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夜晚窗外的雨声渐大,在这个多雨的初夏,雨水一直带来着丝丝的清凉。我和孩子们互道晚安后回到自己房间,看到门后儿子稚嫩的笔迹在粉色的便签纸上写出的“妈妈,我爱你”,心底的柔软霎那间渲染开来,暖暖的涤荡我的心胸。低头看到兀自酣睡的小宝,小小的拳头举在小脑袋的两侧,嘴角还挂着淡淡的微笑。幸福感顿时充盈在房间的角角落落,套一句文艺的说法,叫做“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这几天的磨合,让我和孩子们有了更为和谐的相处之道。回忆起我刚刚从医院回来时的那一地鸡毛:我大呼小叫的让孩子们写作业,他们偏偏一边写一边玩;我对他们的行为举止叨叨不休,他们偏偏毫不在乎的任我气个不休……都说月子很重要,我的月子才刚刚开始,就已经自我感觉被逼迫的成为“钢铁之躯”,看着大孩子叽叽喳喳喧闹不已,小儿子哼哼唧唧休息不好,大孩子又我行我素不服管教,一切都乱七八糟的让我头疼不已。 但是当我冷静下来,
所以,有时候乱给孩子奖励,反而会害了他。 我们先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在乡下休养,但他家附近却住着一群十分淘气的孩子,每天互相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致使老人无法静心休养,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智慧的办法。 他走出来,给每个孩子10美分,并对他们说:“感谢你们让我这里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略表谢意。”孩子们很高兴地领取了奖赏。 第二天,孩子们依旧来到这里玩耍,一如既往地吵闹嬉戏。 老人再次出来,给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觉得虽然比昨天少了,但5美分也还不错,于是兴高采烈地拿着钱离开了。 第三天,孩子们玩耍一阵后,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有人说:“为什么今天竟然只给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他们商量后,向老人发誓,以后再也不会为
一位家长说: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别让孩子跑错方向如今很多父母都很心急,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
童年在人的一生当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可能都不足10%,但在人一生的幸福指数上却能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人们爱回忆童年是因为童年是美好的,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优质的陪伴。如果父母缺席了这个重要的时间,无论日后付出多少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努力进行弥补,双方的关系还是会像半生不熟的夹生饭,尴尬又迷茫。 我的一个同事跟我说,她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外婆家,虽然外婆对自己很好后来自己也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是无论是在外婆家还是在自己家,她都没有归属感。归属感是影响一个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对孩子而言,想要把父母离开的伤害降到最低,就要提升孩子的归属感。 和案例中的这位爸爸一样,很多大人都会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孩子分开。但是这种亲子间的分离是不平衡的,分离前大人是有充分的准备和理由的,但是孩子却一无所知。他们不懂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和自己分开。孩子面临这种情况第一反应是:他们是不喜欢我才让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从此不再给他买系鞋带的鞋子?”母亲点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自己刷碗的时候溅了一身水,你是不是再也不让他洗了?”母亲又点点头。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整理床铺,弄得歪歪扭扭,你是不是很不耐烦,直接替他整理了?”母亲惊愕地看了他一眼。 专家又说:“大学毕业后,你是不是又动用了自己的权利和关系,为他安排了前程?”母亲更惊愕了,连连点头。 最后,专家肯定地说:“现在你的儿子是不是工作没业绩,与同事处不好关系,还对你们很暴躁,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母亲“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医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专家严肃地说:“你们把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做好了,所以,孩子就没事可做了。” 这个故事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想象起孩子20年以后的模样,不禁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成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和身体灵活度。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教学准备: 熊爸爸和熊妈妈头饰各一个,熊宝宝头饰若干个,《熊走步》音乐伴奏,《快乐的小熊》乐曲,布置场景。 教学重点: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和身体灵活度 教学难点: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开始环节: 1、利用篮球场做场地,在场内某一角画一个圆圈作为小熊的家 2、律动引入场。 基本环节: 一、利用篮球场做场地,在场内某一角画一个圆圈作为小熊的家。选两个学生当老熊其余的都当小熊在场内走跑跳跃。
