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想养出狮子,就别关在绵羊圈里养!
    想养出狮子,就别关在绵羊圈里养!

    前几天看到媒体报导,再次有业界主管批评台湾年轻人不够有狼性。这样的新闻,在台湾已是老生常谈。台湾的长辈们,总觉得Y世代无动力,心中满是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与无奈。报章媒体上,叁不五时就会看到大家批评台湾年轻人没有企图心,只在乎小确幸。 指责年轻人不够积极的论调,并不是我想探讨的。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年轻人无动力的成因,不探讨成因,只是指责,如何能改变无动力世代的困境? 在台湾,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到大只被要求一件事:把书念好。从国中开始,考上好学校开始变成许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兴趣什么的,全部被丢开。在台湾,愈来愈多的孩子被送去补习。在学校从早上七、八点上到下午放学后,再继续去补习班窝着练题目、学解题密技。 台湾的爸妈充满高度焦虑,在孩子考上爸妈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前,都不觉得孩子有把书念好的一天。因此许多爸妈的想法都是:「先把书读好,兴趣什么的

  • 如果孟母知道孟子说谎...
    如果孟母知道孟子说谎...

    《孟子》中有段文字,记录下孟子某次说谎的过程。在〈公孙丑下〉,孟子要去朝觐,齐宣王派人来传话:「我着凉了没办法上朝,请先生明天再来好吗?」孟子回答:「不巧我也病了,明天不能去。」第二天孟子就出门,去向某大夫弔丧。没想到孟子一走,齐王派遣的医生就来了,孟子的堂弟只好说:「他今天有点好转就去朝觐,搞不好已经到了。」一边赶忙请人去通知孟子,叫他别回家,快去见齐王。孟子却死不愿意,只好转去朋友家过夜。 我举孟子为例,并不是要证明说谎没什么不好。诚实当然是重要的,诚实必须被奉为美德,人跟人之间才有信任。孟子的例子却点出一个事实:在大人的世界裡,说谎真的很寻常。 说谎不见得是坏小孩 何止大人,小孩也是。学者研究,小孩两岁就开始说谎。一开始小孩很笨,没擦嘴就否认偷吃饼乾,四岁懂得先擦嘴,七岁则懂得编故事圆谎。

  • 你是“好好听话”的大人吗?
    你是“好好听话”的大人吗?

    「乖,要好好听话喔。」父母、老师常对我们这么说。我们也一直以为,「好好听话」其实是一种美德。在家庭裡代表孝顺,在学校、在职场上代表服从,当个好小孩和好员工不就是应该要好好听话吗? 然而,我们的小孩这么对我们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 我们的老闆则对我们这么说:「员工应该要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们开始反思,好好听话到底是不是一种美德?也开始期待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教养与教育孩子的方式走向开放,多一点民主的道理沟通,少一点权威的打与骂。 接着,我们教养出了「不服从世代」,然后不禁大嘆现在的孩子好难教! 「不服从世代」重民主、讲自由、争权利、有主见、敢坚持。这些我们渴望却不被上一代重视的价值体现在孩子身上时,我们欣赏且试图嗬护。 只是,当有主见演变成固执;不拘小节变成散漫;

    标签:亲子沟通
  • 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给钱,结果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给钱,结果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下班芸芸妈妈在厨房忙碌着,准备一家人的晚餐,这时厨房的盐没有了,想让芸芸帮忙去买一袋盐,“芸芸帮忙妈妈去买一袋盐可以吗?”芸芸妈说,可是芸芸说“我不去、你怎么不去?”这是妈妈想起一个办法“钱”诱芸芸说“宝宝,你是最棒的帮妈妈去买一袋盐,妈妈就给你一块钱的作奖励”这是芸芸讨价还价说“生下的钱都给我当跑路钱吧!”无奈之下芸芸妈妈只能同意啦,可是这样下去孩子会养成不好金钱观念。 宝宝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时候,家长可以寄予一些酬劳,但是给予的方式简单随意,完全是利用利益来驱使孩子劳动,这样的办法是不正确的,家长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宝宝有偿的做家务。 1、从做家务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当家长做家务的时候可以叫上宝宝一起劳动,让他参与整个家庭的劳动中,让他感受到做家务的乐趣,当宝宝做完家

  • 亲子沟通是门科学的艺术,家长可有学会?
    亲子沟通是门科学的艺术,家长可有学会?

