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了要抱吗?简单三招,让家长轻松搞定爱哭的孩子。爱哭的孩子都是爸妈教出来的,孩子不能一哭就抱,把孩子惯坏了。 听着多熟悉的话,这正是无数中国家长信奉的“哭声免疫法”,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核心观点是“要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和塑造,要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尽量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不要让孩子坐在母亲大腿上,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以免他们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这个说法曾经广泛流传,甚至被许多家长当成独家秘笈,坚定认为懦弱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心软的母亲,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只有父母狠心踏出第一步,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孩子, 究竟哭声免疫法是否科学?宝宝哭了到底要不要抱? 宝宝哭了要抱吗?简单三招,让家长轻松搞定爱哭的孩子 明星
加辅食之后的宝宝,最佳“点心”的选择依然是水果等营养丰富的天然食物。 小润润1岁前,我基本上给他买的零食都不爱吃(磨牙饼干比较硬,出牙阶段适合磨牙,因为很难把磨牙棒啃掉当饼干吃,过程在于啃,不在于吃),反而是1岁以后才开始吃,我还挺开心的,一个是不想让他养成吃零食的习惯,零食吃多了会影响吃辅食。所以日常的饮食习惯是辅食+点心(水果或者奶酪、酸奶等),零食吃的不多。 但是备点零食还是有必要的,每天都下楼玩,外出,生病不爱吃饭、带孩子出去旅行等等。不仅可以准备一些成品果泥、肉泥、蔬菜泥等,也可以备一些小饼干。小润润吃的比较多的大概就这4类:泡芙、酸奶溶豆、小饼干、奶酪(当地超市购买)。泡芙和小饼干一直都不是特别爱吃,偶尔吃点,酸奶溶豆还算喜欢,奶酪比较喜欢吃。所以他对于这些零食的这一般般的态度我内心是欢喜的。 购买地点:香港万宁baby,
关于孩子尿床的问题,可以让无数宝爸宝妈困扰。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上幼儿园了还尿床该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问:你好,我女儿三周半了,睡觉的时候仍然戒不掉纸尿裤,希望不忙的时候回复我一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晚上不穿纸尿裤?在幼儿园午睡老是尿床,晚上试了几次叫醒,可还是尿床而且晚上睡不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答:当妈妈们遇到孩子尿床的情况,先默念“孩子尿床与遗传有关”。 已经有研究证实,尿床行为会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如果父母双方都在6岁以后还尿床,那孩子大约有80%的几率尿床;如果父母中有一方夜间尿床,那孩子大约有40%的几率会出现尿床问题。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5、6岁以前的小朋友而言,膀胱仍处于发育阶段,白天还能有意识的控制膀胱排尿,而到晚上熟睡以后,基本上就处于无意识状态了,这是导致尿床的主要原因。
一般一两岁的宝宝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把屎把尿,一般都是拉在尿不湿上面,这样每次一拉粑粑家长们就得给宝宝洗屁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给宝宝洗屁屁呢?一起来看看吧! 小宝宝屎尿多,频繁洗屁屁和擦屁屁很容易擦伤宝宝娇嫩的皮肤,所以家长们在给宝宝擦屁股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选用合适的尿布和洗屁股用的纱布,才能给宝宝最温柔的呵护。那么,在给宝宝清洁屁屁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是选择冲洗还是盆浴? 最好使用流动的水来给宝宝清洗屁屁,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用盆接好水,进行冲洗。不管是用冲洗还是盆浴,一定要注意水温。 曾经有一位妈妈直接在水池里开着水龙头给自己的宝宝洗屁股。在洗的过程中,不小心碰了水龙头,水一下子变得特别热,结果给宝宝的皮肤烫出了水泡。 所以,在清洗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先用手捧水,然后再让水接触宝宝的皮肤
