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甜甜地笑,和阿姨说“再见”!翻我手机上的照片,有很多女儿专注的表情。因为早产,三岁前的女儿安全感特别差,专注力也很差,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地培养她认真做一件事的能力。于是,便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和大家分享。 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人:你说东,他一定说西;你正在谈论历史,他会突然问你中午吃什么;你正在谈孩子的学习,他会说冰箱里没菜了,常常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人自己也很苦恼,他并不知道为何人缘不好,也不知道其实这是一种能力的缺乏。 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这种能力就叫专注力。 2 其实生来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有的人专注力很差,有的人则很轻松地专注一件事? 这个和妈妈,和奶奶,和姥姥,和带孩子的阿姨都有关系。 反正谁带孩子谁的习惯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当然大家肯定
我进超市门的时候,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她孩子走在我前面。那小孩看上去顶多有4岁吧,但是话倒说的蛮利索的。进超市之后,这孩子她妈的一句话引起我注意了,她给她孩子说:“你准备好的清单呢?按照纸条上面的开始选吧!” 我当时就想,这么个小屁孩会选什么啊~~但是当我看到那小孩屁颠屁颠的拿着纸条跑到牛奶柜台那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这孩子一边看标签,一边跟她妈妈讲,然后他妈妈看都没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着小孩又去挑水彩笔,一个个看来看去,那脖子仰的,我看的都疼,最后挑了款24色的让他妈妈帮他拿下了。后来他又看着那个“清单”买了酱油、盐等等生活用品,还给自己挑了个小熊样子的水壶。整个过程大概有不到半个小时,我一直在远处盯着母子俩(哈哈哈,有点不好意思呵),她妈妈基本没有帮助孩子什么,只是当孩子遇到标签上不认识的字时,会询问妈妈,但是貌似超市里面的字,没有几个是这个小孩不认识的。
暑期已过大半,一直被单位各种琐事缠身,只能将大宝托付给各种学习班。一年级的孩子,每个炎热的白天穿梭于各种补习班,宝妈心里多少有些酸涩。并不是情有独钟于各种补习班,也并不是不想让孩子愉快地玩耍,实在是木有时间精力照顾他,而如果没有这些补习班,大宝应该天天家里蹲,与电视游戏作伴吧。孩子的意志力终究是薄弱,到时候眼睛损坏了不说,一个暑期跟小朋友们拉开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终于在7月底搞定了上半年一直跟进的项目,于是带娃出行成为理所当然。看了半天所有的旅游路线,看别人出行的美图,羡慕得不行,真到自己带娃,出国觉得太累,南方一直抗洪,北方怕不习惯,海边人太多……各种问题迎面而来。问大宝想去哪里的时候,大宝郑重回答:我想去外婆家…… 好地方!上半年的连续加班和赶项目,其实我只想休息,能回娘家,当然对我来说是上上策。于是射手座连夜买票收拾行李,第二日下午便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父母尽管努力地用坦诚的态度对待他,也无济于事。因为他根本听不到父母在说什么。任何耐心和温柔的劝诫也无法在他的大脑里留下痕迹。 案例:2岁的军军最近特别喜欢去附近新开的玩具店,在那里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展台上的小火车。可那天刚去玩具店,什么都还没有玩呢,他突然就不高兴起来,暴怒得脸都红了,大声囔囔,想说什么又说不明白。这时,军军妈妈蹲下身来,和儿子保持同一视线,就用他最能理解的方式和口气对他大喊:“你现在太激动了!你想玩火车、你不想回家!你再说不走!是吗?”说这些话时,军军妈妈显得对儿子特别关注,并紧紧抓住儿子的手。没想到,孩子一下就安静下来了。 专家点评:军军妈妈与儿子平视,并且用孩子语言进行沟通的方法,常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想听妈妈究竟说了什么。持续关注可能比语言更有力量,声音里传递的情感指数常会抓
1吊篮里的猫 自由猫身上绑了绳子,可以通过装置带动吊篮运动。两只猫得到的视觉信息大致相同。 适应一段时间后,离开装置,将它们放在桌面上。 这个时候,自由猫已经充分适应了视觉环境,可以自由行动和反应,不会迈出桌面一步。 而吊篮猫虽然看到了同样的信息,却依然对桌面边缘的危险缺乏感知,会摔落下去。 Richard Held And Alan Hein:Movement-Produced Stimu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ly Guided Behavior(1963) 2吊篮式的教育 小明是一个乖孩子。 他的父母并不是那种随大流的家长,而是愿意去分析思考,自己拿主意的人。 于是小明从小在父母的安排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一路顺利升学。父母为他选择了当地最适合他的小学、中学,一直都被安排在本地名师的班里,给他请最适合的家教,上
