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尖利的东西,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尖利的物品,如:笔、剪刀、树枝、筷子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小猴哭了》 二、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碰到小猴的眼睛里,它会大哭?”(笔有一个尖尖的笔头,戳在我们的身体上会觉得痛。有时尖尖的东西戳破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尖利的东西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 三、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东西有很多,如各种刀、树枝的尖头、筷子等,幼儿每讲一件
好多妈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早早地教孩子认识数字。最常用的方法是指着一个数字告诉他:这是4、这是5。 亲们,我实在不忍心说,这样的方法真的out了。来看看数学启蒙最好的办法吧,请遵循让孩子对数字感兴趣的方法循序渐进,先把算法口诀放一放。 入门——2~3岁就可以开始 观察孩子最喜欢的事物。比如小小费最喜欢小车。初学数学,我就让他数车。一共有几辆车、几辆飞机。甚至姥爷买了几个苹果。 还有一个方法是边场边学。在美国,儿童启蒙一开始是靠常数数儿歌入门的。在网上输入关键词counting song,有一堆,这些妈妈们可以自行下载。 进阶——生活处处是课堂 如果家有吃货小朋友,学数学是再好不过了。数学启蒙可以从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展开。比如吃葡萄,把3颗葡萄放在碗里。吃的时候,让宝宝先数一数。没吃饱,再给3颗
我们都说孩子“熊”是聪明的表现,好多不知所以的爸妈和老人都还在孩子淘气之后使劲夸:这么聪明,以后肯定有出息!于是各种被宠坏的小屁孩就出炉了。小时候被宠坏,长大了是祸害。可是有爸妈会说了,好多伟人小时候也可淘气了,让他自由发展说不定以后是马云二代呢。这话无言以对,乔布斯的养父母对他也是百依百顺的,也不影响他茁壮成长啊。 那什么孩子叫“被宠坏”,什么叫“聪明”呢?给大家列了几个特点,如果熊孩子是这样的,就不是好兆头哟! 1、对外人发脾气 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所以时常在家里发脾气。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发脾气,很可能是心底里觉得他是宇宙中心,是不好的征兆哟。 2、用你的东西和你谈判 很多聪明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好处,比如“我洗碗就带我去动物园”之类,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可是如果他用不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带我去动物园
来自大人们的“无聊”问题 在公共场合,大人们见到宝贝可能会问这问那,比如“你几岁了?”“这件衣服是谁给你买的?”“你叫什么名字?”这类“大而空”的话题,无法引起宝贝的兴趣,更典型的问话,如“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样的问题本身就不好回答。所以,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宝贝可能会干脆选择小嘴紧闭。 如果此前有过让宝贝不高兴的事情,或者大人们强迫似的要和宝贝交流,尤其会让宝贝不愿意多说话。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宝贝认识了一些字,大人们就让宝贝认这个字、那个字,直到把宝贝难住才肯罢休。很多时候,宝贝是已经学会了做一些事情,比如认字、做游戏,但是在大人们过高的期望面前,宝贝对他的本领也许还不够自信,所以宝贝会觉得很难像在家里那样,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别人交流。此时,如果平时陪伴宝贝的家人不在身旁,宝贝可能会更胆怯。 场景游戏锻炼胆量
自信胚子一:长得好看的 常常听说长得好看自带一亿,长得好看的孩子周围的人都宠着让着,比起颜值不高的孩子,肯定要自信一些。 听起来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天了噜,长得好看就一定自信吗? 小编不才,是兼职围棋老师,给小孩子上围棋课的时候,那些长得特别好看的小女孩,也没见特别有自信啊,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敢举手,站起来喏喏喏,好长时间说不出一个字,还搭配脸红。 题做错了别说批评了,小编连说都不敢,因为听到“错”这个字,小女孩就会哭。搞得小编只好换一个词,“不对”。这道题你做得不对!嘤嘤嘤,小编兼职混饭容易么? 倒是常常有长得不好看,黑又瘦的女孩子活泼自信的要命,上课不仅大胆回答问题还各种捣乱。 您要还觉得长得好看就会自信,就看看明星郑爽吧。 小编灰常喜欢她在《带你去看雷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来表现小桥弯弯的样子;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彩笔、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去小熊家做客 1、今天小熊过生日,小动物们都要去小熊家庆祝小熊的生日。