在孩子生出来以后,我们都会去看看孩子是像爸爸还是像妈妈,那么问题来了,宝宝长相是遗传爸爸多还是妈妈多? 爸爸妈妈们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家宝宝的长相跟自己有相似之处,可能是肤色、眼睛、身高等等。当然你一定会跟另一半争论着孩子究竟是像爸爸多一点呢,还是妈妈多一点!虽然相貌这个问题难以预料,但其实还是有点规律的哦……跟着韵妈看看爸爸妈妈的基因究竟是怎么留着宝宝的身体里的吧! 一、眼睛 1、眼形 孩子的眼形、大小遗传自父母,大眼睛相对小眼睛是显性遗传。父母有一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 2、双眼皮 双眼皮是显性遗传,单眼皮与双眼皮的人生宝宝极有可能是双眼皮。但父母都是单眼皮,一般孩子也是单眼皮。 3、眼球颜色 黑色等深色相对于浅色而言是显性遗传。也就是说,黑眼球和蓝眼球的人,所生的
有些家长感到很苦恼,就是自己的宝宝感觉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己,这该怎么办呢?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人,应该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也经常听别人说“安全感”。很多人总以为一个人的安全感是一个比较缥缈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这话一点错也没有,但对一个人的影响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能会让孩子的生活处在自卑,懦弱之中。 所谓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过去。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的3种情况之一,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家长不要再视而不见了! 1、爷爷奶奶或者保姆照管孩子时,孩子特别乖,一旦见到妈妈,就粘着妈妈不放,在妈妈面前哭闹、任性,不让妈妈离开。 2、孩子爱和周围的小朋友发生冲突,只要稍有未遂其意的地方,
很多宝妈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在月子里的宝宝很好带,但是出了月子宝宝就会不断的哭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些小宝宝,刚出生后乖巧好带,可刚出月子没多久,便开始变得爱哭闹难带起来了,真是能愁坏宝妈。新妈妈们,下面这5个原因,易导致宝宝出月子后哭闹难带,看看你家是不中了哪条,多从该方面注意哦。 1、宝宝缺乏安全感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心眼也在增多,对外界的感知更加敏感。但外界环境对他来说又一切都是全新的,好多没听过的声音,没见过的形状等,因为陌生恐惧感强。宝宝缺乏的安全感,容易让宝宝变得哭闹不乖。此时宝宝哭闹,妈妈要及时陪在身边哦,不要训斥责备宝宝不乖,伤了宝宝的心,加重了宝宝安全感的缺失。 2、宝宝吃不饱 小宝宝生长发育快,出了月子后宝宝的饭量也会有明显增大。若宝妈母乳量不足,宝宝吃不饱,每天处于饥饿的状态下
2岁内的宝宝不穿内裤有什么危害吗?多大的孩子一定要穿内裤了?下面来看看下文,宝宝不穿内裤的存在的一些危害。 宝宝快两岁了,每次朋友去她家做客的时候,都发现她家的宝宝很喜欢光着屁股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的,小兰告知朋友,自己的宝宝很喜欢“裸奔”每次穿好内裤,过一会就自己脱掉了,等到2岁之后再慢慢的让宝宝穿内裤。 朋友摇摇头,告诉小兰,宝宝现在不穿内裤,以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私处感染,宝宝随地大小便,容易着凉等等。小兰很惊讶,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内裤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不及时给宝宝穿内裤会给他的身心造成什么影响呢? 1.私处易感染 宝宝快要两岁的时候就要给宝宝穿内裤了。因为这个时期,宝宝很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身体经常和地面接触,就容易造成私处感染。特别是夏季,温度很高,细菌活跃,宝宝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的生殖器感染。所以
