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期间,台湾教育部推动的“幸福家庭乐书香”项目,先邀请专家在芸芸众“书”中,挑选了七十五本家庭教育好书,接着在全台选了五十所公立图书馆,邀请他们在馆中设置家庭阅读区,分北中南三区培训数百位工作人员和志工,期待借着这样的推动,能有更多大人真正的成为阅读者。 推广阅读多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挑战。早期看到许多父母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我们开始提倡亲子共读,鼓励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在家里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不需等到孩子上学了,学习识字才能阅读。亲子共读的推动的确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上发挥了很大的效果。 不多久,由英国开始的Bookstart(中译为阅读起步走)也在台湾开始推动,“阅读起步走”由民间到政府,不但在孩子出生时会接到邀请,家长参加讲座后就会得到书袋,许多图书馆纷纷设立亲子共读区,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家长带着小宝宝去到图书馆,这个推动也促使父母或祖父母走到图书
此时此刻的你是不是感同身受,累觉不爱? 别怕,教孩子几个时间管理的小妙招就能轻松应对这些“烦人到炸”的问题~ 第一步 把需要做的所有事项都列出来 带着孩子把一天里要做的事情或某一时间段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全部列出来,进行这一步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先让小不点自己使劲儿想一想这一天都需要做什么,这可以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种全局观。另外,也请爸爸妈妈们不要限制孩子的需求,尽可能的把他们想做的事情都列出来,这不仅是一个调动小朋友积极性的好办法,还能让他们形成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然,某些被遗漏的事项可以由爸爸妈妈们来补充。 第二步 分清“优先”事项和“等一等”事项 这一步,我们需要陪着孩子们一起分清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放在必做事情以后完成的。比如,刷牙、洗脸、一日
今天,想分享一个朋友的故事: 你也许会说,那是因为她老公支持,有钱有时间,当然!这必然是其中让她适合这个角色的一方面原因,如果你没有,那么就值得思考一下,是否适合这个角色,反过来讲,又是她的努力,让她拥有了老公的支持和自己的成就感!
最近女儿大了,课业比较繁重,有时我看到她忙或要考试,就接收她原本该做的家事,没想到儿子一看到我帮姐姐,也开始耍赖。 我该如何坚持呢? A家事分工对孩子来说,的确是最好的责任训练。不过当孩子从这样的过程中一再验证“就算我赖皮,不负责任也没有关系”,这样的训练不但意义全无,还可能产生反效果。 规矩,父母务必说到做到“规矩”一再地不被遵守就不叫规矩了。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规范与要求,父母说一就不二,才有办法建立威信。 当然,家长对于子女的任何要求与规范,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在事前都需要用心评估、斟酌。 家事分配,需考虑公平现在孩子的课业活动真的很忙,因此像家事分配,在执行面上(比方时间、内容和规范),还是需要细腻一些。 不要只是粗略地规定姐姐洗碗、弟弟倒垃圾之类的,最好能把孩子课业、才艺、假期等作息列入考虑。 此外,因应孩子成长不同阶
儿子说不恨,停顿了一下之后儿子又对爸爸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爸爸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 前两年流行起一句话:“爸爸/妈妈,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句话引发了许多为人父母者的无限感慨,甚至心痛。想想,作为爸妈,宝贝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长出的第一颗牙齿,我们是否见证?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分享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当宝贝需要爸妈的时候,我们是否及时出现?随着现在生活节奏加快,总是有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占去了爸爸妈妈太多的时间,似乎事情总是做不完,时间却怎么也不够用。于是这句让人感慨又心痛的话流传至今仍无解。 如今在城市里,有着一群“周末爸妈”,他们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平时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保姆照顾,或是把孩子全托,只有等到周末才能和孩子一起生活,有时周末加个班或是出个差,那就有可能是半个月才能陪上孩子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年幼的时候,自己就应该对孩子全心全力的付出,不管是行动上还是经济上,都不应该计较。