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谁来了?(小兔)小兔走过了一座小桥,这座小桥是什么样子的呢? 谁来了?(小猫)小猫也走过了一座小桥,这座小桥是什么样子的呢? 又有谁来了?(小马)小马也走过了一座小桥,它经过的这座小桥又是怎样的呢? 二、这三座桥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都是弯弯的)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高度不同) 三、小动物们走过了弯弯的小桥 1、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变一
有妈妈说,有一次她跟丈夫因为某件事情发生激烈的争吵,当时气在心头,两人在家里摔东西。女儿被吓坏了,撕心裂肺地大喊“爸爸妈妈别吵啦,求求你们别吵,我害怕!”听到女儿的话,两人像触电般瞬间停止了所有动作,走过去安抚孩子。让她深感内疚的是,从此之后即使她跟丈夫平静地交谈,也会看到女儿紧张地看着他们。 父母为什么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肯杰斯博士以及相关学者做了一个试验,他们让一些1~2岁的宝宝由父母陪同在一个房间玩,然后让两名工作人员在门口交谈,这样的正常交谈并没有打搅宝宝们的玩耍。接着两人开始激烈争吵,这时房间内的宝宝们都停止了玩耍并往门外张望,不少孩子脸上都露出了惊恐的表情。工作人员停止争吵后,孩子们恢复玩耍,工作人员再次正常交谈,这时孩子们抬头张望,脸上露出不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外人的争吵都对孩子们造成这样的影响,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呢!
我们都很爱孩子,每天都在花心思计划,买新玩具,上早教班,去美术馆,策划亲子旅行。我们一直希望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希望可以让孩子看到更多、了解更多。于是,我们一直很忙碌,我们尽量抽出时间高质量陪伴,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给到孩子的最好。 但尽管这样,我们好像还是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呢。为什么他爱戳爸爸的鼻子?为什么总是饭菜放在头上?为什么每次都不肯穿鞋出门?是啊,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为什么”呢? 如果我问你,上一次你静静地观察孩子是什么时候?很多人也许都不记得了。是的,我们每天都很忙碌地看孩子,但也许好久都未真正“看到”孩子。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观察孩子的两大原则一个方法。 原则一:区分事实和观点 说到观察,很多父母第一反应就会说,我有观察的啊。上周我在公号发起了观察的收集活动,收到很多大家的分享,比如像下面这两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的作品,感受大面积的红色给人带来的热烈的感觉。 2、乐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尝试用大的色块创作作品。 活动准备: 1、《米罗的太阳》教学挂图。 2、颜料、刷子、画笔。 3、幼儿教学资源⑥第8~9页。 4、拼图1副。(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1)初步欣赏。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快速欣赏绘画作品,体验绘画作品带给自己的视觉冲击力。 (2)再次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欣赏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图案的美。 画面上都有什么?画里的造型像什么? 2、了解作品的名字。 看了这幅画,心里什么感受?心情怎么样? 你想
家庭教育中不需要法官 您好,拜读您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受益匪浅,又买了一本送给朋友,希望能帮助她教育自己的女儿。 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您书中有篇文章叫《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认为绝对不能体罚孩子。我有些不同意见,我认为不能单单是说服教育,体罚是必须的,而且很多教育专家也支持惩戒教育,因为在社会上不是也有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吗?没有处罚怎么行呢? 我女儿6周岁,我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制度。因为她不识字,于是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执行。比如孩子有一段时间没礼貌,讲道理似乎没有用,于是我和她一起定制度,如果再没礼貌,罚站十分钟。因为是一起制定的,女儿也不抵触,有一定的效果。 我是律师,参照《刑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原则,陆陆续续地定了一些制度,比如针对咬手指、咬嘴唇等坏习惯,处罚的方式仅仅是罚站,没打骂,但孩子的坏习惯慢慢
