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也焦虑过!如果不是因为焦虑,我也不会去搜集大量公开的官方资料,不会对任何所谓专家的论调都持怀疑态度,更不会分享和传播经我自己验证靠谱的知识。 回顾这一年来我自己带小萌的历程,我所遇到的第一个纠结就是:陪伴宝宝时,我们能玩手机吗? 这个问题也曾困扰丁妈,尤其是看到朋友圈里有文章,说乔布斯一家人在家里都不使用电子产品,列举了电子产品的 N 大罪状。 一度决心,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跟娃在一起的时候,坚决不看手机、不用电脑,可是,这太不实际了…… 有妈妈说,只要宝宝看到手机,就会扑过来抢着玩;也有妈妈说,宝宝只要看到自己玩手机,就会放声大哭。 宝宝们这是怎么了? 1. 感兴趣 宝宝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包括手机。 这会促使他们爬过去摸一摸、看一看、啃一啃,甚至摔一摔、砸一砸、扔一扔……
先来看看下面这幅四格漫画: 漫画里,孩子问了妈妈各种为什么。一开始,妈妈会很耐心地讲解。但是到后面,妈妈直接烦了,不愿意言语。相信每位妈妈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不同的情况下,孩子的问题背后,其实有着不同的需求。常见的孩子问为什么,有下面两类: 分析:第一类孩子问“为什么”,是在探索世界 对策:陪孩子一起探究为什么,帮助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妈妈经常会跟我说: 我们家孩子“为什么”太多了,从早到晚,天天追着我问为什么,我哪知道那么多为什么呢?他问我火车为什么要趴着走,而不是站着走,你说我怎么回答呢? 很多孩子的问题很好玩,问问题是他们探索、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每个孩子都有问问题的权利,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为什么”。即使孩子问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如何回答,起码我们可以做到诚实。告诉孩子我不知道,这不丢脸。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阿黛尔曾经说过: 通常在孩子提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想答案了。他只是想让成人作为一个回应者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探索他们的想法。 也就是说,孩子最看重的不是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而且父母的回应。 所以,在回应好奇宝宝的时候,看到孩子对于关系、对你的回应本身的需求,也许事情就会容易很多。 孩子各种新奇的想法,需要你的回应来帮助他确定。 ▌当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 很多父母害怕的是孩子那种滚雪球式的提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没完没了。刚开始还能回答,后面简直不知道发散到哪里去了。 但其实这种提问,可以使孩子获得更深更广的知识。你可以在自己知识体系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孩子讲清楚。 有些时候孩子并不需要一个答案,只是想从你这里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你可以采用反问的方式。这样可能更合他的心意。也比你挖空心思从科学的角度来回答更能让他感
1吊篮里的猫 自由猫身上绑了绳子,可以通过装置带动吊篮运动。两只猫得到的视觉信息大致相同。 适应一段时间后,离开装置,将它们放在桌面上。 这个时候,自由猫已经充分适应了视觉环境,可以自由行动和反应,不会迈出桌面一步。 而吊篮猫虽然看到了同样的信息,却依然对桌面边缘的危险缺乏感知,会摔落下去。 Richard Held And Alan Hein:Movement-Produced Stimu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ly Guided Behavior(1963) 2吊篮式的教育 小明是一个乖孩子。 他的父母并不是那种随大流的家长,而是愿意去分析思考,自己拿主意的人。 于是小明从小在父母的安排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一路顺利升学。父母为他选择了当地最适合他的小学、中学,一直都被安排在本地名师的班里,给他请最适合的家教,上
