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全都是为了阿成,所以对阿成的要求非常严格。阿成一件事做得不对,他就非打即骂。久而久之,阿成在家里变得谨言慎行,在父亲面前,甚至大声说话都不敢。逐渐地,阿成竟对所有男性都产生了恐惧心理,在学校里,他只跟女同学玩。这一现状很快就被阿成的父亲发现,他严厉地追问阿成是不是早恋了,甚至因为这件事情还打了阿成。这进一步坚定了阿成对男性的厌恶,他觉得自己本应该是个女儿身,怎么生成一个肮脏的男性身体。他上网查各种资料,想实施变性手术。
阿成的母亲终于发现了儿子的这一问题,她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据了解,这种“性角色错位”是非常难治愈的,而且治疗时间很漫长,花费巨大。目前阿成的治疗是断断续续的,想取得较好的效果,非常难。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阿成的父亲始终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不愿意配合医生。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在医院出现过。医生指出,如果阿成的父亲继续保持这种态度,继续给阿成进行医学治疗意义都不大,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探索与争鸣 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曹民佑:
孩子要“养”更要“育”
哪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们好,以上这两个例子也不例外,但是他们爱的方式,却给孩子们带来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曹民佑主任。他指出,父母们绝对都在尽心尽力地“养”孩子,但实际上,“育”远比“养”要重要,家长们有必要学习学习“育”子之道。
曹主任告诉记者,通过对我市的一些家庭进行调查,他们发现很多家庭教育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对孩子过分溺爱,盲目满足孩子所有要求;把孩子完全地交给祖父母或者保姆以及学校管教,很少抽时间关心孩子。另外,在教育观念上,绝大多数家长都存在“重智轻德”的错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
如何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呢?曹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三点主要的理念。
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采取相适应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对各种新事物都有兴趣,做家长的应该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各种尝试,即使摔着、碰着也不怕;但是到了青少年时期,家长却应该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引导,绝不能放任。
其次,家长的教育要保持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