妈妈一般喜欢抱宝宝,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妈妈喜欢安慰宝宝,喜欢陪他们说话,宝宝不舒服时喜欢和妈妈在一起。 爸爸一般喜欢给宝宝有趣的身体刺激,玩宝宝喜欢而又不同寻常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爸爸往往是宝宝更喜欢的玩伴。如果父亲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肯花时间和宝宝在一起,更多地与宝宝互动,将会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在照顾宝宝做运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仔细观察,根据宝宝的年龄对他们的活动能力做出正确评估。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给宝宝自主发展的空间。 父母,特别是母亲,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日常的育儿烦扰所困,除了细心呵护以外,还要积极开动脑筋,做个聪明的爸爸或妈妈。相信宝宝:适时放手,也是一种爱。 特别提示: 活动时需注意防护安全 ,必要时请为宝宝佩戴装备。
活动目标: 1、练习夹球跳,增强幼儿腿部力量。 2、发展身体协调性。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皮球与孩子相同、辅助材料(笤帚、木棍、报纸、球拍、水、方便袋、盒子、积木、易拉罐……)、音乐 活动过程: 听音乐进入场地。 带领幼儿练习自编球操: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跳跃运动、 1、出示皮球,尝试各种完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想知道它是什么吗?(出示球),你们玩过吗?怎么玩的?(幼儿讨论) 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一个,你们玩出和平时不一样的完法好吗?(幼儿自由玩、教师参与到孩子中)。 教师随时提醒鼓励幼儿可以尝试两个、三个或多个小朋友一起玩。(发现创新玩法的小
温馨和睦的家庭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爱意,而且还能让夫妻更舒心,一家人相处更融洽,所以,这位育友的提问可能也是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毕竟,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导者,平时就算有老人帮忙照顾那也是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因此夫妻感情和睦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1 夫妻关系对孩子建立安全感至关重要。孩子出生之后小小的他会视父母为自己的一切,是自己那个小世界的全部,夫妻感情和睦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获得依赖并且有安全感,在成长过程中会感受父母带给自己内心的力量还会比较顺利完成与妈妈的分离,逐步平稳过渡逐渐形成独立。 如果夫妻关系不好,多数孩子都会觉得自身处在一个不安、恐惧感强烈的氛围中,难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没有比这件事更糟糕的了。 2 夫妻关系对孩子性格形成有影响。一般来说夫妻关系比较好,相对也能够塑
点击事实: 3月16日,北京一位六岁男孩(网名“漂亮的铁头”),成为新浪微博目前实名认证的最小博主。自2月18日开通微博后,“漂亮的铁头”已发表100多条微博,拥有200多位粉丝。知名教育学者孙云晓回复说,我已经关注,但我不赞成幼儿开博。虽然幼儿园孩子开微博的是少数,但微博用户低龄化的趋势却是不容忽视的。该不该支持少年儿童“织围脖”?网友们各有看法。 正方观点: 有助于孩子获取信息,开微博有何不可? @hongyaoshi:微博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社交工具,不应该把孩子排除在外。而且,微博上信息丰富,能让孩子们获得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更好地认识社会。 @红红星球:让孩子们自己发微博,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以怎样的方式接受教育?这些话题一直饱受关注却又争议不断。 一方面,“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过度的早教显然违背了孩子的玩耍天性。那么,孩子从小学音乐、练舞蹈,这类学前艺术教育,究竟是快乐教育,还是牺牲孩子快乐的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直通孩子的心灵,能使小天使们练就积极心态、培养“自理自主自信,大胆大方大气”的气质——艺术教育能否对孩子“润物细无声”,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印度哲学家奥修在《当鞋合脚时》一书中写道,“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苏妈有个好友美国妈Amy,因为宝宝同岁,又曾同在管理咨询行业工作过,有很多共同语言。我们常常带娃一起play date.有一次去她家,走进她家宝宝的活动室我大吃一惊,这个曾经充斥着各种玩具的近二十平米的空间,忽然变得整洁了很多,只有少部分玩具和一些绘本。我问她娃的玩具去哪了,她很自豪的告诉我她对娃的玩具来了一场断舍离。这件事给苏妈启发很大。 今天这篇是原创系列“好玩具”的第一篇文章。其实这个话题苏妈准备很久了,过去几个月一直在查资料和实践,收获非常大。很多家长对如何给宝宝选择玩具比较迷茫,希望苏妈推荐一些值得买的玩具。苏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也走过一些弯路。我会结合早教理论和自己的心得,在玩具的选择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做参考。不过推荐好玩具之前,先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因为很多孩子的玩具已经太~多~了! 首先,玩具的定义是什么? 很多大人对什么是玩具有误解,认为玩具店里买来的才
教学目标: 1、产生孩子探究科学的兴致及探究知识欲望。 2、启发孩子积极参加实践动手操作教学,并得到有关系“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比较、辨别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每个人一個小手电筒,一张白纸片。 2、小猫咪。太阳公公。阴天(多云),电灯图片各一张。投影器两台。小玩具。毛绒玩具。积木。手枪各一個。 3、五颜六色小鸟。五颜六色小狗狗数个。幼儿教师范例(大号)1份。糨糊。小手巾数个。录音机一台。磁带1盒。 教学过程: 一、孩子自由玩影子 幼儿教师预备两台投影器