父母越来越不懂如何去处理家庭情感问题,男人把生活的焦点放在工作上,女人把焦点放在孩子上,都属于焦点错位。 男人往往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而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还小,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但其实,每个人都不能忍受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去探索世界。而现在,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而是家庭关系中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
养育孩子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耐心的,你也许会经历过孩子拖延、打架、撒谎……诸如此类的闹心事,看看凌太的处理方式,也许也会被启发。 2012年,彼时哥哥5岁妹妹3岁。 从怀孕到生孩子养孩子,我都没觉得特别费劲。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粗心,擅长抓大放小(此处为自我表扬)。不过饶是如此,养孩子还是少不了闹心事儿,这回书就说说这些个闹心的事儿。 对付拖延症小孩: 不包办,不逼迫,不打断 作为一名曾经的拖延症患者,我大致知道怎么对付另一帮天生拖延症人群:孩子。孩子擅长对大人的呼唤充耳不闻,拖着不出门拖着不回来,拖着不睡觉拖着不尿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实在是古熟儿大人们的痛苦心声。 其实我觉得五岁之前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充耳不闻挺正常的,有时甚至是专注的表现,能不打断尽量不打断,确实需要打断的情况有
看到朋友发的图文,差点笑喷,太扯啦! 每天早上都要被我家这个慢吞吞的小妖精折磨,我要崩溃了! 可是,李子木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十分钟前,她将准备好的衣服放在床上,叮嘱女儿赶紧穿衣起床。十分钟过去了,让李子木崩溃的是:女儿手拿着裙子,在床上蹦蹦跳跳,边跳边唱:“穿小兔子衣服变小兔子,穿海军服变海军……“ 李子木急得跳脚,女儿却不慌不忙,李子木光速穿鞋,女儿正慢吞吞找发夹。 “拜托,你就不能不戴那只兔子发夹吗?!” 女儿小嘴一撇:“不!没有兔子发夹,我就不是小兔子公主了!” “可是,你再磨蹭我们就要迟到了!一会你该吃不到早餐,要饿肚子了!” 女儿狡黠一笑:“妈妈,你不是可以让老师帮我留餐嘛。” 以上便是李子木的日常。李子木给女儿改了个名字,叫“小蜗牛”,在她眼里,女儿总是那么磨蹭,
1-3岁宝贝目的地的选择 1-3岁的宝宝,非常的娇嫩,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一定要挑选交通便利、安全的地方。国内游则可选择公园、乡村、海边或度假村为出行地。 出境游以飞机4小时内可抵达的东南亚国家为佳。目的地应当由易到难,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带宝宝越走越远! 境外泰国·狗骨岛:树上的童话世界泰国狗骨岛(KohKood),泰国的第四大海岛,因处于泰国国家海洋保护区,直到近年才获准旅游开发,因此保留了一份难得原始美。从曼谷只要一小时就飞到。如果资金充裕,可选择居住苏尼瓦奇瑞度假村,这里的TheDen儿童俱乐部,是孩子们的探险乐园。 活动室宛如一条魔鬼鱼,盘旋在丛林之上,有吊桥、有各种新奇游戏,并有专人陪护。除了亲子俱乐部,狗骨岛的海滩都很浅,非常适合带宝宝玩水。交通:曼谷机场飞机1小时即可到达,或大巴到达叻Trat后再乘船上岛
憨爸有一位14岁就出书的文豪朋友 - 伊姐,当她给自己孩子选择英语启蒙的时候,于学习和快乐之间,她也不由得产生了纠结, 到底是我们妖魔化了学习,还是我们神圣化了快乐? 伊姐经营了一个关于亲子、生活和婚姻的公共号 - 伊姐看电影,在光影中分享人生的感悟!感兴趣的话可以长按一下!^_^ (from 伊姐) “我们妖魔化了学习,又神圣化了快乐。”——伊姐 * 当我们谈论英语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最近跟闺蜜L和N聚会,N为三岁的女儿选择了一家专业的教育机构,每周的周六,她女儿会完全沉浸在英语氛围的娱乐和学习中。L大叫,你太残忍了,你的女儿才多大啊!我就发誓过,一定要让孩子有个快乐童年,我也不觉得孩子非要学英语,崇洋媚外。 我发现,当提到“学英语”,这三个字,很多家长脑海里出现的是痛苦的背单词、学语法和
想要学习加减法得先让孩学会数数、认数,这数字可是计算中的基础。可以先从口头数数开始,平时带着孩子数,比如从1数到10、20 以此类推,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记忆很快,类似于平时背诵唱歌谣似的。 等孩子会熟悉了以后,我们要进一步教孩子认数。比如我们先学数数1-10,那么结合实物学1-10,同时认识数字1-10。 这个最好是在生活中和实物联系,比如餐桌上有1个苹果,你要让孩子看到这个苹果,甚至用手去摸着苹果说“1个苹果”,以此类推用可以先用手去点数。让孩子认识数字并且形成数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利用身边的“道具”,吃饭的时候数数桌上有几盘菜、洗澡的时候数数盆里有几只小鸭子等等都可以练习。 当孩子熟练以后,可以增加点难度,依旧用实物来进行练习。比如,准备纸盘和宝宝一起玩“运输水果”游戏。妈妈需要给宝宝往盘子力运送2个葡萄,告诉他这是2个,目的在于让孩子用眼睛看、用嘴
