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婴儿游泳可促进宝宝身体发育,让宝宝吃的多、睡的香、长得高,坚持婴儿游泳还能提高宝宝免疫力,让宝宝更加健康,是最适合宝宝的一项运动。可是,婴儿游泳下水就哭闹是怎么回事?这是不是与“最适合宝宝的运动”这一说法背道而驰? No No No ! 宝宝下水就哭闹并不能说明婴儿游泳不是“最适合宝宝的运动”,只能说明宝宝在游泳时可能出现了以下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 01宝宝状态不好 宝宝渴了、饿了、或者困累,想要大小便时,都会造成宝宝哭闹,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给宝宝喂水或者喂奶,让宝宝尽快恢复良好的状态,宝宝就会停止哭闹了。此外,宝宝耳朵进水也会导致宝宝不舒服,更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建议家长做好防护措施,如使用婴儿游泳(护耳)防水贴,避免宝宝耳朵进水。 02宝宝对环境不适应 宝宝在初次游泳时,对婴儿
孩子不爱吃饭,原来是这几个方面做错了,好多家长正在犯的错误。我都没那么好耐心追着喂饭,爱吃不吃,倒是他奶奶每天追着喂饭,哈哈我到底是不是亲妈。 孩子不好好吃饭,这应该是每位家长最头疼的问题,我家熊孩子也是,一到饭点就特别“忙”,一下要玩挖机了,一下要看电视了,一下又要上厕所了,状况极多。这不,昨天晚饭,我儿子刚坐上饭桌吃了两口饭,就吵闹着要去看他的小金鱼,怎么和他说都不行,软磨硬泡,口水说干他也听不进去,我是属于很没有耐心的,不吃拉倒,我就随他去了,就想着等他饿了自己总会吃的,可是家里老人不这么想,就怕饿到自己宝贝孙子。 奶奶连忙一碗饭一端跟在屁股后面能喂一口是一口。后来一小碗饭硬是喂了一个多小时才算勉强喂完,心累。 在排除自身疾病的情况下,宝宝不好好吃饭多半是家长带出来的不良的习惯所致。通常家人长辈宠孩子,对孩子可谓是百依百顺,会让
让婴幼儿更健康、更聪明,是每一个父母的期望。我们旧有的观念以为婴幼儿的聪明与否是先天性的,与后天的因素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有研究发现,婴幼儿的聪明之处,一方面来不于先天的基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后天的教育决定的。而充足的营养供应,不仅可以让婴幼儿体质更好,还会影响其智力。可馨育儿强调,婴幼儿只吃素食的话,他们所需的各种营养就不能单单从素食中获得,婴幼儿的营养供应不足,势必影响其智能发展。 有关专业人士强调,婴幼儿吃素食可降低成年后患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血管硬化等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同样会给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家长应注意判断。 婴幼儿只吃素食有哪些危害? 危害1:素食容易营养不足 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只能从动物蛋白里才容易让机体吸收利用。机体需要的钙铁锌等矿物质也是在肉类食物中,婴幼儿长期以素食为
相信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支温度计,测体温也是大家眼中的简单活。不过,很多爸爸可能并没有想到,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其实技巧非常多。而且,不同的人测量体温的办法也不尽相同。 通常,有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即直肠测量法、口腔测量法和腋下测量法。 儿童测温依年龄办法也不同 肛温是幼小儿童最常用的方法,测量时爸爸用手捏住肛表的上端以防滑落和折断,肛门正常体温为36.8-37.8℃;腋温在测量前先用干毛巾将腋窝擦干,小儿要屈臂夹紧。若孩子刚洗完澡,需隔30分钟后才能测量。正常腋下温度为36-37℃;口温适合较大的宝宝,若饭后测量需间隔30分钟,小儿正常口温可较成人高0.5℃,为36-37.5℃。 爸爸在测体温前,要事先察看体温计有无破损。一昼夜内正常任的体温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依年龄增加而有所不同。新生儿时约0.25℃,6个月时约0.5℃,
有时候真的是飞来横祸,自己的3岁宝宝被自己不小心开车给碾压了,这是何等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开始以为没事,可是三天后发生的事情让父母傻了! 四川3岁宝宝群群(化名),因为家里正在翻新老屋,一家人干的热火朝天。孩子爸爸拉着7袋水泥,三轮车直接从宝宝身上压了过去,而开车的正是孩子的爸爸。侥幸的是,孩子被压之后,自己又爬了起来,似乎丝毫没有伤到。但三天之后,宝宝突然摔倒在地,医院检查之后,父母傻了! 群群妈妈说,当时都吓坏了,但看到孩子自己站了起来,又让孩子自己走走、跑跑,看宝宝什么问题也没有,这才放了心。当时感觉,这孩子命大,况且,一个电三轮和几袋水泥,也就是几百斤,可能宝宝真的没事。没想到…… 三天之后,一家人正在忙着,孩子奶奶突然告诉群群爸爸妈妈,孩子晕倒了!两个人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找到孩子一看,孩子面部发青,嘴角还有血迹。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检查
