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在满月后的第42天,都要经历一次详细的检查,我们称之为新生儿检查,对于新生儿检查,父母们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那么具体都应该准备些什么呢?本文就对此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体检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好体检医院一般宝宝第一次体检是在生产医院或者是所在地区的妇幼保健中心,以后的每次体检去所在的社区医院就行了。所以妈妈在出院时要向医生咨询好42天体检的具体地方,以免日后手忙脚乱。 2.电话预约在给宝宝办理体检事宜前,应先查询所确定体检医院具体的上班时间。因为有的保健中心并不是每天都上班的。 可以打电话询问一下,他们一般在什么时间段给宝宝进行体检。然后按照他们说的时间前往,同时也要尽量避免高峰时段去医院。其实第一次体检也并不一定要在宝宝42天时,有时特殊情况可以推迟几天。 3.带齐证件第一次带宝宝体检时,需要带的证件有:户口簿、宝宝的
要想身体好,首先得有较高的身体免疫力,因此多余身体免疫系统发育还没有完全小宝宝来说,提高身体免疫力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呢? 为预防传染病,应定期计划免疫。每个孩子在出生一年内都必须按时完成基础免疫项目。预防接种可以使孩子获得免疫力,防止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在孩子得病后再进行预防接种就没有意义了。 孩子出生后,应马上向当地医生咨询预防接种的地点、时间、联系方式等,保证按时接种。定期接种的主要疫苗有:卡介苗、白百破、乙脑、糖丸、麻疹等。 定期测量和记录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了解他的生长发育水平。测量体重时,脱去孩子的外衣、鞋帽,排空小便;测量身高时,让孩子平躺,脱掉鞋帽,腿伸直,测量从头顶到足跟之间的距离。 每三个月给孩子测一次身高和体重。在保健卡上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没有专门的保健卡,可为孩子自制身高、体重成长记录卡片。如果发现孩子生长发育缓慢,应及早就医
疫苗接种是对孩子来说非常的关键,它能有效的预防一些特殊的疾病,所以每个宝宝都要进行多种疫苗接种,那么哪些疫苗对宝宝来说是非打不可的呢?本文就告诉家长们,宝宝绝对不能遗漏的疫苗。 1、卡介苗——出生第一针 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宝宝在出生后,就要及时接种卡介苗。 禁忌: 当新生儿患有高烧、严重急性症状、免疫不全、出生时伴有严重先天性疾病、低体重、严重湿疹以及可疑的结核病时,不应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后在接种部位有红色结节,伴有痛痒感,结节会变成脓包或溃烂。此类现象属疫苗的正常反应,一般2-3个月自行愈合。 如果宝宝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计划免疫门诊补种。 2、脊髓灰
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非常关键的,这样才会有助于宝宝少受外界细菌的侵扰,那么,新生宝宝免疫接种有哪些措施呢?请看本文对此给出详细指导方案。 一、 乙肝疫苗的接种本规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乙型肝炎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试行)的要求。对于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含7 月1日出生)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将与其它计划免疫的疫苗接种一样,免费接种(不含接种费)。 新生宝宝免疫接种的措施 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氢氧化铝针剂,疫苗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乙肝疫苗,均为单人份液体疫苗,要求新生儿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注射细则如下,母亲为HbsAg阴性的新生儿,第一针按10ug接种,第二、三针均为5ug接种。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三针均按10ug接种。(父亲
疫苗接种能有效的减少宝宝发生某种特定的疾病,所以每个宝宝都要进行疫苗接种,但在这里,亲亲宝贝小编要提醒广大家长的是,宝宝疫苗接种并非越多越好,一定要科学的进行接种,下面请看相关详细内容吧。 计划免疫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而制定的,不能随意更改,既不要漏打、少打,也不可重打、多打。只要按照程序执行,完全可以保护儿童免受疾病传染。 如果过多地注射疫苗,有时反而会使免疫力降低,甚至无法产生免疫力。这在医学上叫免疫麻痹,就好像我们吃200克的食物就饱了,获得的营养足以维持生命和工作。但为了多获得些营养而拼命多吃,吃500克、1000克,表面看来吃进去的食物多了,获得营养会几倍增加,但事实上,由于胃肠的功能不胜重负,反而会因消化不良而减少营养的吸收。 宝宝疫苗接种并非越多越好 另外,各种疫苗都是用病菌、病毒或它们产生的毒素制成的,尽管经过杀灭和减毒处理,但仍有一定毒性,接
