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教育资讯>让孩子融入集体,家长考虑到这几点了吗?

让孩子融入集体,家长考虑到这几点了吗?

2017年03月17日 10:41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144
一位家长问:“罗老师,请教您一下,我儿子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他执意不参加,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活动。他理由是老师规定了活动范围时间等,限制了他的自由。到现在我还没说服他。请问是该尊重他的意思还是强制要求他去。”
一位家长问:“罗老师,请教您一下,我儿子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他执意不参加,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活动。他理由是老师规定了活动范围时间等,限制了他的自由。到现在我还没说服他。请问是该尊重他的意思还是强制要求他去。”

我很理解家长的感觉。现在敢组织春游的学校已经不多了,不去参加确实很可惜。我回复:

1. 先与孩子沟通,积极倾听,了解老师说了哪些规定,他觉得怎样限制了自由,如果让他来组织活动,他认为应该怎样规定。这个过程中,可以让他明白道理:为了安全,必须有某些规定。

2. 仍然是积极倾听。有时孩子说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理由,年龄小、性格谨慎的孩子,常常只因为某个微小的顾虑而错过自己也很喜欢的活动。所以确保您了解真实的情况,如果发现某些小担忧,可以具体解释。

3. 如果孩子比较小,尽量用一些细节让他渴望去。不是哄骗吧,就是想办法找个角度,让他看到价值。

4. 家长不要过于努力说服或强迫,这样的孩子通常你越是劝说,他越会坚持的。实在不想去当然可以,这是玩,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事后给他看同学玩的照片,看时不要有那种“看你后悔不?我说的对吧?下次要去啊”的情绪,这只是确保他了解更多真实情况。有时,孩子自己的判断是更准确的。

5. 反思平时给孩子多少自由度。也多让爸爸和孩子玩。爸爸的玩法更强调权威,和妈妈的不同。

家长看到我的回复后说:“好的,孩子爸爸基本因为工作原因没管过,现在又长期在国外。我怕我带的依赖性太重。他总是和小朋友交往的不是特别好。不够大方。可能小时候太顺着他。教育真是自我最大的反思。看您平时的微博也有很多启发。”

我回复她:所以这些都有关系。孩子说的理由不一定是他真实的理由,那也许只是他认为最能让妈妈接受的一个理由。或许他是对交往方面有顾虑,觉得一旦自由的环境下,会没有人和他玩的。您平时多在交往方面帮他提高,少干预控制,多给他机会自由交往,帮他提高各种能力,增强自信,鼓励他帮助别人,欣赏赞美别人。家长说:“您的眼光就是"毒",可能真有这层原因,我仔细问问,谢谢谢谢!”

由家长的这个问题,我联想到现在常常观察到的一种情况——家长对孩子,从小就一直特别尊重他意见,给很大自由度,后来发现有一些问题。

比如:上幼儿园,不参与老师带领的活动,不是因为害羞或害怕,而是有自己的各种说法理由。上小学,也在很多方面与集体脱离,拒绝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任务。

这些情况,当然都应该具体分析,有时,这是孩子有主见、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时,是孩子缺乏对权威的信任,只是被家长给了过多的自由度,却没有理解,我们除了考虑自己的好恶,还要考虑环境、集体等因素。

总的来说,现在比较民主的家长,与传统的一味强调要听话的家长相比,带出的孩子更有主见、有想法。这是好事。但是,具体尺度的把握,也有必要给大家个提醒。

1

首先,我们自己的一些观念或许需要调整。现在我们在媒体上接受到的很多观念,是西方的崇尚个人主义的观念,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仍然是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环境。我一直觉得,个人主义并非一定优于集体主义,各有各的渊源、历史和特点,只是不同而已。我们教育孩子,是希望他既能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又能与所处文化环境相协调。其实中国古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比如,内方外圆、和而不同等说法,就是说,自己心里要有原则,同时要能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当然中国的社会文化也在变化中,这是另一个话题。我觉得既不能复古也不能西化,只能发展出一个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希望不会太差。)

孩子的成长,当然不能要求一步到位,但要随着他长大,逐渐让他学会考虑他人和环境的需求、考虑整体。比如,有时学校的某些要求,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或许不是适合自家孩子特点的最好做法,但从老师、学校的集体角度看,是最可行的、效率和效果最好的、最有益于全体学生的。这时,只要不是特别伤害自己孩子利益,我们就要尽量服从学校和集体的决定。其实在任何一个团体中也都是如此,这是每个人在成长为社会人时要学会的。这好比是,结婚了,为了婚姻,你必然要失去一些单身时的自由。

估计很多小一新生家长,在孩子初入小学时,会发现自己这方面需要调整一下。

2

教育孩子,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考虑不同年龄时他已有的信息和思维发展程度。我们常觉得孩子很懂事,说大人话,就忘了他的年龄。很多我们想当然以为该懂的、已有的基本观念,他不一定有。比如,当你无意中谈论和老师不一样的想法时,或许忘了他首先要学会尊重老师的权威性,要相信他未来可以跟老师学到很多东西,知道老师有很多值得他信任的因素,比如:学过教育学、有爱心和好的动机、有经过多年实践的教育体系为依托,等等。直率些讲,我们自己有时也会以为,在媒体上看到些关于教育的碎片式信息,就意味着我们比学校老师更懂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中,有些方面是基础、主干,有些是枝节,分清主次、有先后,很重要。

3

给孩子机会和爸爸玩。爸爸的玩法与妈妈的不同。他们更强调权威,让孩子跟从自己,学爸爸的做法。妈妈常是给孩子空间去发挥展示,然后欣赏肯定。和爸爸玩,无意中也让孩子看到向别人学习的价值和必要。每个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爸爸在一起,这是最天然的让他体验到变换角度看事情的机会,让孩子逐渐尝试接受别人的指导和建议。这些,都会帮他以后学会谦逊、肯向别人学习、能处理好同学关系等等。

4

做权威型家长,而不是做保姆。比如,你不必每顿饭都问孩子吃什么,家长做什么,他就吃什么。有些事情一起商量,有些事情家长要坚持要求,比如你总要想办法能让孩子做点简单的家务、该运动能去运动。大一些的孩子做了错事,要严肃谈话,保证孩子真的明白了、认同……现在很多妈妈把自己变得太弱势,没有权威地位,不能起到主导作用,即使孩子对自己说不礼貌的话,也不教育。家长太弱势的结果,是孩子心里积压了狂妄与愤怒。在外面,他对老师等人,也难以尊重、信任。

5

不要过度保护,别总把孩子和环境对立起来。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一心只关注孩子是否开心、舒适,搞得自己视野狭小,几乎看不到他人和整体了。这样,容易把孩子和外界对立起来,总觉得他是受害者。另外,一些家长自己也比较年轻,平时在工作中也是凡事以个人利益为重,也没有学会付出、考虑他人和团队利益。这些在教养孩子中也会体现出来。我们不是时刻护着孩子的母熊母狮子,我们要教他如何面对外界。

我对女儿,从小到现在,也是给她比较大的自由度,常常和她商量各种事情,我也很信任她的选择和决定。外界的安排或规则如果她不同意,我通常会问她如果是她来制定,她会如何修改,为什么。或者,一个事情有没有比现有办法更好的解决方案。她现在很有主见,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常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但有时,她也会为了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或者只考虑自己没有考虑整体,这些我会就具体事件随时告诉她。所以,我们每个家长都是且行且调整。

我们保有孩子独立思考、敢质疑权威、改变规则的精神,同时,教他学会评估后果、对行为负责,能就质疑与权威正面沟通,有同理心、能顾及到他人和整体。在成长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会做好这个平衡!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