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育友安安妈妈的投稿,她育有一子,三岁。现任培训机构作文老师,热爱文字,钻研属于自己的育儿之路,相信自己的直觉情感,不相信本本主义,也不崇洋媚外,漂洋过海的育儿知识可以借鉴,但不盲从。 幼儿园放学了,家长们陆陆续续到教室里接孩子。一位奶奶亲切地叫道:“阳阳,奶奶来接你了!宝贝!快来给奶奶抱抱。”可是,这名叫阳阳的男孩,却怒气冲冲地跑过来,挥动着小拳头,“我不要你接,我不要你,我要爸爸妈妈……”对着奶奶,大声叫嚷哭喊着,转身躲到教室最里面的角落。突如其来的哭声,让原本笑容满面来接孙子回家的老人不知所措。她赶紧哄孙子,掏出手机说,“奶奶马上给你爸爸妈妈打电话,叫他们来接你。”可这位奶奶刚进来时,对老师说阳阳爸妈在开会。 至于后来,这位奶奶有没有成功接走孙子,我已不得而知,因为我接了孩子,也赶着回家。 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我想,很多家长都
☆心痛 上前逗孩子,没想到孩子条件反射似地推开了我 ☆秘籍 多陪陪孩子,就能成为朋友 ☆心语 做爸爸的,在经营事业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对娃娃的培养。工作再忙,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 天府早报昨日报道了成华实验小学对904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娃娃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严重,此新闻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网络媒体争相转载。报道同时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触动了爸爸、妈妈的神经:做爸爸的,在经营事业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对娃娃的关爱。 后悔的爸爸 “不重视沟通,女儿当我是隐形人” “别人都说女儿跟爸爸最亲,但在我们家,女儿却把我当成了隐形人。&rdq
很多人都认为,在家庭生活中,需要有一个“让孩子怕的人”,这样才能管好孩子……真正的权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果家庭中“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说明同时也有“不怕的人”,那么孩子就很难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态,很难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吗? 我最近看了一本家庭教育的书,还是一个像您一样的教育专家作序推荐的。虽然还没看完,但是书上写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已经让我产生了很多疑问。比如书中提到的“父母要树立必要的权威”,认为对孩子要“立规矩”,不能与孩子“抱平等理念”,等等,这些好像和您的观念不太一样。 孩子要尊敬父母,我是认同的,但我认为父母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可是周围也有很多人在说,“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这对吗?我有些迷茫了,恳请尹老师指点。谢谢! 很欣赏你的独立思考精神,你没有把书籍当作标准来不假思索地
活动目标: 1、能用剪、撕、画等方式大胆夸张装饰各种各样的鱼。 2、在制作彩色鱼的过程中,体验艺术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感受鱼儿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鱼儿之美。 活动难点:对鱼儿形象的大胆夸张装饰,拓展幼儿对鱼儿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鼓励家长带幼儿到海洋馆或上网观察各种各样的鱼。 2、各种各样颜色的彩纸。 3、剪刀。 4、胶水。 5、一个蓝色大kt板布置成海洋。 活动过程: 一、彩色鱼儿游进来(欣赏各种各样的彩色鱼) 1、师:瞧,小鱼儿们游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啦,海洋里要举行海底总动员,有一群小鱼儿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 2、出示多媒体课
很头痛不知道该不该过早教孩子认字,但如果不认字,到了小学那是一件难熬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有上小学前认字,听说老师在教认字时也不会太仔细,反而会使那些学龄前坚持不认字的孩子很吃力,他们尚未反应过来,老师就教下一个字了,这怎么办? 幼儿说认为,当你感到拿捏不定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利弊,大家就能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6岁前认字(2好处VS4坏处) 好处: 1)孩子自信 相比起同龄那些没提前认字的孩子,他们会比较自信,能激发他们在小学的学习热情。 2)减少小学学习压力 由于已经提前学习了,很多字都已经懂得,孩子会感觉到比较轻松,不会从一个完全放松的模式突然调换到一个紧张模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坏处: 1)手骨变形 6岁内的幼儿身体骨化过程未完成,过大的力气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绿色物品浸在水中是否会褪色的现象。 2、能记录并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愿意参与实验,喜欢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五组绿色物品材料:绿布、绿绉纹纸、绿雪花片、绿开司米线、绿色蜡光纸。 2、每人一张记录表、一只记录笔、一次性杯子及搅拌棒人手一份、一次性台布。 3、每组一只大塑料桶作为盛水容器,一只小塑料盆,一只脸盆作为染缸,能吸水的白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孩子的兴趣。 1、教师讲述绿色毛巾掉色的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有趣的事情。这件事就发生在刘老师家里。刘老师的爸爸有一天晚上用了一块绿色的新毛巾洗脸后,就去上班了。结果到
