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我后悔,曾那样待孩子!
    我后悔,曾那样待孩子!

    养孩子是一个慢功夫,当妈妈是一辈子的事业。孩子会一点点长大,自理能力会一点点增强,完全依靠妈妈照顾的时候会越来越少。如果妈妈没有放松自己的心情,只想着累的日子快点过去、盼着孩子快点长大,那这一段时期的育儿之乐便只能成为泡影。因为这段时间太短暂,孩子很快学会吃饭、学会走路、学会如厕……离妈妈的怀抱越来越远。轻松起来的妈妈开始想念把香香软软的小宝贝搂在怀里的感觉,孩子不配合的时候却越来越多,急于挣脱。 趁孩子还小,多给他们拥抱、多给他们微笑、多给他们鼓励吧,别把遗憾留给自己,别让后悔缠着自己,毕竟这样的时间真不长,这样的机会一去不复返。

  •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妈那样的爸妈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妈那样的爸妈

    先是贬低子女。 我的父母尤其是妈妈,总是以打击、嘲笑、批评这种很负面的语言来说我。比如她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刺激我。小时候常对我说,你看隔壁的那谁巴拉巴拉,你怎么做不到巴拉巴拉。现在我都为人父母了,她还经常有意无意在我面前唠叨:“你王叔的儿子在哪里当官,家里送礼的人踏破了门槛”,“你李叔的娃有出息啊,一年赚几十万,你看你一个月才多少?”我爸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每天这么贪玩,将来能干什么?如果将来有一个‘玩儿’的大学,那你一定是高材生。” 如果我还嘴,不管说得有没道理,他们总是这样回应:“翅膀硬了是吧?要不是我,你今天饭都没得吃!”“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蠢东西!”有时我实在委屈不过掉眼泪,他们还会补上一刀:“瞧你那点儿出息!” 我曾看到一个“爱子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幕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而我的父母随时

  • 纠正孩子这十个坏习惯,父母该如何做?
    纠正孩子这十个坏习惯,父母该如何做?

    孩子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思想也尚未成熟,因此,更需要各位父母的教育与引导!所以,各位宝爸宝妈,重视起来! 1.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下来吃饭啦”、“快收拾一下玩具”、“喝多点热水”...你会发现,如果你经常叫孩子做些他不想做的事情,无论你说多几次,他就像没听见一样。孩子这种“选择性听取”的行为,以后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 对策:可以直接走到孩子面前,告诉他应该要做什么,说话的时候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或者拍拍孩子,关掉电视等引起他注意。如果孩子非要你多次提醒才做,可以通过不让他看电视或是出去玩等,父母不能让步,否则,孩子会继续这种坏习惯。 2.打断大人的谈话 你的孩子可能是想告诉你什么或问你问题,但是经常纵容孩子打断大人谈话,会显得很没有礼貌,没有替别人着想。又或者是孩子觉得自己被拒绝了太多次,因为大人总

  • 舍不得让孩子“难受”?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舍不得让孩子“难受”?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很多父母,以爱之名,总是在放纵和容忍孩子很多的“毛病”。孩子在你眼中是一块宝,而外面的世界却并不这么认为。相反,只会觉得你的孩子太过膨胀,太过虚荣,太过懒惰,缺乏教养,面目可憎! 担心他,就放低要求? 朋友给我讲过一件她听说的事情。 浩浩数学平时成绩一般90多分,不过95以上的情况倒不多。前些天浩浩妈有些苦恼:想给孩子报个假期数学辅导班,可不知道报普通班,还是奥数班。假期里普通班的培训内容,只不过是帮孩子巩固在学校里所学过的知识,她怕孩子上辅导班的效果不明显;而奥数班的学习内容,是具有挑战性的。她又不太敢报,担心孩子在那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又会没有自信。 思来想去,最后给孩子报了一个普通班。孩子非常乖巧地补习了近一个月,因为没有遇到特别棘手的题目,孩子也觉得自己棒棒哒。 朋友

  • 比离婚更伤害孩子的是它!看完你还敢这样做吗?
    比离婚更伤害孩子的是它!看完你还敢这样做吗?

