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孩子心灵的门户,阳光雨露由此洒入孩子心灵,滋养孩子茁壮成长。然而,对有的孩子来说,这扇门却不那么通畅,或者时常运转不灵。这样的孩子为数不少!有的孩子听课总是溜号,桌子底下小动作频频,凳子上面扭来扭去,对老师的指令置若罔闻;有的孩子玩游戏,做作业,读书,练琴,经不住丝毫风吹草动,总想半路溜之大吉;有的孩子做事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经常忘事;有的孩子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总是不分场合,跑来跑去,让大家意外错愕。问题林林总总,原因“只有一个”,叫做“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为此焦虑抓狂,却又束手无策!解决这个难题,要揭开三个秘密。 秘密之一:有的孩子注意力发展正常,却被家长扣上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帽子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也不是一天长成的。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规律,望子成龙心切,不自觉地用成人标准要
1. 他们不能给你肯定和安全感 有些人认为表现出“严厉的爱”是确保孩子能够在将来照顾好自己的重要途径。如果你定期地接受这种爱,你甚至可能相信这对你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当你因为任何所谓的失败或拒绝而几乎崩溃时,这很有可能是失职的父母未在你儿时给予你足够的安全和肯定。“严厉的爱”有时可能会起到作用,但父母若想要他们的孩子全面发展并不能只采用这种方法。 2. 他们对你过度批评 父母都会批评孩子。没有这个过程孩子很难学会如何做事,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家务洗衣服都不会。失职父母对于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过度批评。父母误认为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孩子再犯同样的错。很不幸的是,这种行为只会导致孩子内心的苛刻批判,严重阻碍孩子的成长。 3. 他们强烈要求你的关注 失职的父母
适当衣着 上一篇文章提到过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定要给孩子穿易穿脱的衣物。 出去踏青,一般早晨出门时还比较凉,穿的比较多。而到中午气温会明显升高,而且孩子在户外开心玩耍活动量比较大,如果衣物很多捂在身上,会出很多的汗,春风虽暖也还料峭,汗多风一吹就很容易生病了。 要选择穿脱方便不妨碍孩子运动的衣服,不要给孩子穿保暖内衣、厚的连裤袜、棉呢裙子等不能脱的衣服,也不要穿套头衫、毛衣等难穿脱的。 也不要因为天气温暖为了漂亮穿的太过单薄,小孩子不知冷热,当觉得冷的时候可能已经生病了。 推荐马甲、小外套,非常宽松,穿脱方便。可选择的材质,可以美丽而不生病。 玩耍有限度 在家猫了一冬天,终于可以出去玩了,小朋友撒欢停不下来。天气晴好,花也开了,小鸟也叫了,小伙伴相聚了,没有理由停下来。这个时候需要
这也可以做玩具? 「旧物回收院区」内大部分的东西都在你我家中可以看到:烤箱、微波炉、锅碗瓢盆、桌巾、床、布偶、烫衣板、椅子、桌子、电话、衣鞋、用完的乳液罐、香水罐、洗髮乳、浴缸等等。我曾经在年纪比较大的小孩院区裡看过废弃的水上摩托车、卡车,甚至是轮胎、被小孩拆成碎片的电脑主机……第一次看到这个院区时,我虽然还没有小孩,也没念过幼教,却很直觉的觉得这些东西实在是太骯脏、太危险了。 幼稚园,特别是收宝宝的「托婴中心」不该是光鲜亮丽、五彩缤纷,到处都舖着防撞海绵、乾净明亮才对?我一点也不能理解如何在私立幼稚园裡有这样的设施?是为了省钱吗?这样会不会省得太过头了?怎么让小孩在破铜烂铁中追逐嬉戏?如果不小心被划了一道伤口,大概要打不少支破伤风吧?我目瞪口呆的望着一个院子的旧废物。心中问不出来的问题是:「小孩不是该玩『玩具』?为什么你们以色列人
