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缴费,登记,体检……9月3日基本所有的幼儿园都开学了,而这个时候都是宝宝入托和入园的体检高峰期,在秋季入园体检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宝宝龋齿、扁桃体发炎不可忽视 宝宝们的体检结果如何呢?专家们不约而同地用“不容乐观”来形容。大致数据统计显示,在接受体检的孩子们中,约有三成宝宝偏胖,三成患龋齿。 “体检中经常会见到肥胖的孩子,这其中有营养过剩的,也有营养不良的。”长安区妇幼保健站站长高杰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入托孩子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普遍较好,而随之出现的肥胖却成了孩子身体健康的隐患。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很多,如家长一味地追求营养,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因此建议家长们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科学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等。同时,让孩子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有效控制
每个宝宝从出生后就要进行很多次的预防接种,对于宝宝预防接种,妈妈们也是疑问重重,本文就收集了家长们对宝宝预防接种常见的疑问,并请专家给予详细的解答。 到了预防接种时间,正好宝宝患病了怎么办? 如果宝宝仅仅是轻微感冒,体温正常,不需要服用药物,特别是不需要服用抗菌素,可以按时接种,接种后1~2周不吃抗菌素类药物。 如果必须使用,要向预防接种的医生说明,是否需要补种。如果发热,或感冒病情较重,必须使用药物,可暂缓接种,向后推迟,直到病情稳定。如果服用抗菌素,要在停止使用后1周接种。 如果向后推迟了某种疫苗接种,以后的接种是否推迟? 以后的接种可顺延向后推迟,但只需向后推迟那个被推迟的疫苗,其他疫苗可继续按照接种时间进行接种。如果和某种疫苗碰到一起了,是否能同时接种,预防接种医生会根据相碰的疫苗的种类,判断是否可以同时接种,还是间隔一段时间,间隔多长时间,先接
宝宝身体发育很快速,毫不夸张的说,基本上一天一个样,给婴幼儿体检主要是看宝宝是不是健康的成长,体检的重要指标是身长、体重和头围。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三项指标来判断宝宝的身体情况。 身长 婴儿在生后头3个月身长每月平均长3~3.5cm,4~6个月每月平均长2cm,7~12个月每月平均长1~1.5cm。在1岁时约增加半个身长。小儿在1岁内生长最快,如喂养不当,耽误了生长,就不容易赶上同龄儿了。 体重 新出生的孩子的正常体重为2.5~4.0kg。生后头3个月婴儿体重增加最快,每月约增750~900g;头6个月平均每月增600g左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重500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健康婴儿的体重无论增长或减少均不应超过正常体重的10%,超过20%就是肥胖症,低于平均指标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须尽早去医院检查。 婴幼儿体检的重点是
口腔专家提醒,想要预防龋齿,一定要经常进行口腔检查,特别是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最好是定期按时的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来说,应该每3个月或者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口腔疾病,尽早修复治疗。 浅层龋齿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阻止龋齿的发展,而且可以恢复牙齿形态机功能,同时治疗操作简便,充填物不易脱落。 定期口腔检查应该从一、两岁就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恒牙完全萌出,年龄大约14岁左右,以后可以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牙齿,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每年定期检查口腔。定期的口腔检查不仅仅针对龋齿,还可以及早发现牙齿不齐、地包天等影响颜面发育的畸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龋齿的自我检查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深度分三种: 1)浅龋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一出生便面临着各种疫苗的接种,那么,到底新生儿需接种哪些疫苗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文给出的详细解答与指导吧。 当孩子出生后,监护人应在1个月内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以便接种单位及时为您的孩子建立预防接种卡,安排疫苗接种计划。下面,介绍一下0—6岁的宝宝规定强制免疫的疫苗。 首先说说乙肝疫苗:宝宝出生24小时内,应该接种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宝宝1月时,应该接种乙肝疫苗(第二次);第三针乙肝疫苗应该在宝宝6个月时接种。 新生儿需接种哪些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宝宝2月时应该接种第一次,3月时应该接种第二次,4月时应该接种第三次。 A群流脑疫苗:宝宝6月时接种第一次,9月时接种第二次,3岁时接种第三次。 麻疹疫苗:宝宝8月时接种第一次,1.5—2岁时接种第二次,6岁时接种第三次。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生病,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低的原因,因此要想办法来增强孩子的免疫系统,本文就告诉妈妈们,以下10个方法有助捍卫孩子的免疫系统。