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纪伯伦《关于子女》 1 未来怎么样?没人能预测 十年前,我们懒得发短信。十年后,我们离不开微信 十年前,父母为我们解答一切。十年后,我们教父母发朋友圈。 那么,再过十年呢? 如今,打开任意一个网站的科技频道,各种新的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Alpha Go对战李世石,引发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讨论,人工智能已不仅仅能代替搬运工、送货员,甚至开始挑战医生、律师等专业工作领域,当传统专业职业全部解体,十年后,我们该如何谋生? VR技术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它会改变我们对真实与虚幻的理解,
小男孩推开那个饭盒,并且不停的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要带,我不想吃!”。 但是,老人家不停的重复着饭盒里的点心有多好吃,小朋友一直在重复着他不要…… 悄悄围观了一下之后,祖孙俩依然在拉锯战,我默默的走掉了,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妥协了。 作为旁观者,面对这个场景,我感到十分怪异,为啥孩子说了那么多遍的“我不想吃”,用尽全身力量去挣扎,奶奶却充耳不闻,一直在自说自话,完全忽略孩子的要求呢? 这家长是有多以自我为中心啊?! 不过我发现不能随便批评别人,因为没过多久,自己就被打脸。 02 起因是全家要出门,需要毛头去换衣服。等他从房间出来,我发现他换了一条膝盖已经磨破洞的裤子,于是让他去再换一条,再出来,又是一条已经很小很短的旧裤子。 我很郁闷,不是有好多又新又干净的裤子吗? 去他房间一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听辩音乐的上行和下行,感受乐曲表现的愉快的情境。 2、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纸盒子,七个搭成楼梯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师出示大大小小的盒子,搭成楼梯状。引导幼儿数数有几个?看上去象什么? 师:今天我们小五班来了许多盒子朋友,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 师:看上去像什么? 2、师在最高的盒子上搭一根长的板,再引导幼儿说说象什么? 师:这样看上去又像什么?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快乐的情境。 1、师出示小兔子,来玩滑滑
活动目标: 1.念准“星、鹰、灯、钉”四个后鼻音,熟读绕口令。 2.熟悉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 3.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四组,每组一套操作图片。 2.黑色展板四块(35厘米×60厘米),展板上分别贴有“图+单字”的标示;花泥四块,分别插着1、2、3、4的数字(作桌牌用);“笑脸花”奖品若干;投影仪,电脑;ppt课件(见图)。 活动过程: 一、玩图片,说单字 1.看图说字。 师:每人一张图片,放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选一张图片,看一看,想一想,用一个字说出图片上的东西。 幼:台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尖利、危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结合重点教育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3、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平时能接触到的尖里利物品,如笔、筷子、剪子、小刀、小树枝等 2、故事《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视频欣赏《猪小弟最怕谁》 活动过程: 1、 介绍准备好的一些尖利物品的名称、形状及用途。让幼儿了解这些物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2、 让幼儿根据切身体会谈尖利物品使用不当时,会对人造成危害(划伤、割破等)。 3、 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尖利物品,保护自己或别人不受到伤害,学习正确使用笔、剪刀、筷子、等。 小结:在使用尖利物品时,不
