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家教任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家教任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日前广州市民政局原处长李军因涉嫌猥亵多名男童被检察院批捕,引起社会关注。昨日,越秀法院通报两个猥亵儿童案例,近3年来该院受理猥亵儿童案8件,多数是熟人作案。     近3年受理猥亵儿童案8件     据介绍,近3年来越秀法院受理猥亵儿童案8件,而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几乎没有受理过猥亵儿童案。该院受理的案件中,多数是熟人作案。     经办法官介绍称,该类案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年龄区间明显。受害儿童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为13岁,8~9岁这一年龄区间占据受害人人数的71.4%。二是女童受害频发。该院受理的8宗案件中,7宗案件的受害儿童为女童,1宗案件为男童。三是熟人作案居多。被告人与受害儿童之间多数是熟人关系,是受害儿童的邻居、老师等人,在受理的案件中,1宗是培训老师,2宗是邻居,1宗是工友,1宗是资助受害儿童读书的人。四是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爱告状”的背后有这么多动机!别再觉得孩子只是来找茬
    孩子“爱告状”的背后有这么多动机!别再觉得孩子只是来找茬

    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孩子“爱告状”的表现会突然增多似的,大家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孩子在幼儿期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特点,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表现会自然减少、消失。 当然了,这个特点呈现时父母不要单纯觉得孩子变得“多事”“爱找麻烦”,其实,更多的是反映出孩子在是在人际交往、互动、处理问题等方面面临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在幼儿阶段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所以,“爱告状”也算是孩子的一个沟通方式。孩子告状动机有不同,你注意了吗?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这么几种: 1、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2、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 3、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 4、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

  • 父母都知道么?“允许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 更重要
    父母都知道么?“允许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 更重要

    今天就来详细说一说,大家一定要知道“允许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 更重要 2 岁前,孩子的所有需求都只能通过哭来表达。当宝宝会说话后,妈妈希望他能像个懂事的孩子那样,有问题可以讲道理,用言语进行沟通。但是,有时候宝宝却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越大,他的负面情绪反而越多,悲伤、沮丧、失败、生气等都可能让他们大哭不止。如果孩子已经四五岁了,还动不动就扯着嗓子号啕大哭,甚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妈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先来看看下面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呢。 琳琳是一个特别爱哭的宝宝,他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会大哭,吃饭慢被妈妈批评也会大哭,就连和妈妈一起上街,他因为走路慢,被妈妈落在后面,也会伤心地大哭起来。妈妈特别怕他哭,每次他一哭,就赶紧过来安抚他。但是琳琳越来越能哭,遇到一点点小事,他都会大哭起来。 有一次,琳琳去楼下开玩具小汽车的时候,过来了几个五六岁的

    标签:教育反思
  • 现在不许男宝哭,以后让他怎么笑?!
    现在不许男宝哭,以后让他怎么笑?!

    有些男孩的家长都特别不喜欢看自家孩子哭, 认为男孩哭就是懦弱、胆小、没骨气。 ▼我认为这种看法对男孩子特别不公平 在区分男女性别之前,首先他是一个孩子,他的成长阶段中同样需要依赖别人,要表达负面情绪,不能因为他是男孩子就不允许他哭。当孩子成长为大人,渐渐学会正确表达负面情绪的方法,自然而然就会做出与性别相符的行为。 ▼男孩子在小时候是比女孩子脆弱的 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如女宝宝健康、坚韧,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他们无法像女孩子一样通过撒娇、讨巧的方式解决。当男孩子成为男人之后,他们更不能通过哭来表达情感,如果在这么小的时候我我们就剥夺他们哭的权利,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太残忍了! 我觉得这位家长要做的是接受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学会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帮助孩子变坚强: 流该流的泪

  • 别再总对孩子说“我生气了”!
    别再总对孩子说“我生气了”!

    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就是企图在用自己的情绪操控孩子,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子经常性生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久而久之,为了不惹别人生气,为别人而活成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活得很累,也难得开心。一方面,他需要刻意去讨好周围的每个人来认可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他自己的需求也在蠢蠢欲动,这就很容易导致他陷入一种矛盾的境地。不迎合别人,他会觉得自己不好,有一种罪恶感、恐慌感,就好比当年惹爸爸妈妈生气的感觉。迎合别人,他又觉得被剥夺,也很难受。更让他难受的是,他内心深处的这种冲突,周围的人也可以察觉到,于是,他虽然事事处处替人着想,但这种带着被剥夺意味的“好”会让人觉得很勉强,结果反而给人虚伪的印象。一旦人家觉得他很虚伪,对他的态度就会变化。感受到对方的这种态度,就会加重他“

  • 一生中最应该给孩子的10件礼物
    一生中最应该给孩子的10件礼物

        第一件临睡前的一个吻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了解到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第二件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的家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家长给自己设计的“包装&rdquo

    标签:家庭教育
  • 你就放手让孩子玩吧!
    你就放手让孩子玩吧!

