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养明明问问题的好习惯,换言之,也就是在生活中保护了小朋友的好奇心。当明明提出问题之时,视问题的难易程度,爸爸妈妈都是尽量让明明自己思考,并不失时机地表扬明明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一方面满足了小朋友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小朋友的好奇心。 【独立解答问题】爸爸妈妈在回答明明很多问题的同时,在力所能及以及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在启发小朋友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多指点、多给明明时间思考,而不是有问必答地将答案塞给小朋友。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朋友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这将是明明受益一辈子的一种能力。 【鼓励多思多问】在每天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认为未满三周岁的明明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不论多么年幼的小朋友,他们的内心深处都不是一片空白,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不同年龄段会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明明无休止
孩子好动是缺什么 医生回答:可能缺锌! 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管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还应该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肉等。除此之外,多动的宝宝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 孩子好动吃什么好 孩子好动宜多食富含卵磷脂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平时给孩子多吃一些瘦肉、蕈类、豆制品等含卵磷脂多的食物,对改善记忆也有帮助。因此,食用蛋黄、豆制品、鱼头等,对多动症儿童也是有益的。也要经常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它们可使体内有关氨基酸增多,缓解多动症。 在微量元素方面,应食富含铁和锌的食物
小南妈妈带着3岁的小南到商场,准备为自己购买一条秋天的裙子,商场里还有不少短裙在促销。妈妈忙着在挑选连衣裙,一回头看见小南掀起了一个模特的短裙子,正在非常专注地端详裙子下面的东西,引不少旁人侧目偷笑。妈妈的脸都烧红了,生气地冲上前拍打孩子的手,孩子愣了一下,哇的大哭了起来。哭完了没多久又掀起了另外一个。妈妈忍无可忍,把孩子一把扯到一旁责骂:“你太让我丢脸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学得这么色狼!”孩子低下了头,从此每次进入商场都小心翼翼,更不敢靠近模特。 小武妈妈带着小武进了一家服装店,服务员刚好将一个模特身上的衣服褪了下来,准备换上新款,小武被光身子的模特吸引住了,“妈妈,她没穿衣服,哈哈……”一边笑一边用手对模特又摸又捏,走到模特身后时又是一阵爆笑:“妈妈,她脱光光要拉屎!”旁边两个服务员在窃窃私语,大概在评论这么个妈妈竟然让孩子做这样的事。小武妈妈微笑着对小武说:“是呀,不穿衣服会羞羞,
1、 假装听不见父母说话 当你提醒孩子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自己洗脸刷牙时,他是不是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仍然像没听见一样呢?如果是,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因为,这些信息传递出来的是孩子对父母所说的话的漠视与无所谓。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提示,本意是让孩子主动去做,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如果孩子长期漠视父母的话,而父母却一味纵容,那么你的孩子将来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走到孩子面前,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并让孩子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如果孩子不听话,则告诉他后果是什么,并且说到做到。比如节日将不能得到礼物;周末不能出去玩等。孩子的行为多是父母身上的反射,因此,父母也应做到及时回应孩子的要求,以身作则。 2、 无视规则 小的时候无视规则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不会遵守社会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则,比如,要遵守交通规
