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指的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5种感觉,宝宝将主要通过五感来认识这个世界。感官能力发展越好,大脑对于各种讯息的统合能力就越强,越有助于日后的整体发展。 视觉训练 0~2岁视觉发展 发展期 发展特征 出生时 此时宝宝是个“大近视”,只能看得见模糊的影像,可辨识的距离只有20~30厘米。 1个月 发展出聚焦能力,能逐渐辨认明显的轮廓。 3个月 开始注意到周围的物品,会转头看东西,开始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 5个月 视野开始往两侧及上下扩展,能观察到更多的物体。同时也已发展出较好的视觉追视能力,当有东西在眼前晃动或左右移动时,眼睛会跟着物体一起移动。此时也能够辨认鲜明的颜色,会对颜色鲜艳的物品感兴趣,并已经发展至可以使用两只手一起玩玩具。 9个月 宝宝的视觉
●适应能力发育水平 1.能将四块方木排成一列,组成“火车”。 2.能模仿画垂直线和圆圈,画的垂线与实际垂线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画的圆可能弯弯曲曲,甚至没有闭合。 3.将形板转180度后,仍能将三块形板放进相应孔内。 4.颜色板能放准三块。大人将印有五个形状的颜色板放在桌面上,先让宝宝对圆形板,如果不会可以示范(只允许示范圆形)。然后给宝宝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和十字形,当他放好移开时大人不作任何表示。宝宝能放对三块图形(不含圆形)。 ●居家测试方法: 大人拿一本书,做出一页页翻书的动作,鼓励宝宝也这样去翻,观察宝宝翻书的动作。 贴心提示:如果宝宝能用手捻书面,并每次捻一页,连续翻3页以上即为通过。 ●促进发育方法 1.排位置 用一张大纸画一张脸,然
长期以来,“晚餐吃少”已被人们奉为经验之谈。其实,这种说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成人尤其是老年人或肥胖的人来说,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然而对于儿童就另当别论了。 儿童的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胃容量较少,食物在胃内停留三四个小时就被“排空”了;另外,儿童肝脏中储存的糖原不多,耐受饥饿的能力也较差。而晚餐与第二天的早餐相隔10多个小时,如果用成人的标准来限制孩子的饮食,恐怕没到夜里上床睡觉,孩子就会感到饥饿了。 更要注意的是,儿童正处于体格和智力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所获得的营养不仅要用于维持日常的活动,还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而这种发育通常都会在夜间睡觉时发生。因此晚餐吃得太少,就无法满足孩子夜间生长的需要。这样长期下来,其生长
有的宝宝可能爬得不是很好或根本还没学习爬行,就已经开始学习站立走路了。上海市人口与发展中心在母婴健康社区进行的调研中显示,不会爬就会走的幼儿比例高达24.4%(61/250)。年轻的爸爸妈妈可能会觉得这样子是代表宝宝长得快,长得好。实际上,不会爬就会走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容易出现心智问题。 宝宝运动能力发展顺序: 先会爬再学走 人的脑神经系统是人所有活动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拥有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目标是传递信号和发布命令。但刚出生的宝宝脑指挥中心是不会指挥的,经过1年的工夫(即在婴儿时期),宝宝通过眼看、耳听、皮肤触、舌头味觉、鼻嗅等过程(医学上称感觉统合过程),脑中的各种信号路径就建立和发达起来,这其中伴随着宝宝的运动能力的顺序发展,从3个月把头抬起来,5个月时会爬了,6~7个月孩子会坐了,9个月孩子站起来,1岁会
婴儿适当地笑,可增进健康,但过分大笑,则有损婴儿的健康。所以成年人在逗笑婴儿时,一定要把握分寸和尺度。婴儿过分大笑会产生以下伤害: ①使胸腹腔内压增高,有碍胸腹内器官活动; ②易造成暂时性缺氧; ③进食、吸吮、洗浴时逗笑,容易将食物、水汁吸入气管; ④逗笑过度,会引起痴笑、口吃等不良习惯;大笑会引起大脑长时间兴奋,有碍大脑正常发育; ⑤过分大笑还会引起下颌关节脱臼。
有些婴儿带着一两颗牙出世,一般是下门齿。由于有牙,喂哺母乳时容易咬疼乳头,所以医生会建议拔去。通常长出牙齿有两种情况,一是真正的乳牙,一种则是“马牙”。“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齿,只是未被吸收的上皮组织,通常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自动脱落。 真正的乳牙,是乳牙提早萌发,又称“诞生牙”,发生率约1‰。出生后,多数乳牙经过3~4个月成长后,就会十分稳固。拔牙反而会造成缺牙、发音不标准等问题,甚至可能因不美观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但有时奶瓶喂养过程中,乳牙会摩擦舌系带,导致创伤性溃疡,这时需改变喂养方式来解决;少数乳牙牙根发育短,易松动、脱落,有掉进器官引起窒息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时拔掉。
