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拉巴巴”的基本生活常识。 2、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上厕所的经验。 活动准备: ppt“我要拉巴巴”、上厕所流程图。 活动过程: 一、介绍河马、小猪、小老鼠并互相问好。 二、看看,说说 1、河马、小猪、小老鼠在荡秋千,玩得真开心啊。荡着荡着,“哎呦,哎呦,肚子好疼啊”,三个好朋友一起大声喊了起来。他们怎么了?到哪里去拉巴巴? 2、来到厕所(或卫生间),门关着,怎么办?听听看里面有没人 我们一起来问一问:“里面有人吗?”小老鼠、小猪推开门准备拉巴巴。 3、河马打开门一看,怎么了?(大鳄鱼)怎么办? 小结:是的,河马重新走出来,等大鳄鱼上完厕所再进去,这叫什么?(等待)幼儿园小朋友多,所以我
1一个苹果咬一口的阳阳有一天,阳阳的爸爸端了一盘苹果,阳阳拿起一个青苹果咬了一口又放下,接着拿起另一个红的苹果咬了一口。阳阳爸爸非常生气,用手指着阳阳就吼了起来:“哪有你这样的孩子,怎么能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呢?不甜的就不吃了吗?太浪费了!”阳阳被爸爸的训斥吓得哇哇大哭,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晚上,爸爸意识到自己有点太凶了,于是想跟阳阳道个歉。阳阳抽泣着说:“爸爸,其实,我是想尝一下哪个苹果甜,然后留给妈妈下班回来吃。”爸爸顿时眼里泛起了泪花...... 儿童做事情没有大人那么有逻辑性,因此,在表达或行动上总是不遵循时间顺序、前因后果,这也往往造成了父母的不理解,难免产生误会。 2爱“打架”的苗苗9岁苗苗天生活泼好动,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总是扮演“猴子王”的角色。有一次,邻居领着哇哇大哭的笑笑来找苗苗的家长,说是苗苗动手打人,还把笑笑的脸挠破了。苗苗回家后,
养过娃的都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时段是娃的认生期。那时的娃简直就是个敏感体,只要一出门,妈妈就必须在视线里面,不然就哭,一直哭到昏天黑地,哭到我不知所措。这个敏感体就像个跟屁虫,一秒都不可以离开我,看见生点的人,就秒变小老鼠,乖乖藏在我身后。 别以为娃认生是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宝宝落后于其他的宝宝哦。那当娃认生了,该如何正确的来对待呢! 娃认生,请尊重他。 娃认生是他对刚刚接触的还不适应,就好像娃可以在家好好的玩,一旦出了门就要时时刻刻粘着粑粑麻麻。对待娃的认生,请妞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千万不要对此变现过厌恶的态度,更不要吵骂娃。 认生是娃对这个世界的一段适应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迟会慢慢变好。具体需要多久那就看妞们是如何教育的了。 如果你老是吓唬孩子说:再怎样,怎样,就让警察把你抓走,那娃可能等到十
1、我的孩子很小气,不喜欢分享怎么办? 2、我的孩子总是欺负别人,在教室里咬人或打人,老师来告状,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还是老样子,有什么好办法? 3、我的孩子总是被欺负,玩具被抢了也不知道去抢回来,被打了都不吭声,好像无所谓。该怎么办? 4、我的孩子很内向,胆子太小,和朋友相处,总是怕朋友不理她,都是她迁就别人从不见别人让她,我看了真心疼。该怎么办?5、我的孩子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喜欢一个人宅在家里玩,在家像老虎,明明很活跃,在外面就很文静,老师都注意不到他。为什么? 这些提问虽然是针对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社交问题,然而家长内心的焦虑程度是一致的,背后的问题机制也是相同的:那就是0-6岁儿童的发展规律- 他们如何构建他们的内心,他们就会对世界有相应的回应。 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也许,你深爱着你的孩子,却用爱的锁链奴役着他……在俄罗斯女摄影师Anna Radchenko的镜头下,母爱背后的真相,令人惊愕。 一组图看懂恐怖的母爱,里面竟有你的影子! 乍一看很和谐 不就是相亲相爱的母女吗 ▽ 可是,你看到女孩子脚上的锁链了吗 是谁,以爱的名义把她禁锢 ▽ 再圣洁的母爱,若看不见自由之光 也是牢笼 ▽ “乖孩子”向你俯首称臣 可是,你真的能主宰他的一生吗 ▽ 孩子最残酷的事儿,不是从小戴着枷锁 而是因此一生顺从 ▽ 你没有实现的天鹅梦
一位来访者告诉我,他小时候喜欢打篮球,每次运动之后身体畅快淋漓。他把这种满足和快乐跟爸爸分享,爸爸接过话茬鼓励他说:“打篮球这个爱好很好啊!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听完这句话,他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堵在了心口,愤怒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 我的一位朋友小时候弹钢琴,她形容爸爸看自己弹琴时的感觉:他就像在欣赏自己买回来的艺妓。这个例子里虽然隐含有俄狄浦斯冲突,但最本质的含义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他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 不被看见,孩子只是父母表达爱的道具 这不是一句指责父母有功利心的话,也许他们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功成名就。但是,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价值去定义物质性的“它”,这一点决定了孩子内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心肝肝。