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遗传因素影响身高占到了60%以上”,这让矮个父母有点沮丧。其实大可不必,我见过不少比父母高很多的孩子,遗传不能控制,40%的后天因素却是可以控制的。 首先是营养。营养与身高有密切的关系,除了鱼、肉、蛋、蔬菜、水果外,我提醒妈妈们:牛奶是特别好的“增高剂”。牛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食品,富含优质的蛋白质,而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以前日本人个子不高,1954年日本通过立法,强调牛奶必须成为学生营养午餐的一部分,在提供学生午餐的同时提供200毫升的牛奶。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人口质量,提出“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从那时起日本的少年儿童,每天喝一杯奶成为时尚。今天,日本人体质的改善令世人瞩目: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加11厘米,体重增加了8公斤,并成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被国际公认为“人类体质发展的奇迹”。
无可厚非,宝宝的饮食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专家提醒,宝宝并不是多吃营养高的食物才对身体好,关键的是要膳食平衡,请看下文相关详细讲述。 我们现在的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餐桌上我们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为什么这么充足的物质生活,营养不良的孩子还是屡见不鲜呢?其实,孩子们只是没吃对东西,父母对宝宝饮食的不科学搭配阻碍着孩子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做好父母,一定要从学会照顾孩子的饮食开始。 这种食品丰富条件下出现的营养缺乏,并不是过去所说的营养不良,更多的是指由于营养摄入的不均衡而导致的个别营养素不足。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饮食结构的变化: 如果将60年代的饮食结构和现在的饮食结构相比较,你会发现,现在的人们粗粮吃得越来越少了,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精细食品吃得越来越多了。 二、食品加工对营养的破坏: 很多天然食物在自然状态下是含有很多
妈妈在给8岁的女儿姗姗洗澡时,发现女儿的胸部“胖”了起来,居然有了发育的迹象。第二天,姗姗的父母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是性早熟。 姗姗的妈妈说很少给孩子吃什么营养保健品,因为现在很多保健品都含有激素,所以她特别注意这一点。报纸上说豆制品很有营养,她就经常给孩子吃豆制品,而姗姗对豆制品也情有独钟,豆腐、豆腐干以及豆腐丝等,每天都会吃不少,而且每顿饭都喝一杯豆奶,医生排除了其他因素,分析认为,姗姗的性早熟与长期大量吃豆制品有关。大量食用豆制品会引起孩子性早熟,主要是豆制品内含有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十分相似,可以作为雌激素替代物促进成骨细胞生长。 在此提醒家长:学龄前的儿童最好不要长期大量吃豆制品,具体吃多少,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
如何判断0-6月大的宝宝是否发育迟缓?当我们第一次发现宝宝有落后于同龄人的现象的时候,宝妈都心里默默询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发育那么缓慢呢? 下面一幕幕将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呈现 我的娃儿咋个没有隔壁那个娃儿长得高呢? 我的娃儿走路的样子咋个看起来很僵硬呢? 我的娃儿咋个又弱又瘸像个布娃娃呢? 我的娃儿和其他娃娃一起耍的时候咋个跟不上节奏呢? 我的娃儿咋个耍一哈很快就累了呢? ………… 最后会演变成 我儿以后会不会是瓜的! 如果以上这些内心戏听起来非常熟悉 那就该和儿科医生讨论下宝宝的发育情况了 但是要注意 今天,只讲 宝宝的身体大运
快住手,许多家长在喂食中犯的这个错,竟会影响宝宝智商! 当妈妈的最怕的就是孩子吃不饱,每天都在着急宝宝怎么还不长胖,宝宝一哭闹,妈妈就喂食,结果就是宝宝进食过饱,吃成了一个小胖子。 在最初的三个月,宝宝成长速度过快,每月体重增长在720~800克,4~6个月每月体重增长在700~720克 6~9个月每月增长360~480克,9~12个月每月增长240~360克。 宝宝的胃容量其实很小,长期吃得太多,会把宝宝胃部撑大,造成宝宝的身体不适;如果是人工喂养,宝宝吃了过多的配方奶,奶粉中的矿物质不能完全被宝宝吸收,增加肾脏负担。 宝宝进食过多,消化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机体内的血液会优先满足消化系统的需要,减少对大脑的供给,脑部组织得不到相应的营养,影响智力发育。 吃太多容易造成
