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你认为如果你对别人生气就表示你不喜欢他;或者你认为表达生气就表示不尊重或者没有爱。 所以当父母对你生气而大骂时,你可能就会全盘否定他们对你的关爱;或者父母的某些做法令你不高兴时,你可能会觉得有很深的罪恶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等等。 其实情绪只是反映出我们内在的感受, 并没有好坏之分, 每种情绪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因此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可以同时存在,爱恨可以并存。相反,如果仅仅为了某种情绪而忽略其他情绪,我们就无法完整地体验生活。 小强前两天因为小测试没考好,心理有挫折感,他一直责怪自己平时不够用功,考前没好好准备,考试的时候没有仔细审题,他觉得自己不是一块念书的料,比别人差很多,因而很灰心!他开始垂头丧气,故意远离人群,一个人躲在角落,心情很沮丧。 小冰把她的朋友小红的心爱的玩偶弄丢了。那是小红千辛万苦恳求妈妈买来的东
很久前某个周末,带兄妹俩在一个商场玩, 路过一个店铺,送了兄妹俩每人一个气球 在一个广场上上,兄妹俩把气球抛起来, 然后用手去拍 (远处有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拿着一个瘪瘪的气球在那看着) 妹妹玩着玩着气球滚到了那个小男孩旁边 小男孩赶紧捡了起来 小男孩将气球抱在自己胸前, 没有半点想还的意思, 话还说不利索的妹妹站在他面前, 眼巴巴的看着 我观察了一会,还是走了过去 孩子边说边朝自己的父母走过去, 我看着他们, 希望他父母出面相救 果然,父母还是出面了 僵持了好一阵, 我等到都有些
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相信很多小朋友刚开始入学的时候都不喜欢,不是哭就是闹的, 开学基本没有小朋友安安静静开开心心上学的,让孩子爱上幼儿园有什么好的方法。 从熟悉的父母身边去到陌生的老师身边,再到众多的小朋友中间,即将入园的孩子们是否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哭闹不肯入园怎么办?孩子即将入园,家长该做哪些准备,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又该如何冷静应对孩子在园期间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等一系列状况?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有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那些从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孩子,想第一天就快快乐乐的上幼儿园是不太可能的,要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父母是需要动动脑筋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要顾及孩子的感受,慢慢引导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试试这几招,也许能帮助家长和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 1.和宝宝讲讲幼儿园 在宝宝临上幼儿园的前1个月
然而却也有不少爸妈理智线断裂的説:「这套对非常坚持的『性情儿』根本没用!」到底是温柔教养对您家孩子行不通?还是爸妈根本误解了「温柔教养」的意义? 【认识现代育儿趋势──温柔教养】 比起过去透过高压控制的虎妈式严厉管教,温柔教养似乎已慢慢成为了育儿的首选趋势,所谓的温柔教养强调的是: 1.不用体罚、打骂方式来管教孩子 让孩子了解问题的塬因并学会自律,而非因害怕父母威吓所以被动的服从。 2.尊重孩子选择 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并适性发展,而非强压灌输父母自身的期待。 3.同理与接纳孩子的情绪 接受孩子的限制并且给予包容,让孩子也能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并学习更佳的情绪管理。 4.正向肯定的语言 透过鼓励取代惩罚,除了改变负面行为外,亦能增强孩子的正向行为。
小西西这个高中念得一点也不安生,这是最近外甥女留给我最多的印象。西西在我的眼中,一直是个叛逆的孩子,有多叛逆呢?三岁的时候就喜欢爬上我妈摞在床上厚厚的被子,然后学着奥特曼的造型大喊泰罗! 五岁的时候,就能拿着小棍儿追着胡同里的狗打。 七岁的时候,经常把同座位的小姑娘拧哭。 初中的时候不愿意上体育课,往厕所里钻。 高中生活虽然消停了不少,学习也还不错,但隔三差五的还是总和班主任因为学习的事情闹些小情绪,被叫家长是经常的事儿…… 总之,我外甥女给我的印象就是,太像个男孩子了…… 我妈至今还总是说我和姐姐的性格都有些偏男性化。 短发、牛仔裤似乎是万年不变的造型。 以前家里住的老房子油毡被大风刮跑了,都是我和姐姐蹬着梯子上房顶铺好的。 若干年前我和奶奶做伴儿的那几年,家中
