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大班运送小树苗教案
    大班运送小树苗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竞赛游戏的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师幼合作用废旧报纸卷成纸棒作成小树苗。 2、场地布置如图,终点放两个废旧蛋糕盒。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带幼儿到户外场地。随着老师的节奏跟着老师活动身体各部位:头部运动、手臂运动、腰部运动、脚部运动、关节运动。 2、我们要去做运送小树苗的小勇士了,先去观察一下地形吧。 跟着老师环场地慢跑两圈。 二、游戏:运送小树苗 1、出示"小树苗",讲解游戏的规则。 游戏开始,每队排头幼儿沿规定路线跑,途

  • 思维模式决定孩子的潜力,家长们一定要好好看看!
    思维模式决定孩子的潜力,家长们一定要好好看看!

    今天,妈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儿童时期,家长怎么做,才能培养一个更加有潜力的孩子! “潜力”到底是什么? 优秀的父母,应该是能帮助孩子释放潜力的伯乐。那“潜力”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潜力”,即孩子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坚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地进步提高。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由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教授提出来的,它是相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言。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定的,他们就会害怕失败。 因为失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在证明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足,于是他们只选择做更加简单轻松的事情。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因此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成长,更加愿意接受困

  • 怎么看宝宝恋物这件事儿
    怎么看宝宝恋物这件事儿

    心妈家的宝宝倒没有明显的恋物倾向,但亲戚家有两个孩子很有趣:一个是女孩,已经上幼儿园了,走到哪儿手上都要抓着个小手帕;另一个是2岁多的男孩,每晚睡觉一定要揪着同一条枕巾,已经烂了也不让换掉……你家的宝宝会恋物吗?恋物到底有没有什么不好? 宝宝恋物的原因—— 宝宝恋物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一种依恋行为。依恋是宝宝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变成黑夜、宝宝想睡又怕失去知觉时,不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加,此时某些物品对宝宝来说就非常重要。 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的时间—— 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大至3岁之间,其恋物表现在2岁时最为强烈。 5种最容易让宝宝依恋的物品—— 乳房、安抚奶嘴:新生宝宝对外界环境缺少安全感,一旦安全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对妈妈的乳房或者安抚奶嘴产生依恋,以得到陪伴感和安

  • 熊孩子太“作”,你家的也这样吗?
    熊孩子太“作”,你家的也这样吗?

    大宝篇 二宝篇 说起熊孩子的各种能“作”的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关键是各种“作”事不只一次发生,而是反复不知多少次。但是,每一种“作”都只限定在一个时间段,过了那段时间便换了一种“作”法。 这其实是孩子处于敏感期的具体表现,也是孩子在探索和实践。其背后隐藏着的是他们的内在发展动机。归纳起来就是我要做,别人靠后些不要抢我的“活儿”;我要完美,不完美的东西我不要;我要从头做到尾,要完整的过程,不能被破坏。 这一时期对自我、对物、对事的感观在他们一次次“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使自己

  • 宝妈用这个秘诀,每次都能让孩子自觉的完成作业
    宝妈用这个秘诀,每次都能让孩子自觉的完成作业

    邻居李妈妈是小区内出了名的育儿高手,一般妈妈们有问题都会向她请教。这天专门去李妈妈家请教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李妈妈说她儿子每次有作业他都能自觉说出来并且完成,这真是惊呆我了,每次让我儿子写做作业,骂也不听,打也不行,头都大了。 后来李妈妈向我分享了自己的小秘诀,原来李妈妈家的儿子写作业曾经也是如此,有时会向她提出些要求,例如“妈妈,我想看看十分钟电视再写作业、我想吃了晚饭再做,或者我想洗了澡再做。”对于这些要求她都会答应,因为这些要求是在合理的前提下提出的,孩子没有说自己不想做,而是完成了另一件事后再做。 只要家长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孩子也会说到做到的,而达到他的“目的”后,他就会自己乖乖地写作业了。 回 家之后我也这样对待儿子,果然孩子达到目的后自觉去写作业了。其实四岁半到六岁前的孩子已经知道了每个游戏

  • 宠孩子和溺爱孩子的区别 你知道吗?
    宠孩子和溺爱孩子的区别 你知道吗?