孩子不管是哪种个性,哪种先天气质,只要它没有发展到带来不良后果(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破坏环境),就不需要我们过度干预。我们要学习的是接纳。接纳的意义在于,孩子只有在我们接纳的态度里才会感觉安全。他只有感觉安全,才能探索、学习、进步。 我们要问问自己,不接纳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用我们的“不接纳”推动孩子的改变吗?可事实上结果都是,我们越不接纳孩子,孩子越朝着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发展。比如, 内向孩子不被接纳的结果就是变得更加退缩。 其实所谓的“不接纳”都是针对自己的。一个妈妈对自己的内向不接纳,不满意,觉得因此吃了亏,就会去指责孩子的内向。很多妈妈没有这样的觉察:我们去指责孩子个性中的某个特质时,它一定是我们不满意自己的地方。 01 :孩子性格偏内向。 幼儿园老师问的问题他都会,但就是不爱举手回答,不爱站出来表现自己。我们要改变他吗?怎么
来一个非常典型的事情给大家感受一下:孩子想自己吃饭,不想要妈妈喂,可是妈妈往往都不听,总是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劝说孩子听话,例如“你勺子拿不好”、“你那么慢,吃到后面菜要凉了”、“你吃东西撒的到处都是,还得收拾”、“你自己吃饭会把衣服搞脏,这不是添乱吗”......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孩子,然后得出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听妈妈话”。 再比如,孩子才学会穿鞋子,总是会穿反,妈妈二话不说,直接抢过鞋子,麻溜的往宝宝脚上一套,省事又正确,穿好后拍拍孩子,说“好啦,可以去玩了”。 孩子去草地上打滚,不给,嫌脏。孩子好奇想要扫地,帮妈妈做家务,结果妈妈手一摆,说“不用你帮忙,你去玩吧,你只会越帮越忙。”孩子想要收拾收拾自己的书包,结果妈妈赶走他,说“快去睡觉去吧,不早了,书包让妈妈来帮你收拾。”...... 就是这样的长期训练,让孩子变成训练有素的
状况一: 某一次带焦糖去观光工厂玩,报名了一项巧克力製作的DIY,像这种就是开放式的空间,进行活动时,虽然工厂有要求洗手喷酒精,但是焦糖妈遇到的是,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家人中有一位姐姐,是一直勐咳嗽,是咳很厉害的那种,却是没带口罩,製作过程中也是一直咳嗽,让我觉得这小姐姐也太可怜了,家长只有要求她嘴巴遮起来,但这样就可以了吗?家长的观念就是这样吗? 状况二: 有空閒时,会带焦糖去公园或亲子馆玩,但却常会遇到生病的孩子家长带出门,甚至鼻子上面挂着二条黄黄的鼻涕,那家长呢?在一旁低头滑着手机。 我想这二样状况,其实也不少妈妈们遇过吧? 妈妈们也都知道小孩生病真的照顾者会好辛苦,不轻鬆。 那您将生病的孩子带出门,是否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希望孩子感冒吗? 或许您觉得小孩感冒是难免的
我们庆幸心里总唱着一首歌,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麦兜.我和我妈妈》 1 朋友发来一个贴,《你还记得那些改变你人生的善意谎言吗?》。 我忽然想起了我的高中数学老师,那是个秃顶的老头,长着一副不讨喜的模样。 刚入学的几次数学测验,我的分数都不堪入目。三番五次受挫后,自己也没了信心,上课开始开小差,加之被老头训斥了几句,讨厌数学的我干脆连带着讨厌起他来。 老头决心要给十来个数学成绩特差的学生“开小灶”,就是每天放学后多花半小时,集中讲题。我恨得牙痒痒,正是贪玩的年纪,谁愿意放学后继续呆在教室? 于是,在我发现老头解题时竟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时,便毫不客气的指了出来,看老头不开心的样子,我既得意又解气。 能在自己讨厌的人身上找茬,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我乐此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乐意大胆猜想,尝试集体记录。 3、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泡泡水记录纸各种形状标记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玩中学习吹泡泡的方法 1、师:你们吹过泡泡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请你们去吹一吹,比比谁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时候请宝宝找个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脸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贴在小嘴上,听明白了,那就行动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儿自由说说) 小结: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边轻轻吹一吹,这样泡泡就吹出来了。 (2)、想不想再试一试?