“我们不仅没有提供帮助,我们做事情的方式,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然后你要展示的是一大堆的疏远了,绝望,有时咄咄逼人,有时暴力的孩子。” 罗斯博士对老师和家长处理调皮孩子的方式有强烈的想法,而且他们不一定容易接受。谁想听他们这做错的一切?谁想让他们的孩子的行为变得更糟呢? 格林尼的方法的基石是积极的互动与挑战的孩子作为一种方式,以帮助他们学习的技能,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和反应。他断言,孩子的大脑拥有难以置信的可塑性,他鼓励教师和家长看过去的行为,把重点放在背后的情绪的行为。 事实上,在他的模型中,立即纠正行为并不重要。他鼓励成年人避免公开纠正孩子,而不是把它们为一个有意义的连接或谈话,并且让模型以更好的方式来回应。 这种训练方法违背了我相信关于抚养孩子长大的一切。 当我第一次成为一个妈妈,我以为我的意见纪律和养育孩子的看法是典型的。我真正的意思是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抽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如何思维。 我非常赞同这个理论观点,因为对孩子思维的逻辑性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会让孩子善于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抛开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情商的培养比智商的培养更为重要,以前写过有关情商培养的文章,在此暂且不谈)以前我也会像有些妈妈因为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少学了几个儿歌,少认了几个字而着急,感觉孩子是不是落后啦?但现在我越来越感到,知识学习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让孩子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有较好的专注力,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有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这是培养孩子良好思维习惯的宗旨。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给我说,她绝不会像我一样把几个月大的孩子带着去旅行,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几年不能出门这种“小牺牲”她心甘情愿。这位妈妈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无论自己再苦再累,都要给孩子最好的照顾,这大概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情。而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打乱生活规律,也的确是许多年轻父母不敢带宝宝去旅行的主要顾虑。 我想问,你们怎么知道孩子在旅途中就一定吃不好睡不好呢? 未经尝试就轻易替孩子说不,会不会有些武断呢?你有没有花点时间研究,让孩子在旅途中吃好睡好的方法呢?实际上我发现,每一个不赞成太早带孩子去旅行的人,都会有一个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年纪。有说一岁以后可以考虑的,有说至少两岁才能接受的,甚至有人觉得五岁都嫌太早。 这个有趣的现象正好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孩子多大可以跟着父母去旅行,完全是父母非常主观的判断。多大的孩子不算小,每个父母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但是,不真正地带着孩子走
解读宝宝的“物权意识” 许多宝宝到了两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在这一阶段,宝宝最常说的是“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连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有些宝宝还会非常喜欢把一些东西据为已有,甚至去抢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等。 不过,不同宝宝对物权意识也有不同的呈现,同一个宝宝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物权意识的表现也有可能会不同。比如,有些2岁左右的宝宝会在其他小朋友强自己玩具时,不敢反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玩具被抢走;而有些宝宝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玩具,但是对某一特定的人会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这些截然不同的情况都是宝宝们在“物权意识”方面的表现。 培养宝宝物权意识的意义 曾经遇到有些爸妈担心宝宝在2岁左右时的这些表现是不好的,宝宝会变得自私,非要想办法把这个“毛病”改掉。殊不知,这样才是真正地对宝宝成长不利
目录: 1.小女孩需要知道哪些性知识 2.如何具体给小女孩教育性知识 3.关于性教育的几个常见问题答案 4.小女孩应该养成的几个观念 5.性教育中的几个方法介绍 小女孩需要知道哪些性知识 1、人体与人的成长 应当告知孩子的信息: (1)各个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2)身体的差异、性别的差异 (3)保持身体卫生 (4)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培养孩子掌握的能力: (1)说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个人清洁(洗净身体各部位) (3)辨识身体的
目录: 1.孩子性教育时间表安排 2.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好处 孩子性教育时间表安排 一、幼儿3~7岁 3岁父母应该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认识。性角色意识的重要培养阶段,要让孩子从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性别、性角色的认识。7岁之前的性教育,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教师。父母应从孩子懂事起就告诉孩子自己有哪些私密的部位是不允许别人触摸的,如果有被侵犯的苗头要立即告诉家长或报警。 二、小学一、二年级 1、人体基本部位及名称。 2、生物繁衍后代的方式(植物、动物)。 孩子自我保护: 1、身体上要保护的隐私部位。 2、与人交往的方法、交往中度的把握。
