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懂得身体不舒适的时候,对鼻涕、喷嚏和痰的正确处理方法。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通过观察表演以及围绕故事展开讨论,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小猪、小猫、小狗、小猴木偶各一 活动过程: 1、观看木偶表演,引出话题。 教师提问: (1)为什么没有人和小猪做游戏? (2)小猫为什么说小猪不爱干净?有鼻涕应该怎么办? (3)总结:有鼻涕应该用手帕或纸巾擦,再将纸巾仍在垃圾篓里。擦在衣服上,不仅不干净,还会把病菌留在衣服上。 (4)小狗为什么说小猪不爱干净?要打喷嚏应该怎么
不轻视自己的美好,是自尊自信的第一步 我是中国独生子女最早的一批,据说我爸爸一直希望是个男孩,我长大后和他求证过,他告诉我,男生更容易成功,女生太容易分心了。我不知道他这个结论从何而来,但记忆中有一件事是一直影响着我的,就是小时候,每次父母的朋友夸我好漂亮时,我爸爸马上就会在一旁说,哪里漂亮啦,这么难看,漂亮能当饭吃啊? 我从小到大都是短发,也不允许打扮,因为这是爸爸觉得的“女生容易分心”的很大原因之一。初中高中时,女孩子的爱美之心开始萌芽了,尽管我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但骨子里我却好羡慕同班那个长发飘飘总能穿着公主裙的女孩。但每当我发现自己有这个念头时,我又会特别特别羞耻,因为我觉得“漂亮”是不好的。 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以至于后来上大学、甚至工作的最初几年,每当有人夸我时,我都会特别不好意思,内心总是有个声音在说,“没有,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好。
宝宝不会爬就会走,是不是天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表示,这既不代表孩子是天才,也不代表孩子有异常,会不会爬都是正常现象。 ●专家:既不代表孩子是天才,也不代表孩子有异常。 ●提倡宝宝爬,对孩子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脚协调能力、粗细动作发展等大有裨益。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人们对婴幼儿成长发育一般规律的通俗概括。可是,有的宝宝可能还没有经历“爬”的阶段,就已经会走路了。 “不会爬就会走,我家宝宝是不是天才?” 对此,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都萍主任表示,这既不代表孩子是天才,也不代表孩子有异常,会不会爬都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提倡父母帮助孩子学爬,因为宝宝经过爬行,会对未来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脚协调能力、粗细动作发展等大有裨益。”
就这么简单的事,有些孩子做得很好,有些孩子却无法从头至尾地坚持。譬如说有些孩子一开始就不愿意,一进园便跑去玩滑滑梯去了,有些孩子刚开始还好好的,可一遇上同班同学,或者好朋友,就忘掉自己正在干什么了,与别的孩子一起跑去疯玩去了。 而我家鹏鹏却一直做得很好,虽然他也想玩,但他明白他应该先干什么,所以鹏鹏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到了老师奖的小红花,老师说鹏鹏很有责任感。 老师的话让作为妈妈的我感到很欣慰。 有些妈妈也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那么听话?那么有责任心?” 回头想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有责任心了。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是让孩子的爱得到展示 前些年,我们还没买房子,所以一直在外面租房子。 记得那时候租的房子很差,房子的前面的
常用的是无意识的快思维,系统1。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任由偏见、错觉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有意识的慢思维,系统2,需要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不容易出错,但费神费力,比较少被人类采用。 在人类大脑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慢思维,而专注力是慢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3到5分;4岁儿童能集中注意10分钟,5到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是被保护出来的。当孩子专注地玩时,如果大人让他不受干扰地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孩子哪怕很小时,也能安静下来专注做一件事,而专注的时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增长。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家长不干预,大部分