不少的早教专家也在强调「爱与自由」,给孩子爱,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等等。 这些观念都是对的,但是自由不等于放纵,自由不代表没有规矩。 很多妈妈只看到了「自由」却忽视了多数早教专家在自由后面提倡的边界,忽视了边界,你给的自由就会变成溺爱,贻害无穷。 ●●● 6岁孩子电影院大吵大闹 前不久去看电影,一进去就发现坐在旁边的是一个比较时尚的妈妈带着个小女孩,大约五六岁的样子,我本能的警惕起来,因为通常小孩子在电影院都不会太安静。 果不其然,电影刚开始孩子就开始闹腾了。 先是要吃爆米花,然后要喝饮料,说话声音很大。 当电影放到一处比较有趣的地方,小女孩开始肆无忌惮的狂笑,妈妈并没有丝毫想要制止的意思。 后座的一位男士开始是通过小声咳嗽的方式提醒这位妈妈要制止自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否有你的“影子”吧! 如何?是不是就像我们常说的: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决定了他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做家长的找不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甚至胡乱给孩子定性。
活动目标: 1.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 2.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树叶、树枝、树皮、树根及不透明的袋子一个。 2.音频材料散《文落叶》 活动过程: 1.问候引出课题; 2.出示神秘笔袋,先让幼儿猜猜笔袋里面装有什么,然后叫几个小朋友上台展示出袋子里的东西; 3.教师引导幼儿想想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相当于大树的什么部位; 4.幼儿表演大树; 5.引入四季树叶的变化,带着问题欣赏散文《落叶》; 6.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四季树叶都有什么变化; 7.幼儿表演(把自己想象成一颗树)。 活动延伸
小时候在玩具店,家长说太贵了,就温顺的点点头走开; 同学说去哪里玩,总是和气答应,不迟到不早退的参加; 老师布置的任务,任凭繁复无理,也默默完成从没耍花招; 第一名的奖励, 到现在父母还没有兑现,却从不争取; 就算在公众场合,让座排队这些,都是根深蒂固的标配。 以上的几条,你占了几条?如果全部符合的话,你现在的生活怎样?是不是每天感觉到非常的压抑,很多想拒绝的事不知如何拒绝?是不是内心极度的愤慨,却只能私底下懊恼不已?其实一切的一切是因为从儿时以来你都“太懂事”! 因为太懂事! 因为太懂事,妈妈让你把最爱吃的红烧肉让给弟弟,不拒绝!因为太懂事,姑姑要你把心爱的玩具送给她女儿,随她愿!因为太懂事,爸妈把你心爱的男朋友拒之门外,去听从!太懂事的你,一切的一切都在为周围人而活,可—— 别人一直
我一直非常欣赏契诃夫戏剧作品中的“生活流”。生活表面上拉拉杂杂,日复一日,但平静重复的日常之下却蕴藏着巨大的洪流。我生性敏感,对这洪流倍感敬畏,因此我虽不是信徒,却很虔诚。比如对待孩子,我一直在努力做个好妈妈。三年多的亲身体验,令我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既定观念,使亲子教育这几个字渐渐指向了我自己。尽管我也能举出很多自己干得漂亮的细节,但如今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我却想说,过去的自己仿佛包裹着一层层由焦虑、虚荣、自卑、控制欲、逆反心共同浇筑成的坚硬外壳,而当我做妈妈三年之后,才开始亲手拎起锤头,努力地砸向自己…… 听起来不那么愉快,但我知道这是重生般的幸运。 所以,我今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努力与自己坦诚相见。 而这要从我和两岁多的女儿之间爆发的几次冲突说起。 2014年初,我和两岁半的女儿之间频繁地爆发着冲突,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如何培养孩子独睡 1、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 父母可以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间或者小床铺,父母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孩子会感到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自己可以说了算了。这首先是从心理上满足了孩子独立的需要,同时又为孩子创造了单独睡眠的环境。 2、让孩子保持愉快心情去睡眠 父母与孩子分床睡时,要给孩子创造好心情,尤其在晚上入睡前,可以给孩子讲讲笑话或故事,让他心情放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听轻柔舒缓的音乐,但不要讲鬼怪故事或者听节奏过快的音乐。 3、给孩子找个替代物 这时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给他找一个替代物。例如,让他抱着妈妈的枕头睡觉,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娃娃睡觉等。时间长了,孩子适应了一个人独睡时,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过急。 4、保持空间交流
1岁以内,以妈妈的讲述为主。 1~2岁, 在固定的时间做简短的阅读,无字绘本是最好的选择。 2岁左右,可以正式开始做绘本阅读,这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 3岁以后,在阅读中,和宝宝积极互动起来。 下面是我对亲子阅读注意事项的答疑,分享给大家。在分享开始前,再次提醒大家: 情绪对亲子阅读的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亲子阅读最好是在自己和孩子情绪都好的状态下进行。 1孩子四个月,孩子爸爸和奶奶都说孩子这么小不用让孩子看,我不这么觉得,请问老师这个年纪给孩子选什么书比较好?其实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讲,他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对妈妈精心为他挑选的绘本感兴趣,反而可能对一些广告海报或者妈妈读的母婴杂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不要强迫宝宝,尊重他的喜好。如果妈妈十分想给宝宝选择适合一岁以内宝宝的书,可以选童谣、图卡书、带有机关的玩具书、行为养成绘本等等。选择识物卡片
