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耐心 常常在孩子沟通的时候表现的没有耐心,不耐烦,没说两句就会吵孩子,看到孩子做不好事情就直接吵孩子“多大了,还不会做,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真笨”,等等这类的话,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他更不敢做事情,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盲目的攀比 喜欢跟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特别是在生活能力以及学习上。常常挂在嘴边是“你看人家谁谁如何,你咋就这么笨”经常性的打击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因材施教。这样打击只会让孩子更加不愿意同别的小朋友交流。 当面争吵 经常性的当孩子的面吵架,从不回避。这会伤到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感到害怕。有的还会当孩子的面大吵大骂,这比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更大,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一生都有阴影,让孩子变得懦弱,或者更加暴力。 当面抱怨 当着孩子面经常
今天太尴尬了。晚饭前带娃从公园回家,途经一个面包店,娃立刻指着要面包。本不想给他买,架不住他在车上又扭又喊要解安全带,就带他进去。他自己拿托盘和夹子选了一个牛角包。然后我想起来没带钱包,就告诉他,又把面包放回去。结果娃完全无法接受,在店外声嘶力竭哭喊了至少10分钟。 店里带着小孩买面包的妈妈们都在看我,门口一老夫妇还帮我哄他,甚至想帮他买一个。我跟老夫妇说了没带钱,也不想影响他吃晚饭,所以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然后还看见一个近期很多工作交往的年轻妈妈推着女儿经过,很同情地跟我点了下头,满脸严肃地走了。 也许他听懂了我跟老夫妇讲的话,说我不想给他饭前吃面包,就闹得更厉害。我想抱他走,但是他扭来扭去要下地,然后就要冲到店里拿托盘。众目睽睽,太难熬了。” 大家听完故事,七嘴八舌安慰了刘老师,也说了自己跟娃斗智斗勇的一些经历,最后刘
0-7岁心理营养过期不补 心理关键期或敏感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过时不候,难以弥补”。就像在清明前后,稻谷就要开始播种,到秋天才能顺利丰收,一旦错过最佳播种季节,这一季的收成就会受带影响。 如果一个孩子0-7岁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没有满足,他就会终其一生苦苦去寻觅,所以,了解孩子重要阶段的心理需求之后,我们就能在孩子出现任何的症状之际,找到孩子的隐形需求和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一阶段出生至3个月 这阶段孩子需要两部分的心理营养补充: 补充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在出生以后,除了进食、排泄、睡觉就是啼哭,所谓无条件接纳,就是表示百分百的允许和接受——我允许并接受你长成这样一个样子,发出这样的声音,3小时一饿,4小时一尿,甚至将大便拉在我的腿上,我尊重你本来的全然的样子,而无条件,就是我不会因为你需要长得漂亮、成
在孩子犯错的那最初的10秒不要向他发脾气,这样就会给自己留下思考的余地。这件事情需要发脾气吗?不发脾气应该怎样对他说?不发脾气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有话好好说,是解决亲子问题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给了小朋友自我反思的时间之后,他们通常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间长短不定。他们通常会采取撒娇或者其他非正式的方式向成人道歉。 有的时候,我们大人说,小孩儿太不懂事了。反过来讲,也许是我们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以至于他们必须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战,而不管什么“懂事”“不懂事”的评价。 因为那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无意义,我们怎么能要求2岁的小孩懂事呢?但是只要你静静地等待,他居然可以做得像个大孩子。 所以,在小朋友犯了小型错误之后,要留下时间空档。 小朋友如果不认错,该反省的不是他,而是你自己。