如我们之前所说,无法耐受孩子哭闹的父母,不但不能够让孩子镇静下来,反过来会要求甚至胁迫孩子抑制自己的情绪,这等同于大人要求小孩来“体贴”自己。 这是亲子关系的倒置。是对孩子的掠夺。 哭,是孩子的一种语言。且是从妈妈肚子里带来的,与生俱来的有力语言。 什么样的小孩不哭? 一直哭一直哭却总得不到回应的小孩才不哭。 绝望的小孩才不会哭。 当孩子哭泣,父母做最好的做法是,抱着孩子,或者陪在孩子身边。不要试图去制止。 去听。因为,那是你的孩子在说话。 想养出一个情商高、善于表达、敢于争取的小孩,第一步,就得允许他有哭的自由。 任凭孩子哭而不予理睬的父母,其实是在磨灭孩子的欲望。 每个宝宝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 ▌1岁以内,孩子通过哭表达:我需要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学数学呢?太晚学会不会落后别人,错过学习最好时间呢?相信很多妈妈都在发愁这个问题,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我宝宝两岁多,我现在总是有意识地教他数数,他很感兴趣,已经能数到两位数。因为我自己上学时数理化很差,所以我想尽早让孩子接触数学,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教他,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数学?”一位妈妈问道。相信这样的疑问很多妈妈都会有,来听听专家的看法吧。 在游戏中建立数的概念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发现数学是最难让孩子感兴趣的学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而且怎么补也觉得很吃力。其实宝宝从两岁左右,就可以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顺畅地建立起数学的概念。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点点滴滴地教,让孩子在动中玩,在做
在如今崇尚客户体验的时代,孩子们也成为了一些公司的营销对象,智能手机代替玩具已经成了很普遍的现象,孩子们确实能从智能手机中学到很多东西,并能体验到很多的乐趣,但是对于控制力比较弱的孩子们,过早频繁使用手机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父母让孩子迷上了智能手机? 小孩子迷上智能手机的原因,好玩又有趣。 华丽的屏幕、欢乐的声音、有趣的触屏、动画片和游戏一下子把孩子吸引了,频繁的使用智能手机,让当初照看孩子时为了图省事,给孩子玩手机的妈妈们开始担心起来了,最新的一个研究数据说明了问题,对1000名0~5岁幼儿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为80.4%。3岁就开始玩手机的达到32.5%,给孩子看智能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让孩子老实一会儿”的最多,占52.9 %。这个数据充分的显示80后父母陪伴孩子的心理状态,值得深思。
1 豆瓣社区中有个"父母皆祸害"小组,里面聚集了一群曾经或正在被父母伤害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人生的四分之三成为了父母期望的样子,只有可怜的四分之一是属于自己的。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更可悲的是,当他们试图反抗时,父母就会高举起"爱"的旗帜,理直气壮的说:我还不是为你好!因为我爱你,所以…… 这种"爱"能抽干孩子所有想要反抗的力气,他们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 以往,我以为这是特定阶层的个例,我以为,是不是贫穷家庭的父母更容易将改变全家命运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而富裕家庭的父母则不会如此。但看了这几日热播的一部叫做《小别离》的电视剧后,我发现这并非个例。电视剧讲述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无一例外的,三个不同阶层家庭的父母,都以共同的方式,将孩子的人生变成了自己的人生。 2 富裕的家庭:在有钱和上流之间,孩子绝不
北京时间8月9日上午的女子仰泳100米决赛中,傅园慧以0.01秒之差落后于美国选手贝克尔,与加拿大选手麦斯并列获得铜牌。 走出泳池的傅园慧,得知自己57秒76的成绩后,第一反应是:“哇塞!太快了!我打破了亚洲纪录唉!”她两眼瞪大,张开的嘴巴可以数出16颗牙齿,“行走的表情包”再一次上线。 ▲她是游泳池边上行走的表情包 以“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为开头,傅园慧发表了“失败感言”,被采访记者“你拿了第三”的纠正打断后,她的表情从失落转为惊讶,继而变成懵圈,最后定格在惊喜:“那还是不错的!这样的话,我还是想对以前在绝望边缘挣扎的自己说,你以前的坚持和努力其实都没有白费。虽然今天并不是冠军,但是我已经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了,我现在腿都要抽筋了……” ▲围观群众(扑到电视机前):诶等等等等,你明明拿了第三!!!
