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3-6岁>学龄前教育>光会数数就是数学启蒙了么?三岁前启蒙方法错误,会损害孩子数学认知能力!

光会数数就是数学启蒙了么?三岁前启蒙方法错误,会损害孩子数学认知能力!

2017年06月12日 09:24阅读次数:2604
日本玩具展,在Kumon柜台里,看到了很多关于逻辑训练的拼图和玩具,中午在东京会展中心工作餐,几个朋友在聊产品的同时,也讨论了一下关于数学的启蒙教育。有些感受和收获,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日本玩具展,在Kumon柜台里,看到了很多关于逻辑训练的拼图和玩具,中午在东京会展中心工作餐,几个朋友在聊产品的同时,也讨论了一下关于数学的启蒙教育。有些感受和收获,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数学启蒙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学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 一 陈省声,数学家

家长对数学启蒙所设定的目标是什么?

到底是掌握计算方法?还是理解数学思维?

其实最开始我也一样,一直纠结于不知道怎么给六六进行数学启蒙,平日里做的最多的就是教她数数,简单的计算。可后来才发现,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数学,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数数或者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而是一些形象的数学概念,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我有个朋友是理科方面的博士(具体是啥我也记不清了),按理来说对于数学思维应该很有心得,可是他家孩子的数学启蒙却做得不好,导致后来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家孩子现在很大了,当年两岁左右开始教数学,可能当时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资讯可以了解,所以用的方法就是买一些画满了数字和加减乘除的贴画贴在墙上,然后天天教孩子背。虽然说最初效果很好,孩子记住了,大人问的时候都能答得出来。可是后来却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并不好,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差。上小学之后更明显,孩子的数学成绩很差,做题不懂得举一反三,只会死记硬背。究其根由,才发现是最初用的方法不好。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有研究表明,在3岁前死记硬背过多的计算方法,只会损害孩子的数学认知能力。在进入小学后,数学能力反而会低于一般水平。

从小时候看的数学家故事中,我们知道高斯三岁时就能纠正父亲账本中的失误,十岁在数学班学习时便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高斯是有数学天赋的,但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他母亲和舅舅对他的帮助,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而不是催着孩子数数,会背乘法口诀表了事。家人保护了他的天赋,最终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所以,我们现在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数学的兴趣。

就像kumon今年的获奖玩具,引导孩子数数的小汽车,就是让孩子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对话日文版的,不要求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激发出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让他们主动对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兴趣,我们的启蒙就成功一半了。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会数数,会算加减乘除才算数学启蒙的成功,其实不是这样的,死记硬背下的数字以及公式,并不能培养孩子的逻辑和推理能力。怎么做才是正确,有效的数学启蒙方法,咱后面具体谈。

多大年龄孩子开始进行数学启蒙

在我们自己婴幼儿时期,家长好像都不怎么在意这些启蒙,我印象中,会数数,会简单加法的小朋友就蛮厉害了。可现在的父母,生怕孩子智力开发晚了,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很小就会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启蒙,其实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而且最重要的是创造环境,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认知。可是这个环境怎么创造,也是个难题。稍后我们会引用事例细细说明。

所以,数学启蒙,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早。即便是宝宝很小你认为她都不懂的时候,也可以在日常润物细无声之中,熏陶她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六六一岁前我们给她背过的古诗,等到她会说话了之后,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一句。别以为她不懂,只是那会小还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出来而已。

但启蒙方法是很重要的,错误的方法,就事倍功半,甚至有反效果了。

学龄前孩子的数学认知程度

▽2岁:

能将手里或者房间里的东西和书里的图片对起来

可以根据形状或者颜色给物体分类

明白数字“2”的意思

可以完成3-4块拼图

▽3岁:

理解计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几个数字

开始建立更清晰的时间观念

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概念,比如知道大小多少的区别

▽4~5岁:

可以数出至少十个物体

可以正确认出4种以上的颜色

这些是来源于《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的参考资料,但是根据我对孩子的观察,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对应以上不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先后顺序,都因为孩子的认知有区别。

所以有的孩子掌握的多点,有的孩子晚点,都不用担心。还是那句话,重要的是我们从小就给孩子创造环境去接触这些。

前些天朋友跟我说,特意带孩子去上早教课,老师教了加法,可是孩子压根不感兴趣,问他记住了什么没有,摇头什么都不记得。全程都对黑板旁边的小汽车感兴趣。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正儿八经的教学都容易让孩子反感,可是结合孩子的天性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对什么感兴趣呢,必须是吃的和玩具。抓住这两点,数学启蒙不用愁。

所以,其实最简单的数字启蒙,我们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进行~

数学启蒙,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说起来多多少少有些晦涩,我们可以更细分一下,最重要的就是这几点:大小,对应,比较,形状,归类,数量。

这些在我们生活中俯拾皆是,何须给孩子填鸭背公式呢,玩中就可以让孩子兴致盎然的学起来了嘛!