    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宝宝走上成功之路。宝宝小的时候依赖性比较强,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特别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重要,沟通也越来越困难。父母也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想知道的事,孩子就越不告诉你。有时父母和孩子还会发生冲突。父母要知道经常和孩子发生冲突,孩子就会关上与父母沟通的大门。父母要知道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不要用简单化和生硬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沟通 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因为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宁折不弯的倔脾气,在孩子提出来的要求的不到满足,就会和父母发生冲突,父母要采取冷静的处理的办法,不要和孩子发生冲突,因为有的时候孩子会做出让父母后悔一辈子的

  • 挫折教育 | 如果宝宝遇到柯以敏般的毒舌,该怎么办?
    挫折教育 | 如果宝宝遇到柯以敏般的毒舌,该怎么办?

    憨爸对柯以敏就不做评论了,因为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用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但从那位被辱骂的小女孩一脸委屈的表情上,我联想到的是, 如果我们的孩子也遇到这样的侮辱和不公平,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比尔盖茨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的女儿哭着跑回家,说在学校受委屈了,比尔盖茨就安慰女儿说, “无论遇到什么不公平——不管它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的挫折,都不要怜惜自己,而要咬紧牙关挺住,然后像狮子一样勇猛向前。” 在他看来,遇到挫折更像是一个跳板,只要战胜了挫折,就一定会赢来或大或小的成功。而比尔盖茨也正是这么做的,一路走来,他遇到很多挫折和质疑,但他从来没有被挫折打倒过,每一次挫折过后,都会使他变得更加强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挫折之中,他进一步历练了自己。 1、对挫折教育的忽

  • 你的孩子很懂事,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失败的大人!
    你的孩子很懂事,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失败的大人!

    你的孩子很懂事,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失败的大人! 朋友家的女儿,因为父母比较忙,所以一直在奶奶家里住,周末才能见一面。小姑娘很懂事,几乎不闹脾气,平常也不喜欢和同龄人玩耍,看到陌生人都会讲“阿姨你好漂亮”等好听话,属于带出去倍儿有面子那种。朋友觉得,孩子给老人带挺好的啊,乖巧又懂事,像个“小大人”。 孩子有教养自然很好,但有一些孩子,说话做事都像大人,表现的过于成熟和懂事,却并非是好事。这类孩子往往属于假性独立,因为小时候缺乏安全感,得不到感情上的满足,所以将自己表现的过于完美独立,实则脆弱不堪。 身边这类孩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应有的那份率真。最明显的表现是喜欢趋炎附势,喜欢讨好大人,却喜欢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 长大后的他们往往追求完美,不能忍受自己的失败,遇到一点失败便会陷入

  • 我知道做坏脾气妈妈不好,没忍住又发火了怎么办?
    我知道做坏脾气妈妈不好,没忍住又发火了怎么办?

    比如,孩子做事太磨蹭、拖拖拉拉,尽管你是三番五次地说了又说还是不管用,最后催促急了就忍不住对孩子发一通脾气;明明现在天气还是有些冷,乘你不注意孩子就会把自己袜子脱下来给你光着脚丫玩,你再穿上他再脱下,无限循环下来只剩发火的心情;大点的孩子写个作业一会要这个,一会要那个,完全坐不住的那样子,把你折腾烦了气也不打出一处来…… 你看,当你成为父母对孩子发脾气也是不可避免的事,这会让孩子知道有哪些言语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是需要重新认识和学习的。其实,那些火气也挺让人纠结的,不发出来自己难受,对孩子发火事后也挺难受,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曾经很多人表示过,自己发完脾气后很快就会后悔,觉得不应该对孩子那么凶,自责和内疚的情绪很快就会压在心头上。如果你经常动不动就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那么付出的代价还是很大的: 1、如果你常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很容易

  • 小芈月刘楚恬的明星范是妈妈这么培养的,你肯定没想到!
    小芈月刘楚恬的明星范是妈妈这么培养的,你肯定没想到!

