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快要开学了,你家孩子还没写完作业?可能是以下7种原因!!!
    快要开学了,你家孩子还没写完作业?可能是以下7种原因!!!

    暑假快要结束 你家孩子作业写完了吗?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孩子写作业太慢 老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没完没了 可是 即使你坐在他旁边盯着写 一笔一划指导他写 孩子未必能改变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平时除了学习和作业洋洋什么也不用操心,衣食住行、连书包都由爸爸妈妈整理好。孩子写作业慢,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些什么作业,写作业经常不按照顺序做,也不写题号,根本弄不清是哪道题,所以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分析: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这类孩子,在生活中也是丢三拉四,不懂得安排和规划。其实孩子会这样,责任完全在父母。孩子的磨蹭、懒惰、依赖

    标签:作业
  • 如何“富养”孩子?看看奥莉就知道了!
    如何“富养”孩子?看看奥莉就知道了!

    总会看到一些育儿文章教人们如何“富养”孩子,其实说实话,看下来能住的几乎没有。要么照搬书本写得太空洞、太理论,要么就是简单举几个例子,例子中的事迹还不知道是不是杜撰的。 我也有一个女儿,还有两三个月就两岁了,都说女儿要“富养”,今天我也想谈谈自己对“富养”的理解。 咱们先聊聊一个为人熟知的小女孩吧,我个人很喜欢她,她就是奥运体操冠军李小鹏的女儿奥莉(Olivia),大名李馨琪。奥莉因2014年参加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而广为人知,萌萌哒的可爱淑女形象深入人心。 观众们对奥莉的评价普遍都比较好,因为真的很难在这个小女孩身上找到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缺点或者毛病。都说看一个人的教养好不好就是看她给人的感觉舒不舒服,纵观两季的《爸爸回来了》,再加李小鹏、李安琪在微博晒出的奥利日常来看,奥莉的教养真的很好,家长的教育很棒。

  •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孩子入园焦虑!
    看完这个,轻松搞定孩子入园焦虑!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每一样妈妈们都不放心 但孩子终究是要入园的 与其担心,不如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入园前 做足准备,孩子轻松入园 1制定时间表,提前练习 孩子入园后的每个早晨,家里都会像打仗一样,因此让家庭成员尽早熟悉操作流程非常重要。 每天按照幼儿园的时间表,进行排序,自己做一个教育计划出来:早餐时间,学习童谣时间,户外活动时间..... 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严格的遵守时间,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如果不能提前一个月,提前一周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生活节奏,等到他真正去幼儿园上学的时候,也会要轻松很多。 初入园的时候,要尽量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生活节

  • 我们用绘本,把小电视迷改变
    我们用绘本,把小电视迷改变

    如果孩子变成了小电视迷,家长应该怎么做?下面是一位妈妈的深刻体会,大家来互相交流一下吧。 今天的主角是一位小帅哥,名叫小宇(我侄儿)。活脱脱一个电视迷!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躺在床上,熟练地按压遥控器。 《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奥特曼》……接踵而至,直到爷爷奶奶喊他吃早饭。中午和晚上也是这样,每天都是各种动画片轮番轰炸。 “改造”之初的表现 今年暑假7月初小宇来到我家。刚来的那些天,天天和爷爷抢电视遥控器,一言不合就哭闹、摔东西;每天都把自己化身为“奥特曼”、“猪猪侠”等,对着沙发或者墙壁拳打脚踢……。 这样的他让我很担心:以这样的状态一年后如何上小学?出于这个缘故,我让爸爸妈妈把他送过来,利用这个暑假好好调教调教他。 “改造”中的过程 第一天早上,我教他读《

  • 孩子什么年龄出国留学最好?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好?
    孩子什么年龄出国留学最好?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好?