    也许你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可年少时真正经历过这些的人们一定会有同样的感受和体会。 ▲小时候,父母永远在吵架打架,父亲经常喝醉,每当他们又吵起来时我都出门找一个角落自己坐几个小时。后来父亲意外去世,反而清净了,我不会让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我经历过。 ▲父母经常吵架,吵到歇斯底里,吵到分居,可却一直没有离婚。妈妈总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和你爸离了!其实我很想说,你们为什么不早点离? ▲小时候他们一吵架我就很害怕、很恐惧,现在渐渐已经习惯了。即使他们现在当着我的面离婚,我也不会说什么。害怕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冷漠。 ▲小时候因为爸爸整日游手好闲而且还搞外遇,父母两人吵架就没断过,动手也是常事。我不记得有多少次在半夜躲在被子里独自一人捂着耳朵流眼泪,想哭却不敢哭。如今,我的性格敏感内向,我不敢相信任何一个男人,就

  • 培养孩子同理心,试试这样做
    培养孩子同理心,试试这样做

    有的小女孩很快就被跳绳绊到,无法继续,只有一个小女孩跳的特别熟练,动作敏捷。 “这小女孩一看就是运动健将。”心爸说到,又向往的补充一句:“心心以后也这样就好了。” 心爸对心心的期待挺多的啊,我不止一次的听到他希望心心这样又那样。于是我随口问道:“如果只有三个选择,你最希望心心拥有什么?” 心爸认真想了想:“智商、情商和同理心!” 我取笑他:“你可真贪心!智商情商双高,这要求忒高了点!”同时又纠正:“同理心包含在情商里呀,干嘛拿出来说?” 心爸解释道:“我知道啊,但我实在觉得同理心太重要了!” “哦?你说说。”我好奇。 “一个有同理心的人,能敏锐的感知别人的快乐与悲伤,她就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好的关系让她幸福;她能为别人着想,那她一定是个有道德的人,而不是空有学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同时,有同理心的人都

  • 有5种游戏,它能帮孩子集齐5类缺失的专注力| 你不点一下吗?
    有5种游戏,它能帮孩子集齐5类缺失的专注力| 你不点一下吗?

    1专注力不足会遗传吗? 很多父母都在担心,说自己专注力不够好,会不会遗传给孩子呢? 对于这个问题,要区分开来说, 1. 一般的专注力缺失和遗传没什么关系。 2. 但是如果严重点上升为ADHD(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的话,根据2010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结论来看,多动症是会遗传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对于普通的专注力缺失还是严重点的多动症来说,它们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改善的! 比如说比尔盖茨,小时候就特别好动和调皮,于是,外祖母就经常带小盖茨去下跳棋,还给他讲故事,引导他读书。所以,比尔盖茨通过下棋和读书就练出了很好的专注力,他小时候最爱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常常几个小时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巨作,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面。 所以,合理的引导和训练,完全是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专注力的! 2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形式? 很多人说孩子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这

  • 了解这些帮助爸妈防止掉坑,还孩子一个正确的敏感期
    了解这些帮助爸妈防止掉坑,还孩子一个正确的敏感期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我的孩子是不是进入了书写敏感期、认字敏感期、画画敏感期等。妈妈们的私信里传递出深深的焦虑,不是担心错过敏感期,就是询问错过了该怎么弥补。 渐渐地,我发现目前有关敏感期的概念在国内的传播和使用过于宽泛了,已经偏离了敏感期最初的定义,并且引起了很多父母毫无必要的焦虑。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婴幼儿期间有很多敏感期,生怕宝宝错过了,所以小心翼翼的,宝宝一对什么感兴趣,就觉得是敏感期到了,于是上心“培养”。 比如,一岁多的宝宝用手探索世界,手的精细动作正在发展,吃饭的时候,他们喜欢抓握勺子或者食物。妈妈们觉得这是吃饭敏感期。到了两岁多,宝宝的兴趣会变,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更多了,某段时间可能不喜欢自己吃了。这个时候很多妈妈会很焦虑,觉得自己错过了吃饭敏感期,没把孩子培养好。这都是没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对敏感期的误解可能会带来消极态度。因为觉得反正有“吃饭敏感期”,有些

  • 注意啦!开学季,孩子第一天入园注意事项要了解!
    注意啦!开学季,孩子第一天入园注意事项要了解!