宝宝免疫力的提升,对家长来说,非常的关键,因为只有宝宝免疫力高了,才能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但在这里,亲亲宝贝小编要提醒家长的是,提升宝宝免疫力,千万别犯以下这些错误: 误区1:只吃细粮,不吃粗粮 作为营养素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倘若摄取不足,免疫机能就会下降。对于补充蛋白质,人们总觉得给宝宝吃得越精细越好。其实不然,粗粮可提供细粮所缺乏的营养成分,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目的。 温馨提示:宝宝1岁之后,吃固体食物是最合适的选择。 误区2:不允许宝宝生小病 天气一冷,妈妈怕宝宝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这么一来,宝宝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锻炼,更容易感染疾病。 不得病的宝宝永远没有免疫力。对于一些小病,妈妈只需要认真对待,密切观察,不必惊慌。很多研究证实,宝宝经常患一些小病,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对预防严重的疾病很有好处。 温馨提示
学龄前的宝宝也需要体检,全面的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宝宝身体上的毛病,能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爸爸妈妈不要轻视哦。 体检有着很多的注意事项,爸爸妈妈更加要注意。 体检时间 检查前三天请保持正常饮食,勿饮酒,体检当日8:00-10:30到达医院,空腹。 体检注意事项一 1、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疾病患者,请将平时服用的药物携带备用,受检日建议不要停药; 2、进行各科检查时,请务必按预定项目逐科、逐项检查,不要漏检,以免影响最后的健康评估; 3、若中心为健康体检机构,如有发烧等急性病症,应去医院就诊,体检另行安排; 4、一次健检未发现异常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潜在疾病,若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体检注意事项二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
很多妈妈为了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总是做出这样那样的举动,例如时常给宝宝洗手,让宝宝吃一点抗生素,避免宝宝参与到人群中等。事实上,这些看似在保护宝宝的举动实际上会打击宝宝的免疫力,宝宝会因此更容易生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免疫力是帮助宝宝抗击疾病的防御机制,需要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才具备与疾病战斗的能力。然而,宝宝体内的这支精锐部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它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一、滥用抗生素 不该使用抗生素时使用、选择抗生素种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不正确,都属于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首先会杀灭体内的有益菌,这些有益菌的存在能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从而起到防病作用。如果有益菌被大量杀灭,身体的防御功能就会下降。 ●免疫力是人体在与疾病斗争中锻炼和提高的,滥用抗生素就等于剥夺了提高免疫力的机会;同时,致病菌却得到了锻炼,导致细菌耐药,最终陷入抗生素越
免疫功能强固需要时间 人体的免疫系统担负着保卫身体,免受细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侵害的重任。可是,这个系统的强固需要一个过程。 6个月以内的宝贝,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从妈咪那里获得了天生的免疫力,给了身体强大的保护,所以不容易生病。 6个月~1岁半,宝贝天生的免疫力正逐渐耗尽。 1岁半~两岁,宝贝又重新获得了免疫力,但成长的速度并不太尽如人意。 到了3岁,宝贝所获得的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力接近成人的2/3,这时的免疫功能基本健全。 8岁后,整个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当。 所以,6个月~3岁这个阶段是宝贝免疫力提升的关键期。 此阶段,要强化宝贝的免疫力。 8招提高宝贝的免疫力1.母乳喂养 妈咪要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直到2岁,这将对宝贝未来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贝罹患脑膜炎、肺炎等疾病的概率比非母乳喂养的婴儿低
