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教育资讯>教育热点>为什么抵制“异地高考”?错在哪里?

为什么抵制“异地高考”?错在哪里?

2012年12月03日 22:35出处:互联网作者:希和阅读次数:152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抵制“抵制高考”?他们错在哪里?不言而喻,抵制异地高考政策的人都是一些拥有大城市户口的人,因为占据了优势而不让别人享有。我们追求的平等开放都去哪里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抵制“抵制高考”?他们错在哪里?不言而喻,抵制异地高考政策的人都是一些拥有大城市户口的人,因为占据了优势而不让别人享有。我们追求的平等开放都去哪里了?以下是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星辉对抵制异地高考的看法。

  任星辉/文 11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发布了《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通知》。该“通知”对中国公民在京报名参加明年高考依然设置了“具有本市正式户口”的限制。面对来自正在争取“异地高考”权利的随迁子女家庭的质疑,北京市教委很快出面解释说,北京的“异地高考”方案正在研究制订当中,因此外界认为2013年“非京籍考生不能在京高考是非常片面的”。尽管有前述澄清,不少京籍人士还是难掩欣喜,在网络上发出了“2013高考以异闹的失败而告终”的评论。

  从最初高考地域区隔之墙密不透风,京籍人士似乎对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懒得发声,到如今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政策谋求解决“异地高考”,而京籍人士却群起反对,一方面,公平对待随迁子女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反对者确也言之凿凿,维护京籍考生权利的呼声似乎也很有道理。各种辩驳攻守,错杂其间,确实也让人迷惑,大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叹。比如,就人们对京籍人士反对和抗议之声的质疑,罗洪启律师就发出了“抵制"异地高考"错了吗”之问,认为“京籍家长主张自己诉求的理由虽然牵强乃至是荒谬,但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他们的诉求却完全合理合法”。

  那究竟是否“合理合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京籍人士在主张什么和这种诉求有何根据这两个角度来进行评判。

  首先,反对“异地高考”的京籍人士在捍卫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及我国至今仍在使用的分省配额招生制度这个主要的大学招生方式。这项制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全国考生看似在高考分数面前平等,事实上这种平等只对一个省份内部的考生而言才是真实的,一旦对不同省份考生的大学入学机会做出对比,则不难发现其差距所在。

  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在高考招生中享有得天独厚的好处这就是多年来一直为舆论所诟病的“发达地区高考特权”。而正是这个高出其他省份考生数倍的进入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的机会,让部分拥有北京户籍的人士,对放开“异地高考”充满恐惧和敌意。他们担心一旦高考招生不再以户籍为限,本地考生据此在高考招生中享有的绝对优势将被稀释或取消。这当然是他们作为这项巨大利益的受益者不愿看到的,因此群起反对。

  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是,北京考生所受的这项优待,根据何在,经得起“合理合法”的检验吗?

  公办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应该根据成绩向所有人平等开放。之所以成绩为上,是因为它和教育的关联最为密切,且除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核之外,确实也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标准来决定高等教育受教育机会如何公正分配。当然,这里的“成绩”并不局限于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孜孜以求的那种考分,因此我们大可多份想象力,不必殃及池,因为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反感连带对“成绩”一词也警觉起来。况且,在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考核标准的情况下,即使是现在的应试教育机制出产的分数,依然是最为公正的评价标准。

  平等开放在此的基本要求则是,无论是全国统考招生还是各高校独立招生,同等成绩者都应受到同等对待,而不得以成绩之外或其他与教育明显无关的标准为主,对考生进行区别对待。

  回头来看分省配额招生制度,它们与考生的成绩、能力等教育因素无关,从而违背了以成绩为依据向所有人平等开放的原则。当然,该项制度用来增加诸如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考生的入学机会,那么只要其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也会是法律的平等保护条款所许可的。基于补偿这些群体或地区在教育上的弱势地位等需要,一般而言可以接受这种多少有些“劫富济贫”味道的措施。但如我们所见,当前的高考招生政策和实践,恰恰与此背道而驰:现行制度维持对北京等发达地区的超高配额,而对真正需要照顾的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考生等,则视而不见或口惠而实不至成绩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要求都难以落实,遑论额外照顾;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牺牲他们的平等入学机会来照顾北京等发达地区。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