    1提前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事 最近这几天父母可以时不时和孩子说一下要准备上幼儿园了,一起进行一个倒计时,让孩子心里有个小期待。平时讲故事的时候不妨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趣事,讲讲他现在报名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有哪些活动,在里面需要做什么等等,让孩子有个了解。 另外,入园当天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早起去幼儿园,所以如果在这之前没有特意调整过孩子作息时间的父母要注意,趁着这几天先调整一下,就算来不及的也要保证孩子在入园头一天尽量早睡,转天早起有个饱满的情绪到幼儿园去,这也是很重要的。 2孩子穿着方面衣服:很多妈妈都比较擅长打扮孩子,穿衣搭配紧跟潮流的也不少,不过孩子上幼儿园的穿着可是图“有范”,衣服上有过多装饰的不适合穿,比如,饰品珠子、长条流苏、闪光片和尖锐饰品等,妈妈最好是给孩准备款式简单、宽松、透气好的衣服穿。 小女孩入园时最好不要穿裙子,因为幼儿园活动多、小朋友多,

  • 写给一岁|大道至简,我的育儿理念
    写给一岁|大道至简,我的育儿理念

    我以往净整些干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就抒,个,情,吧! 现在这个一岁小娃娃可以安静的自己玩耍,可以自己爬上爬下,可以听懂大部分话,可以在撞到后愣一下又接着玩耍,可以和大人同桌吃饭。虽然我常常认为这些是她的“理所当然”,可一拉出去遛就立显特别珍贵。我特别反感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因为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但我还是从心里感到有辣么一点点骄傲,感谢你选择了我们作你的父母。 写到这里,我又不想抒情了…好了啦,是人家词穷了啦!注意!我是文风转换分割线。先甩一个阅读量会上百万的标题《学会这几招,轻松带出天使宝宝》。为什么我不用这个标题呐?跟着我读:wo bu xiang hong。 1、作朋友。 并不是说娃长大了,能说会道了才把她当朋友;而是从出生那一天起她就是我们的朋友。对她做什么一定要有商有量,千万不要觉得“好麻烦”,“

    标签:育儿经验
  • 为什么他们可以不守规矩|孩子,让我们聊聊社会是什么
    为什么他们可以不守规矩|孩子,让我们聊聊社会是什么

    一、宝宝的故事 你和两个大哥哥一起玩,一个8岁,一个11岁。 两个大哥哥起初不想和你玩,觉得你太小了。他们用手把你推到一边,你没有觉察到被拒绝,反而以为他们在和你做游戏,也开心地伸手推他们。 你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两个哥哥追逐嬉戏,不小心摔倒了在地上打了个滚儿,你也学着打了个滚儿;他们跑太快停不下来,用手撑一下墙,你也特地跑过去摸一下墙。 终于你的“诚心”引起了两位大哥哥的注意。他们愿意带着你一起玩。 8岁的哥哥太调皮了,每次跑近你都要脱你的小裤裤。 你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不知道他打算做什么。 妈妈说,小裤裤不可以让别人脱,你要保护好。你要对哥哥说,你这样做不对,我不高兴! 你一脸呆萌,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受欺负,告诉妈妈,“我没事呀!” 妈妈说,虽然没事,但他这样做就是不对,你要告诉他。 你鼓起勇气,大声说,“你这样不对!我不高兴!” 小哥哥扮了个鬼脸,说,“我

