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时候依赖父母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叛逆和不粘人。为什么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走越远呢,你有没有想过与自己的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了呢? 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家,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之间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地给孩子输送父母爱的滋养。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 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 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来,聊天是“闲事”,只有教孩子识字、算术才是“正经事”,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识字、算术原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只要孩子教育好了,他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根本不用过分地下工夫去
最近收到不少妈妈的提问:孩子胆小怕生怎么办? A妈妈:孩子一岁半了,胆子很小,不跟陌生人玩,比她小的孩子拿她的东西,开始还知道护着,后来都不管了。 B妈妈:孩子特别怕黑,还怕打雷。到了晚上连厕所都不敢自己去,害怕有东西咬他屁股,更别提自己睡觉了。 C妈妈:孩子2岁半,很害怕小动物和虫子,上次看到路边一只小狗,都吓哭了,后来甚至发展到连毛绒玩具都害怕。 孩子害怕两样东西——这个和那个,这可怎么办啊? 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胆小?请输入标题 想要帮助孩子变得‘大胆’,首先要找出他们胆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孩子害怕陌生环境,可能是陌生人焦虑症。 *陌生人焦虑症,是指儿童由于陌生人突然出现,产生的恐惧、紧张、不安情绪。通常发生在儿童出生后6个月左右,8~12个月达到高峰,15个月后逐渐消失。
本来我是想着儿子结婚后要和我们两老生活在一起,因为老伴的劝阻,说小两口要有自己的空间,我才放弃了。但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儿媳,我和老伴专门搬到他们住的小区,每天早上我会去儿子家帮忙做早饭、打扫卫生,晚上做完晚饭、等他们洗漱准备睡觉才回到自己家。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拎着从早市上淘来的新鲜蔬菜,满怀喜悦地朝儿子家走去。可是却没能打开家门,不是我钥匙拿错了,而是儿媳换了门锁。她说:“最近小区偷盗案特别多,所以……”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给他们一家三口做了早餐,打扫了房间,将脏衣服都洗了,然而,他们没有给我新锁的钥匙。也许他们忘了吧。 晚上,儿子来我家,将一把钥匙交到我手上,我本来提着的心就此放下,但他说了一句:“别让我媳妇知道。”我知道事情不简单。 第二天,也没多想,照常去儿子家,可刚走到他们家门口,就听到了里面的争执。 只听见儿媳不断在说:“你一定把新钥匙给你妈了。”“谁没有拖延症,洗
活动目标: 1、体验全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时值变化带来的趣味性。 2、初步了解三种音符结构及基本节奏型,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音符时值长短。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自制“音符小楼”(全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地面布置音符列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课题 1、听音乐自由表现进教室。 2、比较两段音乐的不同。 二、感知音符时值长短 故事《音符小楼》,形象感知全、四、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 梗概:音符妈妈喜欢一个人住一层楼,音符姐姐喜欢一个人住一间房,音符宝宝喜欢四个人挤一间房。 三、表现音符时值长短 1、游戏《变变变》 2、游戏《音符列车》
每次放假后的第一天,我送小D去幼儿园时门口的那个场景真的好惨,全部都是抱着大腿哭啊,喊啊,大叫“妈妈,不要走!”,“我要回家”,“不要上学!” 幼儿园开学已经四周了,小D当中也出现过反复的,但总体适应的挺好的。自己的女儿自己最清楚了,她绝对不是那种心很大,容易适应陌生环境的孩子。关于分离焦虑症,我相信不少妈妈都看过一些文章的,一些大原则理论,比如妈妈自己不要焦虑啊、说了再见就不要回头啊,不少妈妈肯定也是耳熟能详的,但很多妈妈在真的实践时还是有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我也一样,后来我想明白了,分离焦虑症我们要解决的是情绪问题,而情绪是最为敏感细腻的。所以只是一些粗略的大道理是不行的,反而在执行中的一些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实战心得。 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宝宝6个月之前以为东西只要看不见了就消失了,慢慢她