    百科解释: 宠爱:一般是指上级对下级的喜爱,骄纵溺该词也指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喜爱。 溺爱: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此时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同:过分爱护。 宠爱的表现 宠爱一般是指喜欢孩子,宠着孩子,但不意味着会去惯坏孩子。 溺爱的表现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有很多人贴合体会让他像“小皇帝”一样 ◎ 小提示 理性惩罚(如果孩子还继续耍无赖,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钟”的办法。这三分钟不看,不说)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

    标签:溺爱孩子
  • 可爱的小鸭教案幼儿园
    可爱的小鸭教案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找找、讲讲等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并初步尝试按颜色或大小分类。 2.幼儿能愉快参加活动,大胆的讲述。 活动准备 1.小鸭头饰;各种颜色、大小的鱼;与鱼同色的、大小的筐; 2.音乐:五只小鸭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小鸭 1.教师:看,谁来了?(小鸭) 2.教师:小鸭宝宝要和我们躲猫猫,请你去看看、找找它们躲在了哪里? 告诉我,你在哪里找到了小鸭? 3.幼儿四散寻找,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 4.和小鸭一起跳舞(律动) 二、游戏:找小鱼 1.教师:玩得真累,肚子饿了怎么办? 2.问:小鸭爱吃什么?我们去找找哪里有小鱼? 3.幼儿四散寻找,老师

  • 孩子,你不可能是最棒的!
    孩子,你不可能是最棒的!

    于是,当孩子稍微有所成绩时,每个妈妈都恨不得用上全身力气告诉孩子:啊!宝贝,你真棒! 后来,又有专家出来告诉我们,光这样表扬不行,要具体点,而且比起表扬孩子,鼓励他们更重要! 说的妈妈们云里雾里,不过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所以我们开始换一种表扬方式,虽然内容偶尔会有些勉强和空洞,但我们确实说的更具体了:“哇,宝贝,你太棒了,把饭全部吃完了!” 谁不爱听表扬呢?既然表扬孩子这么多好处,那我们就使劲表扬好了。 然而,有一天,孩子却提出了个让我不知所措的问题! “妈妈,我是不是最棒的?” 该怎么回答? 回答他“对,我们家宝宝是最棒的”似乎比较符合人之常情,也不算撒谎吧,毕竟在爸妈心里,自己的孩子本来就是最棒的。 可是,总觉得这样的答案有些敷衍和不负责任。客观的告诉他:你不可能是最棒的

    标签:教育反思
  • 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定规矩,孩子变得乖巧伶俐又听话
    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定规矩,孩子变得乖巧伶俐又听话

    这时你若不同意,孩子便开始各种折腾、跟你闹小情绪、甚至在公共场合又哭又闹,惹来众多闲言碎语,让人尴尬不已。那你有没有想过,明明事先跟宝宝定好了规矩,但为什么却总被他们推翻?那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才不会抵触。 尊重坚定地甘肃孩子比如,孩子因为玩得高兴,不去吃饭,这时要明确向他指出,“现在要吃饭,不可以再玩了”而不是“可以不玩了吗?”这样的问句会让孩子理解为“可以玩”。所以要让孩子明确的知道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反复这样做会使孩子习惯于按规矩办事。 给孩子定的规矩要简单、具体、明确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不像成人的思维那么明确。因此你跟宝宝定规矩时,要越简单具体越好,这样他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要简单的跟他讲“把书摆放整齐”、“请把玩具放进柜子里”、“地上不能有垃圾”等,而不是“把房间收拾干净”这样笼统的话语。 眼神交流

  • 幼儿园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幼儿园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 2、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卡通楼图一张、不同楼层的空楼房图一张、老师照片一张 学具:幼儿照片、黑色水笔人手一份、空门牌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双重序数的关系。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照片,说:“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几张。” 2、引导幼儿观察卡通楼。“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教师用数字标出楼层。“每层有几间?”用数字标出间数。 3、“每个有颜色的房子里都居住着不同的卡通人物,你们想不想看看?”“请你说说想看看第几层的第几间?” 二、出示“朋友楼”,引起幼儿兴趣。"教案来自:屈;老师教;