我感觉有点儿匪夷所思,这位妈妈做的是何等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和老公孩子分居两地呢?我婆婆他们那一代,经常有夫妇分居两地的情况,那时调动工作很麻烦,必须有调令才行,可现在是什么年代啊,辞职简单得跟一似的,找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如果是我,肯定会为了孩子辞掉北京的工作,来西安发展,虽然西安没北上广繁华,但这也是个提倡市民学会100句英语的国际化大都市啊。 因为我觉得妈妈陪在孩子身边比较重要,就算爷爷奶奶对孩子再好,也不能代替妈妈的角色,而且孩子长大真的是一眨眼的事儿。 前几天遇到个朋友,张小又满月时她曾来喝满月酒,聊到张小又时,她随口问:小又现在快两岁了吧? 我扑哧就笑了,我说姐姐唉,他都四岁了。 好友“啊呀”一声,说,不会吧,这么快?我感觉喝满月酒也就一年多前的事儿啊。 你也有这种经验吧,见到某个久不见面的小朋友,问你上幼儿园了
好玩吗?嗯,他狠狠地点点头,我太高兴了,明天还想妈妈陪我玩! 这样的时刻一点也不特别,但却会让我想永远地珍藏于心底,孩子是否是同样的感受呢?在他的记忆里,我们在一起的哪些时刻会是印象深刻的? “孩子和爸妈的感受是一样一样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作家戴维·威利斯给了明确的答案,除了上述这样的片段,还有四个时刻孩子一生都会记住。 我一条条和大家具体讲述,咱们一起来对照! 一、你让孩子感觉到安全的时刻 世界对于刚来到世界的宝宝是全新的,一切在他们眼中可能都是不安全的。只有爸妈才让他们觉得可以依靠,他们来寻求呵护寻求爱。 他们会记住你在黑夜里为他们驱赶怪物后的安稳;会记住从噩梦中惊醒后,你给予拥抱时的安心;会记住在陌生事物和陌生人前,你牵着他们的小手,安慰时的温暖…… 所以,不要因为他们的怕
“这都什么啊!脏死了!”豆豆妈恼怒地将包里的“垃圾”全给扔垃圾桶去了。豆豆一看自己好不容易收集起来的“宝贝”被妈妈毁了,也气得放声大哭……一个温馨的家庭日演变成战争片。 静下心回头想,豆豆妈惊觉:其实这段时间孩子一直在“拣垃圾”,虽然都是些细小零碎的东西,并不占地方,可是,这些“外来物品”,不知道带着多少细菌;二者,自己的“小公主”突然变“破烂王”,恁是谁看了,心里都不会痛快啊! 豆豆妈不由得忧心衷衷,跑去网上求助:“我家女儿并不缺少玩具啊!平时也挺讲卫生的,怎么会染上这么个‘恶习’啊?!这不会是什么心理毛病吧?!” 在别的妈妈的帮助下,豆豆妈才知道,原来,女儿这并不是病态,只是进入了“细节敏感期”。 那么,什么是细节敏感期呢? 所谓“细节敏感期”,就是孩子突然对细小的物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般出现在1岁到4岁的
外国人到中国,觉得在中国最需要学会的一个词,就是“关系”——交通肇事?没关系,只要你“有关系”;病房已满?没关系,只要你“有关系”;竞标困难?没关系,只要你“有关系”…… 于是,“关系”(guanxi)成为打入西方语汇的少数中文词之一。一个毫无关系的人,用外国朋友的话说:“最多只能算半个中国人。”而这半个中国人,却往往要承受数倍于有关系之人的弥散性心理劣压力:被轻视。 被轻视是一种不着痕迹的心理内伤,长久被轻视的人,要么自暴自弃、任人欺侮;要么发展出反社会人格、变成校园枪击案或者袭警案的悲剧主角。没有父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这两者之中的任何一种,就像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一个人是“毫无关系”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过,此“关系”非彼“关系”。 心理学很重视关系: 孩子出生、会长按母婴依恋关系: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是不是怀疑是你的书选的不对? ➤是不是孩子贪玩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是不是你给孩子读书的声音不够好听? 都不是! 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的,大家想想小时候被爸妈逼着学习,也是很头疼、憋屈、抗拒的吧? 可是,如果能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孩子肯定不仅不会排斥,说不定还会主动缠着你陪他学习哦! 今天分享一个来妈网早教达人 @蓼蓝 的创意早教小手工“神奇老太太的故事”,把知识融入手工当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开心玩耍、轻松学习。 准备材料 卡纸,彩笔,两脚钉,剪刀 制作方法 1、在卡纸上画出张开嘴巴的老太太(可以按照你喜欢的风格发挥) 2、沿着轮廓剪下来 3、再用另外的卡纸剪出一个