宝宝长腿关键期怎么办?在孩子7岁前需要掌握什么知识?促进孩子增高该用什么方法?接下来看看关于孩子长腿关键期你知道吗? 大家都知道,在孩子七岁之前,是孩子长高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在这段时期里面都还是无法大幅增加自己的身高的话,那么到了七岁之后身体长高的速度就会变慢。 所以有的妈妈眼瞅着自己的孩子都快到七岁了,可是身高却还是不见增长在,这可把妈妈们给急坏了,于是有的妈妈就会找各种“偏方”去帮助孩子长高,可是没有想到结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接下来分享几种方法,让孩子轻松长成大长腿。 第一、给孩子充足的营养 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些家境相对贫穷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往往长得比较矮小,有的甚至到了十几岁了却还是七八岁孩子的身高。 这是因为孩子极度缺乏营养,小腿胫骨部分根本就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因为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身体给各器官分配的养分都是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们可以说是非常上心了。孩子是否健康,营养是否充足,从孩子的身高就能看的出来。那么如何促进孩子长高?一起来看看吧。 一、早上6点前,不要叫醒孩子 正常来说,孩子每天起码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因为睡眠中会分泌出生长激素,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生长。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5:00—7:00。 现在孩子学习任务比较重,晚上9点前上床睡觉不太现实,一般都在10点以后才能休息,想要保证8小时睡眠的话,就要求家长第二天早晨6点之前不能叫醒孩子,恰好这段时间也是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 二、孩子长高的5大饮食关键 饮食平衡 想让孩子长得高,各种营养素必须要均衡。每天保证吃入食品的样数在25~30种,比一天只吃三五样东西获取的营养要丰富得多。 钙质要足够
宝妈抓住了宝宝长高的两个黄金期吗?关于孩子长高的这些问题,这些宝妈必须知道,下面看看孩子长高的两个黄金期。 一白遮三丑,一矮毁所有,说起孩子的身高,那可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大事”。毕竟这对孩子太重要了。为了能让孩子长高高,当家长的可没少操心。 最近宝妈雨欣就为孩子的身高操碎了心。雨欣和老公从小就是同学,大学毕业不久之后就结了婚。在旁人看来,雨欣非常幸福,老公长相帅气,身高1.85米,婚姻幸福美满,最近还生了个大胖小子。但自从宝宝出生后,雨欣就没少操心。最近雨欣开始操心孩子的将来的身高。雨欣老公身高 185 cm,而雨欣只有 155 cm,以后娃的身高到底是随老公还是随她 ? 于是,雨欣上网测了关于孩子未来身高预测,越测是越纠结,孩子将来的身高一会儿高一会儿矮的,都不知道该信哪个? 孩子的身高到底由什么决定的?影响孩子身高都有哪些因素?我
从抬头到坐,从爬到走,宝宝的动作发育到底有多重要?栗子妈妈做了次宝宝动作发育小调查,快来看看懂事妈妈们是怎么说的吧! 动作发育,非常重要! 74.14%的妈妈非常重视宝宝的运动发展,并且一直为了促进宝宝的运动发展做出了各种努力。宝宝天生具有好奇心,这是宝宝运动能力发展的源泉。如果妈妈陪同宝宝锻炼不仅能促进宝宝的运动发展,还能加深亲子感情。7.39%的妈妈比较在意宝宝的发育有没有比别人家的宝宝慢,其实宝宝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比别人家的孩子慢一些也不用太过担心的。 18.47%的妈妈觉得宝宝的运动发展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的确不是所有的大动作都是越快学会就越好的,比如在宝宝10个月左右的时候,已经基本学会了爬行,这时候如果看到周围有能支撑他的东西,他会逐渐尝试自行站立。但其实这个时候宝宝的骨骼还比较脆弱,刚开始不要让宝宝站太久,也不要鼓励他
有创意的孩子像猫一样顽皮,他们比较快乐。许多研究发现,聪明的孩子具有下列特质: (1)比较独立、自律,有时会反抗权威。 (2)常捉弄别人,表现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开心。 (3)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4)喜欢冒险、挑战性的游戏。 (5)对例行公事及令人厌烦的事物,非常没有耐心。 (6)扩散思考能力强,记忆力广且会注意细节。 (7)喜欢阅读,有广泛的知识背景。 (8)常常需要较多时间思考。 (9)对有兴趣的事非常专注。 (10)敏感,好奇,有丰富的想像力,感觉特别灵敏,如听到某种声音就想到某种颜色。 孩子眼睛好、听觉灵敏,观察力就一定很强?不一定。观察力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它是在综合了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它也是