可这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被母亲这样的暴打,在他这小小的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不知道这种人怎么就当上了母亲,最近又在网上看到一组图片,父亲将小女孩像狗一样拴在走廊上,当时邻居透露,孩子常年被家长拴在着,爬在地上衣服脏乱不堪,而且有时身上还有被打的伤痕。 后来有媒体采访小女孩的父亲,问及为何这样做,他却说自己晚上要干活,下午要睡觉,可是孩子太调皮,怕她有危险只能拴在外面了。 每每看到这些不负责任的家长,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但是自己又无法帮助孩子改变什么,好在国家有法律制裁他们,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进行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身体或者精神的摧残迫害,导致重伤、死亡等行为处于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虽然对施暴者进行了惩罚,但是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却无法消失,在这方面美国
你一定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有一个小孩的工作是陪羊出去吃草,他出于某种塬因叁番两次对众人提出警告,但却什么事也没发生。后来,当事情真的要发生时,这位小孩提出的警告再也没有人相信了,而众人也因此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啦,不要老是对小孩发出一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警告,像是「警察会来抓你」、「隔壁的叔叔要生气了(他天生脸就长这样!)」、「老闆会把你的碗收走」、「外星人要来把世界上的绵羊都抓走啰」之类根本不会发生的诡异警告。 至于那些很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它发生了也不会有太大的伤害,就提醒个两句,然后让不信邪的小孩去经验看看。像是「不吃饭会饿」、「不吃青菜会大便不出来」、「不穿衣服会感冒」、「太晚吃巧克力会睡不着」,让小孩在这些宝贵的经验之中得到自主自觉的能力,不是很好吗? 而那些一旦发生就会很严重的事情呢。 如果你把大多数的
父母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变得很任性。孩子任性会对日后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父母应该如何对任性的孩子说“不”呢? 孩子任性的性格不能一直下去,不然后果很严重。“屈服”在孩子的哭闹之下,孩子就把握了你的弱点,任性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父母一定要坚决地、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这就要使出一点法子了。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达成一致的行为协议。让孩子明白做人必须讲究信誉,不守信的人将得不到别人的喜欢和尊重,说服孩子自愿统一这个协议,这样一来孩子就无空子可钻了。 如果孩子不遵守,协议就形同虚设了,因此还要想办法让孩子遵守协议。 当孩子要违反协议的时候,家长态度一定要坚定,表情一定要严格,从容地告知孩子这种做法是不遵守协议的行为,让孩子觉得无机可乘。用简洁的话拒绝孩子,让他没有反驳的余地,如:“不可以。我们已经
这位妈妈跟我讲述的时候,孩子也在身边。孩子当时自己用稚气的声音,补充了一句话: 我的缺点是,爱疯跑。爱打人。爱说话。我也打了妈妈。 从妈妈的描述可以看到,家长会上被老师批评,着实让人觉得丢脸,没面子——面子可是中国人最看重的。 被贴标签的孩子被催眠成“问题孩子”。 妈妈接连给孩子贴上了很多标签。孩子后面的反应也很微妙。显然这里头有一个微小的循环存在:老师认为孩子“讲话、做小动作”是有问题的,老师着急了,把这个讯息传递给了妈妈。→妈妈也着急了,认为孩子有问题,然后把这个讯息传递给了孩子。→最后,孩子认同妈妈,说,“我的缺点是……。” 孩子是这里头最弱的一环,也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环。他很容易被暗示,被催眠成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接下来的结果可能就是,孩子不负众望地按照问题模式行事。而老师的最初评判则得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
分析 案例中家长采用的方式是说教式,对于孩子来说,说教式的效果不会很明显,想要孩子真正的动起手来,养成好习惯,那么就需要家长通过示范(榜样)、亲子阅读、奖励机制等,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萌发主动收纳的意识。小小的收纳习惯,有大大的教育寓意,如:锻炼孩子分析、判断、选择、决定、归类、责任等能力与态度的提升,这对孩子未来的社交、行事、性格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教宝宝学收纳,你要这样做! ①乱放东西 Q:宝宝13个月了,对不会说话的宝宝,“整理物品”是不是一个很难很复杂的概念?收纳习惯究竟什么时候起可以培养呢? A:收纳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现阶段不必强制要求,但可以开始建立宝宝整理物品的意识。宝宝就像一张白纸,家庭“教育”及“环境”决定这张白纸上的颜色与图案。当宝宝把东西放得乱七八糟
