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3-6岁>学龄前教育>为什么孩子一言不合就会耍赖发脾气?读懂他背后的小情绪,比吼娃一万句更有效!

为什么孩子一言不合就会耍赖发脾气?读懂他背后的小情绪,比吼娃一万句更有效!

2017年07月28日 14:52阅读次数:52
当我们面对那个一言不合就倒地耍赖的小人儿,经常会显得束手无措,哄也不行,骂也不好,到底该如何处理好他的情绪,再和他讲道理呢?

当我们面对那个一言不合就倒地耍赖的小人儿,经常会显得束手无措,哄也不行,骂也不好,到底该如何处理好他的情绪,再和他讲道理呢?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状况,@果果妈 就分享了自己的处理孩子哭闹耍赖的思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启发

以前我单身时,每当在商场里见到孩子大哭大闹、妈妈几近崩溃的场景,都会默默避开,心里暗想:“是不是平时太宠了?”

等自己当妈了才体验到,原来这是每个妈妈的日常啊!

周末,我和老公带孩子带游乐场玩儿。途中,果果因为想吃零食摊上的烤香肠被我拒绝,当街大哭、大喊、耍赖近半个小时。

我当时实在腾不出手拍照,现场差不多是这样的……

小孩子就像电影里的外星生物,动不动就沟通无力,一言不合还大哭大闹、满地打滚。在家里打滚还算是给面子的,每当孩子当街奔溃,路人投来的目光已经很让当妈的尴尬了,这时候再开吼两嗓子感觉更丢人。

可是妈妈这边都快憋出内伤了,小家伙就是不依不饶啊!于是,从义正言辞、威逼利诱,到言语恐吓、武力措施,妈妈的行动逐渐升级。这一刻,什么平时看的育儿文章、学的育儿道理,都被情绪的火山轰到九霄云外去了。

但这样做,事后孩子不开心,妈妈也心怀愧疚,而且问题照样没解决。

其实,我从小就是个直心肠、急脾气的人,刚当妈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是果果的成长磨砺了我。这次经历了游乐场“撒泼事件”后,我发现自己有了一套应对方法,能随时使出,游刃有余了:)。今天咱就就step by step说说怎么做。

孩子能解锁花样躺地的一百种姿势

先交代一下事件背景:

那天中午孩子吃饭少,所以出门时我带了小饼干,也不排斥路上买零食。游乐场有烤小香肠,她很想吃。我觉得一年365天,并不是每天都出来玩儿,偶然一次让孩子尝一次没关系,说好只吃一根,之后可以吃其他东西。

过一会儿,再路过卖香肠摊位,果果说还吃,被我拒绝,于是大哭大闹,上演了抱大、拖着我去摊位的一幕。

下面隆重介绍:

三步对抗耍赖法Anti-tantrum Skills

1稳住自己的情绪,顶住压力

人都是有情绪的,孩子有,我们也有。当孩子已经情绪崩溃了,妈妈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就特别重要。就像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有的妈妈有疑问:我们又不是和孩子打架,存在两个巴掌吗?有时会哦!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1962年创建的“父母效能训练(PET)”中,就提出了这个观点。PET传授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就有一个“问题归属权”技巧。拿果果这件事举例:

  • 假如果果想吃烤肠,我同意了,孩子情绪很好,我也很好——无问题;

  • 假如果果想吃烤肠,但被拒绝,产生不满情绪开始哭闹——孩子拥有问题;

  • 假如果果被我拒绝后大哭大闹,我想尽快制止她却不成功,我生气发火——我们双方都有了问题。

就是说,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只是孩子拥有问题,我们解开这个结就好。但如果家长也有了情绪,那就是产生了矛盾,真正升级为一场亲子冲突了。

其实,妈妈们通常在一开始都能耐住性子好说好劝,但随着小家伙的调子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凄厉,怎么说都不听,妈妈的好脾气也就用光了。

尤其在公共场所更让人难堪,妈妈很容易为了速战速决、摆脱丢脸的处境而点燃情绪。

就像这次果果在游乐场大闹,期间不断有路人投来好奇或鄙视的目光,尤其果果一直喊“我饿了!我没吃饱!”,听上去就像我虐待孩子一样,好尴尬。

怎么办呢?

很简单,脸皮厚一点。谁爱看谁看,爱怎么想怎么想,我在一个陌生路人眼中的形象,并没有比我和女儿的亲子关系来得重要。

想通这一点,就不会受外界压力的影响,按部就班来疏通孩子的情绪。

2不急于采取行动,哭一会儿没关系

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之后,就是实际行动了。首先,不要着急制止孩子哭闹、耍赖的行为。即使我们大喊着“别哭啦!”、“你别闹了!”、“赶快给我起来!”,孩子也听不进去。你想啊,小家伙这会儿的哭声多大啊?她的脑海中只能回响着自己的声音啊……??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陷入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目标设定,根本没心思听你的话,更不会照做。与其马上采取行动,让他觉得“使出这招我妈有反应了,管用啊!”进而变本加厉,不如就让他哭两声。

不过,哭不等于放任,更不等于不闻不问。第一步永远是共情,“共情”是为人父母的基础。一个家长做父母的能力,说到底是他/她追溯童年的能力。

我对果果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想吃烤肠,妈妈不同意,你不开心了。”她点点头,但还是大张着嘴“啊啊啊”地哭,拼命往外挤眼泪——瞧,不到三岁的小家伙,已经很清楚哭可以当做武器了。接下来就是要让她明白哭、耍赖是不解决问题的。

接着,清楚地告诉孩子我要做什么。我对嗷嗷哭的她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了,既然你想哭,那哭一会儿也可以,小声点不打扰别人更好,我就在旁边陪着你。”