    很多妈妈都有将来让孩子出国读书的意向,可是具体应该什么时候出去,却一直没想明白,我也是。 实话说吧,我的这份纠结,就像在我心里搭了窝的毛毛虫,时不时爬出来散个步,挠的心好痒痒 出去太早吧,会不会没有中国人的底蕴了呢?出去太晚的话,会不会不能融入主流文化了呢?纠结的我,聚会吃小龙虾都不觉得鲜美了.... 上周,我和我的MBA同学请教了两个大咖朋友,听完以后真是茅塞顿开啊,从此又可以愉快的吃小龙虾了! 好东西不能藏着,我那可爱又靠谱的同学特地把两位大咖的回答录制了下来,这才有机会跟大家分享。 我们这两个好友在中美都有长时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简历也是亮瞎眼,先来感受一下~ 大咖秀嘉宾一:刘劲教授 刘劲教授,是我们在长江商学院读书时非常爱戴的教授,主讲会计与金融学教授、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

  • 孩子怕生见人就哭怎么破?这样让孩子成为社交高手
    孩子怕生见人就哭怎么破?这样让孩子成为社交高手

    父母通常以“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来形容孩子的怕生问题,在家里生龙活虎,可以把家里的每个人玩得团团转;而到了外面,不和其他孩子玩,看到陌生人躲起来,显得很拘谨。 现在,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规划人生,人生机会变得无限多,挑战也变得无限多。孩子们生活在移动连接一切的时代,也就意味着会连接出更多的社交对象,甚至“物联网”的兴起,还得与家里的电冰箱、外面环境中的设备打交道。社交能力,处理关系的经验与行事方法,将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与生活。 孩子怕生,面对外部的人与环境,适应能力差,那么,确实是一件令父母担心的事情。 今天,我们邀请著名早教专家周汉民来谈谈《孩子怕生怎么办?》,从孩子的角度,找出相关破解之道,让孩子短短数日成为社交高手。 给孩子不同月龄画个肖像 几乎每个孩子都曾经不怕生,初生的婴儿,会哭,有情感,谁来看看他

  • 孩子这样画,体现出了哪些心理?
    孩子这样画,体现出了哪些心理?

    最近,叙利亚一个5岁的男童,从空袭中死里逃生,后坐在救护车上的视频,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大的轰动。全世界又为叙利亚儿童难民落泪了,这些孩子所经受的巨大灾难,与他们乖巧的外表形成的强烈反差,被大人们心疼。在这些硝烟弥漫的地区,你们知道孩子们笔下画的是什么吗? 受到战争、鲜血、暴力折磨的孩子,他们画出来的战争,有的是抱着尸体哭泣的女人、有的是被子弹射杀的小孩、有的是“真主”、有的是难民棚里的家。从这些画作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战争的印象是恐惧的,他们希望早点回到平安温暖的家,他们寻求庇护……种种表现,除了让人心疼、令人唏嘘之外,只能祈求战火早日停息,世界和平,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战争的记忆远比叙利亚儿童少得多。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和平的教育,让他们珍惜现在生活的环境。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从孩子们的画作中,看到他们的心理。绘画是情绪发泄的出口、也能将情

  • 被宋丹丹戳中泪点,最温情告别莫过于此
    被宋丹丹戳中泪点,最温情告别莫过于此

    晚上下班后和小区的几位妈妈约了小聚,谈起宋丹丹这组照片,大家都说被戳中泪点的同时,也发觉,在谈起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时,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愿面对,也很少和孩子提及。 喜乐妈就坦言,喜乐的姥姥去世时,喜乐就问她,“妈妈,姥姥为什么不说话了?”她沉默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答。但喜乐再次追问:“姥姥要去哪里?” “死了!就像你上个月养的那条金鱼,再也不会回来了。”听到她的话,喜乐大哭,她开始困惑:这样的回答,对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说是否过于残忍?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交流,但最终发现,在孩子“死亡教育”这件事上,大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温情法TA去了没有苦难和烦恼的天堂 @轩轩妈咪15:轩轩的奶奶去世时,我跟他说:奶奶去了天堂,那是另一个世界,会有人照顾奶奶。但是,我又担心美好的描述会让轩轩产生向往,也想去那个美好的“世界”。 委婉

