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如何与叛逆期宝宝进行有效沟通?
    如何与叛逆期宝宝进行有效沟通?

    1.了解叛逆期成因 处于叛逆期的宝宝一般表现出我行我素的行为方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他们自己观察的世界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想事情,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不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当他的我行我素跟大人的意愿不一致时,孩子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示反抗,表现出很叛逆的行为特征。 2.尊重孩子 父母在了解叛逆期的前提下,首先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尊重,而不是责骂或者硬性要求孩子按照大人意愿行事。当家长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他们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反过来他们也会尊重家长,愿意听从家长的规劝,或者愿意接受家长的一些观念。 3.建立共同规则 当孩子的做法违背社会的规则时,一味的纵容孩子和严厉的批评都是有偏颇的,当然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共同的规则。父母与孩子首先在规则上找到认同,让宝宝在认同规则的基础上再去规范他的思想

  • 你对孩子的数学启蒙,怎样才是对的
    你对孩子的数学启蒙,怎样才是对的

    这个时候,妈妈得到一口算神器,小孩儿学了几遍,顿时就茅塞顿开,眉笑颜开,再也不用为数学发愁了。 这广告看得我身边的妈妈都心痒痒。她们不止一次地问我,要不要买给孩子用啊?我也正愁着,上了中班还在掰着手指数数。有的孩子都已经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我顺着她们的话点头沉思:是啊,差距可真大啊。为什么天才总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都还在掰着手指呢? 但重点是,为嘛我看见蔡小姐掰着手指数着十的萌蠢模样还觉得特别可爱。我可不忍打断她,甚至在她绞尽脑汁想不出答案的时候,我还会怂恿她,来啊,手指不够脚趾来添啊。 蔡先森看了,总忍不住唾我一口,你到底是不是亲妈啊? 哼,我当然是亲妈,那些逼着孩子还在懵懂未知的时候口算心算神算的才是后妈好吗? 学数字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掰着手指或脚趾,都是正常

  • 大人孩子拖延症?用这5招就够了
    大人孩子拖延症?用这5招就够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既然那么多,不如拖一拖。——《拖延症》 一 个 小 时 . . . 以上这个场景妈妈们是不是很熟悉? 其实,类似这样的“拖延症”症状在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危害也绝不仅仅是“惹妈妈生气”这么简单。它不仅会耽误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了还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拖延症有一定的“传染性”,往往父母自己就是拖延症“患者”的,孩子也会很快被传染,而处在作息习惯、身心健康养成期的儿童更需要科学规律的时间管理能力。 那么,对于很多没有时间概念,甚至连钟表都看不懂的小豆丁来说,如何让他们认识到“时间”的概念,又如何引导他们管控好自己的时间呢? 方法1:沙漏 沙漏又叫沙钟,早在钟表发明之前,老祖

  • 克里克塔教案幼儿园
    克里克塔教案幼儿园

    活动目标: 1.体会“根据蛇的特点开展想象”的快乐,并进行大胆表达。 2.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友好互动的美妙境界。 活动准备: 幼儿作画工具、PPT、图画书人手一份、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包裹”引出活动 1.T: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克里克塔”。 猜猜“克里克塔”是什么意思? (克里克塔到底会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就知道了。) 讲述:从前,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老太太,名字叫路易斯·波特,(人们叫她“波特太太”幼儿其说。)她有一个儿子,在巴西研究爬行动物。一天早上,邮递员送来一个奇怪的包裹。 T:看一看,包裹在哪里?什么叫包裹?有没有见过包裹?故事里说“这是个奇怪的包裹”,你觉得它奇怪吗?为什么觉得它奇怪?

  • 孩子的一生是否幸福,竟取决于这个!
    孩子的一生是否幸福,竟取决于这个!

    一个下雨天,小男孩和奶奶在路边等待巴士。被大雨淋湿的他焦躁不安,但是,在奶奶温柔和充满想象力的指引下,小男孩看到了隐藏在生活中的另一面美好。 关于抱怨 “奶奶,雨这么大,我们为什么还要等巴士啊?” “树叶也会口渴的。你没看见大树正在用吸管喝水吗?” 每一株花草、一颗树木,都是有生命力的。奶奶用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忘记了下雨的烦恼,而将注意转到树木的滋养生长上,让他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生活中遇到麻烦时,我们是不是会忍不住抱怨呢?换个角度看世界,原来那些令你心烦意乱的事情,蕴藏着另一种伟大的意义。 关于欲望 “奶奶,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我同学那样有辆自己的车呢?这样就不用等巴士了。” “宝贝,我们干嘛需要车呢~你已经有一辆会喷火的巴士了。多酷呀!”

