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3-6岁>学龄前教育>面对半屋子的育儿书,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面对半屋子的育儿书,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2017年07月27日 16:18阅读次数:311
在我接触过的众多家庭中,有着这样的一群家长,他们往往非常地爱孩子,而且非常讲究科学育儿,这些家长都普遍有一些类似的特点:对孩子爱护有加,关注度非常得高;

在我接触过的众多家庭中,有着这样的一群家长,他们往往非常地爱孩子,而且非常讲究科学育儿,这些家长都普遍有一些类似的特点:

对孩子爱护有加,关注度非常得高;

自己主动阅读各类育儿书籍、积极参加各类亲子活动;

内心非常明白自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而往往也正是这些家长,将自己带入了某个误区后,对于孩子的管教会感觉到越来越力不从心、无所适从,甚至有些家长开始产生自我怀疑。

我有一位前来咨询的家长就非常的典型。市面上耳熟能详的育儿、教学书籍她一本不落,都仔细研读过,而且每一本她都会当成信仰一样,也是照着书上面讲的步骤严格执行的。可是每每使用过后,发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还不如之前。

只要她一开口,孩子就烦,甚至在家见到了都躲回自己房间里;于是她捧着书跟老公说,希望老公可以配合她,老公却觉得她太教条了,完全没必要这么累。

在得不到家人支持的情况下,她找到了我,并在咨询中自己描述到:“您看书上说了,要给孩子树立界限,我也觉得以前太溺爱孩子了,所以我决定给孩子开始立界限。孩子学校让她们做昆虫标本,她想让我帮她做什么,我就跟孩子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为你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不是妈妈的事情。结果孩子跟我这个闹啊,躺地上撒泼打滚的,我一看这样,我当时这个气呀,拉起来就揍了一顿。结果作业也没做,孩子还跟我生了一个星期的气。”

“后来我想,可能是这方法不适合我家孩子,又看到别的书上说要帮孩子做计划,建立规则意识,学会时间管理。我就列了一个计划表,每天监督孩子按计划来,可是孩子完全不按计划来,总是打乱计划,要不就跟我拧着干,我们天天为这些事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孩子看见我跟看见仇人一样,我一开口说她,她就躲回自己屋子里去。”

在一个小时的咨询中,这位妈妈说了很多自己从育儿书上看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而最终失败的例子。

在咨询快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她整个人陷进了沙发中,两手无力地垂在身侧,说了如下一段话:“上周,我看着书房里半墙的书发呆,我开始怀疑我之前做的到底对,还是不对?”

“这些书到底对我有益,还是在误导我!明明书上面的道理我都能理解,而且事实证明说得都很对,可是为什么做起来就不一样了呢?是我理解有问题吗?可我真的是按书上说的一步一步做的啊!”

面对这类型的家长,其实我是带着欣赏的,因为家长很明确地看到了自己的方向,只是我们急于想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立竿见影地看到变化或者效果的方法。

所以我们没有给自己以及孩子一些耐心和时间去尝试、去调整、去适应的机会,总是在刚刚开始,就急于求成,在短期看不到效果就放弃的过程中不停地更换新的方法。

我接触过的家长中,还有很多家长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到了XX岁,就该是大孩子了,很多事情就该知道怎么办了”。其实这也是家长们阅读了大量育儿书籍的同时最大的一个误区,家长容易拿着这些书籍上的理论直接套在孩子身上,当不符合家长预期的时候,家长们就会很失望,然后就开始往孩子身上贴标签。

也许这类书籍对于我们而言,是科学的,专业的,权威的代名词,是值得信服的宝典。但是有时,家长们会发现仅仅是通过书上面的理论,我们会很难准确地把握与自己孩子的沟通技巧,往往书上的理论试了N多次,也失败了N多次,有些甚至事得其反。

久而久之,会非常打击我们家长的自信心,更是会伤害我们的亲子关系。

其实书籍对我们来说就像一种工具,与我们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生活常识一样,都是为我们所使用的,并非一定要照本宣科地来做,还是要结合我们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恰当的调整,有所变通才行。我们要让理论为我们所用,而非被理论指挥着做。

无论我们在书中看到了何种方法,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您实施任何方法前,请您注意以下提前条件:

1、首先,控制好我们自己的情绪,因为您的坏情绪可能直接导致事件的结果朝着我们的反方向发展。

2、其次,所有的计划都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定制的,要经由孩子认可确认后再实施,而不是家长自己决定了就直接开始实施了。请跟随孩子的脚步,看清孩子的特质,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轨迹和速度、尊重孩子的选择。

3、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一次见效的,都是需要经过长久的坚持和反复的实践,并在过程中不断地磨合,最终调整成适合您和孩子模式。

4、您的态度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您用积极的状态面对每一件事,孩子就会变得很积极;您用消极或担忧的状态讨论每一件事时,孩子同样会受到影响。

5、在找到最适合的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前,可能您需要一个漫长的观察和等待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您付出的耐心和决心。

以上这五条都是我在几次咨询时与案例中的妈妈进行过讨论的,这位妈妈在回去后,首先开始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着对自己情绪的觉知;之后向女儿表达了自己因为之前教育的误区,而给母女两个带来的影响,并表示歉意;然后在听取了女儿的想法后,两人决定先从女儿的学习计划着手,妈妈开始协助女儿制定学习计划,一切从女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女儿的承受能力来制定,并得到了女儿的认可。

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问题,妈妈不再轻易放弃,也不再一开口就指责孩子,而是耐下心来帮助女儿分析原因,重新调整计划。在这样不断地沟通、调整、互相支持的过程中,母女两个也从原来的争吵,变成了商量。妈妈的情绪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两个月的调整和磨合,女儿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并能90%的按计划完成,学习效率和成绩都有所提高。

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具备模仿学习的能力了,他们的各种经验、感受都是通过模仿学习身边最亲的人开始的,所以很多时候是需要家长的引领的,并不是说两句或找到理论依据了就可以自然改变的。

当您感觉孩子在某一方面需要帮助时,请多一些耐心,给孩子一段模仿和学习的时间,找到一种您觉得适合的方法,反复使用,坚持一段时间,也许您会发现一个月、两个月后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最后想说的是,每一位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都会让我们出于本能成为那个恰当的父母。所以请更多的相信自己的感觉,找回自己的天性,为自己减少过多的外界干扰,无论是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还是社会众说纷纭的,您依着自己的天性做出的选择,所感觉到的将会引导您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