菲菲刚上幼儿园,一天妈妈去接她放学,远远就看到菲菲脸上委屈的表情,等走到跟前时,妈妈故意忽略了孩子的表情,微笑着问:“今天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结果本来闷闷不乐的菲菲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了在学校里的趣事,本来打算抱着妈妈哭诉再也不想上学的,结果只因为一句话,就转变了情绪。 很多家长在孩子放学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哭了么”或者“今天有没有吃饱?”,然后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实,放学后你对孩子说你的第一句话,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态度。 家长应该讲的、正面的话: 今天有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么? 都有和小伙伴做什么游戏? 今天老师又教给你什么有趣的东西? 这些话就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上学是愉快、美好的事情,让孩子喜欢上学,并且乐于和家长分享发生的有趣事情,增加亲子感情。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二、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图形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不遗漏,增强有意记忆能力。 2、发现故事不断循环的线索,感受故事情境的幽默。 活动准备: 1、各种基本图形的PPT。 2、黑板、粉笔、抹布。 3、记号笔每人一支、大手工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重现经验,引起兴趣。 1、讲讲说说各种图形 师:今天我请来了你们熟悉的几位图形宝宝,看看, 他们是谁?(出示PPT)(幼儿一一回答)。 2、注意听故事,要求 师:在图形宝宝们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啊?在听故事的时候,请大家记住: (1)注意故事中有哪几个角色。 (2)记住他们用什么图形画出来。 二、听故事,把握
活动材料: 设置运动障碍:小河(宽30-40厘米的平行线),海绵垫,小屏风,小猴、小兔头饰若干,桃子,蘑菇若干;红五角星若干。 准备活动: 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 1、幼儿玩机器人的游戏:分别做上肢、下肢腰腹及全身的准备活动。 2、追逐跑(听音乐,教师追,幼儿躲闪跑) 一、幼儿第一遍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第一跑到小河边,双脚并拢立定跳远跳过小河;第二爬过草地;第三绕过树林原路返回;第四回到队伍时拍一下第一个小朋友的手接着玩;完全按老师规则做的幼儿能得到一颗红星。 2、幼儿按规则游戏,教师记录结果。 3、给完全遵守规则的幼儿得红星。 4、集合提问:为什么他们得到了红星?为什么老师要制定规则?规则有什么好处? 二、第二遍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 3、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 (2)集中讨论:你吃过那
活动目标: 1、复习1、2的点数。 2、能在三个物体中找出1、2的物体。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音乐DVD一台、一只灰太狼头饰、两只灰太狼图片、两只喜洋洋图片、数字1、2、1-3的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实物:苹果3个、橘子3个、实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 一只灰太狼和一只喜洋洋,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灰太狼,捉到了几只喜洋洋?(引导幼儿用数数用数字1表示)比较每只灰太狼都捉了几只喜洋洋。 3、出示图片。 两只灰太狼和两只喜洋洋,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灰太狼,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禁令标志和场景,猜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 2、理解违反禁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小动物也喜欢旅行,你们看!今天天气真好,谁出门旅行了?数一数有几只小猫? 3、教师小结:11只小猫高高兴兴地排好队,出门旅游,他们会去哪里,看到些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看课件。 片断(一):摘花,重点观察、揣摩小猫的心态。 1、小猫们走呀走,来到花园里,花好多,真漂亮呀!其中一只小猫
中国自古很多家庭都有家规,大多数是一些“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互助互爱”的条条款款。比如下面这个(来自网络): ①跌到了,只要摔的不是很重,就要自己爬起来。 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要依靠爸爸妈妈帮助。 ③能动手了,就要自己吃饭,按时吃,过后不补,不得偏食。 ④必须按时睡觉,不得哭闹。 ⑤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要与大家分享。 ⑥任何情况,都不许打人、骂人。 ⑦要爱护自己的玩具和相关物品。 ⑧借小朋友玩具要及时归还。 ⑨有什么要求好好讲,不得无理取闹。 ⑩要爱护花草和小动物。 要知道长幼尊卑,尊老爱幼。 要知道感恩,孝顺长辈。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就曾经对外公布过他给他的两个女儿制定的家规。 不能有无理的抱怨、
现在我是一名在职语文老师,亲子阅读一直在路上,也呼吁更多的家长来和孩子一起读。 因为,错过了早期的亲子共读,就可能错过孩子的一辈子。 1孩子可以通过书本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孩子一两岁的时候,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他对于周遭世界的感知全靠父母的引导。这个时候,多带孩子旅行,多给他阅读儿童读物,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和色彩方面的刺激无疑比只呆在家里看电视玩平板要好很多。 过度看电视的负面意义是明显的。花花绿绿的屏幕不断闪动,大量复制的彩色画面快速变换,缺乏独创意义的快餐影视占据孩子飞速发展的大脑。然而捕捉这些图像靠的是视觉器官的感知,而不是头脑的思考。于是,很多孩子变成电视机前的“萝卜”,很多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很多孩子懒得看书,懒得动脑筋,专注变得越来越难。 看书的时候(对于幼小的孩子,应该是“听书”),孩子可以在一张画面上停留很久。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变化过程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具有关注、爱护蚕宝宝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