三伏天宝宝体质怎么调理?怎么改变虚寒、上火体质?让孩子全年少生病,如何调理宝宝?天气是越来越热了,三伏天也慢慢的开始接近了,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三伏虽然热,但也是冬病夏调的好时机。三伏天来养生,已经不是一个生僻的概念了,可是说了那么多的三伏天调理,可大家都知道其中的缘由吗? 正确有效的操作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不着急,趁着三伏还没有到,还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六师妹带大家一次性了解个透透彻彻! 三伏天,到底有哪三伏?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最潮湿、闷热的时候。 “伏”就是天气热到极致,适宜伏不适宜动,也是指,阴气收到阳气的压迫藏伏在了地下。 咱们古语中也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调理的阶段也是根据这个时间进行区分的。 2019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12-
给宝宝换纸尿裤搞错有什么影响?给宝宝换尿布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这么换纸尿裤是大错特错,作为宝妈一定要看看这篇文。 小宝刚出生3个月,最近一直哭的厉害,还不断地扭来扭去,怎么哄都不管用,家人赶紧送医院检查,医生说宝宝的脊椎受伤了,我很诧异,没异常怎么会伤到脊椎?通过医生才了解到,原来这次的伤害跟自己有关,给宝宝换尿布的姿势不正确,才造成这样的意外! 原来每次换尿布她都拎着宝宝双脚往上一提,整个背部都离开垫子,宝宝的脊椎还没有发育完善,伤害就在不经意间发生。类似的无心之失,还有很多。这些年,娃们换过的尿不湿能绕地球无数圈,为了减少伤害,我们来打开换尿不湿的正确模式! 看似很简单的换尿不湿,你可能一不小心就踩坑,不信你看: 宝妈小谢:我家宝宝都快八个月了,用尿不湿一直都是拧着两条腿,我老公都一直拧的老高了,有好多次他舅妈也会这样拧的好高,我说
孩子一发烧,妈妈们急的不得了,赶紧竭尽所能的想法退烧,但是宝贝们似乎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一句:“妈妈我腿疼!”从两三岁到十几岁,好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描述。 妈妈们本就焦头烂额,再听到这个信息,估计就是最后一根稻草——立刻崩溃!总想着孩子发烧还伴腿疼?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病?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孩子发烧了腿疼是怎么回事。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发烧时说腿疼,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试想一下换了是你自己发烧,必须也是浑身酸痛,乏力懒动。大人尚且如此,孩子更不例外了。所以,很多孩子发烧说腿疼,只是“非特异性疼痛”。 “非特异性疼痛”这个词因为专业,所以比较拗口。具体啥意思呢,通俗一点讲,其实就是“然并卵”——尽管孩子说腿疼,但这个症状对于诊断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接下来如果你继续追问孩子,他可能会告诉你头也疼,肚子也疼,哪儿哪儿都疼;
你家娃是高需求宝宝吗?如果是,那就要恭喜你了,长大后会很聪明。一刻也不肯歇歇的宝宝,妈妈们时常会有这个苦恼,为什么自己家的宝宝不能像别人家的宝宝一样安安静静的呢? 如果有一个闹腾的宝宝和一个不吵不闹的乖宝宝,你更喜欢哪一个呢?有研究表明,不哭不闹的宝宝,虽然能让妈妈省心,却有可能不如爱闹腾的宝宝聪明。对于这种活跃的、爱折腾的宝宝,我们把他叫做“高需求宝宝”。高需求的宝宝永远精力充沛,似乎永远不知道累,平时总是一副活力满满的样子,就从平时的睡觉而言,想要哄高需求的宝宝睡觉真的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活儿。高需求的宝宝在早期确实会让家长筋疲力尽,但正因为这些特点,高需求宝宝长大后也更加敏感、创造能力强,感情丰富,更容易与人相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高需求的宝宝拥有以下这几点优势。 1、活力满满的孩子更偏爱探索 高需求的宝宝似乎总是