一、陪孩子玩刺激性游戏,培养男孩的冒险精神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就是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幼儿阶段的孩子,主要任务就是玩耍和游戏。其实,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游戏环境对孩子的刺激作用很重要,幼儿的学习也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实物或者图片。因此,借助于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进行适宜的游戏或活动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瑞士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儿童的游戏要经历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练习性游戏,在孩子出生后的两年内出现,这类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动作的重复再现。比如:一次次地把刚垒高的积木推倒重来,一遍遍地推着小车来回走,乐此不疲。 象征性游戏,即模仿游戏,出现在幼儿园时期或者说学前阶段,所获得的最主要的认知发展能力就是
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爸爸妈妈或许还会觉得孩子培养的挺好的,不过到了外面和其他孩子一比较,爸爸妈妈才发现孩子身上其实有着非常多的小毛病,胆小怕事、沉默内向,总是一个人待着,不和他人交流。对于孩子胆小怕事,有非常多的爸爸妈妈觉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非常困惑,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并没有人欺负孩子啊? 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了孩子的胆小内向呢? 1、爸爸妈妈过于严厉的管束 孩子成长考验爸爸妈妈经验和智慧,要是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里面,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或者有了偏差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问题。孩子应该天生是活泼、开朗、阳光,健康的。不过有一部分的孩子却出现了相反的问题,内向、胆小、不自信之类的。出现这个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爸爸妈妈平时太过严厉的管束造成的,爸爸妈妈太严厉的态度也会造成孩子束步不前,爸爸妈妈有时候还因为孩子
很头痛不知道该不该过早教孩子认字,但如果不认字,到了小学那是一件难熬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有上小学前认字,听说老师在教认字时也不会太仔细,反而会使那些学龄前坚持不认字的孩子很吃力,他们尚未反应过来,老师就教下一个字了,这怎么办? 幼儿说认为,当你感到拿捏不定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利弊,大家就能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6岁前认字(2好处VS4坏处) 好处: 1)孩子自信 相比起同龄那些没提前认字的孩子,他们会比较自信,能激发他们在小学的学习热情。 2)减少小学学习压力 由于已经提前学习了,很多字都已经懂得,孩子会感觉到比较轻松,不会从一个完全放松的模式突然调换到一个紧张模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坏处: 1)手骨变形 6岁内的幼儿身体骨化过程未完成,过大的力气和
多多鼓励他 宝宝在刚刚学习说话的时候,妈妈不要打断宝宝说话。这个时候宝宝说话可能是断断续续的,妈妈们也要及时鼓励宝宝,夸下宝宝说的不错啊,真好这类的话,同时用缓慢清晰的语言同宝宝对话。 例如宝宝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可能会说话比较断断续续的,妈妈不要立即拿给宝宝,要鼓励宝宝说完,这样可以锻炼宝宝说话的能力。 不要嘲笑他 宝宝在刚刚说话的时候一般语言都会比较的不清晰,比如会把爷爷说成噎噎,姑姑说成猪猪,或者把姑姑说成嘟嘟等等。这个时候妈妈要及时纠正宝宝的发音,要缓慢清晰,这样宝宝就会学的比较的快,同时在纠正宝宝发音的同时,不要着急,更不能嘲笑宝宝,这会打断宝宝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妈妈要引导好 妈妈教宝宝说话的时候要及时的引导,不要教孩子一些不好的语言习惯。例如吃饭饭,睡觉觉等等,当家里的老人
“溺爱”每天都很忙, 要帮孩子做很多事。 ▼ 说很多的话, 讲很多道理! ▼ “爱”只有一只手, 帮不了太多的忙 ▼ “爱”很少说教孩子, 只是用耳朵听, 用眼睛去观察, 用心去感受 ▼ “溺爱”对“爱”常常很担心 ▼ 在“溺爱”看来, 孩子既弱小,又无知, 就像一个泥娃娃, 需要父母全力去捏造 ▼ 而“爱”只是努力做好自己, 唯一多做的,就是对孩子多一些陪伴
你肯定会说一般大人各种喊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吃饭时间到了,要么是找他去拿个东西,要么是该喝水了。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妈妈压根不是因为有事,就是话多【成人的话一般比孩子多的多】,尤其是丈夫工作忙无暇听自己说话的那种,只好跟孩子东拉西扯!喜欢利用一切机会不断用自己的话语给孩子灌输道理、知识,不管此刻孩子想听还是不想听,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有存在感一样。还有些爸爸喜欢各种指导,哪怕孩子玩火车“摆错”了一个位置、画一只马没有眼睛等等,如果他的孩子不想那样去做,而爸爸却坚持认为那样才是对的,他就会不断去干涉孩子。 好吧,上述种种情况在我来看,都是啰嗦加废话!生活中类似上述的情况还更多更多。每一个小孩来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无比新鲜,他 充满了好奇。而父母却总喜欢站在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去教育和评价孩子正在干的事。【例如:一个蚂蚱值得你看
