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只要一不顺心,就会乱打人,或是说:“我要回奶奶家了。”因为我们是双薪家庭,白天都由爷爷、奶奶带,长辈很疼他,他只要回去,马上变得没规矩。目前对于他的任性、固执、爱打人,实在很头痛,也很无力。可否指导我,该如何教育他呢? 佳家人际智能开发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洪仲清回复: 要掌握孩子的天生气质,予以合适的教导,对于一般新手父母来说,有些困难。孩子出现了这些状况,正是父母学习、成长的好机会。 以下提供几点建议: 教养的准则──以一致取代分歧:如果爷爷奶奶跟爸爸妈妈有两套标准,容易让孩子困惑。这个部分需要好好沟通,当大家有相同的标准时,孩子带起来会比较轻松。 教养的口吻──以说理取代威胁: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常用威胁的口气跟孩子讲话,孩子也自然而然的学习到用这种口吻跟大人互动。温和而坚定的说理、同理
活动目标: 1、遵守游戏规则,教幼儿学会看简单的标记,能按箭头方向前进。 2、发展幼儿双脚跳、跨步跳的动作能力。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场地布置好“小水洼”、音乐磁带《我爱运动》。 2、用蓝即时贴剪好小脚印。 3、用红即时贴剪头的形状,粘贴出前进的方向。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听《我爱运动》的音乐让幼儿做韵律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利用故事导入活动:炎热的夏天到了,天空传来轰隆隆的打雷声,不一会就下起了大雨,大雨过后,地上出现了很多的小水洼。小水洼邀请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2、教幼儿知道什么
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专注力能够集中在某件事情上的时间,也就只有3分钟; 4岁的孩子长一些,大概10分钟左右; 而5-6岁的孩子更长一些,可以达到15-20分钟之久。 但,以上说的各年龄段专注力的时长,是在孩子没有受到外界干扰情况下的持续时长。 孩子的专注力自出生以来就一直发展着,只是爸爸妈妈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对于孩子的专注力缺少一种保护性;反而,在很多的情况下,孩子的专注力是被疼爱他们的爸爸妈妈们破坏了。 1、生活随拍不必要求完美 很多妈妈拍照的时候,一定要宝宝看着妈妈的镜头,但孰不知,一句“宝宝,看看妈妈”、“宝宝看这里”,就是对于正在专心玩或做事情宝宝的一种打断,无形中也破坏了小朋友的专注力。 如果宝宝玩得很专心的时候,就不要因为拍照而打断他哦。背影和侧影也是很棒
孩子需要什么,美食?还是玩具?动画片还是小伙伴?我们的鼓励或者表扬?我们给孩子最多的又是什么,在今年有一个关于孩子最大型的调查,其中一半以上的父母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而又意识到自己都缺席了,近7层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而且竟然有78%的人表示家中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孩子最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我们没时间陪孩子几乎都是因为平时工作的繁忙,到了周末又想好好的休息一下,所以陪孩子就要利用好平时的琐碎时间。 早上时,父母和孩子互动玩个小游戏或者听个歌把孩子叫醒,在吃早饭时和孩子聊聊自己的事,说说自己今天会做什么,也可以告诉孩下班回来自己会带什么回来,做什么好吃的,让孩子每天有一个期待。在上学的路上,和孩子唱歌个,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事。 下午接孩子时是一个好的时段,自己一天的工作忙完,心理无
一位妈妈倾诉了她的烦心事: 孩子中班了,我想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可孩子爸爸不同意,认为孩子不应该提前接触学龄知识,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争执不下数次,但依旧没有结果。 无论夫妻之间交流有多好,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没有一点分歧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时候,以下损害沟通、引发问题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应尽量避免: 01劫持另一方的教育 在父母教育中,一方会劫持另一方正在进行的对孩子的教育或行为规范。例如,当一位家长正在指责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会通过大声斥责或发出惩罚命令来塑造出自己的权威形象,自己才是更权威的那个,甚至指责或破坏另一位父母的力量和地位。 02偷偷给孩子好处 在认为另一位父母让孩子情绪上受到痛苦时,一方会偷偷地给孩子某种安慰,例如零食,饮料,或是其他方式,比如允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糖梅仙子》活泼、有趣的情绪。 2、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3、能按节奏、较清晰地唱出歌词。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糖梅仙子"的音乐、图谱两幅、仙女棒一个、每个篮子放一些糖果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一,用故事引入活动,欣赏ABA段。 教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从精灵王国来的糖梅仙子,昨天精灵国王过生日,我和小精灵们都去给国王庆祝,那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听!(教师徒手做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英语活动的欲望。 2、发展幼儿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幼儿能够用英语词汇表达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尝试用双语创编故事。 4、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单词。 