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粘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80磅(约36公斤)以下的孩子,一天应喝的水量是每10磅体重对应250cc(也就是体重18公斤的孩子每天该喝1000cc的水)。 为了确保健康,应尽可能让孩子理解喝水的重要。上学、外出时让孩子背着水壶,车上随时放一瓶水,规定吃晚饭时每个人都要喝水,让喝水成为一个好习惯,而你也会发现水的另一个好处:即使不小心打翻,也不会弄脏衣物。 2、不必过于干净 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你家太干净,孩子没有机会透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警告,抗菌
宝宝出生后不断接触少量病菌的过程,其实就是获得性免疫系统不断成熟的过程,而接种疫苗就是人为控制这个过程的一种形式。 我们都知道,宝宝从出生一直到学龄时,要注射很多种疫苗,可疫苗再好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宝宝接种的!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讲讲这疫苗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什么情况下需要暂缓接种,以供各位家长们参考。 什么情况下不宜接种? 有过敏史的宝宝 ①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不能打脊髓灰质炎疫苗 如果喝牛奶后呕吐、腹泻、腹痛,应及时化验以确定是否牛奶过敏。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中含奶油成分,对牛乳过敏者应禁服,可接种脊髓灰质炎液体疫苗。 ②鸡蛋过敏的宝宝不能打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 宝宝吃鸡蛋后出现口周红肿、身上起疹子等症状,可能是鸡蛋过敏,不建议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因为这几种疫苗都
小宝宝出生后,要进行的体检项目很多,同时要注意的体检事项也很多,本篇资讯,亲亲宝贝小编就整理出,新生儿体检项目列表,以供家长们的参考。 新生儿体检项目列表如下: 眼距测量法 用软皮尺小心测量宝宝两眼内眦之间的距离,数值即为眼距。 胸围测量法 软皮尺经过宝宝两乳头,平行绕一周,数值即胸围。 新生儿体检项目有哪些 腹围测量法 软皮尺经过宝宝肚脐上方边缘,平行绕一周,数值即腹围。 前囟测量法 新生儿前囟呈菱形,测量时,要分别测出菱形两对边垂直线的长度。比如一垂直线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前囟数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头围测量法 用软皮尺测量,从眉弓开始绕过两耳上缘和枕后,回到起始点,周长数值即宝宝头围。 眼裂测量法 用软皮尺小心测量宝宝眼外眦到眼内眦的距离,数值即为眼裂
对于成长发育期的小宝宝来说,免疫力的增强非常关键,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各种疾病的侵扰,那么如何有效的增强宝宝免疫力呢?本文就告诉大家,以下这13个方法能有效的增强宝宝免疫力。 第1条: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有了宝宝后,父母们最担心生病问题。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方法,就可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次数。 第2条: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 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生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尤其有益。 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第3条: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
增强宝宝免疫力,是家长一直要做的事情,因为只有宝宝免疫力增强了,身体才会少生病,在这里,亲亲宝贝小编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增强宝宝免疫力要避开以下这8个误区,否则不利于孩子健康。 误区1:只吃细粮,不吃粗粮 作为营养素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倘若摄取不足,免疫机能就会下降。对于补充蛋白质,人们总觉得给宝宝吃得越精细越好。其实不然,粗粮可提供细粮所缺乏的营养成分,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目的。 温馨提示:宝宝1岁之后,吃固体食物是最合适的选择。 误区2:不允许宝宝生小病 天气一冷,妈妈怕宝宝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这么一来,宝宝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锻炼,更容易感染疾病。 不得病的宝宝永远没有免疫力。对于一些小病,妈妈只需要认真对待,密切观察,不必惊慌。很多研究证实,宝宝经常患一些小病,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对预防严重的疾病很有好处。 温馨提