    音乐篇—多感受、多听 优美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的灵魂,改善人的性情。音乐也成为很多宝妈进行胎教的方式之一,平时让宝宝多听一些舒缓悠扬的乐曲,利于打造宝宝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宝宝无限的想象力。歌手邓紫棋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就有明星般的灵动气质,这与音乐教育就有很大的关系哦~ 舞蹈篇—多欣赏、多练习 前几天,明星刘诗诗的妈妈火了,大家都说不愧是学舞蹈的啊,诗诗妈妈气质如兰,诗诗也一样!因为刘诗诗从小就学习芭蕾舞,清冷的花旦气质萦绕全身。宝妈们也可以让宝宝尝试练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还能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平时也要多欣赏一些舞蹈表演。 旅游篇—多走走,多看看 旅游是宝妈们对宝宝进行美感教育的首选!大自然有着千变万化的景象,落日、清风、暖阳、花朵、绿草都能引起宝宝无限的遐想。在绚烂多彩

    标签:亲子教育
  • 自己的孩子竟然成为别人眼中的讨厌鬼?你意识到了吗?
    自己的孩子竟然成为别人眼中的讨厌鬼?你意识到了吗?

    春天终于来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仿佛一夜间,京城披上了姹紫嫣红。 这真是一个儿童玩乐的自然天堂。妈妈漫步在公园里,看见那天真的童颜和欢乐追逐的脚步,以及那些在桃花树、樱花树下跌跌撞撞学步的幼儿。不仅想起家中的小小费,暗想,假以时日,他也会如同这树木,挺直了腰板,成为男子汉,屹立于天地之间。 沉思却突然被喧哗打断。只见三五个小男孩,估摸三四岁左右,手中拿着不知哪里捡来的树枝,正喊着口号抽打着灼灼其华的桃花。只见粉红的花瓣如烟雨纷纷落下,鲜嫩的花骨朵也随之陨落、碾碎。 妈妈禁不住心痛,有词曰“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有诗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尽管一个是花草、一个是小鸟,却都是大自然有情世界的鲜活生命。 一旁站立着几个打扮入世的时髦女郎,正在自顾自地聊天,全然不顾这大好

  • 孩子三岁前一定不能做的事,简直是在害娃!
    孩子三岁前一定不能做的事,简直是在害娃!

    太爱干净 爱冒险是孩子的天性,在冒险的过程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去感知世界,促进各个感官及心理的发育。有些父母担心孩子把衣服弄脏了、遇到细菌了,而限制孩子去探索,这是十分错误的行为。在一岁之后,孩子的免疫力大大增强,家人可经常带这孩子去公园散步、玩耍,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不教给孩子自理能力 家里人过度宠爱孩子,事事为孩子打理好,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会很难去适应新环境。幼儿园老师不能细致入微的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和家里对比起来,他会心理有落差,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抗拒再去上幼儿园。 过度催促孩子 许多父母都有催促孩子的习惯,从刷牙洗脸穿衣服,再到吃饭,一直跟在孩子后面让他快点再快点。过度催促孩子会使他事事依赖父母,只要父母不提醒,他就不会主动做事;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就是喜欢和大人对着

  • 小时候被穷养是什么体验?绝对不让孩子再去经历!
    小时候被穷养是什么体验?绝对不让孩子再去经历!

    网上有人问“贫穷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摘取了几条感触很深的回答: 敏:童年的贫穷真的是一辈子的阴影,以前穷,现在不穷了,可还过着穷日子。现在看到装修高档的店铺,我还是没勇气进去 桐桐:小时候常生冻疮,我妈从不给我们买棉衣,因为只能穿一季,而春装可以穿三季,冬天里面可以无限制加衣服。大学时,一件棉袄三十块,又土又丑,被室友笑话了很久。如今日子过好了,我拼命买衣服,但并没有没有穿出品味。这就是穷人的悲哀! 精分患者: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要组织春游,我因为没有办法拿出每个人都要缴的三元钱而偷偷哭泣,老师发现后说要组织同学捐款,这件事带给我的耻辱远远超过了去不了春游的失落,从那之后,我再不愿让别人因贫穷而怜悯我。 奇琪:起小时候想学琴,私自报名后老妈对老师说太