    总有专家说: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玩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最佳途径!会玩的孩子才聪明!不让孩子玩,等于扼杀掉了他的:快乐、幸福感、求知欲、探索心以及创造力! 所以,我一直都谨遵专家的教诲,从来不干涉孩子玩,于是我家的画风经常是这样的…… 于是我对孩子说:不是给你买玩具了吗? 家里容不下你,我们去外面疯。 每次我对孩子说:“这个不能玩!”“不要这样!”“你能不能老实一会!”马上有人站出来对我说:“嗨!你别管他,就放手让他玩吧!” 是啊,当妈的谁不想让孩子开心地玩啊!但是一个“无原则宠爱的妈妈”=“一个永不停歇的收拾机器”你们知道吗!

  • 妈妈你这样是在用语言对我“施暴”!这些让孩子心凉的话你说了多少?
    妈妈你这样是在用语言对我“施暴”!这些让孩子心凉的话你说了多少?

    一个孝心满屏的重阳节,被一封来自张靓颖妈妈的公开信浇了冷水。尤其是看到张靓颖未出声先落泪的视频,歌迷们更是集体心疼。 唱了感动无数人的《终于等到你》,自己的婚礼却等来了妈妈的公开反对。扑所迷离的真相就留给他们自己吧。但是同样作为妈妈的我们,貌似再也无法冷静~~ 还记得演员陈乔恩在真人秀节目中也透露,自己和妈妈始终处于尴尬的相处状态。尽管陈妈妈对此悔恨交加,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怎样做才是母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一般孩子平均每天会收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孩子得到的正面评论每天却只有32条。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话语中,只有6%~15%的话语是积极和鼓励性的话语,而大部分却是具有消极和讽刺意味的语言。 父母每天都要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表扬,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从而产生自我价值。同

    标签:教育反思
  • 不要再对孩子说这种话,会害了娃,还误导他
    不要再对孩子说这种话,会害了娃,还误导他

    最近在脸谱网德州警察呼吁广大父母不要对孩子讲这样的话“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该警察局警员说“这会让孩子对警察害怕和疏远,遇到困难或伤害或危险的时候,不敢向警察求救,反而会让孩子受到更大伤害或家庭成员处于更大危险之中”。 下面这些恐吓孩子话,千万不要再讲了。

  • 别老是“你真棒”,夸孩子要夸到点儿上
    别老是“你真棒”,夸孩子要夸到点儿上

    有个妈妈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你把这个玩具分享给妹妹,你就是个受欢迎的孩子,大家都会非常喜欢你。”当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产生误解,因为他并不知道分享是为了什么。 他可能会这样想,妈妈说把这个玩具给别人玩的话,我就变成受欢迎的孩子了。于是,孩子是为了受别人的表扬而去把玩具给妹妹。这种结果是大家想要的吗? 想一想,我们父母这一代人的育儿之路真是经历过180度大转弯:带自己儿女的时候就是棍棒教育、无情数落打压,”你咋这么笨”“给你愁死了”; 轮到带孙儿辈,也不知道西式教育的春风怎么就吹彻千年中国了,在农村呆了一辈子的老人都知道要“正面激励”了,“宝宝真棒!”“宝宝太厉害了!” 可听着听着感觉又有点不对味了,孩子也没做啥,就这么一味地夸!夸!夸!真的好吗?那万一出去社会没人夸了,孩子心里难道不会有落差?为了争得家长的肯定,孩子会

  • 小班数学水果串串屋教案
    小班数学水果串串屋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序列关系,能将物体按规律进行排序,并简要表达出自己的排序方式。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观察力、判断力、探索能力及合作意识。 3、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初步体验序列关系在生活中的运用。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水果图片若干;未排列完的、按规律的图形操作卡进行排序。 2、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切成块、瓣、片、等形状;竹签、盘子、擦手毛巾若干,一次性消毒手套幼儿人手一双。 3、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水果串”的经验,并创设“水果串串屋”生活场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欢迎水果宝宝来和我们玩游戏。 教师请幼儿