宝宝疫苗的项目比较多,比方说百破,乙肝,麻疹之类的等等,但宝宝打疫苗一定要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宝宝打疫苗的几个注意事项。 (1)要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弱是早产儿或营养不良,先不要让宝宝打疫苗,与医生商量后定时间注射。 (2)宝宝一出生,医生就会给你一本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有宝宝应该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爸爸妈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不要半途而废。如果因为粗心错过规定的注射时间,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此外应该按约定时间注射。 (3)给宝宝接种疫苗以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左右,倘若宝宝出现高热或其他不良的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宝宝打疫苗的几个注意事项 (4)在宝宝打疫苗之后,爸爸妈妈们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不要让他剧烈运动,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通常情况下两天就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重视给孩子体检,而且要定期体检,那么为何要给孩子定期体检呢?本文就对此给出的详细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定期给孩子体检即“定期健康检查”,可以随时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小儿生长异常、身体缺陷和疾病,指导家长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这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次健康检查的结果只能作为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剖面,反映小儿当时的健康状况,即使当时体重和身长稍低,也不能就此认为孩子发育迟缓、营养不好或有其他问题。只有通过定期多次的连续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前后对比,才可以看出小儿生长发育和其他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才能对小儿的健康状况作出较准确的评估。 定期健康检查的次数和时间一般是:1岁以内检查4次,分别在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1~3岁,每半年检查1次;3~7岁,每年检查1次。如
宝宝六个月了,身体发育和活动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个时候是宝宝去医院体检的时候了。喝母乳的宝宝到了六个月时已经开始断奶了,这个时候宝宝很容易缺少维生素,去医院检查时非常必要的。 (宝宝6个月时) 医院检查 宝宝6个月时,医院除了称体重、量身高、量头围,还会听心脏、验血、检查骨骼发育和微量元素的情况。6个月之后,宝宝由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尽,易发生贫血。6个月以后的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如缺钙会影响骨骼正常发育,严重钙不足会出现方颅、肋骨外翻。 可以自己在家做的简单检查 动作发育:会翻身,已经会坐,但还坐不太稳。会伸手拿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塞入自己口中。 视力:身体能随头和眼转动,对鲜艳的目标和玩具,可注视约半分钟。 听力:宝宝此时对声音敏感,爸爸妈妈在离宝宝半米的地方说话或摇铃铛,宝宝环视寻找新的声音来源,并且总能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 牙齿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你的宝宝之所以爱生病,很可能是因为免疫力低下的原因,那么到底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免疫力低下呢?小编在此总结了一下,以下这几大原因,会影响你宝宝的免疫力,从而导致宝宝经常生病。 原因之一:睡眠过少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一种名为胞壁酸的物质。科学家们称其为睡眠物质,因为它既能催眠,又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当人发烧患病时,多多睡觉就会使体内胞壁酸分泌增多,从而使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有些轻微的感冒,通过多睡觉可减轻或好转。 如果儿童没有充足的睡眠,胞壁酸分泌少了,免疫机能也会随之降低。 原因之二:吃得过多 有些父母生怕宝宝吃不饱,总喜欢给宝宝多吃,可是吃得过多就爱生病。尤其是晚上,吃过饭没多久就睡觉,未消化的食物可产生内热,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抵抗力降低。父母可通过观察发现宝宝是否吃得多,如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原
1)晕针 注射后突然发生晕厥,轻者只感心慌、恶心或手足发麻等,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重者脸色苍白、心跳加快、出冷汗,甚至突然失去知觉。晕针常与空腹、疲劳、室内空气不好、精神紧张或恐惧有关,是由刺激后出现的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造成的。 遇到这种情况,应让患者立即平卧,头放低,保持安静,喝温糖水,也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一般短时间内即能恢复正常。 2)无菌性脓疡 因吸附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未被完全吸收,或接种部位不准,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一般于接种后24—48小时前后注射部位有较大的红晕或浸润,2—3周后局部出现硬结,伴有疼痛,肿胀可持续数周到数月,随之发生脓疡,重者引起破溃,不易愈合。这种情况不要自己在家里处理,应到医院请外科医生处理。 3)过敏性皮疹 较为常见,皮疹多种多样,以荨麻疹最常见,一般接种
