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病毒多接种要及时
    早春病毒多接种要及时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种细菌、病毒在这个季节大量繁殖,导致儿童各类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主要包括甲肝、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每年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佳方法,因为孩子在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   儿童常用疫苗分两类   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范钦颖告诉记者,小儿传染病种类很多,其中一些病毒性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儿常见传染性疾病,降低并发症危害性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范钦颖介绍,2005年国家正式实施的《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将我国儿童常用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

  • 怎样为孩子计划免疫
    怎样为孩子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儿童成长阶段的特点制定的 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麻疹、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病、乙型肝炎、流行性脑炎、腮腺炎、风疹等的预防。   儿童全程计划免疫的时间程序是:   1.孩子出生48小时内即可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10天之内口服麻痹糖丸1粒。   2.孩子满1个月时注射乙肝疫苗第2针。   3.孩子满两个月时再次口服麻痹糖丸1粒。往后每月1次,连服3个月,每次服药间隔30天。   4.孩子满3个月时开始注射白百破三联混合制剂疫苗,每月注射1次,连注3个月,每次注射间隔30天。   5.孩子满6个月时注射乙肝疫苗第3针。   6.孩子满8个月时注射麻疹疫苗1次,8个月以后的孩子每年秋末冬初季节注射流脑疫苗,1年1次,连注3年。   7.孩子满两周岁时加强注射白百破三

  • 宝宝发烧手脚发凉为啥
    宝宝发烧手脚发凉为啥

    孩子本来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却冰冷,待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又慢慢地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假寒真热现象呢?   这主要是因为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棉衣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使得小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的散发而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烧、抽搐。   因此,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家长应认真区别是真寒还是假寒真热。辨别孩子真寒还是假寒真热的简便方法是: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如家中没有体温表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对面感觉孩子呼出气体的温热

  • 孩子啥时不宜打防疫针
    孩子啥时不宜打防疫针

          为了提高孩子免疫力,防止传染病,家长要及时给孩子打防疫针,但省疾控中心专家刘西珍指出,有些情况则不宜打防疫针。   1.在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治愈这些病后再接种。   2.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的儿童,应查明发烧原因,治愈后再接种。发烧往往是流感、麻疹、脑膜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接种疫苗会加快发病,还会加重病情,使病情复杂。   3.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正在恢复期的儿童应缓期接种防疫针;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也不宜接种,体质较差时对接种疫苗引起的轻度反应承受不住,接种后往往会发生较重反应。   4.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有过敏体质及喘哮、荨麻疹、接种疫苗曾

  • 为何初入园孩子易生病
    为何初入园孩子易生病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好好的,一上幼儿园就变得“体弱多病”了呢?   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孩子平时受到“很好”的照顾,身体的抗寒抗疲劳能力较差;二是孩子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平时较少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身体的抗病原体能力较差。   孩子在受寒或疲劳时,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再遇到病原体侵袭,就很容易生病了。   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在出生6个月时基本消耗完,此时,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抗体是有高度特异性的,只有当孩子的机体受到某一种病原体的侵袭后,才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也就是说,对于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孩子只有接触了它们,他的机体才会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

  • 冬季感冒的家庭疗法
    冬季感冒的家庭疗法

    黄芪茶预防法:取黄芪10克,白术、防风各6克,乌梅1个,将其放入保温杯中,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可防治感冒,增强抗病能力。   搓四心退热法:取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少许,一起捣成糊状,再用一盅酒调匀,以纱布包好擦前心、后心、手心、脚心,擦后半小时即出汗退热,第二天便可恢复正常。   脚心敷药法:热水洗脚,擦干后用小块麝香虎骨膏贴于脚心涌泉穴(在足掌心前1/3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24小时更换1次。   禽蛋法:生姜50克,去皮切成丝,加水煎沸后放入2个鸭蛋(去壳打散),稍搅,加入白酒20毫升、盐少许,再煎3~5分钟即可。趁热吃蛋喝汤,盖被取微汗。

  • 打流感疫苗前先洗澡
    打流感疫苗前先洗澡

      每年9月、10月是进行流感疫苗注射的时节。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的刘纪平主任医师指出,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很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攻击,因此,如果家庭经济情况允许,且孩子本身没有禁忌症,所有的儿童都应该注射流感疫苗。刘主任特别提示说:“6至35个月的孩子需要接种疫苗2次,每次0.25毫升,且中间至少间隔4周的时间。”    据刘主任介绍,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特别是对鸡蛋过敏就不能注射流感疫苗。孩子有腹泻、发热、感冒等症状时,即便很轻微,也决不能注射。    带宝宝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前,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仔细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尤其是精神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有些打蔫,可能就是生病了,要推迟疫苗注射的时间。第二,因为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伤口不能沾水,所以最好事先给宝宝洗个澡,然后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这样既方便挽袖子打针,也不