宝宝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通过嘴开始的,吃手指也就成了每个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然过程之一。 虽然宝宝们吃的很开心,但是妈妈们就免不了担心了。可是吃手指真的有那么坏吗?到底要不要纠正宝宝吃手指的习惯?让我们一起看看吃手指的利与弊吧。 婴儿时期吸吮手指原因 1、喂奶方式不当。母亲喂奶时的方法不正确,或速度太快,未能满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宝宝肚子虽然饱,但心理上还未满足,便会以吸吮手指来代替。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宝宝们长身体的最佳时机……传统医学理论一直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宝宝的生长速度在一年四季中并不相同,在春季长得最快。因为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宝宝制造了“黄金条件”。有调查报告表明:儿童长得快的时间,在每年的三到五月份,平均长高1.3厘米。 所以,春季是孩子长高的最佳季节,家长一定要抓住时机,给宝宝制定个合理的补钙计划,这个春季宝宝的身高一定会有大变化。 什么才是科学、靠谱的补钙计划?抓住“黄金期”给宝宝补钙 5个长高套路要提前get: 补钙要加维生素D 维生素D可有效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是打开钙代谢大门的金钥匙,儿童每天需要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就可以了。 其实维生素D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建议家
对于要分娩的准妈妈们来说,最害怕的就是难产呢?那么我们会出现难产?如何预防难产呢? 难产的四种因素 1、不正常之胎位或胎向不正常。因为产前超音波的广泛使用,不正常之胎位(臀位或横位)大都会被发现,胎向不正常(如胎儿之后脑勺在正后方)一般需要在待产过程中依靠内诊来发现。 2、胎儿过大。胎儿过大跟骨盆腔狭窄其实是相对的,骨盆腔比较宽的妈妈就可以阴道生产下比较大的婴儿。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容易有胎儿过大的情形发生,如:患有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的妈妈、前一胎是巨婴等等。 3、胎儿异常。胎儿如果有先天性肿瘤,如背部神经管瘤、畸胎瘤,以及胎儿水脑、连体婴等,一般都可以用超音波在产前诊断出来。如果小孩子出生之后有比较好的预后,或者有好的治疗方法,剖腹生产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如果预后不好,像大的水脑,抽取脑脊髓液之后也可以尝试阴道生产。
现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一高遮百丑啊。但是如果父母身高够,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身高,让孩子长大成为高富帅和高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呢?今天就给妈妈们支几招。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身高是确定的,其实,决定身高的因素除了遗传,还包括内分泌、营养代谢、心理、睡眠、运动等很多方面。身高遗传密码显示:孩子35%像爸爸,35%像妈妈,30%后天环境。在生活中也有父母都不高,儿女却“出类拔萃”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长个呢? 一、蛋白质、矿物质不能缺。 10—13岁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蛋白质70克,13—18岁需要80克,每天一杯奶是增高的秘诀。矿物质中,一定不能缺了钙、磷、锌。还要注意给小胖孩减肥,过胖也会影响身高。 二、每天必须户外活动1小时。 婴幼儿可做主动或被动体操;学龄儿童可做向上跳的运动,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种球类;青少年可做跳高等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站立和走路是两项最为重要的本领,而且需要爸爸妈妈耐心的来训练,那么如何有效的训练宝宝站立和走路呢?本文我们就重点来讲讲这个问题。 站立 宝宝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慢慢过渡到要开始学习站立了。一般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能独自站立了。