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品格教育很容易就定罪人;觉察包容犯错、拔除罪恶标籤,让人瞭解犯错的主因是当下没有觉察,要更深化自己的觉知力。觉察更要大家知道其实没有坏人,做坏事是因为忘了发现自己塬本是好人。 传统的品德教育我们都很熟悉:列德目、举善行、赏善罚恶、恫吓、製造罪恶感等。但是,觉察的品格教育是更宽容、深沉、全面且持久的。教孩子「面对黑暗」、「诱惑前的觉察」和「找到平凡的喜悦」,或许更能深耕德性,让品德教育更成功。 我相信,能让自己平静和喜悦的人就是好人。 我们要做好人,不是做完人。 ◎面对黑暗:亏心事大告解 有一次我发给学生一张纸,要他们写下自己曾经犯下的重大错误,也就是「亏心事大告解」,要学生学会面对自己的黑暗面,看他们有没有这个勇气。 ◆ 勇
填鸭式教育学不停 孩子痛苦学习易身心失调 绝大多数台湾人在求学阶段都受过填鸭式教育的荼毒,每天上课从早上到晚,就连假日也不例外,在几乎天天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不但会妨碍成长发育,免疫系统也会跟着大乱,容易感冒生病,长期也会导致睡眠障碍(睡不好、失眠等),进而影响自律神经系统和情绪,出现焦虑等病症;而在心理层面,繁重的课业压力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排斥感,晚上烦恼到难以入眠,身体在恶性循环下接受持续的无声残害。 更值得关注的是,填鸭式教育下,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能够死背课本、获得高分和考得好学校就好,殊不知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来得快,去得也快,许多人常在考试过后就「忘光光」,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 提升孩子学习力!亲子共学营造快乐学习环境 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力,近年来,越来越多教育心理领域的专家提倡「亲子共学」的学习方式。在和孩子一起学习
私房钱 尽管孩子小对金钱没有规划,对金钱的欲望也不是那么的浓烈,但是每每有了些压岁钱孩子还是会保留,有些自己的“小金库”,父母总是以替你保管为由,就把孩子的私房钱给没收,甚至占为己有,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被保护和尊重。孩子一些大的私房钱父母可以暂且保管着,但是对于孩子的小私房钱还是要尽可能的尊重。 揭短 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说:我家孩子这么大了还尿床,别以为孩子小不懂,其实他内心是无比羞愤的。孩子最怕什么,最怕父母在自己的同伴和老师面前揭自己的短,不可否认,基本上所有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面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而孩子特别害怕父母在外面揭自己的短,孩子同样害怕嘲笑。 曾经的“耻辱” 谁的人生没有一次“滑铁卢”,那个孩子没有一段曾经的“耻辱”,过去了就去过了,别老去揭孩子的伤疤,在你看来没什么,在孩
表达爱意 在孩子面前我们不能表达性但一定要表达爱,孩子以后的婚姻观念和爱情观点其实很大程度是来自于父母,父母之间有爱,孩子就会相信爱相信浪漫,反之父母之间总是冷战,孩子少了安全感可能对以后的情感都有一定的恐惧感存在。所以当着孩子的面亲吻另一半或者表达爱意,让孩子感受和理解爱与被爱。 善待自己 有了家庭后各种的繁琐之事就来了,父母不是超人也会抵抗不住,你可以痛苦可以挣扎,但一定得善待自己,别让孩子只看见你在遇见挫折时的阴天而看不到晴天,只看见你的痛苦而看不到你的崛起,你的遇事态度影响着你孩子将来的遇事态度。乐观面对积极向上。 规划金钱 有的父母不爱在孩子面前谈论金钱,怕孩子提前被世俗污染,但是在夫妻间进行规划金钱时其实不必回避,让孩子看见你是如何进行金钱的规划的,如何有条有理。有的孩子金钱观念也受父
我容易吗 通常来讲,单亲妈妈都会更辛苦更艰难,但是有些话,适合闷在心裡;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地忘记;有些艰难,需要默默地咬紧牙关去承受。这样的话语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还不都是为了你 即便是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牺牲,最好也不要这样说。这是一种“居功”的言辞。一旦“居功”,“功劳”就大大缩水了。刚开始时,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感觉愧疚,说得久了,会让孩子生厌。 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吗 这是从大人角度出发的言论,我们不能以孩子“对得起我们”的标準来要求和衡量孩子,这种话语的内涵中有一种对孩子的束缚。一个人首先是对自己负责,然后才是对别人负责。 都是因为你那该死的爸爸 怨恨一个人其实是一种自虐,我们再怎么怨恨、诅咒对方,对方已经不在乎了,而这种耿耿于怀、难以消化的怨恨,不过是对自己的折磨。人不