做一个好父母,很简单,也很难。因为大多数时间你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怎么去做。那么可以参考一下以下这份美国杂志专家顾问团所提出的27条建议,值得你听取。 1、许个愿: 不用时时刻刻都以孩子为中心,但是每周要拿出一两个小时来,满足孩子几个愿望,别分心、别烦心,哪怕做一个已经让你腻烦的小小游戏。一定要记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2、让“我爱你”成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声: 我们总是认为爱是应该有行动去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3、精挑细选宝宝用具: 别以为多多益善,恨不得把整个地球都塞给宝宝,那样只会过犹不及。给孩子挑选玩具和儿童器材要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多和其他用户、专家交换意见;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观察宝宝怎么玩儿,并给予适时的指导。 4、逃离现场: 如果孩子正在因为什么
今年读四年级的男孩大军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询中心看病。心理师在聊天后发现,大军的母亲特别爱唠叨,在诊疗室她就没有停止过说话。据大军说,相同的话母亲每天会重复几十遍,不厌其烦。因为母亲的唠叨,大军的父母关系并不好,大军的父亲经常在外面喝得醉醺醺的才回来。看到丈夫喝醉酒,大军的母亲就开始数落起来,有时候能说几个小时。因为受不了母亲从早到晚的唠叨,从今年暑假开始,大军就整日沉迷于打游戏,不愿意回家。开学后还经常逃学,与同学打架。 没有办法,大军的母亲只好带他来做心理咨询。医生诊断,大军患上的是焦虑症,而母亲的唠叨是儿子发病的主要原因。 现在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90%的心理疾病病因都在父母身上,其中因母亲唠叨而发病的占60%。 心理专家认为,唠叨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年长之后,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不但想到什么就得说出什么,甚至即使周围没有人也会唠叨不停。大多数唠叨
所谓“有效”的管教之道有位好朋友开心地和我分享,最近她终于找到了有效的“管教之道”。 “当小孩不乖或者要他守规矩的时候,我只要跟他说,不听话就不能去玩球或者不能看卡通。一听到这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被取消,他就会立刻安分下来,不用骂也不用唠叨哦!” 我一听,皱起眉头大喊:“好烂的方法啊!我要是小孩的话,会非常讨厌这种感觉,会觉得被背叛了。” 这个跟我十年交情的朋友早就习惯我的各种反应,没好气地问:“又怎么会扯到背叛呢?” 我感到超级委屈地说:“因为我让你知道了我最喜欢什么,结果你利用这个来威胁我、控制我,会让我觉得不公平也很受伤。这样以后谁还会想让你知道更多事情啊?” 当然,我那朋友赏了我一顿白眼:“最好小孩会想这么多!” 我们决定各自回去问问自己的孩子,听听他们怎么看这件事。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面对5岁女儿问出的这样一个问题,吴洁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性,在中国一直是个很敏感、隐讳的词,而所谓的儿童性教育,更是让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羞于启齿。中国社科院教授陈一筠发表的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未成年少女做人流的低龄化趋势越演越烈,未成年手术患者比例达到40%到50%。在广西南宁甚至发现有9岁少女堕胎的案例,而表示对此负责的是一个13岁男孩。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让人反思。 一半以上家庭从未开展性教育 过早习惯性教育,是好是坏 虽然很多性教育或心理学的专家都表示,父母应该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但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的家长对于性教育仍属于羞答答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或是顺其自然的态度。 通过走访有子
婆婆提到当年养儿子的时候,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月子里就自己洗尿布,孩子自己拉扯大,为了孩子停薪留职十年,所以,她的孩子的童年,除了挨揍和受伤,似乎快乐和幸福她都忘记了,只记得那十年很苦很累。 可是,我妹妹的婆婆就不一样了,她当时生了两个儿子,可是,她并未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而是选择给孩子请了保姆,她把工作和生活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更是身居要职,两个儿子也以她为荣,觉得妈妈虽然是那个年代的妈妈,却有着现代妈妈的新思维。 看吧,一个不舍得花钱,一个舍得花钱,差距是不是很大!而且,这种习惯,如今婆婆带到了孙子身上。 到我生孩子的时候,婆婆很贴心的说,尿布你就不用洗了,你公公退了休闲着没事,把他喊来洗尿布吧。我说纸尿裤不好吗?她说那多贵啊! 于是,大宝出生后的那半年,公公每天都在厕所里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呼哧呼哧洗尿布。从夏天洗到冬天,每天