站立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 站立训练 两手扶站:训练婴宝宝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宝宝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当宝宝两手扶站较稳时,可训练一手扶站,让宝宝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 宝宝站立和走路本领的训练 练习独站:成人可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背和臀部靠墙,两足跟稍离墙,双下肢稍分开站稳,然后慢慢放手,并拍手鼓励宝宝独站。 起立练习:教婴儿从俯卧位双手撑起身体,再双腿跪起来,呈爬姿,抓住栏杆站起来。 走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壮又健康,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望,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妈妈们,以下这8个饮食绝招有助于你养出健壮宝宝,一起来参考下吧。 第一招:母乳与辅食相得益彰 现在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不容置疑,母乳可满足4—6个月以前婴儿所需的营养素。然而4—6个月以后,其所含铁质、叶酸、维生素、钙等营养素就显得相对不足,若不适时补充其他食物,即辅食,孩子不仅长不好,而且有患贫血、佝偻病等疾患的可能。 第二招:主食与零食不可偏颇 宝宝一般在周岁左右断奶,此时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视,一味乱给或一点不给都不是明智之举。美国—份调查资料显示,孩子从零食中获得的热量达到身体所需热量的20%,获取维生素与矿物质占总摄取量的15%。所以说零食是孩子所需热量与养分的重要补充,零食和主食哪样都不能缺少。 第三招:贵食与贱食不
我们要挖掘婴幼儿的潜能,就要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决定了一切。 大脑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怀孕到婴儿出生。 这个阶段我们称为大脑长数量的阶段。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经有大约100~180亿个脑细胞,接近成人。也就是说婴儿从怀孕到出生,大脑细胞的数量就已经长好了。 第二个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大脑就进入了长质量的时期,脑细胞的体积和其他很多东西还会长起来。出生之后,由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突触在三个月的时候数量达到高峰,到三个月时灰质脂肪沉积完成,6个月DNA含量停止增加,到12个月,少突神经胶质细胞达到成人的70%,3岁的时候小脑发育基本成熟,3~4岁神经髓鞘化基本完成。 神经网络的形成 神经纤维的髓鞘像电线的绝缘层,可以使神经元准确传递信息,速度非常
新生儿生长发育是什么样的?新生儿护理有讲究,在新生儿期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特点,那么新生儿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什么呢,新手爸妈们很有必要学习下,这样才能在今后生活中避免很多尴尬与困难,接下来,赶快来普及下知识。 新生儿生理特征头、 面部 头颅:正常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头颅呈椭圆形,相对较大,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4;颅缝尚未闭合,如果分娩时受过产道挤压会发生边缘重叠,这时用眼看或者用手摸时有条线状突起的骨边缘,若重叠程度不严重,则随着新生儿头部的生长均能重新长平。尽管出生时头颅骨已较硬,但如果护理不当或睡眠姿势不恰当仍会造成偏头、扁头等头颅畸形。 头发和头皮:新生儿的头发稀松细软、条纹清晰。有的新生儿头皮会出现较软的包块,多数是受产道挤压导致皮下组织水肿而形成的“产瘤”,少数也可能是血肿,父母不易区别而应由医生来诊断;产瘤一般能够自行消退而不必作特殊的
我们想要给他们最好的爱,全部的爱。或许,我们想要的一套化妆品需要考虑很久很久,但对宝宝吃的用的都不曾吝啬,各种海淘品不断。这就是爱的本质,我们想要陪他们走过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从出牙期到上幼儿园,从出生直到我们生命的终止时刻。 今天鸽子就跟妞们聊聊宝宝的第一个生长期——出牙。 1 什么时间出牙正常 关于宝宝的出牙的时间,存在个体的差异,不同宝宝的出牙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宝宝四个月就开始出牙,而有的10个月还没有出牙,那什么时间出牙是正常的呢? ▲宝宝的长牙顺序 ▲宝宝的长牙和可以配合的辅食 2 出牙时期的正常反应 流口水。在出牙前宝宝的唾液会增多,宝宝会用手去嘴里抓,那只是出牙前宝宝不适应。如果妞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宝宝出牙部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