吼叫很LOW,孩子都看在眼里 有天半夜,我被孩子频繁的翻身弄醒,摸了摸发现流了许多汗,帮他换了件薄毯之后,指望他能睡沉。可是,他仍然翻来覆去不停踢。一想到睡不好明天采访会走神,我脑袋就嗡的炸开了,忍不住吼了句:“你赶紧睡啊,不睡滚去外面。” 被我吼完,宝贝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我,不哭也不吭声,无辜的眼神在黑暗里忽闪忽闪,我登时抓心了:我怎么可以在半夜对小孩大吼大叫,我真是天下最坏、最粗鲁的妈妈。为了赎罪,我把他抱在怀里,边摇边哄,哼着安眠曲,没一分钟,宝贝就安静地睡着了。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吼叫只是很LOW的情绪发泄,关怀和爱才是亲子问题的解决之道。以后,每一次忍不住要吼叫时,我都会想到宝贝那无辜的眼神。我觉得孩子就像我们的观众,当你发脾气,或者流露爱心,他都看在眼里。 如果你吼他了,下次他就吼“小猫” 邻居
一、哪些话爸妈不能对孩子说? 1、我以前比你好 这是所有爸妈最常犯的错误。很多爸妈常对孩子说,「我在你这年纪的时候比你懂事/成熟/乖巧」这样的刺激话语似乎在传达你的孩子不够完美,没有达到你的期望。 2、你总是在犯错 不要惩罚孩子的不成熟,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犯错,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即使孩子选择了妳觉得不好的决定,但妳不应该指责他,妳应该要引导他。 教训孩子通常都没好话。 3、比较兄弟姊妹 这是另一个不合理的比较,而且很常见。比较孩子的能力会传播敌意的种子,造成孩子之间的裂缝,妳不想要孩子传达负面情绪给妳,就避免比较孩子们。 4、现在不要烦我 有时候妳可能会想要独处,或者正在处理什么重要的事,但孩子可能无法理解这情况的严重性。一个不耐烦地爆发可以让孩
学前教育入园难的原因:政府 虽然国家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起来,但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还是不够健全。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监督、规范职能,让私立园在市场经济下自我生存,结果只能将私立园推向两级分化。其次政府投入资金在基础教育上严重不足,并且大多数投向了“示范园”、“优质园”。而能够享受这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往往又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城市人群。 学前教育入园难的原因:社会 由于幼儿人数的不断增多和城市化的到来,加上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优质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贵,幼儿园资源显得供不应求,这些现状导致幼儿入园难的局面。 学前教育入园难的原因:幼儿园 由于公办园的数量屈指可数,给幼儿提供的入园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级各类私立幼儿园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的压力,为幼儿增
我不想要一个无法触摸的家 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的凯伦·阿罗尼安,尽管已经是两个孩子--8岁的劳雷尔和6岁的杰克--的母亲,但内心深处仍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她的客厅布置得像一个孩童的游戏室。“我小时候,家里面有些房间是不能够进去玩耍的,” 阿罗尼安说,“我不想我的孩子也在这样的家中长大,我不想要一个‘无法触摸’的家。” 这是家里面最受欢迎的地方 阿罗尼安家的焦点就是客厅中那一堆五颜六色的豆袋椅。“这是家里面最受欢迎的地方,”阿罗尼安说,“孩子们用豆袋椅做成堡垒,然后钻进里面玩耍。” 艺术长廊像个时间轴 家里的过道被阿罗尼安变成了孩子们的画廊,“这些画都是孩子们从小到大画的,顺着看过去,像一个时间轴一样。
星星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正在做包子,3岁的女儿坐在小凳子上看着。 女儿忽然提了一个问题:“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你想想看。” 女儿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 看了好一阵子,女儿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女儿:“宝贝,你的想象真奇特。” 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拉过女儿给她讲女娲造人的传说…… 书上用这个故事是想表达爸妈要对孩子的提问多些肯定和引导,其实,我更觉得故事中的妈妈并没有在女儿提出问题时很重视,或是立刻往这方面去想了,她只是随性地脱口而出“你想想看”这几个字。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和孩子随性的交流中有时并不会时时刻刻想着自己
即使这样,大人可不能含糊。 如果生硬跟孩子说:“不讲了,我们马上要睡觉。” 孩子可能会因为不满而哭闹,即使不哭闹也是满脸不情愿,似乎大人就是个不能商量的独裁者,本来睡前好端端的心情一下子就被搅黄了。 孩子睡前听故事总是不肯停怎么破? 面对孩子想“再来几遍”的要求,大人可以试试这样的技巧:“妈妈已经很累了,我们只能再讲一次。”大多数时候,孩子会快乐地接受。从儿童心理的角度解释,折中比拒绝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如果你家孩子鬼精鬼精的,还坚持说“5次”或其他数字,大人可以让孩子做选择题: “不行,你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只能再讲一遍,二是立即上床睡觉,选择一个。” 毫无疑问,孩子跟大人一样,天性都喜欢趋利避害,他们会选择“再讲一遍”。 为什么大人要选择“一次”而不是其他