  • 透过引导,解开孩子的交友难题
    透过引导,解开孩子的交友难题

    五岁的小力正在组合一个类似军事基地的乐高,冬冬很有礼貌的对他说:「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小力说:「可以。」没多久,两人却吵了起来,小力说:「我不借你玩了。」冬冬则气唿唿的离开了。 塬来冬冬找到了一个士兵,小力说:「不可以拿,那是我要的。」冬冬找到了一个钢盔,小力也说那是他的。冬冬很生气的说:「我先找到的。」小力说:「是我先玩的。」因此两人不欢而散。 到底是先找到的人有理,还是先玩的人有理呢?双方各自坚持。老师把两人找来,冬冬委屈的说:「他自己说我可以一起玩的。」老师问小力:「你同意小力跟你玩,你是希望他怎么跟你玩呢?」小力说:「我要他帮忙找人。而且他拿走我就越来越少了。」老师说:「那冬冬知道吗?」冬冬说:「我不知道。」老师继续问冬冬:「你想跟他一起玩,是怎么玩呢?」冬冬说:「我没有要拿走士兵啊!我要跟他一起组合士兵跟城墙,还有其他打战的东西啊!」

  • 避免娇惯孩子的七大锦囊,家长还不赶紧收藏起来!
    避免娇惯孩子的七大锦囊,家长还不赶紧收藏起来!

    要知道避免娇惯孩子,为了防止孩子将来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触碰法律的底线,家长应该从下就给孩子制定一些基本规则。下面小编总结了几点关于避免娇惯孩子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从下就给孩子制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候可以设定一些规矩给孩子是避免亲子冲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哦。例如,当孩子想吃零食的时候,你可以说“你可以吃一点零食,但是吃完了不能再要了”。这样提前把话说死,就不会让孩子再想吃零食的希望。 2、面对孩子的不合理祈求不能让步 孩子的心性大多数都是自己喜欢的就想要更多,比如孩子祈求要第二块饼干,如果家长一旦心软答应了的话,就等于是告诉孩子以后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祈求就能得到,以后就会再来这招。 3、让孩子说服你 如果孩子想要某件东西或者想去做什么的时候,家长还没有想好要不要满足孩子,

  • 隔代教育有哪些误区“你造吗”?
    隔代教育有哪些误区“你造吗”?

    隔代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承担一定责任的,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切不可不闻不问,为了孩子的良好发展,一定要多及时帮老人指出他们教育中的弊端与误区。一般来说,祖辈教育的误区通常有以下几点: 1.用老观念要求孩子。 由于年龄的原因,老人与社会的联系开始逐渐减少,接受新生事物都较慢,这样老人就会用一些旧思想来教育孩子。由于他们的大脑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于是有时他们还灌输给孩子一些封建的思想。 2.缺乏一定的社会交往。 老人们大都喜欢安静,经常会使孩子闷在家里,不能外出交友与活动。再加上怕孩子与伙伴们交往时吃亏,而不允许孩子外出找朋友。这样就会在无形中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的良好机会。 3.过分溺爱孩子。 老人往往溺爱孩子,从而对孙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代劳。许多老人

  • 十大NG地雷语 爸爸妈妈可别再对孩子说了
    十大NG地雷语 爸爸妈妈可别再对孩子说了

    1. 负面的言语太多 「不要拖拖拉拉!」 「闭嘴!」 「讲几次了还听不懂?」 「你快把我搞疯了!」 《无心的坏话,会寄放孩子一辈子》书中作者伊丽莎.麦德哈斯(Elisa Medhus)指出,这一类父母亲常不自觉说出口的反射用语,其实反映了成年人面对孩子不恰当行为时,立刻弹出的焦虑、愤怒或失望情绪,主要是来自成人自己的压力,其实和孩子行为没有什么关係。 反射性话语常带有负面表述,例如「不要踩水」、「不要玩那个」,会让孩子和自己看到「做错什么」而非「做对哪些事」。带有愤怒语气的反射话语更是具有强大杀伤力,只会引起孩子反弹、畏缩或缺乏自信。 2. 以暴制暴的情绪威胁:老是说「再不……就……」;你最好给我_____,否则就_____(带有威胁)

