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亲子> 家庭教育>父母之道 关于示的问题

父母之道 关于示的问题

2006年11月17日 10:07出处:温州儿童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851
一、说“方法”  关于方法的专门理论告诉我们:“方法是表示研究或认识的途径、理论或学说”,即“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的、为解决具体问题而采用的手段或操作的综合
”的最好图解。一事当前,怎麽想、怎麽看、怎麽说、怎麽办,直接体现一个人的为人之道和处事哲学,根子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人和事,都要进行选择,都要表态,都要运作。在这整个过程中,如果是为人父母者,尤其是孩子在场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一层,那就是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在这里,我没有提倡父母作“两面人”的意思,为人父母者如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旦被孩子发现,情况会很糟,影响会很坏。我主张要像教育家陶行知说的那样:“我希望每个儿子做成一个什麽样的儿子,我得把我自己先做成那样一个人。我要教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教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我想提倡的就是这样一种有意识的自我修养和约束,是为了孩子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2、表态性的“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模仿大人的样子做,还必然自己试着做,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努力,他将永远长不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因为没有经验,也不掌握判断和评价各种事物的标准,所以常常需要大人的态度。在这种时候,大人应该通过“示”的方式,适当给予支持。首先,对于孩子的尝试,应当以鼓励为主。可以通过肯定的评价、赞许的目光、点头示意等多种形式,坚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在需要作出是非和对错的判断时,也不能含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和接受能力,给出明确的态度。对于在孩子当时的情况下无需计较的问题,则不要去涉及。对 这种表态性的“示”,应当持慎重态度,不能不负责任地乱表态。一方面,对该不该由父母来表态要考虑。不论啥样的问题都由父母来表态,容易妨碍孩子的思维发展,使孩子缺乏主见,什麽事情都要等待父母的“示下”,这是十分有害的。另一方面,表态的内容要正确,不能拿错误和模棱两可的东西去教孩子。

  3、辅导性的“示”。从总体上说,表率性的“示”,是“给样子”; 表态性的“示”,是“给标准”;辅导性的“示”,是“给办法”,是对具体操作的指导与演示。孩子从小到大,要学的东西很多,除了专门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以外,绝大部分要在家里由父母教会,有些东西还要手把手地教。父母教得是否全面、是否认真、是否耐心、是否有效,对孩子以后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在家时不随时随地进行,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学,甚至会成为终生的“缺欠”,“过日子”总是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