5、学新词新句。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熟悉《啤酒桶和小老鼠》这个故事。 2、小老鼠头饰、啤酒桶道具、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师生一起唱英语儿歌,做热身运动。 t:hello,boys and girls、let’s do some actions, ok? walking,walking,walking,hop,hop,hop,running,running,running, running,running,running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认识空气培养好奇心求知欲。 2.在宽松的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动手做,游戏乐的情绪,并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友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选择大小适中的保鲜袋若干,做成空气袋气球和空气袋娃娃。 2、即时贴剪好的眼睛、嘴巴图形若干;彩带等。 3、把已做好的空气袋娃娃悬挂在一根皮筋上,位置高于幼儿高举的手指尖。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 二、出示实物引发兴趣。 1、出示两个空气袋气球一个是充满空气的,一个是没有空气的,让幼儿观察两个空气袋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不加定论) 2、(引入空气的概念)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闻不到看不见但存在我们身边的一
猛妞两岁三个月。自我意识渐渐醒来,哇,张开眼睛的她满世界看到的都是“我!我!我!”她恰巧又是一个火象气质的小孩,每天都像一位元气战神,浑身充满能量。一言不合就要爆炸。 这让我拥有了很多的机会来实践各种沟通方式。不断的尝试中,我发现最有用方式的就是用“共情”打开她的情绪通道,帮她释放和调整到比较平静的状态。这真是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管他什么“应该”“不应该”,先照顾情绪。 这两个词除了能给人添堵,没有任何用处。在“事发现场”,其实任何一个当事人都明白何为“应该,不应该”。如果我们再去重复这些,孩子只会更愤怒。先看到孩子的情绪吧,是委屈?是恐惧?还是其他?有情绪的“小恶魔”其实都是无助的,当你愿意去感受这份“无助”的时候,你发现她其实不是“小恶魔”,而是一个“小可怜”。 那么给她爱吧。她一定会柔软下来。当他软软的偎在你怀里的时候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2、学会做糖果,培养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懂得尊老爱幼,告诫幼儿吃糖多了不好。 活动准备: 课件 糖纸若干 橡皮泥 牙签若干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 2、提问:小松鼠送给外婆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你想送给你的外婆一件什么样
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定律, 家长真该知道。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A组竟然真的比B组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这一实验在人身上也有效。 这正是“暗示”这一方法的神奇魔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各种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长期消极不良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孩子就会更加自尊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纸袋原型和提供的材料,通过剪、画、贴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通过先目测后制作的方式有计划地制作纸袋玩偶。 3、体验用纸袋玩偶进行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袋若干、剪刀、蜡笔人手一份。废旧材料,树叶若干。 2、教师制作纸袋玩偶范例一个。 3、音乐和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森林里要开化妆舞会啦,小动物们一个个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们在哪儿呢?瞧!它们在这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小动物打扮的最漂亮。 2、
教案一:《我爱小鸟》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熟练地、声音洪亮地朗诵诗歌。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仿编诗歌的能力。 3、学习词汇;飞飞、刨刨、跳跳、游游、跑跑、笑笑。 活动重点: 要求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 认识汉字(飞、刨、跳、游、跑笑) 活动准备: 字卡,字卡反面画有相应的画面。 活动过程: 1、出示字卡画面,引导幼儿说出画面名称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启发幼儿完整地说出所要模仿的动作。如;“我学老鹰飞飞”…… 3、教师将幼儿所说的句子写在黑板上,组成诗歌“我像小鸟”,教会小朋友朗诵。 4、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动物可以用飞飞、刨刨等词来表示,
活动目标: 1、知道多用化学洗涤剂的危害和使用神奇"清洁剂"的好处。 2、能了解牛奶、醋、茶叶等食品类"清洁剂"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 3、通过"小记者"等探索活动,体验环保的乐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相关的课件和采访卡。 2、牛奶、醋、茶叶等食品类实物;各种被清洁的物品:皮球、脏布、碗、茶杯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生活中的洗涤用品,通过课件知道多用洗涤剂的危害师:今天早上,我的外套不小心弄脏了,用清水洗了好多遍都洗不干净,可着急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你还知道别的洗涤用品吗? 1、幼儿讲解,回忆各种洗涤剂。 2、通过