  • 帮助手足学会解决冲突 而非代为解决冲突
    帮助手足学会解决冲突 而非代为解决冲突

    这样的感受是很真实的,因此,要求孩子不产生嫉妒或难过的心情,是不切实际也不合理的期待,父母更不要觉得老大的心胸不宽大或不乖,反而要站在谅解孩子的立场,儘量多给予关爱和支持。当妈妈必须带宝宝时,爸爸可以陪大孩子玩,或是爸爸帮忙带宝宝,让妈妈每天至少都有一段时间可以和大孩子单独相处,这样可以把衝击降低许多。等到小的孩子大一点,孩子可以一起玩了,通常手足之间的纷争难以避免,这时候,父母的处理方式就很关键。 爸爸妈妈同一国 首先,绝对不要有「爸爸比较疼谁……妈妈比较疼谁……」的情况出现,在一个家庭裡,一定要让孩子清楚知道,爸爸妈妈才是同一国!爸爸最爱的是妈妈,妈妈最爱的是爸爸,轮不到你们单独争宠,你们相亲相爱一起玩也好,吵闹打架互不相让也好,反正爸爸妈妈对你们就是一视同仁。这样做,父母的立场才能在一开始就站稳了,可以避免孩子在情感上产生父母偏心或得不到足

  • 父母在孩子面前做这几件事,对孩子的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父母在孩子面前做这几件事,对孩子的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爱吵架 家长就感觉宝宝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自己做什么说什么都无所谓,其实宝宝早已经把你们的言行记在了脑子里面,有的家庭更是严重,不仅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休,还动手动脚,造成家庭气氛一直是紧张的状态。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变得冷漠,执拗,粗野,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不利。 偏心不爱我 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特别敏感。尤其是家里面有另个宝宝的,如果家长对待两个宝宝的待遇不一样,这样会对孩子成长带来阴影,对另个宝宝的感情也不利。经过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偏心会造成孩子心理健康不良,引发儿童,青少年甚至成年期出现问题。 失信 家长如果经常为孩子许诺,但是并不去兑现承诺,这样的家长不仅失信,同时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这样下去不仅影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更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是跟着家长学习的,它会让孩

  • 你所谓的教育孩子,也许只不过是在欺负孩子
    你所谓的教育孩子,也许只不过是在欺负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太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实打从孩子半岁左右开始,在与母亲融合共生的关系中逐渐分化出来时,就越来越发现,自己相对于这个不可控的世界有多渺小。面对真实的世界,他们无时无刻都可能遭遇挫败感。越长大,他们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无知,自己的能力有多匮乏。这些渺小与无用感,很容易让他们感到痛苦。而很多父母最经常做的事,就是反复地、强制性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弱点。 比如这个案例中,父母针对一个尚在发展中的孩子,直接贴上了“拖延”的大标签,并且认定,孩子不去找掉落的东西,是因为她不愿意找。 果真如此吗?不是的。其实就算近在眼前的东西,孩子们看不到也都是常事。相反,地上的一只小蚂蚁,藏在一大幅图某个小角落的一个小人儿,孩子们却总比大人更敏锐。这就是孩子们的认知方式。他们对于更加微观的事物更感兴趣,同时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

  •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讲道理”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讲道理”

    这么一说,大家不但没有请教那位冷静的妈妈朋友,反而纷纷开始「比较」起谁的孩子最固执难搞,彷彿那代表着自己最劳苦功高。我心想:如果是这种思考方法的话,恐怕我也没办法跟这位太太讲甚么道理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一定有「固执难搞」的一面,在大人逻辑裡,和父母僵持不下的坚持就是固执、不愿妥协的就是难搞,这些实在不是拿来安慰自己教养失败的好藉口。讲道理当然不是命好天生来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讲道理,说穿了难堪的事实是孩子选择不要和「你」(父母或任何相处的其他大人)讲道理。 记不记得有时我们会跟同事分享,和某某某讲道理是没用的,反正他就是那样?或者我们也知道某些人的「尺度」是容许被挑战,他说的话不见得没有转圜空间;同样的道理应用在教养上,孩子很快地能从经验裡归纳出行动结论,发明控制你或让你失控的方法。 那到底是什么塬因影响一个人(不只是孩子)决定不要和你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