现在我们回到原点,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报兴趣班 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家长,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报的补习班,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爱孩子,希望对孩子更加负责,也是想要表达自己是个好妈妈或者好爸爸。 1、大家都报班了,如果我不报,孩子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家长们总是非常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家孩子,非常受不了别人的评论和指点,所以就选择了随大流。但是这种从众的家长却有自己的理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开始了漫长了补习班生活。哪里的补习班最火热,哪个老师最有名,家长们就会挤破脑袋去报名。 2、上幼儿园的时候没什么事情,不学些兴趣就是浪费时间! 幼儿园的孩子作业很少,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这个时候有见缝插针心理的家长就会选择报班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但是孩子得内心可能是拒绝的
你养小孩会有“焦虑期”吗? 那天好友问起我目前在教养小孩上会不会进入焦虑期。他说现在很多思想进化的家长,一开始没让孩子上所谓的“才艺班”,但为了要发现孩子的兴趣潜能,所以在幼儿园就急着给小孩上很多探索兴趣的课程。 虽选择的是像日文绘本班等这样的辅导班而非填鸭式那种,但他们给孩子订下的学习目标,却远比一般幼儿园毕业的小孩还要高。 原本我这个朋友是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的阶段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上学,但看到身边这样的家长,不禁开始怀疑起自己,也感受到“同辈压力”。所以他问我,会不会在教育小比(我儿子)上开始进入焦虑期。 当时,我只是笑笑的回他:我和爸爸有小比的那一刻时,就告诉我们自己,在养育他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的初衷~“单纯的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长大”,如果再贪心一点就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充实生活经验比
孩子不需要我们的内疚和道歉 事情发生的当下,道歉也许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用为了自己曾经错误对待孩子而刻意道歉。 当我们为了过去道歉的时候,其实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背上压着一块名为“歉疚”的大石头。我们几乎要喘不过气。 然而,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把自己变得那么卑微的父母。孩子需要强大的父母。 前几天,一个朋友抱怨: 我的腿扭伤了,所以走路的时候有点瘸。我跟儿子说,妈妈这样子去学校接你吧。我满心以为儿子会心疼地拒绝。他的确拒绝我了,可是他的理由是:你别去接我,妈妈,你现在走路不好看呀。 非常孩子气的话,却反应了孩子们的一个真实需要,即他们对完美父母的需要。对于孩子而言,妈妈自己活得漂亮,时尚,自信,这些积极正向的内容都会变为正向的能量,内化到孩子的人格里。某种意义上,孩子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榜样,而
小编想采取这种方法教育孩子,或者“买通”孩子做家务的家长到最后都会后悔,因为小孩子会在你做一件家务奖励几块钱的事情上变得斤斤计较,还会求涨价,严重的甚至你不给好处就不会动手做任何事情,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挽回? 这种教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不应该用钱来收买孩子做家务,一块钱都不行。 “家”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场所,它不是市场,不是单位,不是圈子,“感情”是家人的凝结剂和润滑剂,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奢侈品。 心理学里有一个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之说,强化外在激励(如金钱或礼物)会慢慢削弱孩子内在的动力,让孩子忽视做这件事的真正理由,所以这种方式短期有效,长期有害。 相反,如果能让孩子在劳动本身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就感、收获自信,那才是理想的状态。 如果孩子做点家务就付钱,可能隐藏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把亲情