幼儿园里选了几个葫芦丝吹得不错的孩子参加一场演出,女儿放学时很开心地告诉我,她被选中了。 我自然也很替她高兴,但我隐隐担忧。 她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能脚踏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走。她虽然聪慧灵巧,但生性好动。感兴趣的事儿特别认真,不感兴趣的事儿便吊儿郎当。恰巧碰到喜欢且了解她的班主任,懂得引导她,所以各方面发展都不错。 但这一次,负责表演排练的杨老师并不是平时所接触的,据说要求苛刻且严厉,而且性子急。能不能成功地磨合下来,是个问题。 而且,就在前阵子班主任还跟我反映,这学期女儿的葫芦丝学得不太认真,有点儿油。 一个在班主任盯着的情况下还有点油的孩子,还能指望她转了性子忽然认真起来吗?老实说,我对她没什么信心。 果不其然。 昨天,她被杨老师淘汰了。班主任有点不好意思,安慰我:杨老师只是不了解她,其实慢慢来,耐心教,她可以的。
面对活蹦乱跳、精力充沛的娃,当妈的没有最累,只有更累。收集一些省力气又好玩的懒办法,一起看看吧。 1你在我屁股上放了什么趴在沙发上,让孩子在你的屁股上或身上放各种玩具、用品,然后你来猜。他会乐此不疲搬来各种玩意儿尝试。如果猜不出来,还可以增加“闭着眼睛摸一摸”的环节。 2我是病人,你是医生假装自己是病人,准备一套儿童医疗玩具,让娃给妈妈看病、打针,用糖果代替药丸,娃会鞍前马后、端茶倒水,伺候的可勤了。你就专心闭目养神躺着,配合“医生”治疗就行了。 3钓一个宝宝这是一个孩子爸爸发掘的游戏。爸爸用钓鱼竿的一头绑上孩子的玩具,作为鱼饵,然后就可以瘫在沙发上,晃动钓鱼竿,等待“想吃玩具的宝宝”上钩了。 4化妆涂指甲对于有女儿的家庭,这个游戏简直就是爸爸带女儿的神器,爸爸只要伸出一双脚丫,让女儿尽情涂指甲,就可以安心玩手游、看新闻了
那天晚饭过后,收拾好碗筷,像往常一样,到了我给我家鹏鹏念故事书的时间。 我绘声绘色地,加上一点动作和表演,很投入。 孩子被我的神情所感染,听得津津有味。 门“呯!”的一声被摧开了,邻居家的孩子松松闯了进来,后面跟着松松的妈妈。 松松乐呵呵地说:“我来玩了。” 巨大的推门声吓了我一大跳,对面鹏鹏的脸色都吓白了,惊叫着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我分明感觉到了孩子的小心脏小兔子似的“扑扑”直跳。 我本来是要生气的,可想着松松还是个孩子,于是把心中的怒火强压了回去。 待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我对松松说:“你吓着阿姨和鹏鹏了!下次来玩的时候,记得先敲门啊!” 松松似乎不理解,歪着脑袋问我:“为什么要先敲门?我妈没教过我呀?” 我笑着说:“给房间里面的人提个醒呀!免得吓着他们……这也是最起码的礼貌
近日,某名人在一期节目中,讲述儿子在超市的被打经历,并且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在网络上激起了一番热议。在面对“小朋友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这个问题时,她现身说法,现场举例有一次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这把不远处的她给急坏了,可儿子捂着脸回来了,她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却说:“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 当孩子被别人欺负,大部分家长都会很头疼。虽然没有任何人愿意容忍自己的孩子随便欺负别的孩子,但也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总是被人欺负。 是让孩子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父母亲自上阵好好教育一下欺负他的小朋友?更有甚者,最后由孩子之间的“儿戏”演变为家长之间的“大战”?庆幸的是,现在的很多家长觉得这些做法都不可取。 其实,被欺负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次同伴交往的体验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一些错误是常见的事,比如孩子能走会跑后,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闲不住自己的小手给搞个小破坏;孩子长大一些之后上了学更让父母操心,做错事、犯个错误就更是多了,父母自然也要负起责任去管教,这批评孩子也成了为人家长的的必修课,那么,其中有哪些是“破坏性批评”的方式需要大家注意呢? 情绪激动失控式的批评 平时很多爸妈一看到孩子有过失、犯错不断就容易发火、情绪激动,开始生气的对着孩子吼来吼去。当你说话语调高,语言速度快对着孩子一通批评时,孩子可能并未真正听,他的心里也许是在想“每次都是这样的,我就多忍耐一会吧”“现在火气这么大骂完了也就消气了”…… 面对父母的激烈言语,孩子都多数都会明白父母自己的情绪已经占了上风,自己说什么都不会太有用,他们只能不断地听父母的质问“知道错了吗?说过你多少次了” “以后还犯不犯了”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活动过程: (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 1、提出问题: 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 2、幼儿猜想并记录: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