面对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你会怎么办? 之前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丁丁和童童,他们俩在益智区玩耍时突然就因为一个钓鱼玩具而抢了起来。于是我拿起另一个玩具,走到两个孩子身边,一边演示一边说:“哎,你们看我这里有一个你们在幼儿园里没有见过的玩具,是不是特别漂亮?”两个孩子一看新颖的玩具,立刻被吸引并不再计较之前玩具的争端。 这时我再故作为难地引导:“你们想玩儿吗?可是我只有这一个玩具,你们有两个人,这可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丁丁就自己表示,“我们可以一人玩儿一下啊。”童童也很快就接受这一提议,并且俩人有商有量地自行分工,刚刚争抢玩具的矛盾自然而然就被孩子们自行解决了。 其实小朋友们因为抢玩具而争执甚至哭闹,已经成为幼儿园或小区里最常发生的事情,可作为老师或家长,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办法去给他们判断是非对错,于是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也许你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可年少时真正经历过这些的人们一定会有同样的感受和体会。 ▲小时候,父母永远在吵架打架,父亲经常喝醉,每当他们又吵起来时我都出门找一个角落自己坐几个小时。后来父亲意外去世,反而清净了,我不会让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我经历过。 ▲父母经常吵架,吵到歇斯底里,吵到分居,可却一直没有离婚。妈妈总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和你爸离了!其实我很想说,你们为什么不早点离? ▲小时候他们一吵架我就很害怕、很恐惧,现在渐渐已经习惯了。即使他们现在当着我的面离婚,我也不会说什么。害怕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冷漠。 ▲小时候因为爸爸整日游手好闲而且还搞外遇,父母两人吵架就没断过,动手也是常事。我不记得有多少次在半夜躲在被子里独自一人捂着耳朵流眼泪,想哭却不敢哭。如今,我的性格敏感内向,我不敢相信任何一个男人,就
19日,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死” 之后陆续又有数名大学生被骗。 23日,山东另一大学生被“骗死” 父母伤心欲绝,住进医院。 小编在为这两位大学生惋惜 谴责电信诈骗猖獗之余 不经在想,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弱”吗? 这让我联想起我们桔橙街的课堂,在课程设计里也特别突出了“挫折教育”。 桔橙街小掌柜训练营,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为什么会“破产”出局 其实这个概念也不是桔橙街新创,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口中,这个已经是总挂嘴边了 听上去,那是针对孩子的,可为什么强调了这么多年,无论是大人或孩子,在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时,仍然无法承担(负面)呢? 有的父亲说,应该让儿子受一受自己当年的苦,应该把孩子送到艰苦的地方锻炼一下,或者索性让孩子离开自己一段时间,
1.笨蛋,没用的东西 谁也没有权利给孩子贴上“笨蛋”的标签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笨蛋”,那孩子怎么能外外面昂首挺胸做一个“聪明人”? 2.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别以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耍大人的威风,专横不是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孩子一事的惧怕不代表是对你的一种信服。要学会与孩子商量沟通,聆听孩子的想法。 3.我不会再管你了,随你的便 别对孩子采取这种迂回的强迫模式,让孩子被迫接受你的做法。没有意义的话少说,停止自己空洞的想法吧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孩子不是你的附庸品,没有那条规定孩子一定要服从你,要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培养自己的主见。 5.如果你考100分,我们就给你……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