冬天很快就要来了,又到了换季的时候, 这时宝爸宝妈们需要注意预防宝宝生病。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结束,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在这季节变换的阶段让许多家长发了愁,本来身体健康的宝宝,一上幼儿园就生病,轻则感冒,重则发热、咳嗽,甚至发展成支气管炎、肺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实际上除了与幼儿园的环境有关系,宝宝自身的抵抗力差也是导致宝宝生病的主要因素。 免疫系统:身体的“保全人员”! 免疫系统负责保卫身体,免受细菌、病毒等传染病原的侵害,可以说是人体内的“保全人员”。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正气旺盛,邪气就不易侵入,或虽有邪气侵犯,也不会发生疾病。这里所说的“正气”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免疫力”。那么如何保护好宝宝的“正气”呢?要预防疾病,就
很多宝宝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都会表现的有些胆怯,甚至有些抵触,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那么这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现在15个月,感觉他特别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只要周围小朋友一多,他就有点紧张和害羞。 他比较喜欢和熟悉的人一起玩,比如妈妈、姐姐。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 孩子一般到18个月左右才开始进行“平行游戏”,即愿意和同伴在一起玩,但更多是各玩各的。 因为孩子18个月之后才有能力理解和加工有关他人的信息,所以在平行游戏阶段,孩子会逐渐观察其他人,模仿其他人; 但是还没有准备好和同伴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2岁之后,孩子会逐渐愿意和其他孩子在一些简单的规则中一起玩耍,进行一些“合作性游戏”。 如:同伴间把球扔来扔去,手拉手在一起唱歌,你会发现孩子真正会有些互动了。
很多在医院出生的宝宝都会留下脚印,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都是按脚印?而不是按手印呢?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情况吧! 相信很多生了孩子的宝妈都知道,在孩子出生了之后,医生就会把孩子的脚握住,然后拿来画押!但是很多宝妈都不是特别理解,你说我们办啥事都是用指纹,怎么孩子出生是按脚掌印呢? 第一:因为孩子的指纹不明显 尽管对于成人来说,做什么事情都是用指纹居多!但对于孩子孩子来说,他们的指纹其实很不明显,特别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再说了,刚刚出生的孩子手本来就小,就算是按大拇指估计都是只有一个点!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用脚呢! 第二:按脚更方便 孩子出生之后,他的手基本山都是卷曲的,难不成医生要强行把孩子的手给掰直,然后给你按红印,然后还来清洗吗?基本不可能!所以还是脚方便,过去直接一按,然后直接清洗也方便!多快捷啊!
宝宝2岁了,看看成长发育如何了。不管在语言、运动方面还是在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育却突飞猛进,不可同日而语,小小的他总会给你接二连三的成长惊喜! 体格发育 (2006年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体重:男10.8~13.7千克;女10.1~13.1千克。 身长:男84.6~91.0厘米;女83.1~89.8厘米。 头围:男45.5~51.0厘米,女44.4~50.0厘米。 牙齿:长出12-18颗乳牙。 大运动发育 刚学会走路时 刚学会走路那会儿,宝宝的走路姿势都是介个样儿的——向前使劲伸着胳膊、两腿张开、摇摇晃晃,感觉随时要扑倒在地。 2岁 一转眼宝宝就2岁了,已经站有站相、走有走相了——走路时两条腿直溜溜的,两条腿之间的缝隙也变小了,两只小
奶瓶,是宝宝出生后宝八宝们们都会准备的工具,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爱奶瓶。那么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做好心理准备 1、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都不喜欢吃奶瓶。因为宝宝已经习惯吸乳头的感觉以及妈妈身上的味道,这都与吃奶瓶不一样,想让吃惯母乳的宝宝爱上奶瓶,需要宝宝付出哭闹,挨饿的代价。 2、让宝宝接受奶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训练。妈妈千万不要着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要长期坚持。 选好喂奶时机 1、饥饿时 在孩子饥饿时用奶瓶喂奶,喂养前至少2—3小时不给宝宝任何吃的,直到孩子感觉饥饿并有食欲。 2、昏昏欲睡时 对于比较敏感的宝宝,奶瓶喂养开始可以在睡前先进行母乳喂养,等宝宝有睡意时,改用奶瓶喂养。 3、愉悦时 喂奶前抱抱、摇摇、亲