幸运之神就是这样垂青于发现并忠于自己强势智慧的人。松下幸之助曾说,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强势智慧,经营强势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上物理实验课时,不慎弄伤了右手。教授看到后叹口气说:“唉,你为什么非要学物理呢?为什么不去学医学、法律或语言呢?”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觉得自己对物理学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和才能。”这句话在当时听来似乎有点自负,但却真实地说明了爱因斯坦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 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强势智慧,家长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把它们挖掘出来。在平常的家教中,家长要学会运用观察、展示的手段,注意观察孩子的强势智慧。评估孩子最突出的智慧表现。 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判断孩子的潜能在哪里。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做某件事时,他心里是否会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
这样逗孩子太坑人了 “你跟我走吧,你妈妈不要你了” 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成年人平时跟幼儿接触少,不知如何与宝宝交流,又想表现得亲近,就做出各种“拙劣”的互动。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父母可以直接插话,跟宝宝说:“叔叔不是真的那个意思。可能,叔叔只是想跟你聊天但不知可以怎样说。”这样,既给宝宝消除了疑虑,也给对方一个提示。 如果父母没来得及当时直接澄清,事后发现宝宝为此困扰,那就应该找机会跟宝宝把当时的情况复述一遍,情境再现出来,可以帮助宝宝处理这些困扰,让他们不再困在记忆里中的烦恼里。复述后,父母再给宝宝做些解释就好了。 逼着孩子的打招呼 “快点打招呼啊,什么都不说多没礼貌,一点都不乖!” 礼貌的确是教养出来的,关键是,我们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好这个教育。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某一天,你叫孩子过来吃饭,孩子会突然冒出来一句:不吃,吃个屁呀; 晚上给孩子洗澡,孩子变的很抗拒,口中还会说:打死你,我不要洗澡; 给孩子辅导课程,冷不丁就说:我去,又要写字了...... 很多家长开始纳闷,平时在家也没人教,更加没人说,孩子从哪里学的这些脏话呢? 其实,这是孩子到了“脏话敏感期”。 脏话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一般在3岁左右)接触到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后,喜欢不分场合地使用。越是被家长制止就越喜欢使用,而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又恢复正常。脏话敏感期多出现在3-4岁,也有些提前或延迟。(也有的专家将这一时期称之为诅咒敏感期) 这一阶段,孩子们不仅仅会对骂人的脏话感兴趣,对一些带攻击性的语言,如“打死你”“SB”等词语也会经常使用
没有蠢宝宝,只有不努力的宝宝,有时候宝宝不努力,倒也不是宝宝不听话,只是宝宝的专注力实在是差,日复一日,父母每天都在与孩子的注意力“争宠”。亲子间的专注力拉锯战,常在芝麻绿豆的生活细节中登场。面对这种家庭战争,许多研究与实务经验均建议,家长得从生活型态开始检视,思考是否家庭本身就充满了“让孩子无法专心”的因子。其实,要让孩子成为“专心小天使”,你可以从五大专心好习惯开始起步。 好习惯一:充足的睡眠 二○○八年针对三千多位初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没睡饱”是孩子上课无法专心的头号杀手。 儿童心智科医师黄玉书在二○○七年所公布的调查指出,小六学生每天平均只睡七.九个小时,初中生平均睡七.五个小时,较国际平均值少半个小时。 睡眠不足,首先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的大脑。根据睡眠专家研究,睡眠对脑部有非
不同年龄的宝宝做亲子阅读的方法: 满月后,可以开始亲子阅读了。 1岁以内,以妈妈的讲述为主。 1~2岁, 在固定的时间做简短的阅读,无字绘本是最好的选择。 2岁左右,可以正式开始做绘本阅读,这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 3岁以后,在阅读中,和宝宝积极互动起来。 1、孩子四个月,孩子爸爸和奶奶都说孩子这么小不用让孩子看,我不这么觉得,请问老师这个年纪给孩子选什么书比较好? 其实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讲,他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对妈妈精心为他挑选的绘本感兴趣,反而可能对一些广告海报或者妈妈读的母婴杂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不要强迫宝宝,尊重他的喜好。如果妈妈十分想给宝宝选择适合一岁以内宝宝的书,可以选童谣、图卡书、带有机关的玩具书、行为养成绘本等等。选择识物卡片的时候,注意选择宝宝常见的实物照