下班回来时候,已经是初春的下午。金边镀满云彩,交织着太阳的余晖。几丛新芽发出来,摇曳着青春的身姿。 妈妈踏着春天的节奏,想着家里的小娃娃。刚要进家门,看见楼下蹲着一个黑乎乎的小脑袋,闷闷不乐数着地上的蚂蚁,原来是邻居家的5岁男孩乐乐。 乐乐,你怎么不回家? 乐乐抬头看看妈妈,低下头不说话。 妈妈牵着他的手敲响邻居的门。门背后,闪出乐乐妈歉意的脸庞: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寒暄了几句,提到乐乐似乎不高兴。乐乐妈裂嘴一笑:“这孩子,今天从幼儿园回来,同学笑话他,说他太胖了,因为他皮肤又白,同学取外号,说他是小白熊。”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怎么安慰孩子?妈妈好奇地问。 “我就告诉他,别听你那些同学胡说八道,小孩子懂啥啊。”乐乐妈眉飞色舞地介绍着:“我说乐乐你挺
妈妈的同事lisa妈,最近已经开始考察优质幼儿园了。尽管lisa只有一岁半,但lisa妈的执着告诉妈妈,如果你慢一拍,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Lisa妈说,lisa已经可以背诵唐诗了。背个“鹅鹅鹅吧”,lisa妈下一个指示。Lisa就像模像样地念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还会《悯农》。”lisa妈补充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背得太急,竟然把中间那句吞肚子了。 “一岁半的孩子会背唐诗,是不是怪吓人的?”lisa妈虽然讲得轻描淡写,不过妈妈也能感觉她那份惊喜。 “你怎么做到呢?”妈妈问。 每天坚持读诗歌。Lisa妈不管有多忙,下班后都要抱着Lisa读唐诗,每天就读一首。不管lisa坐不坐得住,“锄禾日当午”抑扬顿挫的节奏每天重复。
大树其实很想发给所有的家长一个计数器,数数看一整天下来,孩子到底听了多少次的不可以,数字可能会让家长大吃一惊。 常常听到「不可以」的孩子,情绪可能也不太好。想想看,如果有个人很爱管你,常常对你说「不可以」,你心情还会好吗?大概看到那个人就会想逃吧! 照顾者跟孩子说「不可以」,多半是怕孩子有危险,或是担心孩子做一些不好的事,或是不期望孩子做某些事。但是听到了不可以之后呢?为什么孩子还是继续做我们禁止的事?通常是因为,孩子只知道不可以,却不知道可以怎么做才是适当的,我们以为孩子应该知道。我们却忘了,孩子有很多事都还在学习,孩子常常不知道,如果不能这样做,可是又好想做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看到水坑,可能觉得好奇、好玩就去踩,如果跟孩子说:「不可以踩水」,孩子通常会去踩。而且照顾者说的愈大声,愈高亢,孩子就踩得愈是兴高采烈
当3C保母介入我们的亲子关係 某日,和许久不见的同学们聚会,一见面彷彿回到学生时代,搭肩寒暄、耍冷互亏,聊着未来的雄心壮志,聊着当年的无聊幼稚。只是每当讲到兴高采烈之际,一定会被打断,「爸爸,我想画画。」「爸爸,我要上厕所。」朋友们大都已经结婚生子,与同学聚会,理所当然带着孩子一同出席,所以在聊天的同时,也要处理孩子的琐事。 此时,一位单独带着四岁儿子出席的同学坐在我旁边,当我们正聊得起劲,四岁的儿子拉了拉他的衣角说:「爸爸,我好无聊喔。」 「那你去找其他小朋友玩。」我同学指着旁边一群孩子。 「不要,我都不认识。」孩子摇摇头。 「一起玩就认识了啊。」 「我不敢。」 「去试试看啊。」 「不要啦。爸爸,我可以玩手机吗?」 「干嘛要玩手
1、刚宝宝放学的时候聪明的妈妈不会问,你的作业写完了?而是问宝宝你在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 其实这样问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宝宝可以通过家长的询问,去发现学校的美,身边的美。做一个有心人,这样既是和宝宝交流也可以通过沟通来了解到宝宝的喜好。了解宝宝的价值观,知道在宝宝心里什么样是好的,什么样是不好的。 2、聪明的妈妈不会问老师表扬你了?而是问今天你又有什么好的表现呢? 这样提问可以增加宝宝的自信心,激励宝宝,帮助宝宝回顾今天的学习,通过一天天的沉淀宝宝会出现一个质的变化。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3、聪明的妈妈不会问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而是问今天你在学校快乐吗? 家长问宝宝快乐吗?