晚上我们仨窝在各自的角落里看书,突然听到cc狂躁的用点读笔使劲戳书,起初我没大注意,继续看书,直到听到她的哭腔,才抬起头观察。 原来她正在用点读笔读书,读到一半笔没电了,她一遍又一遍的强按开机键,强开到最后,欢迎词都致不出来了,上来就是结束语“现在电量低,请及时充电,正在关机。”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当时的样子,再贴切不过——气!急!败!坏! 眼瞅着书跟笔都要被要这败家孩子戳烂了。 “cc,笔没电了”,我试着温柔的提醒了一句废话。果然她开始哇哇大哭,大叫着妈妈有电有电,并把点读笔塞到我手里,要求我一次又一次的强开机,好像换个人开就能有电一样。我耐着性子试了几次,当然还是没电,我试着拿去充电,她死拽住不松手,立马升级为嚎啕大哭。 我顾不上想到底是Trouble2还是敏感期,只知道,狂风来了,我家的女汉子又一次暴走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如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观认识番茄,形成相关经验。 2、启发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取得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洗净手进入活动室。 2、洗净的大、小蕃茄、白糖。 3、小碟子、勺子、盆子、小碗、毛巾、餐巾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欢不欢迎啊?(教师拿出放在口袋里的蕃茄)你们猜猜会是谁?(请幼儿摸,感知番茄的基本特征) 2、幼儿猜测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番茄,它是什么样子?(圆圆的,红红的) 二、感知蕃茄的特征。 1、你们吃过番茄吗?蕃茄的味道怎么样?(酸酸的,甜甜的) 三、分类 1、我们小朋友平时吃的番茄都是爸爸妈妈买好的,今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 2、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熊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熊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
1岁7个月的宝宝基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基本的语言能力。这时候父母可以和宝宝玩一些综合训练的亲子游戏,例如这个家庭模仿秀。 游戏名称:家庭模仿秀 适用年龄段:1岁7个月 材料准备:无 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帮助宝宝更好地利用声音去表达 让宝宝将某种声音和某种事物联系在一起 游戏方式 妈妈学猫叫“喵呜”、狗叫“汪汪”、牛叫“哞哞”、羊叫“咩咩”,让宝宝也跟着学。 宝宝厌倦了,妈妈开始教宝宝模仿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如模仿水哗哗地流、小汽车嘀嘀地叫、飞机隆隆地飞、火车轰隆隆地开、小雨淅沥沥地下等的声音。 妈妈“教课”完毕之后,鼓励宝宝即兴发挥,发出各种声音,用声音去模仿或形容事物。 宝宝模仿各
哥哥在幼儿园大班期间, 学校流行一种玩具 ▼ 他很想有一个 ▼ 设身处地想想, 如果自己是个孩子, 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我同意了他的提议 ▼ 玩具到手后, 自然是爱不释手 ▼ 结果,一周不到, 玩具坏了! ▼ 孩子想尽了办法去找我们帮他修 ▼ 可最终, 玩具还是没能修复 ▼ 那天早上, 孩子带着这个坏了的玩具出门, 眼睛闪着失望的泪花 ▼ 到了
可什么也阻挡不了,她那一颗因当妈而坚定陪伴的心。 不上班了,经济就缩水了。而她呢,看着那些好看的小孩衣服,好玩的玩具,再加上奶粉和尿不湿这些,一个月下来,花的真不少。 老公偶尔会提及,小孩子长得快,至于衣服够穿就可以了,玩具呢,买太多了,也没有意义。 可她没有当回事,只顾着买买买,几乎每一天都有快递。 直到有一天,她老公喝多了,跟她大吵一架,她才知道其实老公在心里,到底有多嫌弃她。 不上班,就会花钱,不给孩子弄吃的喝的,就买一些贵的海淘食品。 可是全职带孩子有多辛苦,她老公闭口不提。她因为长期睡不好觉,神经衰弱,因为带孩子,一年多都没有跟朋友聚餐了,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个家身上,他和孩子都进入梦乡了,自己还在做家务。化妆品早断货了,想着也不用出去应酬,就整天素颜。 以前的同事,路过她