每个宝宝从出生后都要经历各个年龄段的体检,对于儿童体检,家长们除了要定期做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这几个事项,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注意事项吧。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做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个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18岁每年1次。 儿童体检需要注意的几点 重点一: 铅是人体唯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即使人体内有0.01微克铅的存在,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铅测定是儿童体检的重中之重。 重点二:血色素缺铁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影响认知能力,造成孩子行为怪异、多动。 重点三:锌、钙、镁。 重点四:骨龄测定。
妈妈们一定要对新生儿要接种疫苗高度重视,现在医学比较发达,因此国家有明文规定,新生儿出生时,都必需按序接种疫苗。但有些父母并不了解新生儿接种疫苗的项目和方法,因此不能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为宝宝接种疫苗。这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所以为宝宝接种疫苗一定要重视。 这里主要介绍两类疫苗接种方法,一类为卡介苗接种法,另一类则是乙肝疫苗接种法。 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 乙肝疫苗接种的方法:即出生后24小时内第一次接种,30~40天后(满1个月时)接种第二次,5~8个月后(一般在6个月时)接种第三次。乙肝疫苗是提纯的乙肝表面抗原,属于灭活疫苗。 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只有30%的人能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而且抗体效果很不稳定,接种第二针后,能有90%的人产生抗体;到接种第三针后抗体的阳性率可达96%以上,并且抗体效果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所以,家长必须记住要给宝宝接种3次乙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宝宝体检时须查视力,而且宝宝一岁之前应检查5次眼睛,下面请看相关详细内容。 3岁前是宝宝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视力存在问题没有被及时解决的话,将来对宝宝眼睛发育影响很大,因此父母要特别关注这个时期宝宝视力发育的情况。 宝宝一岁之前应检查5次眼睛 南京市妇保院眼科主任童梅玲说,不像其他身体疾病有明显症状,许多影响到宝宝视力的问题不痛不痒,加上孩子小不会表达,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定期眼保健能监测宝宝视力发育情况,也是早期发现宝宝视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眼保健应从零岁开始,应在宝宝满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检查一次视力,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直到视力发育正常。
你的宝宝免疫力低下吗?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的妈妈都回答不上来,因为她们都不太清楚宝宝免疫力低下的具体表现,在这里,亲亲宝贝小编就告诉妈妈们,宝宝免疫力低下的3种表现,希望妈妈们能仔细看清楚。 第一种 症状表现:宝宝每次得病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患病为败血病、恶性肿瘤等;有家族遗传史。 属于类型:先天性免疫低下 需要治疗否:属于病态,需要治疗。 宝宝免疫力低下的3种表现 恢复关键:医学上也称为免疫缺陷,是由于先天性免疫低下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因此具有遗传性。先天性免疫低下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一般治疗较困难,治疗也是长久的。 第二种 症状表现:宝宝由于感染、药物、营养不良等,导致免疫力低下。 属于类型: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 需要治疗否:属于病态,需要治疗。 恢复关键:清除可能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或细菌病灶;更改
有些家长带孩子体检总是很被动的听从医生的安排,当然,在医院听医生的安排很合理,但是千万不能盲从,一定要了解宝宝体检的相关内容,所以在宝宝体检时以下6个问题你最好是先问清楚。 1.宝宝今天适合打预防针吗? 通常轻微的感冒等小毛病不会延误预防接种,但还是要问一下医生“宝宝今天适合打预防针吗?”并向医生说明宝宝近几天的健康状况。另外,在10月到1月之间带宝宝体检时,要记得问医生宝宝是否需要注射流感疫苗。 2.宝宝近期的饮食合理吗? 大多数父母总是担心宝宝的饮食中缺乏哪些东西,宝宝体检正是向医生倾诉这些担心的最好时机。医生通过对宝宝的检查,根据你对宝宝饮食的叙述,判断出宝宝近期的饮食是否合理,并给出一些正确的饮食建议,比如回家后该对宝宝的饮食进行哪些调整等。如果医生觉得宝宝的饮食没有问题,你也就可以安心了。 3.这些小毛病正常吗?