我们都期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应该准备的一切,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忙碌着和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和各种活动。 我们就这么焦虑,盲目,盲从着...... 或许从来真正地想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未来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是什么? 或许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我们要如何为了这个目的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如何分解这个步骤?以及陪伴孩子实现目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需要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和处理? 01参加国内著名教育机构亲子活动的经历 记得去年有一次,陪莲子去参加一个国内很著名教育机构的亲子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做蛋糕。 做完蛋糕散场,老师在教室的门口发作文纸并叮嘱孩子,回家要写作文,还要进行评比。有的孩子说,老师,我能不能不写,我不想写。 明明是很快乐的一件事,组织小朋友参加
【冰淇淋吃多了不好,来点优格吧】 心理学家大卫•沃尔什(David Walsh)建议,对孩子说“不”的同时,提供其他选择。 【面条要拿来吃,不要拿来玩】 家庭谘商师琳达•索尔金(Linda Sorkin)说,与其告诉孩子不要做什麽,不如告诉他们要做什麽。 【我来教你怎麽玩吧!】 心理学家弗兰•沃尔费什(Fran Walfish)说,如果孩子拿玩具乱丢,参与他的游戏比对他吼“不要”更好。 【这样会痛痛,我们要温柔】 明星保姆玛瓦•苏格伦(Marva Soogrim)说,当孩子拉扯宠物尾巴或攀折花木时,这句话最好用。 【我们动嘴巴,不动手】 索尔金解释,孩子动手打人是一种需要发泄的表现,这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很多时候提问的为什么,连父母也反应不过来该如何回答。因此,有些父母会撒谎哄着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孩子成长喔。 对于宝宝提问“我怎么来的”,家长是不是常常撒一些谎来回答宝宝的问题。回答“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你是像桃太郎那样漂在小河上的”。谎言说着省事,但无形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及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不妨变撒谎为讲故事 2岁的彤彤特别喜欢吃糖,看见棒棒糖问是什么,奶奶干脆告诉孙女:“那不是糖,是小锤子。”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说一些谎言,但这些谎言首先要科学,其次要编些美丽的故事让孩子易于接受。类似于“棒棒糖是锤子”这种不科学的谎言是不能说的。 为了制止
老师 请不要告诉孩子: 如果他们再不听话就要告诉老师。 我们希望成为孩子们信任的朋友, 而不是他们最恐惧的的对象, 更不是他们害怕的敌人。 警察 请不要告诉孩子: 如果他们再调皮的话, 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 我们希望, 在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 会向我求助, 而不是被我们吓跑。 清洁工 请不要告诉孩子: 如果他们不认真读书, 长大就只能扫大街。 我们很低微, 可是我们绝不卑贱。 城市的环境, 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可以无愧地享受他人的尊重。 医生
网上评论说这是拳击冠军邹爸教育的闪光点,在这一点上的确如此,邹爸的言传身教让轩轩这一心智都尚懵懵的幼童做到不服输不放弃,并在赛后真诚的称赞对手。不得不承认,邹爸在对儿子的逆商教育上做得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或许有些爸妈会说:我要是运动员,也一样能这样教啊。可我不是,我怎么教孩子愈挫愈勇?怎么教孩子逆商、克服挫折、直面失败? 如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谓是被家人捧在手心,爸妈们为自家宝贝制定了各种智商情商培养,期待孩子学习更优秀、社交更出众,可是在孩子的挫折应对、逆境生存能力方面却欠缺着。长期的顺境却让孩子们的逆商越来越弱,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各种问题都呈现了出来,那些个因被老师批评几句就自杀、作业没完成就跳楼的新闻就是最鲜明、最血淋淋的教训,还有生活中那些玩不起的孩子,输了就耍赖,这些都让我们警醒着在对孩子挫折教育方面的不足。 可以说,遭遇挫折是每一个
活动目标: 1、学会句式"()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长大了叫()。" 2、知道青蛙小时侯叫蝌蚪,竹子小时侯叫竹笋。能用句式介绍竹子和青蛙的名字。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很多东西有两个名字。只要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现象。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 学会用句式介绍竹子和青蛙的名字。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做口腔操 一、说话引入,出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我们都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的名字。 2、出示:名字师:每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名字。(