  • 亲密陪伴,为孩子搭建起心灵的后花园
    亲密陪伴,为孩子搭建起心灵的后花园

    阿桂是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来的,圆圆的脸、大大的眼,蛮可爱的样子,看见我们大人时脸上会露出怯怯的笑,女儿就读的幼儿园是非寄宿制的,但阿桂却是周末甚至第二周的周末才被家长接走,余下的每个夜晚,他或是住在年轻的、还未成家的班主任老师家,或是住在一位热心善良的园医阿姨家,我对阿桂这种奇怪的被托管方式极为不解,后来从老师那儿了解到,阿桂的父母离异了,妈妈是做销售工作的,平常很忙,常常加班,晚上没办法照看孩子,所以她只有把孩子托付给幼儿园,知道阿桂的情况后,我在心里很替这个小男孩难过和担忧。 每天去接女儿时,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阿桂和班上的小伙伴们在幼儿园的草坪上玩得很开心,但随着家长们陆续来把自己的孩子接走,和阿桂玩耍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少,最后只剩阿桂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草地上。如果不赶时间,我通常会耐心等着女儿陪阿桂多玩一会儿,有几次阿桂还会跟在我们身后走到幼儿园

  • 为什么你带孩子比别人累?
    为什么你带孩子比别人累?

    为什么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外国人却能一个人带一团队孩子? 先说个实例:我之前的英语老师。一个澳洲的老爷子。和我聊起来的时候也说,他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养个小孩会忙不过来。 他说他的作息基本上早上面包吐司加奶油色拉,高兴么煎个蛋煮个咖啡。衣服设定好在早饭的时候洗,吃完饭,几个孩子和他分别收盘子,拖地,晒衣服。弄完了上午一家几口人还能打个球什么的。中午来个面,或者批萨配土豆泥,色拉或者汤(汤一般买个罐头再往里面扔点新鲜蔬菜。)吃完放水池,下午熟睡的午睡,做作业的做作业。看书的看书。晚上同样,搞点吃得的然后把一天的碗扔到洗碗机一口气洗完。衣服收好。夜里聊聊天,看看书就睡了。他说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忙的。 和他聊下来以后我感觉,中国人之所以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有以下几点: 1、我们做饭前后花费的时间长 主要是做饭的方式往往依靠人力手工,他们白

    标签:育儿经验
  • 原来这才是我们真正爱看的奥运,不只是奖牌,人生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体验!
    原来这才是我们真正爱看的奥运,不只是奖牌,人生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体验!

    虽说奥运会的组织工作糟糕透顶,先是被爆出各种运动场馆准备工作一塌糊涂,然后是比赛的泳池一夜由蓝变成绿: 再是升起的中国国旗是错的…… 总之,各种情况都是醉醉的……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自打傅园慧的表情包出现后,巴西奥运会陡然让人觉得有意思起来。 金牌数不再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真性情和人情味。看孙杨回击霍顿攻击言论时的霸气回应“我是1500米之王!”,大家直呼太爽; 看秦凯在女子三米板领奖结束运动员绕场一周时,冲上前去和何姿求婚告白,我们大呼浪漫; 看谌龙夺冠后和场边的女友王适娴甜蜜和温暖的互动,我们大喊,狗粮撒太多啦~~ 哇,似乎是第一次,在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会如此肆意地

    标签:妈妈日记
  • 夸孩子千万不要说“你真聪明”,试试这15种说法 
    夸孩子千万不要说“你真聪明”,试试这15种说法 

    但是,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很严肃地提到,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可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哦!因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区别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会变化的。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所以,当孩子表现好时夸他们“聪明”,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和那些定量的天赋有关。Carol Dweck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她指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也更强。 这个成长型思维的概念,被绝大多数美国学校实践化了,比如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每个问题该怎么转换思维的对照表就贴在美国教室里。除此之外,Carol Dweck教授还提出了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可行的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方法。

  • 孕妈在家晕倒,3岁女儿做的事让医生们都惊叹了
    孕妈在家晕倒,3岁女儿做的事让医生们都惊叹了

    一位英国孕妈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晕厥不醒,她3岁的大女儿Emma自己拨打急救电话,接下来的事让医生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没法看视频的妈妈,可以看下面这组截图。 Emma不但描述了妈妈的情况,还清晰的报上了自家地址,急救人员赶到,救治了她的妈妈。 很多医生大V和急救组织都转发并且大加赞赏:小女孩没有哭闹太镇定了,她的表达、症状描述得很清晰,帮了急救人员的大忙。 连Emma的妈妈也想不到女儿可以那么冷静。其实,是你教的好啦。 看了视频,感动之余,我想作为妈妈,我们应该学到点什么才行。 那么如果我们碰到了这样的