我虽未信宗教,但我却有一群信教的闺蜜和朋友。所以,对此,我脑海里常自编自信有这样一种解释: “每个孩子,都是借着上帝的手托付到每个家庭寄养的。 假如你有一个特殊的孩子,那是因为上帝相信你,把这样的孩子托付到你家,知道你会对TA不离不弃,知道你会付出比别的家长更多倍的心血,陪伴TA的成长,甚至很可能,TA会让你更深刻地看待人生。“ 盼妈是我家很多年的熟客,曾是药企高管。欣赏我家东西,默默帮我做过很多口碑推广却从未浮出邀功,直到近段时间我投入做公号,她常留言,才真正接上头。 我常佩服她小而美的公号中,带孩子玩桌游的各种心得如此深入。直到昨天发文后她留言,我才知道她有一个“婴儿痉孪症”的孩子已经16年,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一切皆有原因。 我期望我的孩子是怎样的?我的育儿观 如果在2000年时问
对于不爱动的孩子,试着鼓励他们,多做一些跑跑跳跳爬上爬下的活动,但不要强迫。比如放起音乐,邀请孩子跟你一起跳舞,用发光或者声音的球吸引他注意,让他和你一起玩球,玩小车,追小鸟。经常带她去游乐园,但如果他像我家小朋友一样,喜欢观察多过追逐,也不要逼她玩;经常带她去散步,但如果她想要停下来玩沙玩石头,而不是沿着小路跑,也没有关系。孩子有自己的节奏,真的,跟吃饭一样,你只管给他提供机会(丰富的健康食物选择),让她自己去选择、尝试、接纳或拒绝。 说起来,我发现我女儿算是中等偏下活跃度的孩子吧,总体上比较安静,喜欢看别的小朋友玩,可能也是缺乏一些社交技能的缘故。我想培养她更活跃、更自信一些,最近给她报名了下半年的音乐舞蹈班,准备一起去唱唱跳跳啦。 不论孩子是什么个性,都应该为孩子的独特而感到高兴!评价一下他的涂鸦,称赞一下他小心翼翼地叠积木、玩拼图,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
关于“塑料儿童”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对新时代父母敲的警钟。 现在的孩子,“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萤火虫,分不清树的种类,认不得虫,没碰过草地,也没有看过银河星系。” 玩泥巴怕脏,爬树怕摔倒,草地里有蛇,花园里有蜜蜂,整天“宅”在家里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看漫画书,或者做功课、上兴趣班。“塑料”时代、电子时代正让孩子们逐渐脱离了大自然,变成一群“自然缺失症儿童”。 一个“塑料儿童”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一个“塑料儿童”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你很难想象,但你也可以想象。 三毛说,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钢筋水泥的丛林,车水马龙的道路,功课和补习还有好多,社交网站上的消息和各种网络游戏不断更新,环境恶化使可接触到的大自然越来越少……这大概就是我国城市儿童的生活环境。许多小孩已经戴上了眼镜,做完了繁重的功课之后,消遣也跑不了上网和看
宝宝说谎原因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并没有那么“严重”,倒不是说说谎行为没有危害,而是孩子说谎的原因并没有那么复杂,一般来说,孩子说谎有如下原因: ★ 模糊概念 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 ★ 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 ★ 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 ★ 获得认同 有的孩子想象力
▌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人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但这个创造并非凭空的,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什么是孩子的想象力呢?它是对已有形象的再造,联想,迁移等能力。比如说,看到一个圆形,孩子会回答出很多答案,太阳,鸡蛋,饼干,皮球等等。孩子所想象到的事物,其实也还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是可以触摸到的具体东西,或者能够闻到的气息,或者是能感受到的情绪等。 一般只要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机会,多接触新鲜事物,允许孩子表达,对于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和表达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不过,可惜的是,真实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一个权威咨询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