过早接触电脑严重阻碍幼童们学习生命中某些重要的求生技能,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成就。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儿童教育专家和医生正在发出同样的警告。 以下是电脑对儿童所造成的一些影响: (一)削弱思考、想像力、创造力 有了电脑,儿童不再需要做太多思考工作,他们所需做的只是学会如何对电脑屏幕作出某种反应,以浏览软件。这可导致儿童们惯于草率揣测答案,并没认真地对问题彻底思考,反正操作软件看答案只是举手之劳。教育专家为幼童所制作的教育软件大多属于死背式的学习模式。一份美国报告书说:“至少有755种儿童教育软件是不适合买回家用的。”一些软件不准学生们考虑它的范围以外的抉择,结果学生们的想像力变得狭小刻板,失去了创造力,也没有了被授权克尽所能解决问题的满足感。美国东南密苏里大学以4岁和5岁儿童进行了9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接受
孩子的身高与很多因素有关,儿童营养学专家认为,在诸多的后天因素中,营养是至关重要的。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长高都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各种组织器官都由蛋白质构成,例如肌肉组织、内脏、大脑组织以及许多重要的生命物质,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凝血蛋白、支持抵抗力的抗体等等,因此选择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类、牛奶、大豆、鸡蛋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适当补充矿物质对骨骼拉长非常重要 钙、磷、镁等矿物质是构成骨骼架构的最基础元素,有资料表明,骨骼中三分之二的矿物质中9
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身材矮小带孩子去看医生。就医时,医生往往遗憾地发现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对于身高增长的治疗已经收效甚微甚至无能为力了。 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李辉研究员说,对于儿童身材矮小的治疗,年龄越小越好。青春期(女孩大约10岁、男孩大约12岁)前进行治疗效果最明显。父母应该了解儿童的生长规律,并注意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是否在正常范围,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有早长晚长,20岁还蹿一蹿”,但当发现孩子真的不长个儿时,再到医院为时已晚,孩子骨骺 可能已经愈合,不再长个儿了。 3岁以上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一般在5~8厘米,如果身高增长不足4厘米,就可以认为是生长迟缓。医生常常用身高的生长曲线图来判断儿童身高增长的情况,这种曲线图也可供父母使用。父母可以把不同年龄间
关于南瓜,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西方国家,万圣节的晚上,小朋友们会穿著女巫、精灵等特异的装扮,手上提着南瓜灯笼,挨家挨户地模仿妖怪来索取糖果、糕饼,嘴里还会大喊着:“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现在,这股风潮渐地也在国内发酵。的确,秋天是个吃南瓜的好季节。不信?请瞧瞧以下几个理由 秋天吃南瓜的五个理由 理由一:应景 源自于古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塞尔特民族的万圣节,这项在当时称作Samhain的庆典意谓着收成的结束与冬季的来临。在这一天小朋友们会穿著女巫、精灵等特异的装扮,手上提着南瓜灯笼,挨家挨户地模仿妖怪来索取糖果、糕饼,嘴里还会大喊着:“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 理由二:改善秋燥症状 秋天气候干燥,许多小朋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嘴唇干裂、鼻腔流血及皮肤干燥等症状。现在又是“流感”高发季
责备时请使用适合2岁幼儿的方法,如果超过这个水准,就无法收效。 1、一次只责备一件事 一次只能责备一件事情,有的父母生气起来,把从前和现在的事都数落一番,令幼儿莫名其妙,不晓得自己为了什么事情挨骂。 2、禁用吓唬法 “不说要尿尿的小孩,要把他的小鸡鸡剪掉,知不知道?” 两岁的幼儿还不能控制尿意,这样吓唬他,会使他经常怀着恐怖感,因为2岁的幼儿并不知道妈妈是跟他说着玩的。 3、必须合乎道理 幼儿拿着石头正准备打玻璃窗时,双亲把他手中的石头抢过去是理所当然的,幼儿本身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有些父母往往为了惩罚孩子,而采取不合乎情理的手段,如此一来,对惩罚的意义尚不能理解的2岁幼儿,就会认为双亲是可怕的。 “乱丢石头的小孩,不准他吃饭!” “乱丢石头的小孩,今晚不准他进屋子!” 用这种方法,2岁幼儿是无法理解的。此