  • 暑假家长最易犯的五种安全疏忽
    暑假家长最易犯的五种安全疏忽

        孩子在暑假时,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外出受到意外伤害,就天天让他们待在家里,认为这样很安全。其实不一定,如果父母疏忽的话,家里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需要格外地注意。     放暑假了,小孩在家的时间多了,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不要老往外跑,出现意外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但是,就算是在家里,好奇的他们也会种种发生意外,很多小小的疏忽就足以引起大灾祸,父母应更为谨慎!     安全疏忽一:防护栏间隔太宽,宝宝爬上去时被卡脖子     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睡觉的小床,防护栏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防止孩子睡觉时调皮掉下床的保护器,但千万不要忽视,这保护器也可能变成“凶器”。     有些儿童床的防护栏间隔过宽,宝宝总会好奇地将头深处防护栏玩耍,这样的动作很容易卡住宝宝的脖子。为了避免危险,赶紧看看家里儿童床的防护栏吧

    标签:家庭教育
  • 帮孩子构建自我:去早教不如下厨房
    帮孩子构建自我:去早教不如下厨房

    你想做个拖后腿的家长么 我们的孩子们往往比我们想象中具备更多的能力,家长们常常惊讶于他们的新技能,其实不一定是他们刚刚掌握,而是家长们刚刚才肯让他们尝试。你想做个“拖后腿”的家长么? 基于蒙台梭利的理论,六岁前的孩子都处于“有吸收力的思维”(Absorbent Mind)时期,他们开始用周围的环境和经验来构建“自我”。作为孩子生命中最先接触到的成人——父母,我们有机会给他们提供好的环境和经验,来帮助他们完成这种自我构建。 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务当中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看了5分钟电视,那就少了5分钟用来吸收经验的时间,这是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却很容易被忽视的事实。你可能会说,我很忙,我白天上班,下了班还有很多家务要做,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进行所谓的自我构建。那么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参与到日常家务当中。

  • 家庭教育:父母希望孩子听话,这是对的吗
    家庭教育:父母希望孩子听话,这是对的吗

      “听话”,这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口头禅。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   一位咨询者谈起父母对他进行听话教育的历程。“小的时候,姥姥照看我,妈妈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要听姥姥的话。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也常常问我,今天听姥姥的话没有。我三岁后上了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临走时也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问我,今天听阿姨的话没有。 我上小学时,每天都叮嘱我听老师的话,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上了中学还是经常叮嘱听老师的话。后来我工作了,也经常叮嘱我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的脸色办 事。好像在我的记忆中,‘听话’二字是妈妈对我讲得最多的。”   尽管没有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但从我平时对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察和我对一些同学的访谈中,可以总结出“听话”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入园,我用尽了洪荒之力
    孩子入园,我用尽了洪荒之力

    我希望虫虫能兴高采烈地走进他的幼儿园,能以愉悦的心情踏入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里程,于是我便早早地着手准备。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到能自己吃饭、喝水、睡觉、大小便、穿脱衣服鞋子。 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更自信,在陌生环境中,恐慌和焦虑的程度会大大减少,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刘涛说过:“车子有油、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对孩子而言,自理能力就是他们的“油”、“电”、“钱”,是他们获得安全感的源泉。 2、让孩子学会表达,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感受。 开学在即,习惯由家长包办的孩子不可能马上实现自理;第一次离开父母,肯定有许多情绪;在陌生的环境,身体或许会有不适。 于是,我们就要教会孩子清楚地表达:“我要喝水”、“我要尿尿”、“我肚子疼”、“我热”、“我想妈妈了”…… 有的孩子想尿尿却不敢

  • 初次入园,家长千万不要哭
    初次入园,家长千万不要哭

      讲讲述人:果果妈     宝宝年龄:8岁     果果现在已经上小学了,是个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都非常强的小帅哥,在老师眼里,还是个模范生呢。他的小学,是寄宿小学。在上小学前,果果除了上了几个月的日托幼儿园以外,上的都是全托幼儿园。     果果可以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没多想,就给果果选择了家边上的幼儿园。几个月下来,妈妈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果果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比较忙,所以从幼儿园里回来后,果果大多数时候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对果果那叫一个宠啊,只要是果果提出的要求,一概满足。妈妈觉得再也不能这么下去了,否则果果会变成一个小霸王。可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冲动的果果妈马上想到的是要送果果去全托幼儿园。在果果幼儿园第一个学期结束前,她上网寻找杭州各个全托幼儿园的信息,最终确定了一家离单位