甚至很多父母还认为,就这么一个孩子,父母挣的钱不给孩子花给谁花呢? 同同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同同的父母是做生意的,从白手起家到现在,这些年也挣了不少钱。因为同同父母品尝过贫穷的滋味,所以当手里有钱了,就发誓不让同同再受苦。同同父母经常给同同很多零花钱,让孩子随便花。同同是同班同学里面的“小款爷”,经常出手阔绰的给同班同学买些小礼物和小食品。因此,同同的身边也聚了不少好朋友。 最近同同所在的班级要选班长,老师规定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全班每个同学都投了票,票选结果却让老师非常意外---同同居然当选了!要知道同同学习差,而且上课也总爱和别人说话,他怎么能当班长呢。事后老师了解到,原来在票选之前,同同就在班里宣布,谁投他的票,他就给谁
女儿叽叽喳喳,身体上的疼痛,心里面的害怕,都会一一跟我道来。我则给她安慰,帮她解决,喜欢她把这些“忧”报给我。 有时听着听着,她的“忧”,我并没有给出解决的办法,她自己说着说着,就已不了了之。 我知道,此时她的心情是平静的,甚至喜悦的,所有的“忧”在妈妈听说后都已不见了。因为我也曾如她一样,把所有的“忧”,都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讲给妈妈听。哪怕手指上扎根刺、鞋子里进了一颗沙子这样的一点点的不如意都要告诉妈妈。 妈妈多半时候不会给出有价值的意见,但她安静地听了,有时还跟着焦虑:“那怎么办呢?”我却像把秘密倒进了树洞里,全然放开,再没有了自己的负担一样,轻松起来。 可是这种状况持续到母亲突然离世,我就像被离心力狠狠甩了出去,找不到方向,不只心没有了着落,那些“忧”更无从述说。有时想起什么事,想对妈妈说,拿起电话拨打,才想起妈
“有条不紊”和“一团糟”,其实说的就是一种秩序感。 外界环境的秩序会促进我们内在环境的秩序,想要强化内在的秩序感,就需要从小让孩子参与建立秩序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分享过对玩具的“断舍离”,戳->你一心想要培养孩子的那些品质,只需给玩具来场断舍离。 小孩子是出了名的擅长破坏秩序感,有了宝宝的家庭总是惊人相似:玩具到处都是,家里乱乱的。让孩子参与收拾玩具,她做的不仅是整理,而是在体验如何可以从一团糟里整理出头绪。“有条不紊”不是天生的,只不过她很早就学会了如何对一团糟进行“整理”,收拾玩具就是最初的启蒙课。 步骤拆解-“我到底要你做什么?” 最开始每次收拾时,我会对小D说,“来,收拾玩具。”小D每次都几乎溜走,或者拿起玩具继续玩。后来小D的认知老师提醒了我,“收拾玩具”这四个字对于小孩子来说太抽象了,这样的
不管你对成功的定义和理解是什么,对于父母最重要且唯一要做的就是去帮助你的孩子走向你/孩子所认为的成功。 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一切的代价,天下的父母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每个家庭能力和所操控的资源有限,站在自己的角度有时候很难理解别人的一些行为,这些也都不重要,帮助孩子走向成功这有什么不好吗? 我们认为吧孩子培养着走向成功并不是让你的孩子与别人一个样子,别人上辅导班你也上辅导班,别人的孩子学什么你的孩子也学什么,而是每个家长都很清楚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了解自己孩子的潜质,挖掘他们擅长的内容,然后再生活中引入各种各样的技能去帮助他们。 成功不可以复制,我们看再多的成功人士的自传我们也不可能跟他们一样成功,但是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他们所具备的美好的品质,如果你也想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你首先得知道这些品质都有些什么。 1.能够应付挑战。一个
对孩子说“不”,可以帮助她形成自己的性格、建立自己的原则。还能让她知道,她不能得到所有她想要的东西,以及自己的要求没被满足时该如何应对。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孩子对自己说“不”。 一天中,我们可能有几十次想要表达“不”的意思,但如果一整天都在说“不”,“不”就会失去它的意义和力量,而孩子就会开始听而不闻。甚至越说孩子越对着干,亲子沟通陷入僵局。事实上,如果你只是为了说“不”而对孩子说“不”,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此外有关研究表明,三岁的幼儿如果长期处于一个不断被训斥的环境中(“不要”,“不能”,“停下来”),与那些很少接触到负面反馈信息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语言技能会更低。 恰当地对孩子说“不”是有效沟通的关键点之一。其实,要对孩子说“不”,并不一定非得把“不”字说出口 下面10种方式没有“不”这个词 却能表达“不”的含义:
我大学时的室友,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女子。学业、事业一直都很顺利,但她却也有迈不过去的坎儿。身为北方人,她长着一副南方人的面孔,再加上皮肤黝黑,从小就被家人或同学嘲笑为“黑妞”,反正关于“黑”的各种绰号,她都收到过。 也不知道是别人明示性的导向,还是女大十八变的原因,反正她经常越长越不如小时候漂亮。家里人又开始说她丑。每每别人夸奖她的聪明时,亲人们总要为了自己的谦虚砍她一刀说:“聪明顶啥用,这么丑,将来可怎么嫁的出去啊!” 所以,她从小就特别在乎自己的外貌,在其他方面很自信,唯有外貌方面很看不起自己。为此,她甚至怀疑自己的老公是不是审美有问题。虽然聪慧如他,自然懂得,各花入各眼,既然世间有在乎外貌的男人,必然也有不在乎外貌的男人。 她说,当年她带着现在的老公,高高兴兴地给奶奶看的时候,她问奶奶怎么样,老人家竟然说:“哎,我觉
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行为以及教育的态度上总是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又会表现的比任何人都重视,对待问题时不会自我反思,还总感觉自己很无辜,从来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问题! 为什么会说这些呢?因为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而在现实的教育中父母的表现真的不是家长们所说的那样有责任和用心,有句话说的好,孩子好不好不取决于孩子本身,而取决于孩子的父母。只要孩子让父母满意了,孩子就是什么能力都强,什么都好,当不满足了,就是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可是当我们反观自己的言行时,往往总是两眼一抹黑,俗话说近墨者黑旁观者清,那就让我这个旁观者为孩子们打抱不平一下吧!如果我们自身的问题没有解决,想让孩子进步真的会很难,可以说此时的孩子才是最苦的! 也许你感觉我今天的文章有些批判,其实并不是的,我只想唤醒各位家长的思想,让家长们学会去思考与反思问
就比如说前几天带着两个孩子去逛街,路过一家冰淇淋店的时候,两个小家伙非要闹着吃冰淇淋,那天天气比较凉,这位宝妈就告诉他们不能吃,不然会肚子痛。女儿乖乖的听妈妈的话,停止了哭闹,可儿子却不依不饶的,一定要拉着妈妈去店里买冰淇淋,最后没办法,这位宝妈只能连拖带拽的把儿子拉走了。 确实,家里有个儿子的宝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越是跟他好好讲道理他越是不听,反而有时候打了一顿之后才会乖乖听话。这是因为女孩的语言及理解能力发育的比男孩要早,对语言会比男孩敏感,而男孩的大脑对语言较少能听得进去,更被别提产生共情了,所以有时候,一些强制性的惩罚方式,对教育男孩子更有用。 相较于苦口婆心的讲道理,男孩更容易服从“体验管教”,也就是说当男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妈妈可以通过没收玩具、不准看电视等强制性规则来教育他。如果带着男孩出门,要提前和他定好规矩,比如在外哭
方法一: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拚命压制著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 父母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 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著,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方法二:言出必行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
开心的是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开始思考这个社会了。惆怅的是,她慢慢地独立起来,我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作为妈妈,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喜欢追着问“为什么”。这时候的教育是最有效的,在孩子无比渴望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人生道理慢慢灌输给他,不求他全部听懂,哪怕只记住一句“不要闯红灯”,都是终生受益的。 教育来源于生活,家长们多些耐心,慢慢引导,孩子终会变优秀。
第一站 胎儿大学 “让宝宝赢在真正的起跑点!在子宫内就接受最好的教育!” “听古典乐、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全方位胎教,宝宝的未来顶呱呱” “从我们这里毕业的胎儿,都是宝宝中最优秀的战斗鸡!” 大脑发育真相 从怀孕6个月开始,胎儿感觉器官趋于完善,此时接受母体内外的刺激,使其大脑神经细胞增加,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最大限度发掘胎儿智力潜力。 浇凉水 子宫里黑暗、湿润、温暖,对胎儿来说,像防空洞一样坚固,而且没有外部世界的各种纷纷扰扰,非常安静,这是胎儿早期大脑发育所需的最佳环境。 在这段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胎儿的大脑胚胎每分钟会产生出50万个神经细胞,所以,准爸妈们千万别经常打扰肚子里的宝宝,他们在忙着自己的事儿,可不喜欢被刺激。 定心丸 从很大程度上
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起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当孩子一点点长大,父爱比母爱就显得更为重要 ▼ 父爱如山,深沉伟岸 父爱如海,包容宽广 祝天下的爸爸们, 永远健康快乐!