▶一个孩子上学了,从检查作业到收拾书包,妈妈关注着他的每一个学习细节,结果搞得比孩子还累。 ▶ 一个孩子上四年级了,永远是班上最后一名,对学习毫无兴趣。 面对这两个真实的学习案例,心理医生会提出何种解决方案? 妈妈要这样做——你的作业你检查 许多妈妈在孩子上学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不知道到底是孩子上学, 还是家长上学,许多作业都需要家长帮忙——听写、背书、检查作业……这样的妈妈会全面地介入孩子的学习行为,陪坐在书桌旁边,督促他。孩子做不完作业,妈妈就大声嚷嚷;考到好成绩,妈妈就抱着儿子亲,说:“孩子你真给我争气!”请问,这样的学习到底是谁的?当然是妈妈的! 一些妈妈之所以选择这种做法,主要是它在初期会带来一些好处,孩子小时候看起来比别人能力强一些,由于在学习行为上得到了更多正面的鼓励,所以他会更多地建立起对学
1.当我做错事时,你首先是安慰而不是责备,更不会说“你怎么就比不上别人家孩子”这句话。 2.睡觉前你会来我的房间,轻轻抚摸我的头发,为我盖好被子,说说话。 3.一起做美味的小点心,互相在脸蛋上抹面粉,最后再开开心心的把点心吃完。 4.当我遇到委屈时,耐心的听我倾诉,并拥抱我。 5.不会担心我出意外,放心的让我和小伙伴一起外出玩耍。 6.不当着我的面和另一半吵架、撒谎,否则会让我很伤心、没有安全感。 7.吃晚饭的时候,会和我讨论很轻松愉快的话题,比如家里要添置什么小物品、周末要去哪里玩,让我对接下来的时间充满期待。 8.你会与我一起读书,给我绘声绘色的讲书本里的故事。 9.带我出门旅游,让我看到更多更好的风景,丰富见闻。
喜欢撒泼、摔东西来发泄情绪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的人,往往都特别冲动,且容易将坏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与人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孩子习惯用摔东西来发泄脾气,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日常是否有暴力倾向;当孩子以撒泼、摔东西来威胁家长做某些事时,家长千万不能妥协,否则只会让他更加得寸进尺;孩子有坏情绪,家长日常引导他以正确的形式发泄出来,如亲子沟通、摔枕头等。 自卑 自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一个自卑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做事畏手畏脚、消极,且总害怕挫折,别说成大事了,连日常小事都会展现出唯唯诺诺的性格。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应从小做起,平时应多鼓励、表扬孩子,不要说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尤其不要当着外人的面去贬低孩子。 害羞 都说“脸皮厚,吃块肉”,如果孩子很害羞,不懂得表现自己,会使自己的能力被淹没,得不到重用,错
特别喜欢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每每诵读起来,心中忍不住的激情澎湃:“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关系很大;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成败与否,又与每个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而家庭教育的成功无外乎几点:亲子关系充满信任且融洽;既照顾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又关注到了孩子的善良品性;让孩子有信心面对未来所有的一切,自信且洋溢着智慧的光辉;有勇气面对所面临的所有失败挫折。 但现行家庭教育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点值得商榷: 第一:孩子的表现中“乖”与“不乖”是否能
五一,豆豆来我们家住了一天。嘟嘟和豆豆相处得格外融洽,有事没事地拉豆豆一起玩,有事没事地那东西给豆豆吃,有事没事地喊“豆豆”;而豆豆呢,也喜欢逗嘟嘟玩,给嘟嘟做鬼脸,如此互动,俩人自是闹得开心不已。和牛牛一起呢,有时那是形影不离,俩人有说不完的秘密呢,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一般这样的情况,我和伯虎几乎不会介入,让他们自己解决。孩子嘛,有意见有矛盾也是眨眼之间的事,况且是兄弟呢,哈哈! 5月2日,带三个孩子去吃早餐,然后准备去公园溜达一圈。吃早餐的时候,人家见我们领三个孩子,一致觉得这三个孩子是一家的,然后叽里呱啦评论一番,什么厉害呀,什么难养啊之类,等他们感叹完毕,我说:“不是一家的,我们家俩个,另外那个是小叔子家的!”然后,他们又七嘴八舌起来,什么俩儿子也不得了啊之类,而后一个开玩笑说:“是不是当初想要个女儿?还准备再生个女儿吗?” 我说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