  • 我就喜欢这些“不近人情”的家长
    我就喜欢这些“不近人情”的家长

    回老家时,带心心去朋友D家玩,朋友D也有孩子,家里非常多的玩具。新环境、不一样的玩具,一上午心心都玩得不亦乐乎。临走时,心心瞄住了柜子上的小娃娃,喊着:“宝宝想拿!” 我劝心心,咱们要回家了,可以改天再来玩。 心心不同意,提高音量:“宝宝想拿回家!” 这时,朋友D听见了,热情地把娃娃递给心心:“送给你,拿回家玩吧!” “这哪行?心心不能要,这是姐姐的玩具。姐姐回家看见娃娃不见了,该伤心了。”我阻止道。 心心大哭,不停重复:“宝宝想要!” 还没来得及共情,朋友D“责备”我了:“你有必要这样吗,孩子想要就拿去嘛,姐姐那么多玩具,没关系的,快拿上!”说着就塞到心心手上,又被我立马退回。 我真的不是客气,只是不想让孩子养成喜欢什么就要据为已有的任性心理。这次通过哭闹得到了不属于她的玩具,下

  • 宝宝这些“毛病”其实不坏!
    宝宝这些“毛病”其实不坏!

    宝宝就是坐不住!宝宝就是喜欢把土豆碾碎了当橡皮泥玩!宝宝就是要像粘豆包一样粘着你……你的宝宝也有这些“坏”毛病吗?那么,恭喜你!也许这正好说明,你有一个身心健康,发育正常的好宝宝!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要做“坏”孩子的。儿童心理学家马克布·莱利说:“宝宝的‘坏’毛病可能让你很担心,甚至责备自己管教无方,但无需多虑,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探索身边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他们正从种种‘坏毛病’中汲取教训,逐渐懂得分辨是非对错。” 孩子的许多“坏”毛病,只是成人站在自己立场上的定义,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坏”毛病背后的规律,就会感到释然,甚至是庆幸。 “坏”毛病 1:当众大发脾气 宝宝在银行里满地打滚,甚至在安静的餐厅里尖声哭叫……这些的突发状况一定让你无地自容,觉得自己是最失败的家长。 值得庆祝的理

    标签:坏习惯
  • 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是“鼓励”而非“表扬”
    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是“鼓励”而非“表扬”

    很多家长错把“表扬”当作“鼓励”,殊不知这两种方法在日积月累中,差距也会由量变到质变。 鼓励是什么?鼓励是针对孩子所做具体事情的过程和态度,为了给孩子鼓劲儿而表示出有效的支持。比如“宝贝,我看到了你努力,真让人吃惊!” 表扬是什么?表扬是针对孩子所做的某项具体事情的结果和成效,对孩子进行赞扬。比如“宝贝,你真的很聪明,做的太好了!” 也就是说,表扬重视对事情结果的肯定,而鼓励重视的是过程,强调“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所以说,表扬可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但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满情绪;而鼓励却能让孩子由内发力,产生心灵成长的力量。 图片源自网络 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是在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指导下,研究人员针对“表扬”和“鼓励”而做的一个实验。 首先,让一组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

  • 幼儿园蝗虫末日教案
    幼儿园蝗虫末日教案

    目标过程: 1.练习四散追逐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发展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准备过程: 大蝗虫一只,假蝗虫若干,螳螂头饰人手一个,《螳螂拳》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螳螂们跟着妈妈一起来活动活动胫骨吧!(教师跟着音乐带着幼儿跳螳螂拳。) 2.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蝗虫又来偷吃农民伯伯的庄稼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2)有一只蝗虫出来了,让小螳螂们跟妈妈一起去抓住它。配班老师拉着有绳子系着的蝗虫,引导幼儿追逐跑,教师提醒幼儿注意速度。 (3)哎呀!蝗虫可狡猾了,让它给跑了,我们现

  • 带孩子看奥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教育?
    带孩子看奥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教育?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体育很一般的人。体育成绩一般在中等水平。然而,到了初三那一年,全市实行了中考改革。要求考体育。考试的内容是跳远,实心球和长跑(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每项10分,满分30分。就为了这30分,在初三最后一年,我们开始了魔鬼式的一年的体育训练。 由于跳远和实心球要求都比较简单,我们把重点放在了长跑。那时候是冬天,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学校,绕操场慢跑四圈,估计超过1500米的样子。除了早上慢跑以外,下午下课有时候也要去跑上几圈。体育课的时候,更加疯狂,上课之前先慢跑四圈,上课中途再算时间跑一个800米,下课结束之前再慢跑四圈。跑到我们精疲力竭才回到教室上课。 就这样挨过一整年。这一整年,我都奇迹般的没生病,连个感冒都没有。 到了中考那天,我就按照平时训练的那样,轻松的跑完了800米。并且奇迹般的跑出了人生最好成绩,2分

