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圆圆放学回家之后脸上多了几个抓痕,妈妈感觉不对劲,最终才从圆圆口里问出来是被同班的小胖给欺负了。妈妈狠狠的把圆圆训了一顿,因为平时经常教育圆圆被欺负了要反抗,比如说给老师报告,可是圆圆愣是一口气不吭,就知道哭。 妈妈对于圆圆的胆小怯懦十分的苦恼,最终没办法,带着圆圆来到了市里的小学生心理咨询室。经过咨询师的询问,最后才知道,原来圆圆这种胆小性格的养成很大程度竟然在于父母。因为父母经常会吓唬圆圆,比如圆圆想摸一下小狗,妈妈就会马上说小心被狗咬掉手指,圆圆吓得以后遇到小狗就躲得远远的。 主要观点: 其实像圆圆这样的情况现实中是十分常见的,很多父母以为这只是孩子性格内向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孩子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却在于父母平时的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童年时期,父母形影不离,真正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只有父母。孩子变得胆小怯懦,很多时候都是父母
送给亲生爸爸们一组基础问答: 1、你小孩的身高、体重、视力是多少? 2、衣服、裤子、内裤的尺码,脚内长是多少? 3、最近晚上几点睡觉? 4、最喜欢的动画片人物是? 5、口头禅是? 再来进阶版。 1、班主任老师的全名? 2、报出三个他最好朋友的大名和小名? 3、用的面霜、洗浴产品名字是? 4、最近报的兴趣班单价是? 5、最近看过第一本书是? 附加题: 送哪个牌子的包包,会让带小孩的妈妈非常高兴? 如果全答对了,恭喜你,好爸爸。 不知道其他爸爸是怎样的:可以陪玩、去旅行、逛超
正所谓孩子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爸爱孩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有人说,夫妻之间长久的生活,难免会出现纷争,要说和睦几乎是不可能的。的确,因为琐碎问题,拌嘴是常见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家庭和睦呢? 小牛没有出生之前我跟爸爸就经常拌嘴,因为芝麻绿豆的事情也会执政半天,直到小牛出生之后状态缓和了一些,但是还是会出现那种情况。 又一次实在是生气极了,动起了手,人生气到极点的时候,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清脆的哭声入耳的时候我才缓过神来,孩子还在身边。 三周岁的小牛性格跟我俩非常相似,动不动就发脾气,我深知,这是因为我跟爸爸拌嘴的原因,他甚至说话的口气都跟我们吵架的时候一样。慢慢发现孩子已经有负面的心理了。 所以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
目前,所有的科学言论都指出,看电视有损孩子的视力,且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于是,家长们严格把控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让孩子远离这些“禁忌品”。可残酷的现实却告诉我们,让孩子彻底不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 我们能保证孩子在家不看,但不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不会看,在小朋友的家里不会看,在商场的游乐场里不会看…… 既然孩子躲不掉电子产品,难道我们就要听之任之吗?当然不会!其实,大家所说的电子产品对孩子产生的恶劣影响,是有一个大前提的,那就是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中。所以,要不要阻止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 记得睿睿2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会玩iPad上面的各种游戏了。一开始,我为了哄他,就看着他玩一会儿,可发展到后来,我不让睿睿玩的时候,他就特别烦躁,甚至大哭大闹。 只要一看到iPad,睿睿的两只眼睛就像会放光一样,小手
当我们难以用语言沟通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回到更基础的方式, 用我们更本能的方式——身体沟通。 这是人类更根本的动物性能力, 表情和眼神交流远比语言交流古老, 传达出的含义也往往比语言更直接。 但奇特的是,我们常常忘了这一点。 其实情绪从根本上是与生理相伴的, 我们的身体记忆常比大脑还持久。 【经典说】 《心理学导论》 情绪的表达——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除了我们自身感受外,他人的情绪表达是我们对情绪最为熟悉的部分。 心理学家认为表情之所以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是因为向其他人表达情绪有助于个体生存。 表情能够帮我们预测他人的行为。那些有威胁性的脸可能预示着危险,所以我们对它们也特别敏感。