1. 抓住每一个可以回应孩子的机会 让孩子有机会看到别人的意见,有助于发展他的观察能力和主见,这些都会让孩子更聪明。 儿子在小区里有个小伙伴叫小满,一岁多点他们就常在一起玩。当时小满还是个很黏人的小姑娘,只要妈妈离开距离超过5步以上就会嚷嚷,我称她是高需求宝宝。刚认识她们母女时,我都会担心小满这么“作”的宝宝会不会让她妈妈不耐烦。但小满的妈妈真的是个非常善于对宝宝的一举一动做出灵活回应的妈妈。 秋天的时候满地落叶,小满蹲在地上捡着脏兮兮的树叶玩,只要小满一个抬头示意妈妈,满妈就立即读到她的眼神,蹲下身回应说:哦,这是一片好漂亮的树叶,你看,树叶上有那么多小管子,小虫虫们就是通过这些小管子喝到水的~就像小满喝水一样咕咚咕咚…” 每到类似场景时小满都会一脸沉迷的样子。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忽略孩子的诉求,没有这样及时的回应,他们内心的很多探究可能也
首先家长需要放心的是,小朋友从熟悉的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哭闹是正常反应,不用太过担心,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针对孩子的反应采取措施,尽量缩短哭闹期,让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一般入园哭闹分为下面几种: 大哭大闹 哭闹剧烈,在地上打滚,甚至出现打老师等攻击性行为,由于情绪焦躁,可能会不吃不喝。 分析 这样的孩子一般性格外向,但是比较急躁,而且家长对孩子比较娇惯,呵护过多。 所以当孩子面对和家人的暂时分离、独自面对幼儿园的陌生时,无法抑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会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其他人或者外界环境上。 老师支招 幼儿园老师对待这样的孩子,首先是会尽量满足孩子的一些需求,转移孩子注意力,其次多抱抱孩子,和孩子有一些亲密接触,帮助孩子尽量快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 回到家中之后,家长要多给孩子鼓励,传递幼儿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铃铛球的多种玩法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2、练习投掷等动作。 3、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打包带制成的铃铛球人手一只,用长度约55厘米的绳拴上; 2、充气不倒翁四只(装饰成老鼠),放于场地四周隐蔽处; 3、场地布置,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扮演猫妈妈)带幼儿(扮演小猫)入活动场地。 二、热身运动。 1、寻找铃铛球。(幼儿在草丛中找出铃铛球)。 2、带铃铛球散步。(幼儿跟着教师带着铃铛球进行钻山洞、爬草地、穿花丛、跨栅栏等动作练习)。 三、玩铃铛球。 1、幼儿自由探索铃铛球的多种玩法。(教师注意观察不同玩法的幼
玲玲妈妈顾着买东西,就一会视线没在玲玲身上,她就跑开了拿着货架上的东西要买,玲玲妈不同意,玲玲就开始闹脾气,无视孩子的情绪玲玲妈妈又拉着孩子开始购物,期间孩子不断的捣乱,要这、要那,完全忘记了来之前的约定,让玲玲妈甚是头疼,最后在收银台付款时玲玲还趁妈妈不注意偷偷的拿起柜台上的零食放进车里,玲玲妈妈眼疾手快的又放了回去,最后在孩子的哭闹中和玲玲妈的精力耗完下回家了。 玲玲和妈妈的约定是在超市里要听话,但是玲玲有时却不认为或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捣乱的范畴了,而且之前的约定在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估计也忘的差不多了。因此带孩子外出时要这样制定规矩。 约定要具体 外出前和孩子做个约法三章,和孩子做约定时要具体,以去超市为例,告诉孩子你能乱跑,不能随便的动货架上是东西,做到了这两点会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要只说要听话不要瞎闹,孩