  • 如何教会孩子从小学会包容
    如何教会孩子从小学会包容

      以下介绍几种方法,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帮助孩子接受别人身上存在的“不一样”的地方,并正确看待这些差异。   方法1:“柠檬”训练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个柠檬,然后要求孩子们了解它,孩子们可以在地上滚柠檬,也可以品尝或是闻其气味。然后把柠檬集中放在一个篮子里,让孩子们找出自己刚才玩的那个。   虽然有些柠檬脏了,弄瘪了,还有些上面有牙印,孩子们还是会认为自己的那个是最好的。   提示:把柠檬皮剥掉,再让孩子找出自己的那个柠檬,这时孩子便无法辨认了。这个活动能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人的外表存在差异,但内心都是一样的。   方法2:分析特征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与其他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别的小朋友可能比他矮、稍稍有些胖、戴眼镜、不擅长踢足球等,然后将这些特征进行比较。   提示:告诉孩子一个事实,每个人都

    标签:家庭教育
  • 别让孩子成为婆媳之争的牺牲品
    别让孩子成为婆媳之争的牺牲品

    下面我们说到的这个事情,可能很多家长也都会遇到过,一对婆媳因为一件事就闹了起来。 孩子放学回到家中,到底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会电脑玩会游戏呢? 看着二年级的女儿每天“玩”字当头,一进家门甩掉鞋子就坐在电脑面前,孩子的妈妈坐不住了,暴打了孩子一顿,孩子哇哇一哭,奶奶又坐不住了,认为媳妇打的太狠,喊来儿子过来镇压,结果引发了家庭矛盾,而且据说还惊动了当地派出所民警。 表面上来看,这是婆媳之争。 事实上,归根结底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快节奏的社会下,要求妈妈们做到:工作做得好,孩子带得好,还要身材好,似乎全方位都做好才是符合现代社会标准的好妈妈。但是,可惜的是“全能妈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妈妈们没有办法很好平衡家庭和工作,于是迫不得已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许这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让祖辈带孩子只是问题的开

  • 孩子在外面撒泼,这2个母亲的做法,让人不寒而栗
    孩子在外面撒泼,这2个母亲的做法,让人不寒而栗

    带孩子出去,他在外面撒泼无理取闹的事情,是非常常见的,作为家长,这2种方法你有做过吗? 高女士带着儿子去逛街,在饭馆吃饭的时候,儿子一点也不安分,东动动西扭扭的,宝妈正在玩手机,晃拗的让宝妈心烦,随后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威慑了一小会,儿子又不安分起来,吃饭期间,儿子动动这个摸摸那个,又想出去走走,结果把宝妈的碗给打翻了,面撒了一桌子,汤直流而下。高女士感觉儿子丢人了,二话不说,挥手就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还没哭出来,另只手又打了过来,两巴掌下去,孩子的脸立马红了,宝妈感到周围都在看,拖着儿子就急冲冲的走了,走了很久儿子那哭惨的声音还能听见。 高女士这种暴力的处理方法,让旁边看着都是心惊。而另一位宝妈,可能就冷静的出奇了。 宋女士周末带女儿来逛超市,起初说的好好的,结果一到超市全变的,女儿看见一些玩偶就走不动了,想让宝妈给买一个回去,

  • 递锤子?变手指?开窗子?快看看你是哪种好父母
    递锤子?变手指?开窗子?快看看你是哪种好父母

    递锤子的家长 给孩子最大的支持 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对一个名字很熟悉:邓亚萍。这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姑娘,是保持着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球运动员,并且依然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她的成功,离不开的就是一位“递锤子”的父亲。 邓亚萍从5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打球,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各大体校都将她拒之门外。然而邓亚萍就是不想放弃,就是想成为一名职业乒乓球选手,所以她的父亲没有跟她说:孩子,你不行,你不合适。而是成为了她坚强的后盾,给了她坚定的支持,没人教,就自己亲自教。看女儿练球心疼的掉眼泪,但女儿不说放弃,父亲就履行教练的职责。就是这样看似毫无希望的努力,造就了一代乒坛霸主的诞生。 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前途无量的天使,他们会有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梦想。然而在孩子们想钉钉子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跟孩子说不

  • 这对父母很穷,但却是最好的父母
    这对父母很穷,但却是最好的父母

    “不要把孩子负担不了的责任推到他们头上。”这个故事真好。和孩子之间的边界,不只是不要侵占。更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的承担转嫁在孩子身上。 生养的代价与孩子无关。我们的痛苦在孩子心里会放大到我们想象不到的程度。 有时候对孩子的不接纳,恰恰是对我们自己的不接纳。 什么样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 我陪你成长,却未必要求你伺我到老。我的努力不全是为了你,而是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你觉得高兴,我看着高兴,就已经足够。 我也是忽然想起这么一段话。 前些日子,遇到林冰以及她的母亲,突然觉得,父母就是孩子人生中的某一段轨道,一路高兴的日子,才能一路歌。 林冰是我的邻居,少年时代,很瘦很瘦。那些年,她的教室在我们楼下,路过的时候,她总坐在第一排,隔着讲台,我一直觉得老师是不容易看到她的。 林冰的瘦除了天生,也因为她家实在过得辛苦。 他的父亲是个环卫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