大小

六六两岁前就很清楚的知道大小区别了,有一种教育理念鼓励“learning through playing”,在吃货的世界里,“learningthrough eating”更为有用。给她准备早餐,把面包撕成两半给她,不小心一块大一块小,问她:“要大的还是小的这块”她毫不犹豫饿的告诉我:“大的。”

而在其他的吃食中,大小的概念也很容易碰到,“吃一大口米饭啦,哦,这次是一小口”

“这个苹果比较大,这个橘子比较小对吗?”

“这件衣服比较大,是妈妈的,这件衣服小,是六六的。咱们分别放进柜子里可以吗?”

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永远就会用心的感受。

在数学启蒙里,大小的认知是最基础的,因为通过准确的比较大小,帮助孩子感知大小的相对性,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更清楚的知道“>”“<”所代表的意义。

数量

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刚刚有数量的概念,但是无法理解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对于宝宝这个时候,可以先不需要纠结具体数字,而是用多少来让她体会数量的概念。哪盘多,哪盘少,宝宝可以更简单地适应。

六六喜欢吃蓝莓,于是,洗一小碟端到她面前,问她想吃几个,最开始她自然是一脸蒙圈,并不明白几个是什么意思。多重复几次,然后慢慢懂得两个的意思,会告诉我要两个。(据说孩子最开始对数量的认知都是从两个开始,不知道大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

然后给她放上两个,她吃完了还要,又给两个,告诉她总共吃了几个了,四个对不对?

在不断重复很多次的“两个”间隙中,我会趁机告诉她:“你刚才吃了多少个两个了,四个对不对,是不是吃了两倍了”

就这样,慢慢的教会她加减,教给她倍数的概念。

形状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一般孩子到了五六岁之后可以认识几何图形,而对于早期孩子的启蒙来说,分辨不同的形状就是最简单最常见的。

比如玩积木,这是最现成的,有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这块绿色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呀?”“这两块积木是不是一样的,都是三角形的对嘛?”

寓教于乐,既锻炼了孩子的精细动作,又建立图形的概念。

很多低幼玩具都有形状对比,用对应形状的积木塞进小车或者小房子里,这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对应

对应是指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标,所以孩子的对应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在幼儿数学启蒙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容易就可以引导,提高认知。

有一次去优衣库,我带着六六去试衣服,拿了三件,然后试衣间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标注着三的牌子,看到试衣间上都标有数字。我灵机一动,跟六六商量“我们找到3号试衣间好吗?”

这个想法也是由一个游戏启发的,当时标注不同数字的小汽车要停进标注同样数字的位置,类似下图这样的游戏:

但是我们当时进行这个游戏的时候,可能是六六对小汽车没有那么感兴趣,不是很投入,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可是当我把这个思维运用到生活常见中的时候,六六根据我手上的衣服数量,号牌的数字,准确的指令下,很快找到了3号试衣间。

再来说一个对应的极好启蒙。我们上电梯的时候,最开始每次摁电梯的时候会告诉六六我们家住几层,摁哪个按钮可以到,等到从六六能够到我们的楼层按钮开始,摁电梯变成了她的必做项目。

在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有些知识的引导会事半功倍。有时候只需要我们多想一点,多说几句。

归类

磁力片是我们很多人家中都有的玩具,通常我们会挑出不同颜色,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磁力片来进行这个游戏。

最开始我们试过用乐高,可是对于小小朋友来说,精细动作没有那么好,有的时候并不能拼好,像六六三四岁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两岁多的时候明显就吃力一些。磁力片操作起来简单一些,很容易粘合在一起,并且整整齐齐,更直观的让孩子知道规则。

这种配对分类的锻炼,不仅是建立图形的逻辑概念,也是对分数概念的一种启蒙。

今天接六六下舞蹈班时,出租车上,一路我们俩的聊天都是她得到的舞蹈之星的加减法,本来有几个,多几个后应该是几个,她不是在死记硬背,而是乐此不疲的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看到一些店家的门头,还会主动跟我讨论,那是几个字。回家前她要去姥姥家呆一会儿,我说只能呆五分钟,要赶紧回家洗漱,在她呆了八分钟后我让她走,下着楼梯还会随口问她,你多呆了几分钟啊,六六都能准确的答出来。

其实很多公号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教数学的方法和游戏,比如上文里我提到的汽车入库锻炼对应能力和用乐高练分类。理论上的确有用,但是也得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来进行调整,不然的话照本宣科还是没有用。

又比如朋友家孩子现在上小学,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运算,于是朋友就和他玩24点游戏,坐车的时候可以玩,睡觉前可以玩,既促进了亲子互动,又让孩子的数学思维得到练习。但是如果这些拿到小一点孩子身上用,肯定是没用的。所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兴趣有的放矢的去创造环境,这就是我所要强调的重点。

我们不必正襟危坐的和孩子面对面的教导,而是让孩子从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去感悟。这就是环境对于启蒙的意义。而那些填鸭式的灌输,死记硬背的公式背诵,也许只会早早的湮灭孩子的数学热情,更可怕的是磨灭孩子的数学认知。

数学启蒙,这些正确的打开方式,亲爱的们都get到了吗?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