巧妙告诫孩子的妈妈 爸妈平时的零钱都随意放在抽屉里,强强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嘴馋时总是偷偷从抽屉里拿走一块或5毛去买零食。一天晚饭时,妈妈在饭桌上说:”家里有多少元多少分我都记得一清二楚,不要以为抽屉的钱放得很随意,我每一张都用本子登记了编码……“强强大吃一惊,再也不敢偷钱。 让孩子了解金钱的妈妈 妈妈床边的小铁盒总有很多零花钱,平时妈妈总是从里面拿钱让凯凯去买酱油、或者帮忙买白糖之类的调味料。后来凯凯忍不住从小铁盒里偷钱,还用钱买了糖给班里的小朋友吃。一次班主任电话告诉妈妈说凯凯最近总是买零食给同学吃,让妈妈不要给凯凯那么多零花钱。妈妈把凯凯找到跟前,没有责骂,只是将里面的钱全部拿出来递给凯凯,说未来一周买菜的任务都交给凯凯负责。凯凯因为妈妈没有责备,也因为在买菜过程中知道赚钱不容易,家里的零钱再也没丢过了。 保护孩子自尊的妈妈 宁宁总是喜欢呆在书店翻书看,这天对
我的工作是一个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治疗师。我曾经治疗过一个青春期的男孩,他的脑海里有一个剧本在运行,这使他无法动摇。事实上,这个剧本经常重复,它成为他的核心信仰的一部分。它有点像这样的东西:“我很胖,很懒,我总是很胖,很懒。” 他接受了这些消极的自我,并且日复一日地生活着。有一次,一个朋友邀请他去进行一些活动,然后他发现他喜欢花时间与朋友一起骑自行车或打网球。有一段时间,他进行了那些积极的体验。但后来有什么东西又启动了他的负面剧本按钮,这就结束了与朋友的户外活动。通常情况下,是他的妈妈。她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她只是触及自己的负面剧本,而引发她的儿子来做同样的事情。 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超过一半的女孩和三分之一的男孩,在6到8岁之间,认为他们的理想体重比现在要轻。报告还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7岁的孩子在进行某种节食行为。 真相是,孩子们每天都会在每天的基础上对身体意
近日,夏克立在某档节目中曝出,女儿夏天在《爸爸去哪儿》中洗澡时被邹市明的儿子邹明轩“偷看”。联系之前轩轩经常会“缠着”夏天,他还曾“亲吻”刘烨的女儿霓娜,不少网友对轩轩的性启蒙教育产生了担忧,还有粉丝专门给轩轩的妈妈冉莹颖发私信,希望她重视这个问题。 随后,邹明轩的母亲冉莹颖在微博回应,称此事是误会,引发网友热议。昨晚,冉莹颖再度回应,称:“大家的建议和爱,我和@我就是我邹市明都已收到,我们会加强对轩轩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关心,谢谢大家。”轩妈的回复并没有平息这场风波。一开始,大家还是就事论事地探讨幼儿性启蒙教育问题,但慢慢“轩轩粉”与“夏天粉”逐渐打起了口水仗。眼看双方言辞越来越激烈,夏克立连忙出面扑火:“请大家不要骂小孩,他们很天真。”还在轩妈冉莹颖的微博下面跟帖道歉:“我很对不起,如果我说的话让人家误会了,让他们骂轩轩。他是个很棒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惊奇的发现,精神虐待的比例正在增多,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多数儿童心理问题恰恰源于父母不正确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在持续的"精神虐待"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激化、膨胀,甚至严重的影响了生活,下面我们看两个小案例。 案例一: 小松爸爸整天出差不在家,每当妈妈接到爸爸的电话,都会在电话里吵翻了天,放下电话,小松的妈妈就会对小松横竖看不顺眼,稍微有点什么差错,小松的妈妈就会列举他的所有缺点,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打招呼、数学成绩差等。妈妈的话就像刀子刺痛了小松的心,他的妈妈并没有察觉到他的变化,反而变本加厉的说他:“瞧你那个窝囊样,出门也不知道叫人,去了学校也没有朋友,你让我脸往哪搁?” 分析: 因为小松的爸爸长期出差,导致家庭天平中缺失了父亲一角,这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今父亲被过度社会化了,很多父亲因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从家庭
1.跑 “停下来!不要跑!”这是大多数家长们制止孩子跑步的话。不要在家里,也不要在泳池边跑来跑去。大多数的孩子可能会跑得更多,很少消停下来。如果你跌到了,或伤着自己了,他们会重新站起来。 2.跳到池里 当我们是小孩的时候,我们都这样干过。有时候对马可波罗(游戏)的规则感到困惑,我们甚至闭着眼睛做这个。我并不提倡慢慢进入浅水,但一个很开心地跳入的方式是很好。 3.不戴头盔 我们有头盔,但当双胞胎在练习滑板车或在我们的房子前面骑着大轮子时,他们很少戴它。我认为这很好!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在我们的社区骑自行车而避免头部受伤。这是自行车,而不是在开放的高速公路骑摩托车。 4.坐软坐垫座椅 几个月前,我儿子厌倦了瘦长的身体塞进一个婴儿座位,我们换了一个软坐垫座椅。这对双胞胎只是害羞的建议“4岁和40磅”。 5