打了好多篇3岁叛逆期,看着翁小恩在这段时间慢慢的转变…突然觉得3岁也太可怕了吧!!! 以前那撒娇的孩子消失无踪,现在这个孩子每天都在挑战爸妈的底线,叁不五时发脾气嘶吼,摔东西,打人,顶嘴,只要一个一不顺他的心,就开始一哭二闹,常常我也被搞到理智线断掉…. 前阵子老实说,我还曾经因为不知道怎么教他,而大哭了起来,不想凡事用打的,只要当他发脾气时,带进去房间劝导,但都没有用,常常越劝越大声,两母子在房内硬碰硬,一个是尖叫怒吼大哭,一个是妈妈为了让他能听见自己声音,也跟着大吼…不知情的长辈,在门外更是心急,想说孙子还好吗?? 怎么会哭成这样?? 那段时间,我试了好多方法,为的就是可以用适合他的方式,陪他走过这转变期,我努力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然后刚好朋友介绍了我两本书,【你的叁岁孩子】、【带你长大】 看完后我突然豁然开朗~塬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茶的家乡,茶的种类是各种各样的,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2、欣赏茶艺表演,品茶,尝试自己泡茶,初步了解品茶礼仪。 3、初步感受、体验中国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茶具数套、开水、毛巾各种茶叶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赏茶 你们家人喜欢喝茶吗? 你知道有哪些茶叶?请你说说它的名字。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小小的茶叶展览会,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轻轻的摸一摸,闻一闻。 我们中国的茶叶种类非常多,刚才我们认识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如:龙井、铁观音、乌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比较外向、乐观、开朗,他的性格中也会有比较豪爽、外向、较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一面。 所以,情绪是可以成为一种人格品质积淀下来的。而人的性格,则与其将来如何生活、如何在社会立足息息相关。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讲一讲,父亲是如何在性格上影响着女儿们的。 ▌“孩子的智商像妈妈,性格像爸爸”为什么有道理? 很多身边的父母这样问:孩子的智力遗传于妈妈,孩子的性格遗传于爸爸——这话有道理吗?我觉得有一些道理。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妈妈常常是事无巨细的要跟孩子一起去做很多事情的人。从孩子出生到长大,可能都是妈妈在带着孩子做这个、做那个。 通常情况下,等到孩子大一点儿,孩子就会有更多机会跟着爸爸去见识外头的世界。及至成年,男孩儿就会跟着爸爸去闯荡,女孩子就会要出嫁了。在这个过程中,爸爸的性格影响就突显出来了。
曾经,泡妈也犯了这样的一次错误。 一次带泡泡去公园玩,因为临时要去趟卫生间,便嘱托孩子自己先乖乖玩会。出来的时候发现,泡泡正跟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对视着,泡泡高高地举着一个布娃娃,而小女孩在不停地哭。我赶紧走过去询问情况,小女孩妈妈告诉我,原来是泡泡借了她女儿布娃娃,现在她们要回家了,泡泡却不愿意归还。 了解清楚情况后,我感觉很是尴尬,赶紧叫泡泡归还。谁知泡泡根本不配合,一个人气嘟嘟地蹲在地上。我只好抓住他的手,盯着他的眼睛严厉说道:”泡泡,赶紧把娃娃还给妹妹!不然,我们立刻回家!“ 一说完这话,泡泡盯着我看了几秒,然后大力挣脱我的手,把布娃娃狠狠地摔在地下,这时候小女孩哭得更大声了。 当下的我非常生气,但又不想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泡泡,于是立马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说道:“泡泡,平时妈妈就告诉过你,第一: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同意,今天你这样
当孩子太兴奋时 小D有时太兴奋会出现大声尖叫,时不时还会拍桌子、敲打玩具。这非常正常的,小孩子的情绪调节不如我们大人,无法做到收放自如,一兴奋就变成了脱缰的野马,而兴奋情绪需要宣泄,最直接的就是用行动表达。但大部分情况,我们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不要叫,不要疯,不许敲玩具。”但常常没效果,有时还起反作用,最终以孩子大哭大人生气收场。 后来,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知道是小D体内的“洪荒之力”需要发泄。除了带到户外玩耍,我会在家和她玩枕头大战,在她的游戏垫上堆上很多很多枕头,有时把她埋在下面,有时让她翻过枕头山,有时我们互相扔枕头。直到她边笑边累得躺下时,我就会抱着她和她说,“玩的好开心,但是有时我们过于兴奋了,就需要让身体平静下来。现在你和妈妈一起深呼吸,放松,吸气~呼气~慢慢地,我们身体平静下来了~” 我抱着小D的时候也会和她一起做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