美国人社会规则遵守非常自觉这个想法,从我来美国的第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体会,不论是生活中、学校里、餐厅里还是旅行路上,自觉这个现象,无处不在,让我好生羡慕。 蛮蛮以前常去的溜冰场,进门有检查通道。通常流程是通道边有个小窗口,需要上场的人,给窗口中的人,出示溜冰卡或者交现金,通过后会在手背盖一个印章,然后进入,凭印章领鞋。 去过多次以后,发现漏洞很多。 窗口中的人并非时刻都在,不在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大摇大摆进去,因为通道并没有门禁,可自由通过; 就算有人检查,你这么直接进去,人家也不会追过来问你是溜冰的还是找人的; 领鞋的柜台,你若不主动出示手背印花,从没人问你要求过,去要鞋,就给。 所以如果要混进去溜冰,是个超级简单的事情。溜冰不算是个超便宜的消费,可冰场制度和其他美国场合一样,最多是偶尔抽查。这还是我听别的妈妈说的,因为我就从未见过抽查,可见其频率之低。
教学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领略抽象画的特点。 2.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并乐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领略抽象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幼儿操作材料(白纸、黑色条状即时贴、蜡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让幼儿了解格子画的特点。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播放PPT1,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线条和方块可能是什么? 幼:迷宫、水管、马路...... 二、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匹配游戏,引导幼儿体验画面的意义 1.“小朋友说的很好。这幅画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知道用“喊叫”(如喊叫亲人、其他成年人、同伴等)的方式来求助。 2、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每人一只,兔妈妈、大灰狼头饰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游戏:主班教师扮兔妈妈,配班教师扮大灰狼,小朋友扮小白兔,分别戴上头饰。 教师边讲解边教会幼儿按以下情节开展游戏。 兔妈妈带领小兔在草地上采蘑菇,采了满满一大筐。小兔们渴了,兔妈妈让小兔休息一会儿,自己去找水 。大灰狼出现了,小兔“惊慌”万分,有的哭,有的躲……这时一只小兔(开始由老师替代)大声喊:“妈妈 快来!来人哪!救命呀!”妈妈及时赶到,赶走了大灰狼。 二、总结:“妈妈”表扬在紧急情况下会喊叫妈妈的小兔。教育幼儿遇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体验长颈鹿与小乌龟做朋友的喜悦心情。 2、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背景图;角色图片:长颈鹿、小猪、小乌龟、牛大哥;小铃铛、画有小乌龟笑脸的气球。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名称,产生悬念名称 1、长颈鹿长的怎样?(太高了)小乌龟长的怎样?(太矮了) 2、长颈鹿和小乌龟能成为朋友吗?(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最后他们成为朋友了吗?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一)老师出示背景图、角色图片,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长颈鹿长的太高了”到“可是,一个这么高,一个这么矮,
你有经常表扬你的孩子吗?还是说你经常批评他呢?如何表扬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学问,家长可能想不到表扬方法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们一起看看哪些表扬方式可以让宝宝更加聪敏。 更具体的表扬 仔细考虑一下你想让表扬传递出什么信息?通常表扬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好行为,所以表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一直都在帮妈妈搬东西,很辛苦哦!”“你自己穿上了鞋!”“这幅画你很认真地画了一个上午!”而不是全部笼统地说:“你干得好!”“你真棒!” 强调努力的表扬 最有效的表扬注重事情的过程和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结果,对结果进行表扬没有太大价值。有效的表扬将鼓励孩子向前进,他能够学会自我激励,而不是为了你的肯定去做什么事,这样的表扬是对孩子真正的鼓舞,如:
周末,与婉婉妈相约带孩子去乡下玩,孩子非常高兴,兴致很高。 婉婉是个像天使般的小女孩儿,她说她想穿裙子去乡下放风筝……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了这样一种景象,一个小女孩儿拽着风筝的长线,在乡间小路上奔跑,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微微的风,周围是各种花草和翩翩起舞的蝴蝶,而小女孩的裙子也在风中飘扬,与花草树木浑然一体,若说是大自然衬托了小女孩的美,倒不如说是小女孩的美点缀了大自然,那画面简直太美了。 可是临出门时,婉婉妈却对婉婉说:“快!把裙子换掉,穿上牛仔裤,鞋也换掉,穿上袜子……” 婉婉不愿意。婉婉妈却拿出了“杀手锏”:“乡下那么多蚊虫,而且有些花草碰到皮肤,也会令皮肤过敏……你这么不听话,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这哪里是出去玩呀?这简直是如临大敌。 婉婉老大的不高兴,可是为了出去玩,也只好听了妈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