打疫苗后遗症是什么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的特性决定了异常反应不可避免,儿童在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不同程度反应造成终身残疾而留下的后遗症。中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称全国每年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生残疾。 疫苗后遗症有哪些症状 疫苗后遗症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低热、发烧、情绪不稳定、精神疲倦、喜欢哭闹等等,个别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呕吐疼痛、思维迟钝、胡言乱语、逻辑不清甚至昏迷等等。 打疫苗后遗症病例 1.小伸伸 2000年3月,小伸伸的出生给家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同年5月,孩子的父亲从当地卫生防疫站拿回了孩子出生后要服下的第一颗糖丸,给孩子服下。没想到的是,12天之后孩子开始发烧。开始夫妻俩以为孩
众所周知,刚出生的小宝宝就要进行一系列的体检,其中最常见的一项就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如果宝宝没有通过怎么办呢?是意味着孩子听力有问题吗?对于这些问题,亲亲宝贝小编就整理出相关资料,分享如下: 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宝宝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并不是说宝宝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初筛或复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很多: ①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 ②中耳腔有积液; ③宝宝不安静、体动多; ④环境噪声大; ⑤耳蜗毛细胞损害; ⑥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OAE或AABR筛查通不过。 前面的几个原因,通过复筛或听力诊断可以排除。而耳蜗毛细胞或蜗神经损害,则需要通过精细的听力和其他检查,
确保宝宝保持合适体重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 那就是多锻炼,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宝宝现在需要从饮食摄入的脂肪量少了,他所需总热量中来自脂肪的热量不应该超过35%。要是宝宝已经是个“小胖子”了或喝奶量大,低脂和脱脂奶是不错的选择。很多5岁孩子都觉得只吃一日三餐还不够,如果你的宝宝也是这样,你就要给他准备含糖少的健康零食,如新鲜水果、蔬菜、全麦饼干和酸奶等。 就餐时间应该是快乐、和睦的时光,所以,不要喋喋不休地让孩子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或者非要让他“尝一口”他不喜欢吃的东西,才能离开饭桌。你既不要在宝宝不高兴的时候用食物来安慰他,也不能用吃的来引诱他去做某件事情。 如果你担心孩子的体重有问题,可以带他去医院看相关的门诊,让医生看看宝宝的身高和体重的比例是否正常。你还可以和医生谈谈孩子的饮食和日常活动情况,看看是否有哪些地方需
到了给宝宝打疫苗的日子,家长们有时候可能有其它安排,在此,亲亲宝贝小编要提醒家长们的是,遇到这种现象,可以将打预防针的日子推后,千万不可以提前,请看相关详细内容。 孩子接种疫苗的时间,医生都会在接种卡上标明。有的家长特别心急,会提前抱着孩子赶到卫生站或地段医院接种。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正确。因为如果不到时间就接种,会达不到免疫效果和目的。 提醒:孩子打疫苗千万别提前 预防接种程序的规定有一定的科学性,是十分严密的,也就是什么时候接种什么疫苗有一定的道理,这与孩子身体内的抗体水平和注射疫苗后抗体的产生,以及抗体的持续时间有着一定关联,家长应根据卫生部门规定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提早或延迟都不好。 若遇到特殊情况应向医生说明,由医生给予安排,这样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接种效果。
免疫力是帮助宝宝抗击疾病的防御机制,需要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才具备与疾病战斗的能力。然而,宝宝体内的这支精锐部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它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一、滥用抗生素 不该使用抗生素时使用、选择抗生素种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不正确,都属于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首先会杀灭体内的有益菌,这些有益菌的存在能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从而起到防病作用。如果有益菌被大量杀灭,身体的防御功能就会下降。 ●免疫力是人体在与疾病斗争中锻炼和提高的,滥用抗生素就等于剥夺了提高免疫力的机会;同时,致病菌却得到了锻炼,导致细菌耐药,最终陷入抗生素越用越多、越用越高级的恶性循环中。 二、过于干净 讲究卫生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度,不必过于干净,否则宝宝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太少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宝宝反而容易生病。 ●家里的环境只需要干净,不必做到一尘不染,更不用样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