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亲子> 家庭教育>父母之道 关于示的问题

父母之道 关于示的问题

2006年11月17日 10:07出处:温州儿童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851
一、说“方法”  关于方法的专门理论告诉我们:“方法是表示研究或认识的途径、理论或学说”,即“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的、为解决具体问题而采用的手段或操作的综合
中有同、渗透结合,多种方法交叉并用。归根结底,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这些方法,只有在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心、热心、耐心的支持下,才能运用到位。而且在应用中都要注意度、技、效、果。也就是说,一定要注意分寸,讲究技巧和艺术,强调实效性,才能最终引出好的结果。

  运用这些方法总的原则应该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遵循客观规律,追求良好效果。不断加固维修“亲子沟通渠道”,使其保持畅通;注意解决“家庭无权威”和“亲子之间诚信危机”的问题,是这各种方法能够生效的基本前提。许多情况表明,目前社会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大。

  二、父母之道所说的“示”

  “示”,就其本义来说,是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父母对孩子施教,可通过指示、表示、明示、暗示、揭示、昭示、提示、启示、演示、训示和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这里“示范”最为重要。

  父母之道所说的“示”,应是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身教”。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在《女仆的儿子》中说过:“孩童时期是相信,少年时期是怀疑,成年时期是认识。”从对孩子成长影响的角度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应该努力做到值得孩子“相信”,经得住孩子“怀疑”,有助于孩子“认识”人生和社会。也就是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在孩子面前展示出那种样子。
 


  有人可能认为这样要求,对父母似乎“捆”得太紧,其实,这样做绝无害处。明朝有个叫吕坤的人说过:“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竭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也。”意思是说,防止欲望就好像是在挽拉那行驶在逆水中的舟船,才歇下力来便会往下流去;极力做善事好像是在攀缘那没有枝杈的树木,才停住脚便会往下坠落。所以,君子的心灵无时无刻不感到敬诚和畏惧。按这个思路来想,为人父母者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不仅对孩子有意义,对自己也肯定有好处。我确实听说过,有的人真的就是因为考虑对孩子的影响,才一直没有放纵下去,结果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越来越好。

  家教中的“示”,要有“故意”,也不必太“故意”,只要把使命感、责任心和以身作则的观念溶于日常生活之中,特别是溶于和子女的共处之中,也就足够了。孙女在读小学二年级时,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我让她带着试卷过来谈谈。孙女见了我不好意思地说:“没得双百,分不高。”我说:“爷爷并不特别看重你的分数,主要是想搞清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