  • 孩子分心要怪谁?关于关注力和意志力你应该知道的
    孩子分心要怪谁?关于关注力和意志力你应该知道的

    场景一:孩子正在自己堆积木,摆弄得乱七八糟,爸爸看到了走过来:“你怎么这样玩呢,应该这样。” 场景二:孩子正在看绘本,边翻边自言自语,姥姥看见说:“宝宝热了吗?喝点水吧。” 场景三:餐桌上,爸爸拿着手机,奶奶把电视打开,边看边吃饭,宝宝着急:“我也要看!” 场景四:妈妈陪孩子玩玩具,搬出一大箱玩具,“哗啦”一声倒在地上,“宝宝,我们玩哪个呢?” 这些场景似曾相识吗?这样的对话曾在你家出现过吗? 或许你会说“我是为了孩子好呀,这怎么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呢?” 可惜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无心或好意的“打断”,孩子的专注力也被破坏了。 专注力、自控力是意志力能力的一种体现,而意志力几乎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到抵制诱惑,坚持完成内心有抵触但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再到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等等。 怎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1不要随意打断孩子 专

  • 教育孩子请注意有些话爸妈不能说
    教育孩子请注意有些话爸妈不能说

    一、哪些话爸妈不能对孩子说? 1、我以前比你好 这是所有爸妈最常犯的错误。很多爸妈常对孩子说,「我在你这年纪的时候比你懂事/成熟/乖巧」这样的刺激话语似乎在传达你的孩子不够完美,没有达到你的期望。 2、你总是在犯错 不要惩罚孩子的不成熟,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犯错,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即使孩子选择了妳觉得不好的决定,但妳不应该指责他,妳应该要引导他。 教训孩子通常都没好话。 3、比较兄弟姊妹 这是另一个不合理的比较,而且很常见。比较孩子的能力会传播敌意的种子,造成孩子之间的裂缝,妳不想要孩子传达负面情绪给妳,就避免比较孩子们。 4、现在不要烦我 有时候妳可能会想要独处,或者正在处理什么重要的事,但孩子可能无法理解这情况的严重性。一个不耐烦地爆发可以让孩

  • 只要用心,没时间的你也可以成为好爸爸
    只要用心,没时间的你也可以成为好爸爸

    其实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最好的陪伴方法,要想帮孩子建立更好的人格和品质,有质量的陪伴是爸爸们必修课程。 (一) 父亲的男性角色通常具有独立、勇敢、宽容等刚性的品质,孩子会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模仿爸爸的处事方式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如果身边只有女性角色的影响,孩子容易细腻有余、胆量不足。 同时,相比妈妈们,爸爸们的体力、精力更充沛,可以带着孩子多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如果是男孩子,还可以进行一些需要体力的家务劳动,包括修修家用电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满足孩子探索的欲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还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 另外,爸爸们在家庭教育中能帮助孩子树立性别意识。男孩一般会把爸爸作为榜样,学习爸爸身上男子汉的担当,女孩则通过观察爸爸妈妈来学习如何和异性相处。 (二) 如今越来越多的爸爸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

  • 闺蜜开撕:0-3岁早教要不要?差钱还是差脑子?
    闺蜜开撕:0-3岁早教要不要?差钱还是差脑子?

    她接着问我是否要求助于早教? 我说,可以选择早教,宝宝需要早教。 “啊?你觉得早教有用啊?”她口气有些意外,反问我。 “有用啊。怎么啦?” “我觉得没用!我表姐家孩子从小就上早教,没看出来比别人多会多少东西,英语不会,音乐、画画也不会,现在都五六岁了,非常平庸。”她又说:“不就是砸钱吗?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没用!谁家也不差那点儿钱啊,我要看效果。” 我欲言又止——亲爱的,我知道你不差钱,可是你真的知道早教是什么吗?你想看的“效果”,真的和早教相关吗?早教和早教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早教的“三大陷阱”,你还要被坑多久? 总结一下闺蜜的话:早教 = 高消费、攀比心、贪慕虚荣、没用! 有这种想法的还真不是少数!早教和早教班概念混淆了! 虽然现在年轻父母都特别重视教育,“早教”也愈

    标签:学前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