宝宝一出生就要开始接种疫苗了,在随后的一年,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接种一次,随着宝宝长大,接种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虽然疫苗接种伴随着每个孩子,但是关于疫苗的知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知道,今天我们就普及一下关于儿童疫苗接种的知识。 什么是疫苗接种?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例疫苗接种出现在18世纪,至今已经过了近300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接种已成为当今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帮助了无数宝宝远离死亡和残疾。 中国的儿童免疫规划开始于1978年。1986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有4种,2002年增加乙肝疫苗,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增加至5种,预防7种疾病。2007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流脑、乙脑、麻风腮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使疫苗总数扩大到14种疫苗,可防15种疾病。 每年4月25日,是中
宝贝出生后,妈咪在护理宝贝时经常会发现一些令自己困惑的现象:皮肤变黄了,呼吸一阵快一阵慢,喉咙里吱吱响……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难道宝贝生病了?!请看如下解密—— 1.宝贝听到动静身体就一激灵,是否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 我家宝贝虽然才出生没几天,可睡觉时只要家里有点儿动静,他就身体一激灵,睁开眼睛,而且身体发抖,四肢往外伸展,然后两臂交叉抱在前胸在松开时哭起来,很像是受了惊。宝贝是否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 原来如此—— 刚出生的宝贝出现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因为,宝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在受到环境声音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入大脑,不能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使刺激波散到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从而引起四肢的动作及抖动。出生3-4个月后,随着宝贝的神经系统功能逐渐成熟,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所以,妈
谁都希望自己及家人孩子身体对疾病有极其高的免疫力,那么,除了打预防针外,如何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呢?宝宝免疫力的提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提高儿童的免疫力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即一般性)两种方法。特异性的方法就是预防接种,又叫计划免疫,通过给儿童接种减毒或灭活的菌苗或疫苗,使小儿体内产生针对某一种细菌、毒素或病毒的抗体,来抵抗这种传染病。 接种疫苗预防各种传染病这固然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疫苗的种类很有限,不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来防止一切传染病,因此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儿童对一般传染病的免疫力,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提供足够的营养。儿童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由于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谱往往比较单调,故容易发生营养素的缺乏;营养不足,抵抗力就比较差。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轻度的(或称为亚临床型的)终生A和终生C缺乏是造
对于孩子来说,免疫接种是非做不可的,从出生后就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免疫,那么,宝宝计划免疫程序是怎样的呢?请看下文给出的具体指导: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所用的生物制品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种到人体后,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对抗相应的细菌或病毒的抵抗力,从而不得这种疾病。预防接种所用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通过预防接种使人体产生抵抗某种传染病的抗体,这一过程称为主动免疫。 计划免疫是指按年龄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表是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
要不要打疫苗一直都有正反两面的论述,在前几年新流感疫苗(H1N1)的风波后,阿包医生更是在门诊,开始遇到一些完全不让孩子打疫苗的父母,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第一种是忙碌的父母,照顾孩子日常生活都有问题,更没时间顾及小朋友的健康,以至于错过疫苗接种的时间。 2. 第二种是在外地(非台湾)工作的父母,孩子随着父母工作不断转换住所,使得疫苗无法接续按时施打。 3. 第叁种是过度自信的父母,认为孩子生活环境单纯,得到传染病的机率很低。 4. 第四种是人云亦云的父母,因为听说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打完疫苗,发烧烧很久还住院,所以没事不要去打疫苗。 5. 第五种是崇尚自然医学的父母,认为人类最初都是靠自己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病菌,但施打疫苗却破坏塬本的平衡,让我们的抵抗力变弱,所以不打疫苗才能训练孩子的免疫力! 6
原标题:全民核酸检测,家有宝宝的,不要忽略这件事!比戴口罩更重要 说起带娃时哪件事最让身为父母的我们头疼,可能很多家长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当然是带孩子去医院啦! 很多孩子,只要被医生“关照”过一次,都会深深铭记医院的恐怖。但是话说回来,得病了不看怎么行呢?所以为了带宝宝去看医生,很多家长也是煞费苦心。 去医院前,你得连哄带骗:走啊,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好不好。 在去医院的路上,可能咱们的小机灵鬼就会察觉:不对!你们要骗我去医院打针。 这个时候,我们也少不了一番软硬兼施:听话,得病了怎么能不去医院呢?看完病咱就去公园,而且还给你买很多好吃的。 最后,总算来到了医院里,原本已经被“好吃的”收买的宝宝,看到各种明晃晃的医疗器械,尤其是那支曾经让屁股受尽苦头的大针筒,十有八九也要当场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