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生活> 热点资讯>仅四成孩子对父母满意

仅四成孩子对父母满意

2008年07月29日 15:01出处:江门日报  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125
一种平衡。比如批评和表扬的问题,孩子犯了错误,不能仅仅批评,最好换个角度,用表扬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父母应该做好表率。父母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的人(如祖父母、保姆、老师)所替代不了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今天你对孩子随意斥骂,明天他就会常常出语伤人;今天你对孩子轻诺寡言,明天他就会对别人背信弃义;今天你对孩子越俎代庖,明天他就会没有主见,事事依赖别人……曹主任指出,家长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学习如何做家长,学习如何跟孩子沟通,相信这样的家长一定能够培养出来优秀的孩子。(本报记者 郑洋洋 实习生 朱文敏 刘淼)
 


  莫把孩子逼上梁山

  子女教育是一个永远被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看到,江门地区少年儿童的教育条件越来越好,各种素质班、兴趣班不断涌现,素质教育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结果却是,问题孩子也越来越多了。家长们在花费了大量钱财和精力之后,收获的是孩子的不解和怨恨。为人父母者不禁茫然自问:到底该如何面对子女教育?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小孩真正健康成长,走向成功?

  上文的案例1中,名牌大学毕业的母亲望子成龙,在暑期一气为孩子报了7个班。先不说要花多少学费,光是她自己,也要陪着儿子,整天在这个班、那个班之间游走。这精神不可谓不执着,可是,儿子竟“逃跑”了,而且一连3天!一个10岁的孩子,揣着20元钱,如果不是逼上梁山,感到生活太没意思了,我猜他是没有勇气做出这种离家出走的举动的。这难道不值得许多家长、老师和心理学工作者深思吗?万一孩子碰上坏人,其损失,是这对高学历的夫妻能承受得起的吗?所以有学识有经济能力的家长,应当反省:究竟是要孩子成名成家的虚名,还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身心健康地活着?

  案例2中,少年阿成的问题是典型的农民工子女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少年阿成的祖籍是四川。父母一生下他,就把他交给老家的祖父母,两人一直在广东打工,两三年才能回老家看望阿成一次。被隔代托管和女孩子包围着的阿成,本身成长已经有了问题。15岁那年,阿成才随父母在江门定居,可是又因不能忍受父亲对他管教太严苛而发生了“性角色错位”。阿成的爸爸并非不爱子女,可他性格粗暴,阿成一件事做得不对,他就非打即骂。这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