晚饭后,女儿为了想看手机影片,跟我展开大对抗。 「来剪指甲!」「不要!」 「不然先练钢琴!」「不要!!」 「指甲剪了才好弹钢琴,还是先剪指甲好了!」「不要!!!」 「都不要?好,那现在就去洗澡睡觉,从今天起不准再看手机!」(妈妈气起来就是这样)。 「昨天说好今天要好好练习,如果不能遵守约定,那我也不让妳看手机!」(我开始碎念)。 她开始赌气不说话。 僵了五分鐘,我知道硬脾气的她会继续拗下去,然后我也会翻脸。为了不想两败俱伤,我得想办法破解。 「这样好了,」,灵机一动,我拿来便利贴与签字笔坐下来,「我把要做的事画出来。」,塬本在旁边生气的她,一看我有新把戏,好奇地凑过来看。 「这张是剪指甲。」,我在便利贴上画了一隻手及很丑的指甲。 「这张是弹钢琴。」,
“在所有这些喧嚣奔忙中,有些忧虑其实家长可以放手”临床心理学家戴维·帕米特博士说(David J. Palmiter Jr.);他还是《工作父母和美满家庭:10个策略帮助改变》一书的作者。他提出要忘记工作生活平衡的理念,那不存在。因为你们两人都要工作而使孩子受到冷遇的担忧?他说那也没有证据支持。事实上,上班族父母所担心的许多问题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他提出,培养心理弹性是不该忽略的大事。 心理弹性有多重要?它可能对健康有长期影响。发表于2016年2月1日的一项关于心脏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年轻人有多40%的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得高血压。所以你该如何教你的孩子有弹性,特别是当你时间有限的时候?不妨试试下面的技巧。 不要只关注成绩 当生活变得忙乱,父母往往会关注“跟孩子一起做的收益率最高的”事情,医学博士金·金斯伯格说。他是费城
其实宜说与宜不说之间,也没有任何绝对的是与非之分,更没有非此即彼之别,只是一些宜不说的话,不但不会帮助小朋友接受和适应幼儿园生活,反而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小举几例,有些是明明的实例,而有些则是妈妈身边其他朋友的经历,一并总结来分享,先谈宜不说,再聊宜说。 【抗拒指令】“在家不听话,等着上幼儿园后让老师收拾你。”妈妈如此之说,小朋友不但不会就此而言听计从,而且还会对未来的幼儿园生活产生恐惧心理,让他们认为“幼儿园不是好地方,老师会收拾我”;老师不会收拾小朋友,只会深入人心地“教”小朋友听话,而且有样学样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力量也是强大的;再说了,美式育儿中,小朋友的“言听计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培养独立】“这么大了还不会自己吃饭,看你上幼儿园怎么办?”有妈妈在身边,小朋友撒撒娇、偷偷懒,也是有情可原的吧!再说了,很多的小朋友,真的是很会“欺负”
小编有个亲戚的孩子在两岁半以前有个特殊爱好,就是喜欢扔东西,任何东西拿到手不到一分钟,就被他扔得老远。这中间,不知道换了多少玻璃奶瓶,家里的玩具没有一件是完好的,吃饭的碗和勺子也不知道碎了多少个。孩子的外公说,这个是随他,遗传的。2岁半以后,他不太扔东西了,开始玩一种新游戏,叫“压压扁”。就是把所有玩具铺在地上,他推着一辆小推车压一遍,每次压的满地都是玩具碎片。 上幼儿园以后,他的破坏能力延伸到了班级里。有一次老师打电话请家长去,去了才知道,他小子一吃好午饭把老师刚收拾好的玩具全扔了出来,一边扔一边还哈哈大笑。老师委婉的表示,这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简直反社会啊!亲戚当然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搞破坏呢? 详细询问事情经过以后,小编发现,其实孩子的每一次破坏都是有原因的。 先说幼儿园的事情,在他破坏玩具之前,
我在一家私企工作,月收入5000元,妻子3000元,供着一间70平方米的三房一厅商品房,房子贷款60万,每月要还3000多房贷,女儿读五年级,平常中午在学校吃饭。我和妻子也都在单位吃。日子虽然结巴,但一家三口也总算开心。然而有一天,由于早上出门时忘了带一份文件,下午便急着赶回家要。回家时发现女儿房间有声音,以为是妻子有事回来了。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女儿在吃着零食打游戏。 我纳闷着,今天不是周三吗,下午怎么会没课?难道是女儿不舒服请假回家休息?但看她样子又零食又玩游戏,精神地很呢。 “是不是不舒服?女儿没应我,我很生气。 “是不是逃课,说!”,女儿依旧不理不睬,我顿时间,把电脑给关了。 “是!是!是!我是逃课,那也怎样,那你去跟老师说啊!” 这时女儿很生气地应。 “马上给我上课去!”女儿坚决不去。于是我态度缓慢了。
认识的两个朋友都已经是妈妈了,她们的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这天她们遇到同样的难题,就是家里的宝宝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嘲笑了。 豆豆妈是这样处理的:豆豆告诉妈妈幼儿园的小朋友笑话我蠢,妈妈回答说“什么?谁家孩子这么讨厌?告诉老师了?”。豆豆告诉老师了,老师也如愿的批评了那个学生,但是风波没有制止,反而其他小朋友也开始说豆豆蠢。 轩轩妈妈是这样处理的:妈妈好奇也很关切的问怎么回事?花花说上帝很厉害,就问她上帝长啥样?她就说我蠢。妈妈继续问你准备怎么办?想一下为什么花花嘲笑你?轩轩想说他想让我生气,妈妈继续开导他让说下次她在说你,你不要生气,并说感谢他,不卑不亢解决问题,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了。 通过这两个妈妈的处理方法可以得知,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先问清楚原因,并教育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