中班健康多吃蔬菜教案:有营养的蔬菜 活动设计背景 人的一日三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于小孩子来说,多吃饭才能长得更好,所有的家长和老师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孩子不挑食,可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挑食的,他们总是觉得蔬菜不好吃,只喜欢吃肉类,但是,蔬菜中富含丰富的营养,老师们应该要教育孩子多吃蔬菜,要营养均衡,不能挑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蔬菜,初步了解蔬菜对人体的作用,并知道爱吃各种蔬菜,有益于身体健康。 2、培养幼儿每天吃蔬菜、吃各种蔬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各种蔬菜吃的部位,以及各种蔬菜的不同营养。 活动准备 1、芹菜、萝卜、胡萝卜、黄瓜、青菜、葱、花菜、西红柿等蔬菜,篮子。 2、丰富词汇:维生素。 活
二十四年前,一个年轻的女人,历经三天三夜的难产痛苦,生下一个八斤多的儿子。女人躺在产床虚弱地对身旁的丈夫说:“儿子如果以后不听话,你别打他,要打我来打!儿子不会跟当妈的记仇。当爹的就不一定了。” 那位瘦小而桀骜的男人没有说话,这是一个惯常打老婆的男人。 从此,男孩就在父亲的左拍右打中渐渐成长。六岁那年,母亲被父亲打得住了院,男孩从学校里逃出来,从家里拿了脸盆毛巾打车去医院照顾母亲,并在母亲病床边愤愤地起誓:“妈妈,你别伤心,等我长大了一定替你报仇。” 十几年后,男孩终于长大了,而且身强力壮,比父亲高出半个头。他却没有立刻报仇,而是选择去了远方的城市,闯荡,或者说流浪,音讯渐无。 这个男孩就是我的表弟。偶然的一天,我在qq上见到男孩的踪影,便询问他的近况。男孩说状况很不好,几个月没发工资,手机也快停机了。我惊诧地问:“你怎么不跟家里人联系
活动目标: 1、有初步的交通规则意识。 2、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放音乐,跟老师做热身运动,引出主题。 二: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怎么开车吗?老师示范。 2、幼儿跟着老师做开汽车的动作,围着场地走(开汽车)。 3、增加难度,前面要过隧道啦,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这是幼儿要蹲着爬过隧道)。 4、汽车加油 师:汽车开了很长时间了,需要加油了,让幼儿蹲下,老师孩子们加油,加满油汽车继续往前开。 5、再次增加难度,老师把轮胎放倒在地上,示范怎么开车从轮胎上过去(慢慢的从轮胎上走过去),然后让幼儿自己体验。 6、把轮胎打乱顺序,让幼儿绕过轮胎开车过去。 7、小女孩,小男孩各在轮胎
傍晚在公园玩的时候,他捡了根小竹竿想拿在手上玩,我提醒他那戳到自己或别的小朋友,让他扔到垃圾桶里去。他表示理解,就往垃圾桶走去,还高兴地约了个小伙伴陪他过去。 垃圾桶就在不远处,我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走过去。就在他们要靠近垃圾桶的时候,我注意到儿子忽然站住了脚,只能看到他的半边脸,也能看出他表情很明显地紧张起来。 他旁边一个老太太正厉声厉色地对他说着什么。 我听不清老太太的话,隐约听到她好像在说“你这个小孩这么调皮”之类的话。我心里一沉,连忙跑过去。儿子是个很敏感的孩子,如果被别人冤枉,他会特别的伤心。 “乐言怎么了?”我边跑边问,也想着过去跟老人解释一下。 哪知老太太看到也听到我后,一转身快步离开了。 儿子手里还握着那根竹竿,转过头,眼圈红红的,满脸委屈地抱住我,却一声不吭。还是旁边跟他一起的小伙伴告诉我,老奶奶批
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女儿。人家女儿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我家儿子一放下就哭,哭就哭会儿吧,可是歇斯底里嚎了半小时都不肯停;人家女儿坐在那一玩就两三个 小时,我家儿子一刻不停、一不留神就已经在茶几上乱舞;可是尽管他这么闹哄哄,居然也会脆弱得一塌糊涂,“妈妈妈妈”的喊不停…… 男孩有多难带,每个生了儿子的妈妈都有一把辛酸泪… 儿子女儿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因为你可能不知道,在他们还是6周大的胚胎时,就有了自己性别特定的大脑结构和形态,他们是按照完全不同的轨迹思考哒。 精力旺盛的男孩VS安静乖巧的女孩 男孩脑干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更多,这使他们精力更旺盛,体力更出色。 ●所以男宝宝总是没有女宝宝来得“天使”样,大脑的活化让他们睡得少。在我们周围,女宝宝出生后回到家很多立马能进入“吃吃睡睡”模式;但是男