  • 送孩子上幼儿园,一定不要做这三件事,否则有的闹心了
    送孩子上幼儿园,一定不要做这三件事,否则有的闹心了

    想让孩子轻松适应幼儿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准备。 做好下面这 6 条建议,让宝贝适应幼儿园不再难。尤其是最后的三个「不要做」,能做到就能事半功倍。 1教会孩子表达想法 很多小朋友平时在家得到了非常周全的照顾,爸妈也对自家孩子也非常了解。 孩子「哼哼」两声,爸妈就知道他是想喝水,还是想上厕所。小手一指,就知道他是想要饼干,还是想要哪个玩具了。 可是,在幼儿园里,只靠「哼哼」和用手指,老师很难知道小朋友想干什么。 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爸妈就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用语言表达想法。 爸妈怎么做 爸妈要适当「装傻」,即使已经明白孩子的「哼哼」或是动作表达的意思,也要装作听不懂的样子,逐步地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从单个词、到短句、再到长句,循序渐进达成目的。 不知道怎么「装傻」?点

  • 被低估的体育运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孩子锻炼身体
    被低估的体育运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孩子锻炼身体

    上周末和国内的表姐通电话,她说开学之后儿子就要升五年级了,功课不少,又得上课外补习班,时间太紧张了,所以有点儿想把他从足球队里拉出来。本来嘛,进足球队的初衷也就是为了锻炼身体,现在学校有体育课,平时周末也会和他爸一起跑跑步爬爬山什么的,已经完全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了。我说感觉小外甥还挺喜欢踢球的啊,上次在你家他还特意给我看了很多他们球队的照片呢。表姐表示无奈,“小升初”是个大头啊,奥数、艺考、英语啥的都得练,现在竞争那么激烈,还是得先抓好学业吧。 表姐的话让我一下子也找不到别的好理由来支持小外甥继续踢球,毕竟一所好的中学对孩子也很重要……不过挂了电话后,总觉得哪儿没对,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真的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么? 奥运背后的体育情怀 在刚刚闭幕的里约奥运,我们很多人都记住了:用了洪荒之力,对成绩非常满意的傅园慧,带给我们乐观的精神;直面结果

  • 该怎么向孩子讲规矩?孩子为什么会接受我们的规矩?
    该怎么向孩子讲规矩?孩子为什么会接受我们的规矩?

    能不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父母该如何向孩子教授规矩呢? 其实,这和智力启蒙的原理一样,让孩子主导,父母提供辅助调节。 我们真的不用太纠结表面的方式,父母可刚可柔,可严肃可戏谑,偶尔生气了凶一下也不碍事,真正重要的是:让孩子做主角。 父母的规则是对孩子行为的调节,而不能是生活和精神意志的强加。是孩子去生活,父母给一定反馈,而不是强求“你必须这样生活”。 即使是最底限的要求,父母很坚决,也不可能在每时每刻捆住孩子手脚,最终执行生活的还是他自己。 如果缺乏自我主导的基本动力,那就只会做到最低程度的应付敷衍。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向孩子讲规矩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反过来问,孩子为什么要接受我们的规矩呢? 孩子接受约束,有两种主要原因。第一种原因是“印刻者效应”。 当你是孩子最爱的“印刻者”,孩子会在心里播放出你的声音。(这一点在“情感”分支还会谈。) 所以父母越

  • 想让孩子保持对绘画的热情?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想让孩子保持对绘画的热情?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有妈妈问:我的孩子爱画画,总让我帮他画,怎么办?其实每一个小孩子天生都是喜欢画的,但是他们画画和我们成人理解的有所不同。如果想保持孩子对绘画的热情,让孩子从绘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那需要注意下面的这些内容啦。 问题一:孩子总让人帮他画画 宝宝今年三岁,因为以前不懂,所以给宝宝画过形象画,比如苹果、梨呀、圆形、三角形之类的。现在孩子对绘画有兴趣,但感觉她不知道怎么画,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总是说:妈妈给我画一个什么什么吧。我告诉她:你现在可以随便画,想怎么画都行。可她还是不肯,总是说让妈妈画。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处理呢? 李跃儿回答: 孩子在三岁的时候,通常是处在头足人像的绘画阶段,表现为俗称的“蝌蚪人”。像三角形、苹果这些比较规整的形状,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当孩子无法完成成人的要求时,她就会有压力,就会抗拒,不愿意画

  • 小孩儿暴脾气怎么办?来,教你五个绝招,见招拆招!
    小孩儿暴脾气怎么办?来,教你五个绝招,见招拆招!