现在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强迫症,例如睡前必定要刷一会手机、手机上的小红点必须要戳开、出门后总觉得家里的门没锁好等等。但是有了宝宝之后才发现,论起强迫症、固执谁能跟2岁的宝宝相比呀,他简直能把你逼疯。 例如饼干碎了,宝宝必须将它们黏起来,如果你告诉他没办法粘会原来的样子,那么你就准备接受他的嚎啕大哭吧。再者就是不管玩什么玩具都必须要摆整齐,如果排的不好,歪了,他就会发火。喝水时,如果你帮他拿杯子打开盖子,就会发飙,说要自己来拿,然后把杯盖合上,放到原来的位置,再去拿,自己打开杯盖,我是有多多余呀。 门铃声响时,不管家里有没有人,都必须得他自己去开门,如果其他人将门打开了,对不起,你出去,关上门再来一遍。吃饭时,每个人都得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位置由他来指定。就算是家里有客人来,位置也不能变。否则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搞得大家好尴尬啊。好几次都想打他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
(一) 原因分析:孩子喜欢被人宠爱的感觉 解决办法:家长可以偶尔的小小满足下孩子是可以的.如果这个时候奶奶能够配合着爸爸妈妈,对孩子说出:宝宝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呀,会自己吃饭吗?等等这样的话,相信宝宝会更加主动的! (二) 原因分析:孩子还不习惯自己吃饭 解决办法:给她准备一个漂亮可爱的和小碗和一个有她喜欢的卡通图案的调羹,然后就让她试试用这些可爱的餐具自己吃,她肯自己吃的话要鼓励她,表扬她,说她自己吃得真棒,以后每次都要自己吃才乖哦等等。有了妈妈的鼓励,孩子会很高兴的。 (三) 原因分析:孩子讨厌自己吃饭 解决办法:给孩子准备了专门的漂亮的吃饭桌,让她坐在那里自己,可以尝试着去添加饭菜,这样就能孩子主动自己吃饭; (四) 原因分析:对吃饭存在偏见 解决办法:拿一个他最爱的玩具摆在餐桌上,让宝宝自己吃一口,喂玩具一口。不要把吃饭与强迫、惩罚、批
你知道现在有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后妈教育”吗?后妈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变得更独立,但同时,你是否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是不是健康呢? 沈阳的申女士和丈夫都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家境非常殷实。她怕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宠坏了,就骗孩子说“不是亲生的,你妈早死了”,此后女儿变得十分独立,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骄娇之气消失殆尽,等到女儿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她才告诉女儿实情。不过早教专家们对于申女士的这种做法却存在质疑。 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何医生认为:“让孩子学会坚强和独立是很好的,但是也要考虑到孩子心里的承受能力,关心他们的心灵发展。这样的‘后妈教育’不值得提倡,它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和家庭。” 其实,孩子的独立性随着心里的发展便会慢慢发展和成熟,当然,家长的早期引导与干预也是很好的,不过
到现在说起这事,妈妈还不忘念叨我打小就是个白眼狼。后来才知道,纵使父母那时吵架千百次,也从没真正的想过离婚。之所以问我们姐弟几个会选择和谁在一起,就想看看他们谁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更牢靠一些,以此来抨击对方满足自我存在感。听听,多么愚蠢的问题。可就是这么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提问,却曾让我一度生活在担惊受怕中,时时刻刻都觉得要失去父母的爱。 姥姥问3岁的俏妹:“是姥姥好,还是姥爷好啊?”姥爷忙拿出刚买来的芭比娃娃,兴冲冲的对俏妹晃了晃:“俏俏,姥爷给你买了最漂亮的娃娃,姥爷好不好啊?”姥姥见状也不甘示弱,掏出钱包要带俏妹去游乐园玩。我的天呀,这么幼稚的游戏我爸妈居然从年轻玩到现在,坑完我们姐弟几个,又来祸害我的娃。这真是太忧伤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几个大人争着给宝宝面前表现,然后追着孩子问“我们家宝宝最喜欢谁啊?”“爸爸好,
1、给孩子自由的妈妈 无拘无束、崇尚自由是孩子的天性,一位总是对孩子说“不”的妈妈怎么能够让孩子喜欢呢?妈妈不能够总是以大人的高标准来要求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加以适当的引导,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2、宽容的妈妈 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产生摩擦时,不要参与孩子之间的争吵,也不要得理不饶人,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更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宽容的品质。 3、不和别人攀比的妈妈 “别人家的孩子”最不能比,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和优点,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呢?帮助孩子开发潜能,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宝宝,才是妈妈最应该做的事情。 4、多陪伴孩子的妈妈 不要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拒绝孩子和你的交流,这样会让孩子越来越孤僻,缺乏安全感。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 5、能够控制情绪的妈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所表达的不同心情。 2、通过比较老师、同伴和自己的表情变化,知道笑比哭好。 3、初步养成乐观的心态,尝试用微笑面对各种情况。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面部表情《哭与笑》 2、大小镜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乐趣卡演示:哭与笑 观察表情变化,说出相应的表情名称。 小朋友,看看他们的脸,猜猜是什么样的心情?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二、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表情? 1、你们最喜欢老师什么样子呢? 2、你们猜猜老师遇到什么事情会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