很多家长是临门一脚,希望在孩子上小学前给补一补。 喜欢临时抱佛脚的人太多,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无异于杀鸡取卵。 道理大家都懂啊! 但为什么一直前仆后继地这样做呢? 文丨鱼爸 1 有妈妈问我,要不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的班?要不要给孩子报培训班? 为什么要报呢? 因为怕孩子上小学跟不上,不识字的话,会挨骂的。孩子一开始就落后,就怕步步落后啊! 但是孩子们是怎么想的? 之前父母没有说要学什么,一直说快乐就好。如今马上变了样,真的无法接受。 我们总是喜欢听自己喜欢听到的东西。就好像有些专家说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学,学习是上学之后的事。还真的有家长马上听进去了。 我和很多的父母打过交道,包括我的那些做了父母的朋友们。
基因是个狠角色 Rose性格内向、沉静、与事无争,跟热情奔放、有较强领导欲的小小美互补,所以两个小姑娘总能玩到一起。Rose的妈妈特别羡慕小小美的性格,总是打听如何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小小美这样,我说其实Rose很好,受人欢迎,Rose妈以为我说客套话,依然奋力地想把Rose打造成另外一个小小美。 “胆小、不爱说话,有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这种性格真讨厌,跟他那个没用的爸爸一个样。”妈妈总是当着Rose的面这样说。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Rose自得其乐地安于一隅,妈妈就会忽然在她耳边吼叫,你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大家都在抢着玩滑梯,你躲着玩树叶,真没用。 “真没用”是Rose妈挂在嘴边的话,后来我发现她对丈夫也是一肚子抱怨,内容与对女儿的批评是一样的。 Rose的性格的确与爸爸很像,但这并不是她可以选择的,更不应该成为她受批评的理由。每个成年
一堆家规,将女儿送进哈佛;一根藤条,将三个孩子送进了北大。“虎妈”、“狼爸”的严厉教子方式让人记忆犹新。而眼下,又出现了一位日本妈妈,用相对宽松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面是“虎妈”、“狼爸”近乎专制的严厉教育方式带来的成功,另一面是“哈佛妈妈”相对宽松教育下走进世界最高学府的荣耀,父母们疑惑了:到底是严厉的教育方式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宽松式的教育更加科学?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虎妈”“狼爸”刚唱罢,“哈佛妈妈”又登台 “绝不允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ldq
一 2016年8月6日,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了。 孩子他爸是体育迷,孩子们受他的影响,也喜欢看体育赛事,于是这几天我家的电视就被他们霸占了,而且还有左邻右舍的一些孩子,也一鼓脑儿围在我家里,对着电视叽叽喳喳,指手划脚,评头论足,小模样儿根本不逊色于电视中的解说员和评论员。 然而,里约奥运会赛程第一天,计划中的四大冲金点全部落空。杜丽、易思玲冲金失败,庞伟冲金失败,女子重剑冲金失败,孙杨冲金也失败…… 孩子们在看这个新闻报道时,一个个拍桌子、砸凳子……不明真相的我急急从书房走了出来,居然还发现有孩子哭了。于是我大声喝斥着:“好好地看个电视,打什么架?” 最后我家鹏鹏指着电视对我说:“我们没打架,是他们没夺得金牌,没为我们国家争光,所以大家难过……” “原来这样呀!这有什么难过的?银牌、铜牌怎么了?突破自己难道不是成功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数数方法。 2、启发幼儿根据实物图上的价格,灵活运用8的运算方法。 3、幼儿在富有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其中的快乐。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的图片及价格。 2、人手一张买菜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玩一个报菜名的游戏,老师说一样菜,你说出它的菜名? 师:小朋友,你们真厉害,有那么多美味菜肴。今天老师想来开一家饭馆,想大赚一笔,在我们魏村大有名气。 二、逛菜场 1、感知蔬菜数量,说出数数的方法。 出示各种菜的图
因为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钱,也不是你给他们准备的房子车子,他们需要父母的爱和陪伴。 有很多父母说自己很为难,无法改变。其实真的是有路的,只是有时候你选择了那条你认为是最好的路去走。哪怕远离孩子,去异乡打拼 有人说,不带孩子是怕孩子吃苦,其实孩子不怕苦,怕没有爸妈陪。 有人说,不带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过的比自己好,只为了日子越过越好,但其实过得心里很苦更累。 如果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尽力了,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能够让一家人在一起。 请记住: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才是父母的有效期,有些东西,你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分享主持人妈妈王芳的一篇好文章给大家,希望喜欢: 三年前,一位妈妈因为儿子的婚姻大事求助我很多次。 她的儿子是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作人员,但是在妈妈的眼中,基本属于“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