  • 嘿,把孩子的小错当可爱,以后后悔就晚啦
    嘿,把孩子的小错当可爱,以后后悔就晚啦

    随时打断大人的讲话 其实不可爱:别再拿“给他足够的关注”这样的理由来自我安慰啦亲。你的不阻止,等于传达一个信号,让他认为自己有权随时获得别人的关注。等以后越来越不懂得自控的时候,想纠正就难啦。 这样阻止:提前告诉他保持安静,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如果他一定要扯住你的胳膊打断你,他的要求也不会得到满足。 动手打人 其实不可爱:很多一两岁的小朋友动手打人之后,父母甚至觉得稀奇好玩,“呀,你瞧,他还会打人呢!”,OMG。别小看推搡小伙伴,或者动手打父母,如果你不及早阻止他,他会以为是可以伤害别人的,等以后发展成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别怪我没提醒你哈。 这样阻止:第一时间让他知道,用任何方式伤害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同时教会他与小伙伴发生矛盾时的正确处理方式,并在家进行相应的练习。如果孩子下次再有类似行为,马上中止这次玩耍活动。

  • 中班语言胡萝卜种子教案
    中班语言胡萝卜种子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模仿故事内容,用较为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种植蔬菜的事情。 2.知道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盆小朋友种植的未发芽的蔬菜。 2.自制绘本《胡萝卜种子》、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以未发芽蔬菜引出活动。 "这是谁种的蔬菜啊?""告诉我们,你种的是什么蔬菜?""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发呀呢?小朋友,你们觉得它会不会发芽?" 2.引出故事 (1

  •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说“对不起”了!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说“对不起”了!

    然而,美国一位叫Jenise Harmon的心理治疗师却认为,逼孩子道歉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一个被逼迫道歉的孩子,哪怕暂时低头认错,却打从心底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时,这样的道歉,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不道歉,怎么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呢?今天分享给各位麻麻一则漫画——一种不用说“对不起”的道歉方式,让我们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道歉这件事。 迟到时 你可以说:谢谢你这么有耐心的等我! 而不是说:对不起我又迟到了…… 发脾气后 你可以说:谢谢你能够理解我! 而不是说:抱歉,刚才是我不讲道理。 耽误别人时间后 你可以说:谢谢你愿意花时间陪我~ 而不是说:对不起,我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 和朋友谈心后 你可以说:感谢你的倾听~ 而不是说

    标签:教育反思
  • 你家有个“没礼貌”的熊孩子吗?
    你家有个“没礼貌”的熊孩子吗?

    是中国妈妈的错吗?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楼主是一个在美国的华人移民,她抱怨说她中国来的朋友带了两个孩子到家里玩,然后上窜下跳,把屋顶都快掀翻了。那个楼主很不好意思的向朋友开口说,你去管管孩子吧。结果她的朋友说,管不了。 带着气愤的心情,这个楼主就写了这个帖子,意思是说,很多来自中国的孩子都被父母宠坏了,没教养。每次熊孩子离开之后,她都还要花半天时间把家里打扫干净。 结果此文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有的网友认为,这和哪个国家的孩子没关系,关键在于父母的管教问题。也有网友认为华人也有很多有礼貌的孩子,还有人认为,这个帖子的楼主肯定没孩子,有孩子来家里,不是都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么?该网友还认为,如果楼主自己以后当父母,说不定宠溺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我想谈谈对礼貌的定义。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面,礼貌意味着“规矩”。有一套所谓的“礼节”

  • 请不要嫌弃孩子的“幼稚”
    请不要嫌弃孩子的“幼稚”

    告诉宝宝,“创造”没有对错 如同画画一样,每个宝宝都有独特的视角。不要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和条条框框去限制宝宝的思维,鼓励宝宝放飞想法。我们难以匹敌孩子的地方,不就是不受约束的思维吗?在这一点上,要多多鼓励才对。 面对宝宝的“幼稚”,善于发现亮点 一天晚上,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在街上玩耍。女儿指着天空的星星说:“爸爸,那些是灯吗?”开始,爸爸习惯性的回答“不是,是星星呀。”谁知,女儿不理会,自顾自的说那是天上的灯。爸爸“嘲笑”女儿是傻丫头,可转念一想,星星也在发光,也在照明呀,不是和灯一样么。 你看,宝宝眼中的世界,光怪陆离,充满神奇,哪里都是新鲜。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有时是和你驴唇不对马嘴的聊天,有时是不着边际的自唱自跳,有时是不知所云的发明创造… 但这里面无一不有宝宝自己的想法。所以,别轻易否掉宝宝的思维“成果”,善于发现宝宝想