看着宝宝一天天在长大,宝爸宝妈们心中也是高兴的不行。不过有时候却发现宝宝爱揉眼睛还流眼泪。那么这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一根睫毛的寿命不超过3个月,而且每个宝宝的睫毛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宝宝的睫毛如果内倒,即是医学上所称的“倒睫”,小宝宝的倒睫较为常见,许多年轻父母看到宝宝眼睫毛向内倒长不免会十分担心,以致到处求医问诊,但因说法不一总是放心不下,那么宝宝倒睫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什么是倒睫毛?宝宝倒睫毛的原因及表现都有哪些呢? 1.概念:倒睫毛是指睫毛改变了生长方向,朝着眼球的方向生长,在眨眼睛时,睫毛摩擦角膜或结膜的现象 2.原因:由于宝宝脸庞短胖,两颊部很丰满,鼻根部扁平,眼间距宽,这使得有些宝宝的下眼睑皮肤内卷,眼睑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形成倒睫;此外宝宝患结膜炎,哭闹或用手揉眼睛时,引起眼睑痉挛,也会形成倒睫
断奶是宝妈与宝宝必须经历的一件事情。但是断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么问题来了,断奶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做些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母乳喂养,是喂养宝宝最科学的方式。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只对身体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 可是宝宝到了一定的年龄段,还是要通过其他方式补充必要的营养。如果不及时让宝宝断奶,可能导致宝宝抵抗力下降,发育迟缓。 但是断奶也有断奶的技巧,如果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方式断奶,只会让宝宝吃尽苦头。那么,应该如何科学断奶呢? 1、宝宝多久断奶合适? 通常,宝宝在10-12个月时已逐渐适应母乳以外的食品,加上宝宝已经长出几颗牙,胃内的消化酶日渐增多,肠壁的肌肉也发育的比较成熟,是断奶的时机。 如果不能把握这段时间,断奶时间越晚,宝宝恋母的心理越强,以致造成宝宝只吃母乳而不肯吃其他食物,再想
上个月文文带宝宝回去参加表妹的婚礼,晚上的时候带他出去玩了一会,结果宝宝半夜就开始发烧,不停哭闹了一夜,到天亮的时候才睡着。文文的妈妈说可能是前一天晚上出去,宝宝看到什么脏东西了,要赶快找人过来看看。文文觉得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就带宝宝去医院看了看,医生说可能是前一天晚上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烧,后来喂了药之后,宝宝果然就好多了。 老一辈人一直有这种说法,说是小孩子的眼睛比较干净,容易看到脏东西,所以晚上不能出去。很多年轻宝妈都知道,这种说法是迷信的,但是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宝宝晚上少出门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1.夜晚寒气重 晚上的气温一般都比白天要低很多,而且晚上湿气比较重,宝宝还小,抵抗力比较差,不像成年人一样,所以晚上出去很容易会受凉,引起感冒。但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晚上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最好给他准备一件轻薄透气、保暖性好的马
发烧38.5℃以上才用药?别再害人害己了!通常,儿科医生会把38.5℃作为一个是否用药退烧的临界点。而因此被广大家长们奉为金科玉律,成为一刀切的标准。 但这只是因为,体温在38.5℃以下很少会引起身体严重不适,因此不需要急切进行药物降温。 是否用药,要注重孩子的感受 其实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表现之一,并不一定是有害的。而我们退烧的目的,不论是物理退烧还是药物退烧,最主要的是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而不是单纯只为了降温。不能粗暴地只关注“温度”,而忽略了人的感受。 近来有不少儿科专家们表示,是否退烧其实要看孩子的表现。 (1)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尚好,可以玩闹,饮食,没有明显不适,那么,即使体温超过38.5℃,也可以暂不用药,多观察看看; (2)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烦躁嗜睡,不思饮食,对外界刺激