▼ 这些妈妈,整日都在担惊受怕 下面这些话有的家长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就是他们经常担忧的问题。 比如,听说妈妈与孩子分离三个月之后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我现在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弥补我离开孩子的这段时间? 孩子犯错误之后我狠狠地责骂了他一顿,这样会不会让他变得内向、自卑又懦弱? 昨天朋友圈里有人说不要让孩子乘坐学步车,可我给我家宝宝坐过啊,那会不会产生后遗症啊? 不是说孩子要从学会爬到学会走路吗?可我的孩子根本没怎么爬就会自己走路了?这是不是说明他肢体有些问题呢?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呢? 之前打过孩子一次,虽然不重,但还是很担心会不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呢? …… 类似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有家长
但是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使用各种惩罚策略之后,发现惩罚并没有产生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有技巧的家长都是选择延时惩罚,比各种失去冷静的侮辱和谩骂更有效果。很多时候不少家长都在做世界上最愚蠢的决定,就是在自己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去孤立自己的孩子。具体表现在:说话阴阳怪气、对孩子横眉冷对、斜着眼睛看着孩子、动不动在家里摔东西、孩子各种行动都看不上、没有人陪孩子说话、没有玩具、没有乐趣,让孩子一个人在孤单的角落汲取教训…… 那几天,孩子好可怜。一个人在孤独的角落,战战兢兢的等待家长的不确定性的惩罚,难倒就没有更好的方式让家长冷静下来吗? 既然提到了这个话题,我们自然是有好的建议的。就是延时惩罚,我们都说如果一个孩子能学会延迟满足,他们未来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对家长来说,延时惩罚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 那几天,你孤立孩子的那几天,他们并没有接
(一) 看到妈妈坐下来,大G跑过来跟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只是剪了一点点玩。”妈妈没注意他话里有话。 接着,小G又用这一小截透明胶玩了10多分钟,胶纸已经粘得乌黑。 妈妈提议:“大G,你可以剪多一些玩。” 大G:“不行的,会浪费。” (二) 大G三岁二个月时,有一天到超市购物,看上了一辆红色的玩具车,拿在手里抚摸了一会,抬头问:“妈妈,这个车多少钱?” 妈妈一看价格:“12.8元。” “那这个呢?多少钱?”小G又拿起旁边另外一辆质量较差的蓝色玩具车。 妈妈说:“9.5元。” “妈妈,是不是红色的比蓝色的贵?”妈妈说是。 大G说:“那我买蓝色的好了,不要买太贵的。” (三) 大G三岁8个月,爸爸给大G带回了一只冰淇淋和一包小熊饼干
1 问题一:到点了,孩子不肯睡 表明立场后, 孩子如果还要哭闹, 不妨请出大神级的人物——太阳公公 。 。 。 。 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深受小盆友们爱戴, 太阳公公工作的时候,我们做什么, 月亮婆婆工作的时候,我们做什么, 这样说,可以不知不觉就让孩子有了时间概念。 2 问题二:到了饭点,不肯吃饭 除了营造有吸引力的氛围, 例如一家人一起吃饭,大家都围在一起, 还可以 。 。 。 。 请出她的小伙伴, 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提出一个可选的问
这个十一,想和孩子来一场不手忙脚乱、不折腾的旅行,一份实用的出行必备物品清单真的太太太重要了!今天,特意整理了这份清单给大家哈,特别干货,大家收好哈,让十一长假妥妥的~ 吃 爸妈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实际需要来做判断哈。 如果是未添加辅食的孩子: ▌奶粉 ▌奶瓶 ▌保温水杯 PS: 1、爸妈们可以用储奶袋来装奶粉,不会太占空间,记住一定要带足量的奶粉哦。 2、建议妈妈们可以备好哺乳内衣、哺乳衣衫,哺乳巾或者一条小毯子噢,如果在外面需要喂奶的话可以用得着。 如果是添加辅食的孩子: ▌米粉、米糊等辅食 ▌带研磨功能和小勺子的碗 ▌餐具盒:放勺子、奶粉勺、辅食剪等 ▌辅食盒:装奶粉、小零食还有水果