3岁孩子的主动幻觉生活会帮助他探索并理解关爱和对独立的渴望、抗议以及恐惧等许多复杂的情感。 他不仅赋予自己不同的身份,而且经常也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特性和情感,例如树木、钟表、卡车和月亮。例如如果你问他为什么月亮在夜间出来,他可能会说“它为了和我说晚安。”有时,学龄前孩子会将你介绍给他一位想像中的朋友。有些孩子在长达6个月时间内一直保持同一位虚构伙伴;有些孩子每天更换虚构的伙伴,另外还有孩子根本没有伙伴,而喜欢以动物代替。不用担忧,这些虚构的朋友偶尔可能代表孤独或情感波动,虚构实际上是孩子对不同的活动、会谈、行为和情感进行样本分析的创造性方法。 你也会注意到,孩子整天在幻想与真实之间自由地跳动。有时孩子会深深沉浸于他虚构的影像中,而不能区别什么时候虚幻结束和真实开始回归。他的玩耍体验甚至也可以进入真实的生活,有时晚上吃饭时他会认为自己是超人
英国科学家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方式能决定他们成人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因为母亲的爱抚能永久改变婴儿的基因活动。 研究人员发现,母鼠的爱舔能刺激小鼠大脑产生一种在受到压力时安慰身体的基因。和没怎么受到母鼠关爱的小鼠相比,经常受到母鼠爱抚的小鼠长大后没有那么焦虑和胆小,分泌的紧张激素也较低。专家们认为,虽然对人类而言,母亲的行为对婴儿所起作用可能与老鼠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理和机制是一样的,即基因表现会因母亲和婴儿的相互作用而永久改变,并对其行为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因此,给婴儿多些亲吻、拥抱,您孩子的心灵将更加健康美好。 虽然长期以来,人类的一些研究已经发现母亲的关爱与子女日后心理健康的联系,但这项对老鼠进行的研究才首次精确测试出母亲的行为是否真的对后代产生影响,以及子女的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形成成年后的性格。
有的小宝宝出生后没几天,两只眼睛出现了黄白色的分泌物,而且越来越多,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妈妈心里非常着急,担心是不是自己在照顾上出了问题?于是便开始降低室内温度,给宝宝的包裹及穿着也往下减,连母奶都不敢多喂了,惟恐宝宝太“上火”,但并不见好转,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宝宝此时患了“新生儿结膜炎”,这是新生小宝宝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眼病。 新生宝宝易患结膜炎的原因 1.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对病菌的抵抗力太弱,以至那些对成人和大一些儿童不会致病的细菌,也可能让他们遭受感染。 2.泪腺尚未发育完善,因而眼泪较少,不易将侵入的病菌冲洗掉,而使它们在眼部繁殖发生结膜炎。 3.出生时,婴儿的头部要经过妈妈的子宫颈和阴道,眼部很容易因这些部位有病菌污染而被感染。如妈妈阴道的衣原体检查为阳性,从阴道分娩的婴儿70%都可能被感染,其中1
2-3岁是孩子语言能力突飞猛进的黄金时期,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忽略了给小宝宝的语言环境,这也是帮助他们打开绚丽多彩的语言宝库的金钥匙。 我的儿子奇奇过2岁生日的时候,还基本上不怎么会说话,只懂得少量的词和一个简单的句子:……走,他会用这个句子来描述所有他看到的并且能说出来的东西,例如:花……走!猫……走!看着别的和奇奇一般大的孩子,已经可以说很多完整的句子,甚至能背简单的儿歌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过,我提醒自己,过一段时间,奇奇就好了,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用太焦虑。因此,每当奇奇用他的句型说出一句话的时候,我还是会鼓励他,表扬他有进步。我努力地不让自己去想为什么我的奇奇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能说很多句话了呢?几个月过去了,奇奇的词汇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我周围的邻居和朋友也开始催促我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和医生面对面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她能告