你是哥哥或者姐姐,你要让着弟弟或者妹妹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这些话估计就是经常要说的,当两个孩子产生纠纷时,有的父母总爱对大的那一个说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说多了只会让老大反感:凭什么老大就要让着小的。在孩子产生纠纷时,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公平,作为老大,确实应该保护弟弟妹妹,但父母要换个角度,让他们明白爱护弟弟妹妹是责任,不是义务,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 我们这辈子算完了,孩子你要争气,就看你了 有时候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往往结果不尽如意,可又肩扛重任,压力可谓山大。曾听一个父亲说:我自己这辈子都没过明白,又怎么教给孩子乐观的面对人生,和那些坚毅的品质。我们可以不给孩子创造一个乐观的精神世界 ,但至少不要给孩子一种消极的影响。 我是你父母,你必须得听我的 父母是孩子最具血缘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第5号。 2、大恐龙头饰。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戴恐龙头饰,以大恐龙的语气大声的与幼儿问好:“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只爱唱歌的大恐龙。现在我就唱一首歌给你们听。” 2、用难听的、刺耳的声音唱歌。 3、你们喜欢听吗?为什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么样的。 二、欣赏故事 1、结合挂图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有一栋很大很大的楼房到整个城市一下子变成了臭烘烘的臭屁城)
然而,好胜心过强,就是另外一码事了。这些孩子很容易变得霸道、自私,没有集体观念、输不起、嫉妒心过强,等等。结果就会导致孩子们无法真正长足的进步。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自然无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其人生之路也走得不会太顺畅。 过于好胜的小孩究竟怎么了?仔细观察其实可以发现,孩子好胜的背后,有太多情绪问题没有处理好。 孩子好胜的背后,是太多情绪问题没处理好 ▌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的好胜心源于内心的挫败感未被及时处理。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都希望体验到“我能行”。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都可能感到自己的无助渺小。 比如,一个4岁的小孩正在搭积木。搭不好就有些不耐烦。再试一次,仍然失败。于是一气之下,把积木整个推倒,扔得满地都是。 此时,若父母对孩子的不耐烦进行批评指责,孩子很可能会借机大哭大闹。 这个小孩已然经历了两次挫败,第一次是想做好一个事却又无能为力的挫败,第二次
6岁的孩子能分得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吗?长春某重点小学读一年级一6岁的男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写情书表白,并称如果不表白女孩子就要成别人的媳妇了。 6岁男孩写“情书”:我xihuan你 妈妈和老师想干预。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儿,会咋办? 12月2日,当班主任老师将儿子写给班里女同学小灿(化名)的纸条递给张女士时,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让张女士哭笑不得,“这么小就要谈恋爱?也太早点了吧?” 6岁男孩的“情书”被老师发现 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张女士和丈夫今年将6周岁的儿子壮壮(化名)送到长春某重点小学读一年级。以前总听同事说,有的小学生也早恋。对此,张女士总是一笑置之,心想:“小屁孩儿懂什么?” 12月2日,班主任给张女士打电话,让张女士去一趟。&l
其实,这一点恰恰是需要我们做爸妈的最需要的。因材施教可谓是古老而永不落时的重要的教育原则。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在智力、性格和心理方面都有差异,有自己的不同优缺点,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自身特点,顺应孩子的天性,采取合适孩子自身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每个孩子生来各异,比如有些孩子可能对音乐敏感,而有些孩子对言语敏感;有些孩子记忆力很好,有些孩子观察力比较强。每个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想想,如果我们把爱因斯坦硬生生培养成一个作家,将鲁迅培养成一个科学家,岂不是很可笑的事情。所以,真正的因材施教,应该是顺应个体的优势领域发展,同时尽可能提升孩子的劣势区域。 如何做好因材施教呢?或许这五个智慧可以帮助我们顿悟一下! 智慧一、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真实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