然后我就站在她旁边安静等着,不去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也让她明白,哭对妈妈不管用,不是能帮你达到目的的手段。

这期间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示安慰,例如拉拉手、抱一下,让她感受到妈妈的拒绝并不代表不爱她了。

3创造暂停缓和情绪,抓住时机有效沟通

哭了一小会儿后,果果声音渐小。我递上水壶让她润润嗓子,她乖乖接了过去。这就创造出了一个暂停,是进行沟通的好时机。

暂停时,如果孩子接受沟通,我们就可以说明理由。

我对果果说:“妈妈知道你还想吃东西,妈妈不是不给你吃。你可以吃,但不能吃烤肠。因为刚才约好烤肠只吃一根,吃太多肉对身体不好。我们一会儿可以吃别的。”

当然,天下没有容易摆平的小孩儿,尤其是正在耍赖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会拒绝听我们说什么,甚至敞开嗓子,掀起新一轮“血雨腥风”。

试试用其他方法制造暂停,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有游戏性质的,可以缓解情绪。一旦孩子的情绪能从高峰回归到平稳,一切就好办多了。

喝水之后,果果要求抱抱,趴在我肩头继续耍赖,但已经由大发脾气转变为撒娇模式(Tantrum—Whining),情绪缓和很多。

老公掏出手机,要把她耍赖的过程拍下来,小家伙一看到手机就偷偷笑了,知道爸爸是要录她胡闹,于是躲来躲去,嘴上哼哼唧唧、哭哭啼啼,身体却不由自主和爸爸玩儿起了小游戏。

我抓住这个机会又和她讲道理,这次她接受程度好多了,终于放弃了烤肠,可怜巴巴地问我:“那我们一会儿吃什么呢?”

我给她列举了两种,还把卖东西的方向只给她看,顺便说:“妈妈抱你有点儿累了,你下来走一走好不好,我们一起去找好吃的。”果果点点头,终于结束了“树袋熊模式”。

上面几步看起来简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可能经历“哭闹——沟通——哭闹——再沟通”的好几轮反复。

每一轮反复都让我们怀疑,是不是又回到了原点,自己的努力一再白费,“怎么说都不管用呢”、“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嘴皮子都磨破了”…心烦意乱之下,爸爸妈妈很容易发脾气。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应该拿出耐心来。我在观察老公、反思自己的时候发现,有时候我们按捺不住脾气,是因为那一刻我们忘记了彼此的差别,而是在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我给你讲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是不听?”、“也太不懂事了吧?”、“公共场合能这样吗?”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方法都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若我们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完全符合成人准则,不是强人所难吗?

如果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能像成人一样懂事,随时随地不出差错,那只能说明我们过去二三十年真是白活了。

和娃沟通的过程中,这些坑必须绕过

除了上面说过的三个步骤之外,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绕过这些“坑”,以免前功尽弃。

坚持你的原则和底线

已经说好的原则和底线,一定要坚守。在和孩子反复沟通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孩子一直哭闹、耍赖、满地打滚就让步。

否则无论坚持多久、做了多少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孩子会认为,只要我坚持用这招,就能达到目的,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会哭闹得更厉害,持续时间更长。

不要用奖励的方式达到目的

上周带果果早教时遇到一个妈妈,说孩子不肯独立上课,每次让他做什么都要给奖励(买玩具),今天是提前买好了才答应自己进教室。

许多家长会在育儿中采用奖赏的方式,譬如“你听话这样做,妈妈一会儿给你买个XXX”、“你现在别哭啦,一会儿妈妈给你买巧克力”…但其实奖赏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让我们暂时获得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孩子并没能增进正确的认知,获得成长,反而会对本来自己就应该做的事,要求代价和补偿。而且,奖赏会变成对哭闹、耍赖的奖励,让孩子觉得他越不妥协、越坚持哭闹,能获得更多好处。

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

孩子出现情绪崩溃、大哭大闹、耍赖,往往是因为愿望不能达成,产生了强烈挫败感,但不知道如何纾解。我们当下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但是“治标不治本”,根本症结依然存在。

所以回家后,别忘了教孩子如何疏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借助一些情绪管理绘本,或者教孩子感觉脾气爆发时先深呼吸、冷静一会儿再说话,等等。

注意:这个学习过程可能很漫长,不要急功近利,以为对孩子讲一遍就有用了。毕竟在情绪管理上,我们很多成年人都依旧在进修呢!

过激行为要纠正,但不能以暴制暴

有的孩子在耍赖、发脾气时,可能会有一些暴力行为,例如打人、咬人,甚至一些大孩子还会骂人。这些行为当然都是应该纠正的,但无论何时不要“以暴制暴”。

3岁内的小孩子在情绪爆发时有过激肢体动作,通常是不知道,或者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觉得“手比嘴快”;而大一点的孩子则有可能是受“诅咒敏感期”的影响。

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孩子不擅长疏导情绪的表现。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教给孩子如何面对自我、引导情绪的正确方法,而不是盲目用暴力制止。

有人说,但光讲道理没用啊,孩子根本不听啊!——可这不是很正常嘛?不可能我们对孩子讲一次道理就能奏效一辈子啊。

就像我前面说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孩子可能会经历更加复杂、漫长的沟通过程,道理当然会反复说,在当下说好几遍,未来还会再讲。

家长采取打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是因为讲理没用,而是因为嫌太慢,总想速战速决。但孩子的成长可没有快进键啊。我们总想着快,伤的会是孩子的心。

其实,远离对孩子“大吼大叫”也并不难。只要能真正理解:

“三步对抗耍赖法”的核心思路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两点,就能避免激烈情绪的碰撞,远离甚至体罚的错误育儿方式。因为要快乐育儿,必须心中时刻有爱。而这,不正是我们为人父母该有的天性吗?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