不会太明显,但到了孩子上小学,他们可能会呈现出和爸妈的期待完全相反的样子——成为学习非常“被动”、需要老师和父母不断督促的孩子。

一位妈妈曾经提供过一个非常生动的小案例。她说孩子刚上一年级,就被老师各种投诉,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作业不完成等等,她非常奇怪,孩子上幼儿园时,大人每天布置的功课都能认真完成,怎么上了学反倒做不到了呢?

——那正是因为,孩子习惯了“强迫模式”的学习,在家里爸爸妈妈能一对一地督促,而上学后老师无暇做这样的监督,没有监督时,孩子根本不能主动地去学习。

2、让孩子无暇发展“社会能力”

一些父母在孩子上小学后会遇到孩子的“纪律”问题。

比如课堂上不能随意说话,但有的孩子会自己嘀嘀咕咕说个不停,或拉着同学说着说那;老师说了不能和同学斗闹,但有的孩子会不停地向同学挑衅、制造各种大小争端;外出活动,有的孩子会严格遵守老师讲的注意事项,有的孩子则需要老师时刻盯着以防发生意外状况……

这些现象曝露出的,都是孩子在学龄前阶段“社会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

所谓社会能力,对刚上小学的来说,最基本的就是遵守规则的能力、与老师同学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他既需要懂得遵守学校的纪律,也需要知道如何配合老师的要求,如何与同龄人和谐相处。

这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最应该学到的东西,孩子经过正常的幼儿园生活,具备这样的能力并不困难。但对于过度重视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智力成就”的父母来说,孩子这些社会能力的发展很可能并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之内,“只要孩子聪明,有特长,其他的都没关系”。

但恰恰是这些“学习”之外的东西,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年龄发展起来,很可能就会成为父母在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到初中后,还要不断面对的大麻烦,自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表现。

3、种下厌烦“作业”的种子

我在悟空问答遇到一个问题,“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孩子,放学后该如何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让人意外的是,大部分回答,都强调了“作业”和“作业意识”,认为应该让孩子先完成幼儿园留的作业再玩,或者爸妈每天给孩子安排一点作业,以便孩子上小学后更快适应每天写作业。

但真心爸妈认为,过早地把作业引入孩子的生活,很可能是日后家里每天上演作业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才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像小学生一样完成作业,就是在他心里种下厌烦作业的种子。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毫无例外地需要经过“适应作业”的阶段,并不会因为你提前给孩子布置作业,孩子适应起来就会更轻松。恰恰相反,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期待的是回家后可以自由玩耍、享受和爸爸妈妈的亲昵时光,你早早让他开始写作业,是人为地把适应作业的阶段给提前和延长了。

这个过程,最好是等到孩子上小学后,让它自然发生。一是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身心发展会比幼儿园阶段更成熟(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哪怕只差三个月,身心发展程度也是不同的),更容易适应作业和正规的学习生活;二是上学后有浓郁的学习和作业氛围,学校和老师也会做相应的教育,孩子更容易融入整体的氛围,更快适应作业。

4、埋下“不专心听讲”的隐患

还有一些父母,几乎是从孩子一上小学,就被孩子“不专心听讲”的问题困扰。

不专心听讲,固然与孩子的专注力有关,但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父母为了让孩子一上学就“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的幼小衔接阶段,安排了过多的学习内容,一年级课堂上讲的东西,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前班、幼小衔接课外班都已经学过了。学过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就没有那么大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孩子自然就没办法专心听讲了。

小学一年级的功课,对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都没有任何难度,孩子不太可能因为没提前学过,就真的像很多爸爸妈妈担心的那样“跟不上”,即便程度稍稍落后一点点,也很快可以补上。

但“不专心听讲”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了,它会成为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大困难,甚至可能延续到初中高中。

于是父母和孩子,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成绩就不好;学习成绩不好,就又需要上课外班“补课”或者“提前学习”;补课或者提前学习多了,课堂内容就更没有新鲜感,听课更容易走神。如此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5、消耗孩子的学习兴趣

对任何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习兴趣都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来源。孩子有兴趣学,自然肯花功夫,然后慢慢学好,孩子打心眼里就没兴趣学,父母再怎么逼迫,都难起作用。

可惜的是,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都被父母从小安排的项目繁多的功课给消耗殆尽了,等到上学后,他们不但没有因为学过更多而动力充足,反倒因为学了太多而疲惫不堪。如果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座金矿,一些未被过度开发的孩子,到上学时依然矿藏丰厚,而被早早大规模滥采滥挖的孩子,到上学时,学习兴趣的矿藏,可能已经所剩无几。

一些爸妈认为,学习就是桩苦差事,就得让孩子从小懂得吃苦。

真心爸妈认为,这样想,真的是大错特错。对于乐于学习的孩子、乐于保持终身学习习惯的成人来说,学习从来都不是苦事,而是乐事,他们能从学习中获得足够的乐趣、足够的成就感,这些乐趣和成就感足以支撑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哪怕过程很辛苦,也甘于承受。

所以,明智的爸爸妈妈,不会从一开始,就把学习变成孩子眼中的“苦差事”。从小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就是保护了未来的学习动力、能力和潜力。

我们的孩子,是一颗颗小苗,每一棵小苗,都有自己符合自然规律的成长节奏。拔苗助长的结果,从来就不是皆大欢喜。

所以真心爸妈认为,如果我们不能给刚满月的孩子吃米饭,就不要跟幼儿园的孩子谈我们现在所谈的那种“学习”。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学习,应该在游戏和生活中自然地进行。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孩子会输,一定不是因为跑得太慢,而是起跑太早,过早地累坏了。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