▼ 说 有效沟通的关键点之一:让孩子感到自己被了解。 当孩子的感觉很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做得很好。如果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被别人了解、关心和重视,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与人合作和关爱他人。 当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事而孩子不愿意做的时候,对她喊叫、训斥她都是无济于事的。在这种情况下,说出孩子的感受(我知道你现在……)更能促进理解,孩子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那么他会打开心扉,更愿意听你接下来说的话。
父母喜欢通过表扬孩子,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但是如果父母表现过激,反而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心理学家德韦克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孩子在被夸奖聪明以后,通常不敢接受高难度的挑战,而且挑战失败后把归因归为自己不够聪明;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更愿意选择高难度挑战,而且失败后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研究发现,孩子都受不了被夸奖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 如果夸奖孩子的方式得当,这会让孩子有更多积极的表现,同时也会让孩子在艰难的时候,保持信心和耐心。如果夸奖孩子的方式不当,这会让孩子过度依赖别人的评价,不敢尝试挑战新鲜事物。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夸奖,所以就会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 那么怎样表扬才能正确地激励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下降呢? 父母如果经常夸奖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是让我深思的是为什么故事的背景不是中国,这个故事是《五元钱》。希望大家读后有所深思,进而反思我们对子女的教育。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以“五块”开始出价,然后又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五块钱。 拍卖会又开始了,男孩还是每次都以“五块”起价,当然最后还是被别人竞走。慢慢地,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越来越多的人对男孩竞价的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拍卖会快结束的时候,只剩一辆最棒的脚踏车,车身光亮如新,有多种排档、十段杆式变速器、双向手煞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灯光装置。这无疑是一辆难得的好车! 拍
昨晚睡觉前,她又问我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下,是不是应该跟她讲讲,但我也拿捏不好这个度,于是跟她说,“妈妈要查一下,明天给你好好讲月经的故事。” 今天早上向几个妈妈求助,怎么通俗易懂地向孩子解释月经呢?她们说,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提可以不讲,但是孩子问了也不要隐瞒和欺骗,但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太深入,越深入孩子的好奇心就越强,现阶段没有必要往这个方向引导。 我们讨论出两个版本,第一个是简洁版,适合像鸽子这样年少不经事,但是你不解释,她就会一直问个没完的啰嗦孩子: “妈妈的肚子里有个叫子宫的小房子,小房子里铺好了厚厚的地毯,在等一个叫卵子的小朋友去玩,如果等了几天小卵子没有来,她就会把地毯撤掉,从妈妈身体里扔出来,那就是月经,红色的,就像血一样。” 第二个是专业版,有一些专业术语,适合年纪稍微大一点,理解能力更强的孩子:
我们家长可做的,一方面是努力帮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帮孩子做好平衡,既保证学校学业任务较好地完成,也能真的做到全面成长、身心健康、发展潜能和独特性。 关于前者,我以后会继续多分享我的想法,我觉得孩子们在学生时代的一大收获,就是通过学习,锻炼出各种能力,执行力、时间管理能力、分析解决能力等等。这方面现在有很多新的研究、新的内容,可以运用到孩子学习中去,我以后会逐渐写出来。 关于后者,我也会努力想办法,但每个家长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我想,我们应该多多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分享大思路和各种具体做法。首先明确,这不是与学校对抗,而是要思考,如何能更好地与学校沟通、协调、合作。 孩子写作业时间长,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作业量大是一种情况,还有的孩子学习效率低,习惯拖拉磨蹭;还有的孩子需要做补课班的作业