在这些爸妈的观念裡,孩子住在家裡、吃家裡、上下学有大人(或安亲班)接送,除此之外,任何想吃想用想买的,只要合理,爸妈也会準备好。其他时间出门,也多半有大人跟在后面付钱。反正,需要用钱的时候,讲一声就有。孩子根本找不到用钱的时机。 看起来,孩子不能领零用钱,好像不是因为「孩子或零用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爸妈害怕「给了之后,有不良效果」的话,代誌就大条了。 「既然孩子不需要用钱,就没必要给零用钱吧?」 我了解身为爸妈,担心孩子乱买乱花,一旦买了危险物品、垃圾食物,零用钱就成了害人的媒介。 可是,孩子总会长大,不可能永远待在爸妈的庇荫之下,若从来没有花钱的机会,很难体会到钱的可贵。不知钱的可贵,自然不懂去珍惜。 所以,不妨在发零用钱前,先下点功夫,降低孩子「有零用钱后」的危机。不过,可不是要爸妈晓以大义,讲得头头是道
家里有个善解人意的“暖宝宝”是种什么体验? 有次不小心膝盖磕到椅子上了,儿子赶紧跑过来给我揉揉,说:“妈妈不哭,宝宝給揉揉……”——4岁的登登 中午困了在沙发上歪着,宝宝过来摸着我的头说:“爸爸,你发烧了吗……”——3岁的小咕咚 姥姥想去世的姥爷,忍不住落泪,女儿抱住姥姥说:“我知道你想姥爷了!”——5岁的桐桐 不小心大姨妈弄在了裤子上,儿子拉着我的手说:“妈妈你流血了,疼吧!”(恕我笑喷了~)——4岁的阳阳 讲真,上面这些暖宝宝是不是也“秒暖”你了? 话说,小小的他们真懂大人的情绪吗?其实,宝宝的同情心与生俱来,初生的宝宝听到别的宝宝哭泣,自己也会哭起来,而到2岁的时候,宝宝就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了。他不但能感受到别人悲伤痛苦的情绪,还会试图安抚别人
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父母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负起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幸福、和睦的家园。一言一行应作好孩子的榜样,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的繁忙,对孩子不闻不问,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冲动,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 做孩子的人生良师 父母还应该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注意力、观察力都很低,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要求父母像老师一样,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静下心仔细分析孩子在想什么?和应该如何帮助他?并耐心地指导督促孩子。 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更应是孩子的朋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在很多方面他们是孤独的,缺少朋友的关心,这就要求父母担当朋友的角色,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游玩的时候,蹲下身子,甚至趴着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进步的时候,与他们一起
那么问题来了,老人帮忙带孩子,到底要不要给钱? 说到老人带孩子,提钱可能感觉有点伤感情。不过这也确实是个问题,因为真有家庭因为老人带孩子不给钱而闹到法庭上的案例。虽然只是少数,不过就老人普遍帮忙带孩子的现状,我们先来看看妈妈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我们自愿给的,老妈这么辛苦,不过我们没多少余钱,每个月只是意思一下,还好老妈不在意。 说实话,每次给她钱她都不要,干脆给她办了张信用卡,想买啥买啥,每月我去还。但是发现她除了买菜和宝宝的花销,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 给钱也不多,应该的,老人带孩子很辛苦,自己经历过才知道。又辛苦、还操心,怕磕着碰着,碰了还遭埋怨,看孩子还不如干其他的活,真累真操心。 我觉得要给,带娃很辛苦的。我家除了尿不湿公婆买,别的都我买,但我觉得他
一、了解孩子的学习记忆 1、何谓学习记忆 学习记忆是一种能力,可以储存和运用存在短期记忆中的信息,并且同时处理它。也就是一种可以帮我们记忆资讯,直到我们使用信息的能力。 2、记忆不好症状 学习记忆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况,通常学习记忆不好会有一些症状,像是很难记住游戏规则、记不住老师的指导、无法注意、容易分心等等。 记忆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情。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记忆 1、不断重复练习 重复的练习测试题、增加背诵的时间、製作随身记忆卡等等,透过不断的练习直到确保妳的孩子记得这些信息。 2、利用视频游戏 这是孩子最不介意的一个活动,藉由视频游戏来练习孩子的记忆能力。大部分的视频游戏都需要学习和回想信息才能获得更进一步的水平。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