孩子开始换牙的时间可以前后不一,牙齿生长的速度也不尽相同。一般出牙的时间在6—12岁,14岁以内应该完成换牙。有些孩子换牙期恒牙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舌侧或唇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一般认为这是孩子吃软食品多,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的原因。随着市场加工食品的增多,儿童食物软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过软的食物造成了儿童牙齿缺乏锻炼,面部皮肤肌肉力量变弱,眼球的调节机能减弱,导致视力减弱。长期的咀嚼无力,使得下颚变得不发达,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齿咬合错位。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孩子牙齿生长与牙弓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孩子在换牙之前,就应该经常咬一些硬的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公布了“中国十城市0~6岁儿童儿童健康状况不平衡与各地饮食习惯有关,有的南方地区存在“集体偏食”现象。 推荐阅读:辅食添加时间基本合理的婴儿不到一半,多半婴儿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不利于婴儿的营养摄取和健康成长。 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是4至5个月(占28%),这是科学喂养所倡导的时间。但调查中,早于4个月(占37%),晚于5个月(占35%)开始添加辅食的儿童仍占相当大比例。调查发现,在8个月内仍未给婴儿添加豆制品、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和鸡蛋的比例分别为:57.9%、45.8%、42.6%、30.1%、22.9%和13.2%。 此外,调查还发现,在购买婴儿辅食时,86%和62%的家长考虑的因素是质量和品牌,仅有28%和8%的人考虑的是价格和产地。家长主要从亲戚、朋友、同事和电视那里
◎ 不做温室中的幼苗(团团妈 宝贝年龄:3岁3个月) 团团3岁3个月了,极少生病。团团还有让别的妈妈羡慕的良好生活习惯,不但吃饭总是很香,入睡也很容易,自己很快入睡,一觉到天亮。我的体会是,宝宝就像小苗一样,生长在山野草地,经历风吹日晒雨淋却总是生机勃勃,根深苗壮,相反,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长大,享受着细致的呵护,一旦离开园丁的照顾,它就很难生存。我们的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太过精心的养育,会让宝宝逐渐丧失他自身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让宝宝变得娇嫩,不禁风雨。 团团出生在12月,3个月以后天气转暖,只要不是大风或者下雨,我每天都带他出去,夏天的时候更是一天有三、四个小时的室外时间。他不满一岁的一年里,有时候,因为有要紧的事要办,我甚至在炎夏的正午阳光下推着他出门,也在秋风细雨里用雨伞罩住
正常的新生儿一出世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这些反射能够反映出你宝宝的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有些早期异常也可从这些反射的变化中看出来。如你把拇指同时压在新生儿的两侧手掌,他的嘴会张开,并向前低头、有闭眼的动作,这叫巴巴啃,这种反射在出生后即已出现,6周后会逐渐减弱,如果生后4个月仍持续存在,则表明有脑部病变。 当你用手指抚摸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转向抚摸的这一侧并张开其嘴。新生儿来到世界的一个重要本能是“准备吃”,而觅食(或寻找)反射就是为了使其容易获食。 在新生儿安静觉醒状态下,母亲将新生儿抱在怀里,使新生儿左颊触碰其母乳头,此反射先会引起婴儿将头转向左侧,并张开上下唇,然后寻找并咬住乳头开始吸吮。这种生后即出现的反射叫原始反射(又称新生儿期暂时性反射),这类反射是新生儿生后所特有的本领。随着年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是系统地刺激活动感受分析器的有效方法。大脑支配人的各种复杂活动,又使大脑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因此,让婴幼儿早期进行适当运动,不仅可锻炼机体,也能促使智力的迅速发育。 从婴儿出生开始,除给正常进食外,经常洗温水澡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堂运动课。 婴儿满月后,大人即可抱孩子到室外活动----"散步",每天5—10分钟。婴儿"散步"时可改善机体的气体交换状况,使体内血氧含量增多,有助于其健康发育。 婴儿2—4个月时,家长应让孩子适应四肢运动。让婴儿平卧,先将其两上肢交叉伸屈;再将下肢交叉伸屈,最后上下肢同时伸屈。每一动作重复2—3次,锻炼肩部及腿部的肌肉。 婴儿4—6个月时,是孩子开始练习翻身运动的时候。家长可握住婴儿双脚,将其身体左右翻转。婴儿翻身尚不自如时,可一手持其脚,一手持其上身帮助翻身。 婴儿6—8个月时,是孩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