  • 小儿的空调病
    小儿的空调病

          酷暑难耐,让疼爱孩子的父母心急如焚,为了防止幼儿受到暑热的袭击,因此,父母们喜欢让他们一直呆在空调房里,以为这样是最好的。但是,专家提醒:幼儿久吹空调不仅会患上感冒,还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大、空调房空气不流通等原因引发肺炎。    儿科专家揭示病因:由于幼儿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成年人不能感受到的温差,幼儿却能明显地感受到。在空调房里的冷空气环境下,幼儿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交感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抵抗力减弱,加上空调内各种细菌、霉菌生长繁殖,空气被污染,所以非常容易患上肺炎。   为此,专家建议父母:幼儿不能长期生活在空调房里,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早晨起床后,

  • 换季时节须提防传染病
    换季时节须提防传染病

      眼下,气温逐渐回升,同时春节假期结束,大量流动人员返城,由于气候因素和人口流动极为频繁,易于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提醒,目前须重点预防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甲肝等肠道传染病。   专家说,冬春之交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肠道传染病则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体温38摄氏度以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痂疹为特征,常成批出现,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头部、脸部、胸部、四肢近端等部位。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水痘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好发于冬季。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集体单位中如发生水痘,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一直隔离到全身水疱完全干燥结痂为止。   流行性腮腺

  • 9种儿童疾病新视点及防治主张《2》
    9种儿童疾病新视点及防治主张《2》

      新视点6:异食癖——是一种儿童失常的强迫行为   儿童患了异食癖,会喜欢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泥土、指甲、纸、蛋皮等。虽然这种行为在别人看来难以理解,可他们却感到其乐无穷,不吃就难受,即使父母百般制止或把东西藏起来,也会想尽办法偷吃。   一直认为,发生异食癖的孩子就是因体内缺乏某些营养素,如铁、锌等微量元素而引起。研究表明,异食癖除因营养素缺乏外,其实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理由是异食癖大多发生在1岁半至6岁的儿童身上,而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周围环境不了解,于是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如果父母没有能够及时制止这种行为,任其发展便有可能养成习惯,并不一定都是营养素缺乏而引起的异食癖。   防治主张:   对有异食癖的孩子先要找出原因。如果不是营养缺乏引起,父母应加强照料,矫正这种不良习惯,

  • 与精神发育迟滞有关的颅脑畸形有哪些主要表现
    与精神发育迟滞有关的颅脑畸形有哪些主要表现

    (1)先天性脑积水: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惊厥、共济失调及瘫痪。CT检查,阻塞部位以上的脑室扩大。(2)Dandy Walken syndorme:主要表现为2岁前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迟滞、颅内压高症状、眼震、步态蹒跚、头颅前后径明显扩大、枕部扩大显著,颅骨透光试验透光区呈三角形。CT检查:后颅凹大部分为脑脊液囊腔所占据,脑干前移,小脑半球很小并向前、外侧移位,两侧脑室及三脑室扩大。(3)脑穿通畸形:有中、重度智力低下、癫痫、失眠、球麻痹、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脑瘫。CT检查,脑内边界清楚,呈脑脊液密度的囊腔,不能被强化,并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相通。(4)巨脑回畸形:主要表现为重度智力低下、癫痫、去大脑强直、脑瘫。CT检查,头大,脑室正常或轻度扩大,脑质增加但密度正常。(5)胼胝体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惊厥、脑积水,可以有椎体系、椎体外系及小脑症状、体

  • 发热伴抽风状慎用抗癫痫药
    发热伴抽风状慎用抗癫痫药

    入冬以来,气候寒冷且较干燥,是感冒的高发期。感冒发热的孩子不少伴有“抽风”症状,家长担心孩子患有癫痫。但是,高热性惊厥,不一定是癫痫,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用药,应到正规医院确诊后进行规范治疗。    案例:2岁的晓月和3岁的小朋两位小朋友,最近患感冒,发热到38摄氏度孩子就出现口吐白沫、眼球上翻、全身僵直等“抽风”症状,而且相隔一年已经发作二三次了,每次按压人中穴位1至2分钟可以缓解,缓解后孩子没有任何异常。家长担心孩子患有癫痫,到天坛医院儿科就诊。    小儿发热伴有“抽风”不一定是癫痫    医师称,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属于高热性惊厥,不一定是癫痫,家长不要着急。据统计,约3.5%的人曾经有过一两次惊厥发作,其中癫痫患者仅占0.5%。癫痫是老百姓所说的“羊角风”,属于一种慢性脑部疾病,患者临床上出现反复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

  • 癫痫患儿切不可随意停药
    癫痫患儿切不可随意停药

        5岁男孩洋洋在两岁时被诊断为癫痫,三年来一直连续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虽然这期间偶有癫痫小发作,但症状都能很快得到控制。10天前,患儿口服的抗癫痫药吃完,父母因忙于生意没有顾得上到医院为孩子取药。停药后第8天一大早,正在床上玩耍的洋洋突然出现紧咬牙关,双眼上翻、四肢抖动、口吐白沫的惊厥症状,惊慌失措的父母忙将孩子送到医院,在送往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的路上,洋洋频繁抽动达20多次,最后一次抽动持续一个多小时不能缓解。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ICU病房曾冬生副主任医师介绍,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出现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在治疗上需要长期有规律地服用抗癫痫药物,其疗程根据患儿特点、发作的严重程度、发作类型进行调整。减药或停药都应慎重地、逐渐地进行,若突然停用抗癫痫药物可引起严重的发作加频或癫痫持续状态。该患儿出现