    “孩子总是发脾气,乱打乱踹或是咬人。脾气急起来就砸东西搞破坏” “一生气就使用冷暴力,用语言攻击他人,常常威逼利诱攻击他人……” 作为家长,你有这样的困惑吗?这些行为都是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那么,是什么让孩子们一点就炸?  小孩暴脾气,究竟为了啥? 有时候,孩子们乱打乱踢是因为他们碰上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感到灰心丧气。他们还没学会如何控制自己不要冲动,也不会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化解矛盾。 有时候,孩子们则可能是正和某种困难展开角逐——像是压力山大的生活烦恼、情绪调节问题、注意力缺陷问题、孤独症症状、抑或是多动症。 然而,一切情况,哪怕是在孩子已被诊断患还有严重行为障碍的情况下,家长仍能发挥巨大影响力。 孩子没有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我们的“出厂设置”就是要对

  • 是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做这件事了!
    是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做这件事了!

    尊重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也是每个人应该得到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而真正能够培养出孩子这种内在修养、这种高尚的品德,是在我们的家庭中,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请大家从尊重我们身边的老人开始! 前几天去逛商场,商场应该是在搞活动,人特别多停个车都很费劲,许多家长也带着孩子出来玩,家人们一起出来吃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幸福与喜悦。这天商场里的淘气堡也是人满为患,孩子一多,家长们也忙个不停,都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保护着他们。 这时,在娱乐的环境中突然出现了呼天喊地的哭声,瞬间让环境变得吵杂起来,我们顺着哭声看去,发现一个孩子好像为了想要什么而没有得到,开始发脾气的大哭大闹,只见孩子的妈妈和一位老人在旁边不停的哄孩子开心,老人应该是孩子的奶奶,因为在话语中貌似在说:“奶奶......”。

  • 不容忽视!孩子不到3岁就送小小班,可能会引发这些问题
    不容忽视!孩子不到3岁就送小小班,可能会引发这些问题

    抛开美国可以从几个月就开上的托儿所不说,咱们国内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接收“小小班”的宝宝,要上班但又没有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们多了一个选择。 但是很多妈妈担心的是:“太早上幼儿园对孩子是不是不好?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的观点相反:“孩子在家里不听话,早点送幼儿园,会不会好一点?”、“听说早点送幼儿园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让小朋友更合群”…… 到底怎样才好呢?很多妈妈无所适从,左右为难。 我们首先来看看相关研究结果。 关于多大的时候送孩子上托儿所,在欧美国家研究得比较早也比较多,因为相比咱中国来说,祖辈帮忙带孙辈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少见很多,这些国家的职场妈妈们经常不得不很早就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所以欧美国家的托儿所非常多,涵括的年龄最小可以是几个月大的婴儿。 很多儿童心理学家就上托儿所的年

  • 带着颜色去散步
    带着颜色去散步

    打印出孩子们在外头散步的时候可以寻宝的颜色!孩子们喜欢试图在自然界中找到东西来代表他们清单上的每一种颜色,而且这种探索户外颜色并散步的方式是一个好方法。 户外探索 孩子们,喜欢探索户外:我们正在寻找沙滩上的沙蟹,我们正在寻找在城镇周围有趣的东西…… 我们有时会享受步行路程中的风景,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寻找具体的事物。 譬如—— §我们在路上散步,听着我们周围所有的声音。 §我们在户外探索,试图找到各种分类的物品。 §有时候,我们甚至在沙滩上寻找宝藏! 带着颜色去散步 我们最新的户外寻宝游戏是散步的时候寻找颜色! 在出发之前,我们准备好工具、照相机、一支铅笔和纸,看到什么写点什么。然后,我们回到家再探讨! 探讨与创建剪贴画

  • 金星育儿经:”孩子被打了,那你就打回去“;但打回去or告老师真的有效吗?
    金星育儿经:”孩子被打了,那你就打回去“;但打回去or告老师真的有效吗?