旁人热心的帮忙 星期天的午后,带着泽泽与花宝到公园玩耍。一踏进了公园,两小就往荡秋千跑去,我缓缓地走了过去,跟着一起排着队。假日的公园,人真的好多,每个秋千的后头,永远都有两个以上的小朋友在排队。等了一阵子之后,总算轮到花宝了,花宝玩啊玩,超级开心的不停地笑着。 “好了~时间到啰,下来吧!!”我渐缓地把秋千给停了下来,正想要牵着花宝的手离开时,一拉却发现花宝还是坐在秋千上一动也不动。“走吧!”我蹲着轻声地跟花宝说,只见花宝摇摇头不愿意移动。我指着后方排队的人“花宝,我知道你还想要玩,但要让其他的人玩啦。如果还想要玩,我们再继续排队。”只见花宝低着头、扁着嘴说道:“不要,我还要玩。”我说:“那爸爸再数十下,妳一定要下来喔。”花宝相当坚持的说:“我不要十下,我要更久。” 我正想着还有什么方法时,突然有个奶奶出现在我身边,讲着听似温柔的语调对花宝说“妳这
1、不可打屁股 不可用指数:★★★★★ 这是很多父母在童年时就经历过的,现在仍然有很多父母在使用的方法。关于打宝宝,美国的育儿调查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94 %的3~4岁的宝宝每年至少被打屁股一次。 74 %的母亲认为可以接受打屁股的方式,而且认为对1~3岁的宝宝来说是有效的。 61%的父母认为打屁股可以成为一种经常使用的惩罚宝宝的方式。 打屁股的实际作用 打屁股会留下疼痛,让宝宝对父母产生一种畏惧。而宝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也并不明白为什么挨打,更不理解他应该如何做。因此,宝宝往往在被打之后只想到如何去逃避父母的惩罚,而不是如何去改正自己的行为。慢慢地,他会认为做错事没关系,只要没被发现就可以避免惩罚。 教会宝宝使用武力伤害别人。当自己感到沮丧或者生气时,可以用“
我竟无言以对,奶奶不停的眨眼睛,让我表态,我知道奶奶为双儿好,可是……这谎能撒吗? 案例分析:请停止“善意的谎言” 家长对孩子说谎话这种行为非常普遍,由于各种原因,家长不得不跟孩子撒谎,这种谎言也被我们称为“善意的谎言”。但是各位家长无论你的谎言有多善意,对孩子说谎就是你的不对。每一个孩子都不会喜欢说谎的父母,因为你的谎言可能让孩子难以接受,让他们觉得失望、委屈,甚至气愤,所以请停止你“善意的谎言”。 这些话你说过几句? 再不听话,我打电话给警察叔叔了(或打电话给孩子害怕的人); 收破烂的,快来!我家宝宝不听话,把他带走吧; 我今天没带钱,买不了,下次带钱了再买吧; 不走是不是,我走了,你自己在这里
表演课的分组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班27个人,采取自由分组的方式,由同学们相互邀约,最后分五组将名单在下课前交给班长。此时,距离10点10分下课铃响仅剩下最后三分钟,但安河仍然杵在原地不动。 “各位同学注意,请推派代表将每组名单,包括姓名及座号写在纸上交给班长。还没决定好的同学,记得把握最后时间。”在喧闹的教室里,纪老师拉大嗓门催促着,锐利的眼神同时瞄向仍不知所措的安河。 安河感到头沉甸甸地,脑袋一片空白。双手虽用力搓揉,却也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陈安河!你在那边发什么呆?”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划破了他脑中的空白,让安河着实吓了一跳,因为平时不太会有人主动和自己说话。“你的组别选好了吗?时间快到了哟。”美凤温柔地微笑提醒着,但安河却如鲠在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说真的,安河心里知道美凤的提醒是友善的、温暖的。然而,对于如此的人际互动,他却又感到莫名的焦虑与不安。再加上班上人称
先别着急打退堂鼓,熟记了这份攻略,你就不再是两眼一抹黑。 做好旅行的功课,带好必要的装备,再装上一颗强大的心脏,敢不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带娃出门旅行,选对了目的地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0-1岁: 1岁以下的小娃,还不会走,要吃、要睡、要拉尿,活动半径非常有限,这个年纪带孩子旅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选个安静而又舒适的地方度个假。 找一个本身就是风景区的度假村,或是随便换个风景美丽的地方过几天日子。 又不累,还能放松,而度假村的游乐设施和附近美景,就足够宝宝目不暇接不亦乐乎了。 1-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真正开始带着“玩儿”了。 设计一些亲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