我们经常强调,少给孩子玩电子产品 但依然有些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安静听话 还是不顾后果的,把各种电子产品甩给孩子 暑假期间,孩子将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出去嗨啦!但是,孩子也不可能天天出去玩,毕竟父母还要上班赚钱。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每天窝在家里也超级无聊呀,该如何打发时间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吹着空调,吃着西瓜,打着游戏,看着电视最舒服了。 01 孩子全身抽搐,只因天天玩平板! 5岁的星星有一天玩iPad突然大喊头疼,还时不时的抽搐,去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因为iPad玩多了。星星、爸爸、妈妈和老人住在一起,回到家没什么事做,每人手上捧着个手机或者电脑。小孩子主要由老人带,但是老人家有时候管不住孙子,为了让孩子乖一点就用iPad作为交换条件。这不,星星每天都能玩四五个小时iPad。
这些青春期的暴风骤雨你遇到过吗? 你通常又会怎么处理? 青春期的变化你了解吗? 1、生理变化: 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耐力和爆发力发展的关键期 心脏发育显著,身体各脏器功能趋向成熟 第二性征出现,女生初潮年龄阶段,男生出现遗精 脑重接近成人水平,神经系统的结构也已接近成年人 2、心理变化: (1) 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 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多变而不稳定,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认识问题有片面性。对人对事有时感到很美好,有时感到很糟糕;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容易见异思迁;当考试取得好成绩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观、沮丧,失去信心;情绪易激动、感情易冲动。 这些除了青春期性激素分泌的因素外,主要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理想的追求、人
想让孩子变幽默?妈妈们不要错过这关键的一年 一个妈妈的诉说: 儿子最近突然变得很顽皮,他开始在很多事情上和我“作对”,这让我很头疼。不过,有意思的是,性格偏内向不太有表情的他却在近期笑声不断。比如他会把小玩偶放在头顶,然后轻轻一摇头,见它下落,随后哈哈大笑。又比如,我让他亲亲我,他偏不,而是故意跑去亲外婆,然后回头冲我大笑,我假装生气,他会更高兴,继续亲外婆,继而开怀大笑。再比如,我和他聊天,我每说一句,他就会说“是的”,重复无数次“是的”,乐此不疲。 我原来以为他只是开始学会了“自娱自乐”,直到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耶鲁大学40年的研究成果:两岁这一年,培养幽默感不可错过;而两岁半是幽默感的最佳培养时期。这才惊觉,原来这些大人眼中的“好玩”,是小孩幽默感的源泉,我真的差一点就忽略了 首先麻麻们要知道,下面这些行为是孩子表
现如今,熊孩子问题已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早已上升成了社会性问题。看看下面这些新闻报道你就明白了。 新闻回顾 今年 6 月,有报道称韩国一些咖啡店和餐厅陆续贴出「拒绝带婴幼儿入内」的标示,因无法容忍熊孩子在店内的捣乱行为对其他顾客造成的影响。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 58179 人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5.1% 的受访者感觉身边常见「耍熊」的孩子,84.9% 的受访者直言,为「耍熊」的孩子而头疼过。 关于熊孩子蛮横行为的报道日渐增多,如何管教孩子、别让孩子成为众人厌烦的对象,已经成为家长必须正面应对的问题。 随着暑期来临,带孩子出行的次数增多,公众场合究竟有哪些方法能够让孩子懂规矩、守礼仪呢? 1第一次「犯熊」就制止 想要防止孩子「耍熊」,家长们最好在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立刻制止,让孩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