  • 中班语言送你一把伞教案
    中班语言送你一把伞教案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表演中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与同伴大胆想象情节。 2、引导幼儿学习句式“大象我的小花伞给你的 x xx挡挡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有关内容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小花伞。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你们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撑着伞出来了,看有谁? 我们最喜欢的小象怎么没来?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这么多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它藏在一个好听的故事里呢 2、欣赏理解故事。 (1)听故事第一、二节,出示相应图片。 提问:为什么大象没出来? 让我们一起来为大象想一个办法,看谁的办法又多又好? 幼儿自由讲。(教师拿着大象头饰听取办法)

  • 那些小时候让你想死的话就别再说给宝宝听啦!
    那些小时候让你想死的话就别再说给宝宝听啦!

    你就是我和你爸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就光知道哭,你还有别的本事?”,“你要不是我孩子,我真想……”“我这都是为你好!” 以上随便一条,都会给年幼的心灵刻上一万点伤害。可时光荏苒,已为人父母的我们似乎在不知不觉地复制粘贴老一辈曾施展过的“魔性语言”。 你是不是也对TA说过:“你要再这样,会被妖怪抓走的。” 相似的版本还有“这个东西吃多了会中毒的”,“你再这样,小心我不要你了!”…… 对宝宝说完这些他们可能就瞬间听话了,你是不是还曾在心底泛起丝丝得意?但你可知道,这并不是因为你施展了什么魔法,而是因为他们真的受到了惊吓。 由于认知有限,孩子无法判断你话语的真伪,更不懂什么是父母的气话,TA只是害怕父母不要自己,害怕吃多了东西自己会被毒死,害怕被妖怪抓走……用脚趾头想想都会知道,长期受这种惊吓的宝宝长大后一定不会

  • 原来这才是孩子成长的真相!
    原来这才是孩子成长的真相!

    为了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充实的人生,父母需要做什么?你会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而感动吗?我自己作为一个父亲也加入育儿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多次被孩子感动,感叹道“孩子可真是了不起啊”。 比如大女儿刚会爬的时候,她看到房间里的纸巾盒,就奋力地向它爬去。我稍微帮了她点忙,终于爬到盒子旁边,接着她伸手揪了一张纸,她似乎对纸能出来感到很吃惊,脸上写满诧异的同时一张接一张地抽出纸来,最后将整个盒子都抽空了。 我觉得她真了不起。大人可是干不出这种事的。只要觉得有趣,无论什么事情都去做,一旦开始做就做到底,大人已经很少具备这种能力。 还有一件事。女儿会走以后我经常带她散步,她很喜欢台阶,故意绕远路去走有台阶的地方。会上下台阶以后,她拉着我的手双脚跳一级台阶,然后返回来再跳一次,一遍一遍乐此不疲。眼见着她的跳法越来越高明,第二天已经要挑战两级台阶了。这件事也让我感到孩子真是厉害。

  • 我才不希望我的孩子懂事呢
    我才不希望我的孩子懂事呢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这么懂事”,我希望TA独立,TA感恩,TA勇敢做自己!

    标签:亲子教育
  • 妈妈争宠必胜三招
    妈妈争宠必胜三招

      也许妈妈没有爷爷奶奶陪孩子的时间长,也许妈妈没有家中的保姆做饭好吃,但是,血浓于水,教你三招,无论你是周末家长,还是全托宝宝,让你的孩子最最喜欢妈妈!     总有很多原因,让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我们会发现,宝宝怎么跟我不亲了?这曾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困扰,我每天上班都只想着孩子,给她买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最好玩的玩具,最美味的食品,我把一切都给了她,为什么孩子还是往别人怀里钻?     也许妈妈没有爷爷奶奶陪孩子的时间长,也许妈妈没有家中的保姆做饭好吃,但是,血浓于水,教你三招,无论你是周末家长,还是全托宝宝,让你的孩子最最喜欢妈妈!     一、百说不厌我爱你     只要有空,一定要说的一句话:“妈妈最喜欢宝宝,妈妈最爱宝宝了。”相信这句话一定是发自妈妈的内心,怎么不好意思说出来呢?我坚持每天都会说,晚

    标签: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