你想让孩子在学习中或得快乐吗?正确的家庭教育,不仅孩子过得愉快,家庭关系也会有所提升。下面小编推荐40条来自国外家庭教育的有效经验,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最耐心和老实地作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安放一个陈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显示自己制作的东西。 4.不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只要这与她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作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 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儿。 10. 帮助孩子改善他的作业。 11. 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 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十分着重家庭教育,那么是如何体现的呢?亲亲宝贝小编认为,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家庭都不了解的话,就不能称赞自己的家庭教育了。 上周,武汉江岸区某学校在为初中新生登记学籍信息表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半左右的孩子在父母年龄一栏不知道填什么、4个孩子对自己家庭成员到底有多少人搞不清楚、2个孩子甚至填不出父母的姓名。这样的新闻可以说是对当前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多重拷问。 首先是对传统孝道的拷问。中国自古以来以孝道著称于世,对于连父母姓名、年龄都不知道的孩子,要让他们关心和体贴父母恐怕就是奢望了。这不能不说是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和亲情缺失的一种表现。 其次是对正常家庭交流的拷问。说实在的,现在的成年人都在忙,上班忙,在家也忙,忙得几乎和孩子交流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将孩子托付给了“喜洋洋和灰太狼”。试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彼此间的关心又该怎样体
随着熊孩子年龄的增长,脾气也越来越大,父母越来越不好管理啦,惩罚,就成为父母最常用的招数,可是,用久了也渐渐不灵光啦,到底怎么办才能让孩子既保持个性,又能随着你的指挥棒走呢,这8个方法,爸爸妈妈们不妨试一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温度计。 2、能正确地读温度计。 3、学会 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兴趣,并不要把温度计弄坏了不让手受到伤害呀。 活动准备: 体温计、气温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问老师说我感到今天有点冻手了很冷。老师我感冒了有点发烧不知道多少度,那么今天老师让你们认识一下气温计和体温计。 二、讲授: 1、我们来认识一下温度计,很多小朋友家里面有温度计,把温度计放在我们的卧室里面知道我们每一天的温度,我们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气温度计我们来看一下。 2、那么温度用什么单位来表示那?我们经常看天气预报说每天的温度是多少度。也就是说温度
周末带小D在家附近一个游乐场玩,看到一个中国混血的女孩,大概4岁,旁边坐着一位中国的长辈,是她的外婆。小D一进游乐场就直接往这个女孩方向跑,跟在她后面。 这时来了一个大概8个月的小宝宝,在我们周围爬行着,时不时地坐起来自顾自地开心地拍拍手。两个女孩对这个小宝宝都特别感兴趣,小D也时不时地指着她,对着我说,Baby, Baby! 这时,那个女孩跑到外婆那边,用中文问,那个宝宝为什么总是在流口水啊?那位外婆不知道是不是以为没人听得懂中文,非常大声地对那个女孩说,“这关你什么事啊?别人家的闲事少管,外婆从来不管别人家的事。” 我当时大为震惊,这几天一直对这件事挺不能释怀,脑海里反复出现那个女孩感到被批评后失望的表情。 也正因为如此,让我想起了去年冬天发生过的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那时小D正在出牙,也是天天流口水。一天,我们邻居家一
这些问题是该关心的吗?分享情绪问题,夫妻教育分歧 遇到问题:当有小朋友来家里玩,孩子不太愿意把自己的玩具与人分享,而且当小朋友临走时,孩子还会检查小朋友是否把他的玩具带走。作为妈妈,当时真感到尴尬,我该如何帮助他学得大方一点呢? 建议:当孩子一岁的时候就有很明显的自我界限,表现出保护自己拥有的东西的倾向,这是与生俱来的本性。相反,与人分享,利他的品格是后天习得的。所以你的孩子行为并不奇怪,你要接纳他的行为,而不要因为孩子的表现担心别人说你教育无方。有的父母会一把将孩子的玩具抢下来,送给别的孩子玩,以摆脱自己的尴尬,这只会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训练孩子分享品格的基本方法是正向增强。即当孩子愿意和别人分享他的玩具后立即让他尝到甜头,甜头包括口头的鼓励,奖励的玩具等。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在这当中,如果孩子有反复,也要以平常心待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