  • 小儿髋关节脱位早就医
    小儿髋关节脱位早就医

    髋臼发育不良,对股骨头的包容不好,导致股骨头脱出中心,临床上称之为髋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我省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医院骨一科主任杨健告诉记者,此病诊治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好坏,如果患儿在一周岁以内,保守治疗即可;如果超过一周岁,就只能采取手术治疗,且手术成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目前,小儿髋脱位的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遗传因素、胎位不正(尤其是臀位产)、母亲小骨盆、后天因素影响(如不正确捆绑包扎婴儿)、特发性(即排除以上因素)。根据病情,小儿髋脱位在临床上分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全脱位。   据杨健主任介绍,小儿髋脱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婴儿出生至一周岁以内被确诊称作早期诊断,这期间采用非手术治疗或辅助手术方法即可治愈。如果

  • 提升BB免疫力的13个高招
    提升BB免疫力的13个高招

      有了宝宝后,父母们最担心生病问题。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方法,就可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次数。   1招: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2招: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   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生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3招: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

  • 儿童糖尿病都有哪些症状
    儿童糖尿病都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不足而引起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病,其特点是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尤其糖代谢紊乱为明显,尿中大量其特征故称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有I型和II型及青年成熟期发病型等几种类型,其中98%属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B细胞遭受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学龄前期和青春期发病率较高,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已知I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有关,但本病多属基因遗传,因此遗传概率并不发病,70-80%的患儿在起病 胰岛素细胞自身抗体降低,一部分患儿体内尚能查出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胰岛素抗体。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说明本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化学毒素,不良饮食等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促进能量储存的激素,要促进糖的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肝脏

  • 呵护宝宝一生的家庭免疫计划书
    呵护宝宝一生的家庭免疫计划书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成长,可总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小病痛会袭击宝宝,让爸爸妈妈措手不及。如何才能够未雨绸缪,让宝宝少生病呢?最有效的自然是预防接种。那么,该如何正确并有选择性地给宝宝更多的保护呢?   目前给宝宝注射的疫苗分为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两类,也称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7种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即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知道吗?这7种疫苗可分别预防9种疾病(包括结核病、乙型窗体底端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0种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气管炎疫苗、兰菌净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 隔玻璃晒太阳不能防佝偻病
    隔玻璃晒太阳不能防佝偻病

          佝偻病是因为缺钙的说法太片面,所以单纯补钙效果差,而要经常给宝宝晒太阳。   虽然多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但是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达不到预防佝偻病的效果。晒太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尽量暴露皮肤,但在炎热的夏天太阳不能直晒宝宝,可以选择上午8~9点钟,下午4~5点钟,在树荫下、屋檐下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冬天则要选择天气较好的中午。晒太阳时注意保护眼睛。每次晒太阳的时间根据宝宝的情况,可以20~30分钟不等,一天尽量多些晒太阳的时间。

  • 婴儿发热首选物理降温
    婴儿发热首选物理降温

          7月7日,记者从南宁市区部分医院了解到,进入6月份以来,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到医院就诊的婴幼儿发热病例增多。不少孩子反复发热数天,家长们心急如焚,每天奔忙于家和医院之间,劳心劳力却收效甚微。对此,医生提醒家长,患儿在及时诊治后,家庭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要学会日常护理。   甄宏博士说,由于退热针剂副作用较多,因此婴幼儿应首选口服退热药物,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和布洛芬(如美林)。由于这些药物都配制为水果口味,易于为婴幼儿接受。而退热药物的服用也有讲究,以前多为体温超过38.5℃时服用,而现在的观点认为:为了发挥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每日服用4次(即每隔4-6小时服用1次)更加合理,同时孩子的体温也控制得更趋于平稳。   广西中医一附院儿科的李伟伟主任说,幼儿发热治疗家庭护理也是非常

  • 肺炎与感冒不同
    肺炎与感冒不同

      小儿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小儿健康乃至生命的重要疾病。可有时它又与小儿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被家长误为感冒,以至贻误病情。其实,鉴别它们并不太难,从以下测、听和看等方法入手即可:   测:是指测体温。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以上,并持续3天以上不退,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一会儿。小儿感冒也发热,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用退热药效果也较明显。   听:是指听孩子的胸部。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听其胸壁。要求室温在18℃以上,先将孩子上衣脱去,将耳朵轻轻贴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时会听到“咕噜儿”、“咕噜儿”般的声音,医生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声音。 看:主要看以下4个方面。   看咳嗽及呼吸是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