爱运动、有活力 孩子天生爱动,尤其是3-5岁期间,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去探索,爬高,追跑、四处闹腾,往往这会大人们总对他们嚷嚷“安静点、老实一会,不要总跑闹”。 孩子往往上了小学以后,运动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大人们应该让孩子在这个期间多多的接触运动项目,使孩子爱上运动,运动可以加强自身的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饮食营养均衡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数家庭生活也好,孩子的饮食也比较注意,许多家庭孩子的饮食存在问题,有些孩子属于挑食、偏食、喜爱吃垃圾食品,父母没有合理纠正饮食习惯,肯定有损身体健康,孩子早早进入早熟状态。给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饮食应贵在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定时就餐。
孩子就餐,父母应该知道的事 下面这些事儿,尽量别再做啦—— 1、过多干预孩子的饮食 孩子有自己对食物的看法,在用餐时,不要试图强迫孩子吃放在他们盘子里的每一种食物。当孩子拒绝吃某种食物时,父母如果表现出过多关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加深他们对自己拒绝食物行为的印象。 当孩子拒绝某种食物时,妈妈可以假装无意地感叹孩子刚刚拒绝的食物:“啊,这是什么,怎么嘎嘣嘎嘣脆脆的呀?真好吃。”“听说这颗聪明豆吃下去会变聪明,妈妈可要吃了哦~” 这样说完之后,就不用再催促,等待并观察他们的反应,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Tips: 如果孩子们总是抱怨食物,可以试着让他们自己准备一次。每周安排一天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晚餐食物,或者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即便很小的孩子也能完成撕生菜叶、开鱼罐头等动作,并制作简单的沙拉。
宁静的环境 安静有益于智力的发育想要宝宝聪明,请给他宁静的环境,据研究表明,生活在柔和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而噪声的环境则是宝宝智力发育的障碍。美国研究人员用小鸡作实验,发现高强度噪声可以在数小时内损害大脑细胞,仅持续两天,与耳朵连接的神经细胞即开始萎缩甚至死亡。法国的试验亦显示,噪声在55分贝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为4.3%,而噪声在60分贝以上时,理解错误率则上升到15%。因此,应让孩子尽量避免各种噪音的干扰,有利于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和睦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宝宝智力的提升 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充满亲情之爱,可增进孩子的智力。相反,夫妻反目,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母爱和父爱,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致使孩子心情压抑、孤独,生长激素减少,使孩子身材矮小,智商降低。 喜欢与人交往的宝宝智商高 交往既
国人的直觉:别人东西要敬而远之 别人东西要敬而远之,这似乎是国人都有的直觉。为的就是避免让人家误会我们虎视眈眈地想窃取,同时也是一种知足表现,家里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不应该去外面到处羡慕忌妒..... 以上是大人的内心戏,而小孩的世界里想的只是“要玩”而已。但是,如果连我们大人都这么压抑情感,潜移默化中也难怪小孩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缺少一份跨出去的勇气。 Devin刚满一岁时,公园里的所有的坐骑他都想要攀上去,常常我得上演拆散情人的戏码,硬把他拉下来。而这时候,十个洋人中大概会有八个主动跟我这么说:“他想骑吗?拿去吧!” 小孩觊觎人家的东西,已经让我很困窘了,想不到还要对方来解围。绕了一两圈后,我始终觉得不好意思,想说有骑到就好,半推半拉,总是匆匆地把车子归还物主,几次还快到主人问我要不要再给小孩骑一会。 于是,公园混久了
这样的情景你熟悉吗?我们接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不管是走路回家还是坐到车里,我们都会想和孩子说说话聊会天,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如何,可是时间久了很多父母都会有个小烦恼,那就是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都该聊点啥呢?似乎我们自己平时翻来覆去就问那么几句: “你今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啊?” “今天都吃什么了,你吃饱没?” “今天你在幼儿园乖不乖?老师夸你没?” “说一说今天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事了” 以上的问话可能是平常出现频率最高的,我们的孩子有兴趣会对父母说一说,有时候他们会说:“也没什么要说的”“和昨天一样吧”“我挺乖的呢”。所以,父母难免会有疑问,是自己不会话说还是孩子不愿意说话?其实,我们和孩子聊天还真得用点心思,只要把握到位也就不用再苦恼了。 一、聊天之前先来做个”热身“准备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