杰杰6岁时,正在读幼儿园,但周一到周五他并不回家,因为身为小学老师的爸爸有夜查宿舍的任务。于是,周一到周五,杰杰都和爸爸住在一间小小的职工宿舍里。每次爸爸要去查宿舍时,都是杰杰最害怕的时候,但爸爸不许杰杰跟着,并告诉他:“我最讨厌不勇敢的男孩子了,现在,立即一个人给我去睡觉!”在漆黑而且偌大的一个校园里,杰杰非常害怕非常想让爸爸带着自己,可是杰杰不敢再和爸爸说,爸爸的严肃让他不敢多说一句。于是,杰杰只能等爸爸稍微走远一些,就悄悄地跑到旁边的教学楼,因为这栋教学楼刚好对着爸爸检查的学生宿舍。于是爸爸在几楼学生宿舍检查,小小的杰杰就会悄悄在这边教学楼相应的楼层看着爸爸,看到爸爸,至少能让他没那么害怕。而等爸爸检查完快要回来时,他再飞快地跑回房间,假装睡着了……杰杰的爸爸查宿舍的任务持续了一年,杰杰就这样悄悄地跟了一年…… 这是身边一个朋友发生的真实案例,如今他已经长大成人了,长成了一个
母亲便很自然牵着儿子地为外卖小哥开门,等人家过了自己才进去。 因为路很窄,只能走两个人。当电动车出去以后,小男孩看见我等在他身后,主动给我让路,示意我先过。 我摇了摇头,说你们先走吧。结果他妈扭过头,对我说:小孩子走路慢,你先过吧。 我道了声谢谢,走过路口,回头看了一眼她们母子俩,孩子正从母亲手中接过袋子想要为母亲分担一下。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朋友说过的一句话:父母的修养,孩子的教养。 在家庭里,父母能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一张存折、一辆车子或者一张房产证,而是立足社会的教养。 所谓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我能预料到,凭着这孩子母亲的言传身教,就算将来成不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盖世英雄,起码也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以前在家住的时候,楼里有个小姑娘,生的特别可爱,见到谁都会甜甜地叫一声:哥哥好,姐姐好,叔叔好,阿姨好
活动目标: 1、会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 2、在歌唱活动中体验节日的幸福和快乐感。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1、用彩色声线(毛线、塑料包装绳等)和塑料浴帽做成的发套若干。 2、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感受理解新歌。 (1)提问: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最喜欢干什么?交流已有的有关六一活动经验,与幼儿共同理解歌词,跟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幼儿欣赏并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学唱歌曲。 (1)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尝试与歌词进行匹配。
尊重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也是每个人应该得到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而真正能够培养出孩子这种内在修养、这种高尚的品德,是在我们的家庭中,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请大家从尊重我们身边的老人开始! 前几天去逛商场,商场应该是在搞活动,人特别多停个车都很费劲,许多家长也带着孩子出来玩,家人们一起出来吃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幸福与喜悦。这天商场里的淘气堡也是人满为患,孩子一多,家长们也忙个不停,都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保护着他们。 这时,在娱乐的环境中突然出现了呼天喊地的哭声,瞬间让环境变得吵杂起来,我们顺着哭声看去,发现一个孩子好像为了想要什么而没有得到,开始发脾气的大哭大闹,只见孩子的妈妈和一位老人在旁边不停的哄孩子开心,老人应该是孩子的奶奶,因为在话语中貌似在说:“奶奶......”。
“为什么我做什么事都要被指责?!”你儿子对你声嘶力竭地喊着。 你双手交叉在胸前盯着他,“注意你说话的态度,年轻人,”你低沉而严厉地说,“你并没有总被指责,而且,你是家中的老大,理应做个好榜样。” 突然你感到身后有动静,你的小儿子悄悄来到你身后,不需要转身,你就知道他又在招惹哥哥了。 “你看到了吧?”大儿子气呼呼地说,“马戈特又那么做了。” “哦,别闹啦,”你嚷道,“为什么你们两个不能好好相处?为什么要把家里搞得像个战场似的?” 你十几岁的大儿子气鼓鼓的,在冲回自己卧室狠狠地摔上门之前,他甩下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