孩子多大可以进行性教育? 3—6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孩子最初的性别意识一般在3岁时建立,适时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可为其进入青春期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今后健全健康人格。 所以事不宜迟,请各位家长对处于此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性别教育。 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1.不要从小混淆孩子性别意识 有的家庭出于个种原因会把男孩当女孩养,或是女孩当男孩养。这么做并不可取,可能致小朋友性别意识混乱,使其女性化或男性。更有部分孩子甚至以相反性别来塑造自己,对自身的性身份出现认同困难,个别日后还会有变性的心理需求。 ☛ 专家建议: 自宝宝3岁时,家长就应该开展孩子的性别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性别意识。同性父母应与孩子多多相处。当然要注意根据孩子的性格脾气来进行,无需非要
给宝宝足够的耐心和关注 2~3岁是孩子自主能力发展的一个敏感时期。我们可以看到,这时的孩子开始有了“我”的意识,学会了经常说“不”,开始要求“我来做”。如果不按照孩子的想法和意图去做,孩子的情绪很可容易会产生剧烈变化,比如发脾气,哭,闹等。 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并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如果孩子是合理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他的需求;如是不合理的需求,父母则需要灵活变通,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来平息孩子的情绪。切记蛮横“镇压”。 培养宝宝语言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第一阶段是7-8月时咿呀学语,第二阶段是1岁左右语言起步,第三阶段是2岁左右语言爆炸。现在宝宝进入了第四阶段——发现兴趣。宝宝开始在兴趣引导下自觉地练习语言运用,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显著特点。 此时家长要做的是:多和宝宝放慢语速的说说话,教宝宝一些简单的词汇,并做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体会到语言的美
让宝宝执行家长指令 1-1岁半的宝宝可以独自行走了,探索世界的自由度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同时他们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主意,那么这个阶段家长的育儿重点是家长要试着让宝宝执行自己的指令。这个时期宝宝的活动能量进一步增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对身边的危险或什么是不该做的事还懵懂不知。家长要让宝宝懂得父母的语意和情绪变化,要让宝宝快乐地执行家长的指令。 以身作则,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1-2岁是孩子行为建构非常敏感的一个时期,我们会看到孩子开始模仿父母说话的方式或做事的行为。此时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你在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不要玩平板的同时,首先要做的是以身作则。如果你想要让孩子多读书,就应该给孩子一个阅读环境,定时陪孩子阅读。而不是随便扔给孩子一本书,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而当孩子长大后再回头去质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要知道,孩子的行为可
小温馨的情绪也随时发生着改变,当时玩得挺开心的可突然就爆发雷霆。我觉得责任并不在孩子,可能大人无意间的一些方式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不满。孩子是不会犯错的,犯了错也都因大人而起。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怎么这么倔强,这么不听话呢?”孩子有自己的那套成长规则,她也需要我们尊重和理解她的成长需求。如果习惯性得控制不顾孩子的感受,那只会让孩子失去施展自我能力的机会,她永远都无法做快乐的自己。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可如何去爱?许多家长都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面对孩子任性的一面时或许我们会崩溃,会失去耐心,会控制不住情绪对她大吼大叫。说到底就是我们的耐心还不够,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我们以为,那些都是给孩子最好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包办和放任,只有轻松和自由才是给她真正的爱! 在老家,哥哥正在玩着自己心爱的
最近有妈妈网友说她6岁的女儿在2岁多就会自己尿尿,可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突然疯狂尿裤子,每次质问孩子,孩子都说控制不住,把孩子带到医院给医生看,医生说泌尿系统没问题。在小编几次询问后,原来一切皆因为糊涂妈妈的一句话! 某天早上,妈妈进入女儿房间,女儿支支吾吾地说:“妈妈……我把床单弄湿了!”妈妈掀开被子一看,“我的妈呀,床单床垫都湿了,一股尿骚味!羞死人了,这么大了还尿裤子,你害不害羞呀?”女儿一阵脸红。 在洗被单的时候妈妈还不忘记念叨,“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自己洗被单了,你反倒好,还尿了让妈妈洗……”女儿沉默不语。 让妈妈意想不到的是,第二个晚上女儿又尿了,这次女儿不敢说,早上起床悄悄换了裤子,还把尿裤、脏床单埋在干净床单下面,是妈妈帮孩子叠被子的时候发现的。 为了担心被单再被弄湿,妈妈在女儿的床上铺了一张塑料纸,让她惊讶的是女儿反倒没尿了,但是好景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