很多宝妈都会给宝宝母乳喂养,但是有些宝宝会出现乳头混淆的情况,这会让宝宝不愿意吸允妈妈的乳头,那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母乳对宝宝来说是最营养也最安全的粮食,亲喂则不论对是宝宝还是对宝妈来说都百益而无一害。 然而,有些宝宝会因为某些原因拒绝吸吮妈妈的乳头,这就是“乳头错觉”,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该怎么办呢?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乳头错觉 乳头错觉指宝宝觅食反射强烈,但妈妈准备喂奶时,宝宝碰到乳头就哭闹着避开,烦躁不安;或张大嘴巴等待乳汁流出,自己不用力吸吮,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宝宝为什么会产生乳头错觉? 妈妈没有及时开奶,使宝宝在母乳喂养之前先接受了奶粉喂养。 妈妈因奶少或是疾病、上班等原因,暂时中断了亲喂。 宝宝衔乳姿势不正确,有效吸奶不足,从而抗拒吸吮乳头。
儿童肾病的治疗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疗程。但是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因为家长存在认识误区,儿童存在学习压力和家庭存在经济压力等原因,一些孩子的治疗往往不够规范。尤其是使用激素治疗比较随意,甚至自作主张停药,这样做的后果十分严重。 儿童肾病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但家长不能听信“偏方”,依照“偏方”自行买药治疗。她说,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应与医院和医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和用药。 如果孩子患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家长也不应绝望。年龄小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肾移植,现在的血液透析等治疗手段已经非常先进,这种相当于人工肾脏的替代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时间,能让儿童患者等到适当的年龄和适当的肾源,再进行肾移植手术。
对于宝妈来说,每天哄宝宝睡觉是必做的一件事,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哄宝宝睡觉上,其它的什么也不能做,这件事让很多宝妈觉得非常苦恼?那么宝宝哄睡时间太长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通常来说,健康的入睡时间,不论是哄睡还是自主入睡,从清醒到进入睡眠状态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宝宝在这个过程中,从活动状态,到酝酿睡意,逐渐平静,再到眼神迷离,身体动作减缓,呼吸变慢,最后完全睡着。 如果宝宝需要被抱着拍啊拍,费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入睡,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放电不充分,不够累 高效放电玩耍两个小时,和清醒的抱在手里两个小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清醒时间充分放电,小月龄多趴着玩,大宝宝多滚多爬,带出去玩都是特别好的耗能方式。 2、醒太久 很多妈妈以为醒久一点,拖延一点入睡时间
你家宝宝开始吃辅食了吗?那么需要给孩子食物中加入调味品吗?什么时间给宝宝加盐比较合适?吃盐有力气的说法科学吗? 宝宝已经7个月,辅食已经开始添加荤菜,我看书上都说不能给一岁内的宝宝吃盐,但是荤菜不放盐,宝宝会不爱吃,所以想代购些婴儿橄榄油和婴儿专用食盐,放一点点搭搭味道而已,行吗? 我们建议1岁以内不要加盐,1岁以后也不用刻意加盐。 为什么?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 版)》指出:成人每天钠的摄入量应不超过2000mg(相当于5g食盐),7~24月龄婴幼儿的钠的摄入应不超过350~700mg/d,相当于0.9~1.8g盐。7~24月龄的婴幼儿的肾脏、肝脏等各种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过量摄入钠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 1 g 盐 = 400 mg 钠,因此,宝宝 1 岁以前钠的摄取,完全可以从母乳、配方奶以及自然食物中