    昨天我写的《孩子被骂“笨蛋”,这位妈妈的做法价值千万》一文发出后,许多妈妈留言,多是表示对这种做法的认可。但也有不少妈妈提出,自己孩子不单“被骂”更有“被打”了,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金星老师的一段育儿经在网上引起的热议。 原因是金星老师在某节目中提到了“孩子被欺负后,是打回去还是告老师”这个议题,当时金星先在节目中讲述了她的儿子在超市的被打经历。 有一次她的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这可把不远处的金星急坏了,当儿子捂着脸回来时,金星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说“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 金星的做法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被欺负时会有的态度:我不教孩子主动打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允许孩子被别人欺负。所以当孩子被别人欺负却不懂

  • 知道吗,孩子学会说话时就会说谎
    知道吗,孩子学会说话时就会说谎

    孩子很早就能学会说谎,肯定比你以为的还要早。有研究表示,孩子们在两岁左右就拥有认知能力,他们知道应该如何为了掩饰自己而说谎。 在2-4岁间,孩子说谎的目的通常都是简单的、本能的,为了逃避一些小过错的惩罚,而且说谎技巧不高明,被点破了马上就会供认不讳了。 到了4岁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意识地去说谎,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在说谎话,但是如果你质疑他,他还是会面不改色的坚持自己说的是事实。等到再大一点,孩子们的说谎技巧越来越好了,他们知道了说谎的好处:逃避惩罚、吸引注意力或者是得到赞成,他们对说谎就更感兴趣了。 美国神经科学家的《让孩子的大脑自由》里就有提到,4岁的孩子每120分钟撒一次谎,6岁的孩子每90分钟就撒一次谎。说谎可以说是孩子正常成长的一个阶段,为什么孩子会说谎呢? 因为一开始,小孩子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和感知是和他不一样的,他不知道别人不懂得他在

  • 这12句话千万别脱口而出,对孩子说了你会后悔的
    这12句话千万别脱口而出,对孩子说了你会后悔的

    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小视频,视频里对国外的一些小朋友进行采访,问“妈妈平时说过什么过分的话吗?”小朋友的回答基本上都是“有”,并且他们复述的话语中有很高的相似度,要么就是“stupid(愚蠢)”,“shut up(闭嘴)”,要么就是更过分的骂人的话。 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爱总是无微不至的,但有时候,出于某些原因,比如着急、担心、恨铁不成钢、生气等等,可能会脱口而出一些话语。这些话看似不经意,看似不会对孩子有影响,但确实会深埋ta的心中,对ta会造成困扰和伤害。 以下的这12句话,父母们在说之前请一定要三思! 1闭嘴! 孩子到了某个时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当他们遇到存在质疑的事时总是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又或者是顶嘴,这个时候总是容易让人火大。 但是,即使火大也千万不要说“闭嘴”,这是一句所有人都不喜欢的话语

  • 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回想一下自己与宝宝的一次又一次分离,都是伴着他的成长和独立而来。 从剪断脐带那一刻,宝宝离开了妈妈温暖的子宫,那是第一次母子分离,我可能还没有准备好,但宝宝已经作为独立的小人儿而存在了。 自然离乳,是我和宝宝共同选择了第二次分离。我也相信,即便没了这条纽带,我们还是会,依然会,紧紧相连,那是,因为——爱。 与宝宝的第二次分离,我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但蹒跚学步的儿子,在我轻轻放开手的一刹那,小小的背影慢慢离我远去,我心里被喜悦填得满满的。 母亲可能就是这样矛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