上周末,乐乐的小伙伴菲菲来找乐乐玩,乐乐把自己的小玩具都给拿了出来,菲菲看到如此多的玩具,心理十分激动,一个不小心就把乐乐的电子狗给摔坏了。乐乐看到自己最爱的玩具被摔坏了,马上就大哭大叫,还直接用自己的小手往菲菲脸上抓,把菲菲给破相了。 妈妈看到乐乐如此火爆的脾气,当时直接就给乐乐狠狠的打了一顿,再这样下去,这孩子还不翻天了?之后,菲菲的脸上就留了一道伤疤,而菲菲也从此和乐乐断交了。由于乐乐这种火爆的脾气,使得乐乐在学校里面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少,父母为此十分的忧愁担心。 主要观点: 其实对于乐乐这样的火爆脾气,不少家长都深有感触。可能自己平时对孩子过于宠爱,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助长了孩子的脾气。一旦有不称心的事,孩子马上就会甩脸色给父母难堪。可是,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打骂很难下得去手,为了整治孩子爱发脾气的坏习惯,其实除了打骂还有别的方
周末,与婉婉妈相约带孩子去乡下玩,孩子非常高兴,兴致很高。 婉婉是个像天使般的小女孩儿,她说她想穿裙子去乡下放风筝……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了这样一种景象,一个小女孩儿拽着风筝的长线,在乡间小路上奔跑,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微微的风,周围是各种花草和翩翩起舞的蝴蝶,而小女孩的裙子也在风中飘扬,与花草树木浑然一体,若说是大自然衬托了小女孩的美,倒不如说是小女孩的美点缀了大自然,那画面简直太美了。 可是临出门时,婉婉妈却对婉婉说:“快!把裙子换掉,穿上牛仔裤,鞋也换掉,穿上袜子……” 婉婉不愿意。婉婉妈却拿出了“杀手锏”:“乡下那么多蚊虫,而且有些花草碰到皮肤,也会令皮肤过敏……你这么不听话,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这哪里是出去玩呀?这简直是如临大敌。 婉婉老大的不高兴,可是为了出去玩,也只好听了妈妈的话。
在国内,关于姐弟,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通常来说,姐姐是姐弟两个之间较为优秀的那一个。学习成绩要比弟弟好,长大后要比弟弟更独立,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更为清晰的规划。她们大多会选择离开所在的城市去更好的地方发展,结婚生育等都不需要父母操心。 而弟弟通常在校成绩较差,早早辍学,之后只能依赖父母完成娶妻生子等人生大事,从此在家中庸庸度日。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种普遍现象的产生? 追根究源,离不开家庭教育。在姐弟二胎的成长模式中,常常存在这样几种需要引起警惕的情况: 1.家长倾向于爱护和照顾年龄更小的弟弟 他们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贯彻了姐姐应该帮助弟弟的理念,导致男孩子从小就缺乏独立性和责任心。 2.家长倾向于偏袒幼小的孩子 如果两个孩子发生纠纷,家长会倾向于责备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可能认为姐姐应该成熟一点,让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