  • 开学啦!别怪孩子太磨蹭,而是你太着急
    开学啦!别怪孩子太磨蹭,而是你太着急

    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和生活,不把成人世界的快节奏带到孩子的世界里去,不让自己的焦虑、紧张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父母思考的问题。 那天早上起来我就特别地着急上火,原因是我要去参加一个母乳喂养的公益聚会,而我醒来时就已经七点多了!这意味着,我必须在一个半小时之内赶到那个距离我家超远的聚会地点。 我匆忙弄了几块面包给豆豆吃完,然后抱着他就去打车。刚上车,豆豆说:“妈妈,我要拉了。” 我晕,怎么不早说? 豆豆很委屈:“我早上起来说了,你没听见。” 好吧,是我的错,早上我着急忙慌的,确实没有好好听他说了什么。 没办法,我们又赶快下车找厕所,就这么一耽搁,时间更不够了。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改成坐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晕死,光这么多换乘,就耽误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换乘时,我急匆

  • 哈佛心理学家:你最该放下手机和孩子好好相处的七个时间
    哈佛心理学家:你最该放下手机和孩子好好相处的七个时间

    对话还是发短信微信 比如一个怕羞不敢在游乐场上主动找其他人玩的孩子,如果老师先在线上接近他,给他在社交媒体上点赞写评论,加他为好友。那么这老师和小孩在学校就会很容易交上朋友。 中学生则可以通过短信微信初的方式跟父母讲一些当面不敢讲的东西。能让一个脆弱的青少年开口告诉您他们正在受到伤害是很难得的。(给父母的建议:当您收到这样的一条短信时,请回一条温暖的让他们心安的短信,感谢他们跟您分享。就他们在短信中提及的问题,请不要通过短信回答,而是找个时间当面谈。) 小孩子还特别喜欢跟正在出差的父母或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视频聊天。视频技术甚至使可以让在远方的父母给孩子读睡前故事。 …… 数字时代给沟通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但我们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根据最新的研究,50% 的美国儿童更愿意发短信而不是当面沟通。这是引人担忧的,因为儿

  • 孩子哭时,千万别再说这句话伤他了
    孩子哭时,千万别再说这句话伤他了

    女儿通常都会跑来找我,然后眼里含着泪嘴里念叨“不要紧”、“没事儿”(最严重的一次是我家姑娘的手被抓破了)。 很迷惑之前她磕到碰到时的做法是不是不对,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怎么跟我家姑娘讲。 目前的做法是:跟她说,姐姐弄疼你了,你要跟姐姐讲,让姐姐下次注意些。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对孩子好不好,会不会让她变成忍气吞声的包子脾气。 这是我曾经在个人微信上回答过的一个提问。 这一问题其实困扰了我自己很久,这个案例极具普遍性不是吗?于是决定今天一定要写这篇文章,不吐不快。 孩子小时候,跑跑跳跳的难免磕碰,或者病了哪里不舒服,或者打针疼了,哭哭是正常的。可是我们总喜欢说: “没事没事,不疼不疼。” 无效,还哭,那下一句是—— “你是男子汉,你是最棒的!男子汉不能当熊包哦。” 还没用,

  • 关于陪伴,比金子还珍贵的8个字,让我们不再焦虑和盲从!
    关于陪伴,比金子还珍贵的8个字,让我们不再焦虑和盲从!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心肝肝。我们都期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应该准备的一切,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忙碌着和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和各种活动。 我们就这么焦虑,盲目,盲从着...... 或许从来真正地想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未来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是什么? 或许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我们要如何为了这个目的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如何分解这个步骤?以及陪伴孩子实现目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需要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和处理? 01参加国内著名教育机构亲子活动的经历 记得去年有一次,陪莲子去参加一个国内很著名教育机构的亲子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做蛋糕。 做完蛋糕散场,老师在教室的门口发作文纸并叮嘱孩子,回家要写作文,还要进行评比。有的孩子说,老师,我能不能不写,我不想写。 明明是很快乐的一件事,组织小朋友参加

  • 每天娃哭100次,你得哄他100次吗?
    每天娃哭100次,你得哄他100次吗?