刚出生的婴儿,个头有大有小,而通过后天喂养,有些婴儿变得白白胖胖的。那么婴儿奶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相关介绍吧。 奶胖是什么? 婴儿奶胖说的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比较肥胖的情况,一般表现在宝宝全身胖乎乎的。不少人觉得宝宝奶胖非常可爱,说明妈妈奶水质量好。 盘点婴儿奶胖原因: 原因1:过度喂养 母乳喂养的宝宝是按需喂养,宝宝饿了就可以喂奶,不必跟奶粉喂养一样严格算好时间间隔去喂。 有时候宝宝哭了,而新手妈妈没有经验,以为宝宝哭了就是饿了,就直接抱起来喂奶,于是宝宝吃了很多奶水以后,身体的营养过剩,自然而然的体重就会快速增长了! 原因2:运动量少 3个月内的宝宝主要以躺着为主,这个阶段的运动量还是比较少,如果母乳喂养过量,再加上宝宝不怎么运动,那么脂肪也就一天一天
当妈之后,我对这类消息格外没有承受力,真的是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做好心理准备,才敢点开视频,但还是很难受:悲剧发生得太突然了! 立马拿给老公看,由于事先没打预防针,他“啊”了一声,也吓出一身冷汗。 我俩也曾经在带女儿去超市的时候,把她短暂放在购物车里,如今想来,实在是后怕。 上网搜索,原来超市购物车的悲剧事件,已经不止这一起: · 今年3月,重庆一名3岁的小女孩,因为突然从购物车上站了起来,不慎摔落颅内出血,一度生命垂危。 · 2015年12月,山东一名1岁多的幼儿左脚被卡在儿童购物车座椅前的空隙中,经消防解救才脱困。 · 2014年7月,广州一名3岁的小女孩和妈妈在家居卖场购物结账时,小女孩突然从购物车上摔下。经医生诊治,小女孩颅脑多发性骨折。 …
清理宝宝鼻腔错误做法集锦 1、用手抠 家长们用自己的手指直接去抠宝宝小小的鼻孔,不仅不能抠出宝宝鼻子里的脏东西,长长的指甲还会伤害宝宝嫩嫩的鼻黏膜,有可能指甲上的细菌,还会让宝宝感染疾病。 2、用成人棉棒 针对成人使用的棉棒,对宝宝来所质地过硬,加之宝宝的鼻腔过小,使用成人棉棒后,会撑坏宝宝小小的鼻腔,且该种棉签的消毒性达不到宝宝使用的指标,使用过后会导致宝宝轻则流鼻血,重则感染炎症。 3、用金属大镊子 金属制地的大镊子很硬,若使用金属大镊子清理宝宝的鼻腔,会让宝宝流鼻血,加之该中镊子的消毒性指标不高,更容易导致宝宝感染疾病。 4、宝宝醒着清理 对宝宝来说,鼻子是很敏感的部位,在宝宝醒着的时候清理宝宝鼻腔内的脏东西,无疑是增加了给宝宝清理鼻腔的工作难度,加之宝宝会
宝宝成长过程中,学习走路是宝宝们必须经历的一环。那么问题来了,宝宝踮脚走路想要纠正该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学走路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刚开始学走,宝宝会用脚尖试探着行走,13个月时就能摇摇晃晃地自己走了,等到15个月左右,大部分宝宝甚至能够边走边推着或者拉着玩具来玩。 最近有宝妈来"芳君诗安"咨询“宝宝一岁三个月了,在学走路,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正常的,可是最近发现他走路有点踮脚,是否要带去医院做检查?好担心!” 应该有很多宝妈对这个问题都心存疑虑,学走路期间的宝宝很可爱,可是走路踮脚总是让宝妈担心不已,害怕宝宝身体会有什么问题! 一岁多的宝宝学走路出现这样的现象,一般是正常的,是生长发育必经阶段。 这个时候的宝宝刚学走路,重心并不稳,所以身体是向前倾的,小腿的肌肉也比较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
打开宝宝的小药箱,各种常用OTC类药是否都准备齐全,各种药品的使用注意你是否都清楚呢?听听药剂师的专业指导吧。 感冒类: 1、泰诺感冒口服液 它为复方制剂,治疗感冒的主要成分是酚麻美敏。适用于2~11岁孩子因普通感冒、花粉及其他过敏物质引起的鼻塞、咳嗽、眼部瘙痒、流涕、喷嚏、头痛、低烧等。 2、同仁堂感冒冲剂 它属于中成药,对治疗冬天孩子出现风寒感冒时,初期使用它很有效。中药感冒冲剂除了可以缓解感冒的一般症状,有些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这类药一般含麻黄(退热用作),要和西药中有退热作用的药物分开使用,至少相隔2小时。 3、艾畅 它的主要作用是减轻感冒给孩子带来的鼻塞症状,让孩子呼吸顺畅,以保证活动和睡眠良好。 4、惠菲宁儿童抗感止咳药 它的用作主要是针对感冒
宝宝一出生若有这三种特点,说明在子宫里发育的不错,你家娃有吗。若是有这些特点的话,便表明宝宝在孕妈的子宫内发育的很不错,健康状况也比较良好。 而这些特点具体如下: 1、宝宝出生时哭声比较洪亮 宝宝的第一声啼哭是评定其是否健康的常用方法。宝宝出生时,哭声越洪亮,表明宝宝越健康。家长们应该知道,宝宝出生后,如果没有哭声,医护人员就会拍打他们的小屁屁或者脚底,直到宝宝发出哭声为止。如果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哭声比较小比较微弱的话,可能暗示着宝宝的身体健康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宝宝在孕妈子宫里的时候,完全靠胎盘提供的氧气和养分,可以说是被动呼吸,而肺部一直处于“闭关”状态,只有当宝宝出生时,肺部和外界空气有了接触后,肺功能才得以正常工作,而宝宝出生时的哭声,便是肺功能开始工作后,宝宝身体产生的本能反应。所以,宝宝刚从母体分娩出来时,哭声越洪亮,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