有些宝宝总是哭闹,但是过一会又不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是怎么办呢?会不会是宝宝生病了,宝宝突然哭闹,过一会又好了,最怕是这种病! 历史事件: 下面是@梓嫣妈的亲身经历,她的宝宝在8个月时遭遇肠套叠,希望可以帮助麻麻们认识这种疾病。 下午5点多的时候,宝宝照例要吃我的奶小睡一会儿,波澜就是这样突然涌起。 宝宝吃着吃着,身体突然开始蜷曲,拱来拱去,也松掉了奶头,紧接着放了两个屁,嘭的一声拉了一大坨稀便出来,跟平时拉肚子的表现没有什么区别,于是我给她擦干净屁股准备继续哄着睡觉。 可这时她就像哪儿疼或者谁掐到她似的声嘶竭力地哭起来。我抱在怀里哄也好、拿奶头给她吃也好,都不管用,只一个劲的哭! 哭了大概两三分钟,我继续把奶头给她,这次她平静了,挂着眼泪还是继续吃起来。 我以为就这样过去了,但没几分钟,她突然又像哪儿
第一次,我深深地感觉到,保护牙齿该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啊! 从小到大,咱们对牙齿的爱护确实不够,等我来了美国后,才发现这个国家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对牙齿的爱护简直到了一种苛刻的程度。 我们带憨憨入学登记的时候,就需要填写两个医生的联系方式,一位是家庭医生,而另一位就是牙医。 小孩被要求每年需要检查并且清洗牙齿两次。 图书馆、社区、学校有很多关于牙齿主题的绘本、科普,教孩子如何爱护自己的牙齿。 …… 有一天和憨憨打完球,我开了一瓶可乐问憨憨要不要喝,结果他直摇头,说可乐是碳酸饮料,对牙不好,他不喝! 我当时听了就特别诧异,问这些知识都从哪看到的? 憨憨说图书馆里很多书都在讲这个啊,比如糖啊、可乐啊等等一大堆零食都对牙齿都很不好呢…… 通过这件事,我才意识到,保护牙齿,并不是说你需要逼着孩子做什么,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让孩子打心底里知道该怎么爱护自己的牙齿,什么食物不能吃?
婴儿的14个常见表情揭秘。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出生后几个月里很少见到笑容的婴儿长大后性格很可能孤僻羞怯。 婴儿的笑声带有纯下意识的性质,但很快他们就开始有理性地作出反应,一些宝宝会用笑声回应妈妈的微笑,但有些却对妈妈的笑熟视无睹,甚至是皱起眉头来,而这些不同的反应却是宝宝们的个性表现。 对于那些皱眉和“冷漠”的宝宝,科学家表示,可能宝宝长大后还是这个样子,因此,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这种情况,并进行适当纠正。 科学家们分析了1-6个月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有以下14种: 表情:咧嘴笑 表示:兴奋愉快 婴儿笑的形态是突然发出,短暂而快速的,嘴角牵动,笑容骤现,伴着的表现是满目发光、两手晃动,舒展着魅力。这时父母应报以笑脸给予鼓励。 表情:瘪嘴 表示:要求
最近有宝妈问育姐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喜欢给宝宝使用纸尿裤,可婆婆偏爱用传统的纯棉布做尿布。婆媳两个为此发生过很多次争论.... 传统尿布和纸尿裤到底该如何抉择?纸尿裤真的好吗?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纸尿裤的利与弊。 纸尿裤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家长带宝宝时换洗尿布的劳累,外出时也减少了宝宝因大小便带来的麻烦和尴尬,但同时家长也有一些顾虑: 用纸尿裤是不是容易得尿布疹?纸尿裤生产不过关,会不会造成宝宝臀部过敏?用尿不湿会不会引起罗圈腿或者影响睾丸发育等。 事实上,纸尿裤比起传统尿布,更不容易引起尿布疹,反而是湿乎乎的尿布紧贴皮肤,对皮肤的刺激更大(需要注意的是,再好的尿不湿如果不能及时更换,也会让宝宝患上尿布疹)。 传统尿布在清洗消毒时常会用到刺激性清洁剂,如果天气潮湿,无法得到充分的晾干和有效消毒的话,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