    小月龄宝宝的需求自然简单,抱抱几乎是可以降服一切烦躁不安情绪的法宝,而孩子大些时如OK妈在昨天例子中儿子明确提出要抱抱时,针对性的满足也都不算困难。最让人苦恼的是,一岁多以后宝宝自我意识产生后以及随之发展的越来越强的探索欲望,宝宝时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意愿,要是不能得到满足或者行为受到大人阻止,绝对的一言不合就哭给你看。 对,就是“哭给你看”,一边哭一边小眼睛滑溜溜地随时观察着你的反应。明知道这种哭闹是使诈,可又不能生硬的冷处理,处理不得当和宝宝的亲密关系也会流失掉。怎么应对带有欲望和诉求的哭闹?难道每次哭闹都得回应?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今天OK妈就来和你聊几点。 回应与否,都需要弄清背后的原因 过了新生儿哺乳期,孩子最会哭在哪个时期? 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这个时期因为逐步有了自主意识,想要开始控制事物,同时又会经历秩序敏感期,有着严重

  • 你觉得,男孩和女孩谁更好养?
    你觉得,男孩和女孩谁更好养?

    1、谁不听话,没规矩?男孩! 当妈妈说“不要……”或者“好好说话”时,男孩却有点无动于衷,他们只有被爸爸妈妈拎起来或者受到一点实质性的惩罚时,才会明白发生什么事情了。而女孩更容易把这些提醒装进脑袋里。 为什么男孩好像总是听不见妈妈的话? 其实,他们天生的“听力”确实不如女孩好,这是由男孩和女孩的生理构造决定的,女孩在言语识别度、听频范围等方面表现更好,而且大脑中语言区域的发育也更快。 2、谁小打小闹,易受伤?男孩! 对于男孩来说,房子就是一个室内体育馆,毛绒玩具也不是抱在手里的小乖乖,而是拿来扔人的手榴弹……总的来说,男孩攻击性更强,也更难被控制。冒险,总能让他们大脑的某个部分极度兴奋。 不过,相比女孩,男孩身上更多的伤口和疙瘩也不是白费的,这能让男孩们性格更坚强、更独立,也更自信。面对男孩这样天生的冒险家,父母可以提醒他们悠着点,

  • 面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放肆“父母为何不闻不问?
    面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放肆“父母为何不闻不问?

    前几天在赶夜车时,卧铺车厢显得十分安静,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有带着耳机听歌的,还有吃饭的和睡觉的,但是无论大家在干什么都在保持一个很安静的状态,尽量在保持着不打扰别人的休息! 可就在此时,有两个小孩子互相在说:”敢不敢比一下,看咱们两个谁更勇敢!“这句话刚刚落音时,其中一个小孩子就跑到卧铺的梯子上爬来爬去还对他的小伙伴”宣战“说:”你看我多厉害,多勇敢,你就不行吧?“接着这个小朋友也开始攀爬卧铺的梯子,制造出来的噪音已经严重打扰到别人的休息,有一位男士用叹气表达自己的烦躁,试图提醒孩子的家长管教一下孩子,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两个小孩子的动静越来越大,在车厢里跑来跑去,大喊大叫,有些人看到是小孩子就没说什么了,但是就在此时,一位年轻的女士醒了说:”您好,可以让您的孩子稍微安静一会儿么,我想休息一会,身体挺累的!“妈妈应付的回答说:”你们别闹

  • 我的孩子为啥老教不好?你不走心呗!漫画
  • “绘本之父”松居直: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拥抱孩子
    “绘本之父”松居直: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拥抱孩子

    本文摘自“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的代表作《幸福的种子》。希望爸爸妈妈在读完之后,能为自己的孩子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平常在家,您最常对孩子说的话是什么? 我们姑且称它为口头禅吧。我曾经仔细聆听这些口头禅,发现这些话在无意间暴露了说话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想,大家实在有必要确认一下自己的口头禅,以了解自己。 “快去做功课!”孩子上小学以后,这句话突然变成许多母亲的口头禅。母亲们说这句话并不是故意的,但正因为如此,更代表了她们心里真正的想法。孩子一天到晚都听到这句话,但是知道自己应该用功读书,所以也没有办法反驳,了不起没好气的回一句:“我知道了啦!”或许孩子真正想说的是:“烦死人了!这么啰唆!”但是一说出这些话,少不了又要和爸妈吵上一架,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忍了下来。 个性乖巧柔顺又认真的孩子,从早到晚听这句话,很容易被洗脑,顺从父母的要求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