场景: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向你抱怨他一点也不喜欢XXX。 惯有回答:不要这么说,XXX和你一样是个好孩子。 父母这样说可能只是希望孩子不要总去指责别人,为了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着想,但是这样很可能会误导孩子对别人的判断力而影响到日后的人际发展。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和XXX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前因后果后再来进行安慰和指导,在安慰中教给孩子基本的社交原则。 场景:孩子这次考试的非常好,老师也表扬了他,同学也羡慕他,回家后迫不及待的向你求表扬来。 惯有回答:哇塞!你真的是最棒的。 父母表扬孩子一定要掌握一个小小的技巧,掌握好了既能让其不骄傲也能让其不灰心,父母应该这样说:哇塞,这次真的好棒,下次我们继续好不好!长期给孩子灌输他是最好的思想,用“最”来表扬孩子,如果有天孩子发现别人比他更棒,有次没有考好,可
根据一项权威数据的显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社会的影响占30%,学校的影响占20%,而家庭的教育的影响占50%,从一个人身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家庭是什么样的,而家庭坏境对孩子的熏陶必然会伴随一生。 朋友小宇是个小学老师,在一起聊天时爱讲一些学生的事情,其中有位家长让我印象甚是深刻。学生小M上课上课是个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的人,永远做不到3分钟,总爱搞一些小动作,有时更会去影响别人的同学,总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特别与众不同的问题,孩子是挺特别的,但是在课堂这种公共场合确实很不合适,朋友试着在保护孩子的“与众不同”时改正孩子的这个坏习惯,多次尝试后终是无果,无奈只能告之家长,希望家长从中教育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这位家长只是这样告诉了孩子:“老师说你最近表现的很棒,注意力和以前比越来越集中了,以前能坐下来一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咱们争取能坐下5分钟10
上周末和国内的表姐通电话,她说开学之后儿子就要升五年级了,功课不少,又得上课外补习班,时间太紧张了,所以有点儿想把他从足球队里拉出来。本来嘛,进足球队的初衷也就是为了锻炼身体,现在学校有体育课,平时周末也会和他爸一起跑跑步爬爬山什么的,已经完全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了。我说感觉小外甥还挺喜欢踢球的啊,上次在你家他还特意给我看了很多他们球队的照片呢。表姐表示无奈,“小升初”是个大头啊,奥数、艺考、英语啥的都得练,现在竞争那么激烈,还是得先抓好学业吧。 表姐的话让我一下子也找不到别的好理由来支持小外甥继续踢球,毕竟一所好的中学对孩子也很重要……不过挂了电话后,总觉得哪儿没对,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真的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么? 奥运背后的体育情怀 在刚刚闭幕的里约奥运,我们很多人都记住了:用了洪荒之力,对成绩非常满意的傅园慧,带给我们乐观的精神;直面结果
怎样教育顶嘴的孩子 1、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顶嘴多半是由于他们还没学会恰当地表达,父母没必要因此发火,更不能借题发挥,甚至因为自己遇到不痛快的事而迁怒于孩子。没法让孩子有效地停止顶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教育孩子时不免粗暴急躁,而这种不当的处理方法往往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 2、遇事冷静,赏罚有度 作为家长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要急躁,先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处治方法,不搞连带处罚,不翻旧账。赏罚前,要讲明道理,让孩子彻底信服。 3、主动了解孩子的意图 父母应明白,孩子向来都是很直接地用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的,从来不会遮遮掩掩。所以,在孩子顶撞你时,你应该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小家伙想怎样?”当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图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突然之间这孩子变得那么粗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画短直线和点来表现爸爸的胡子。 2.体验玩水粉颜色的快乐并能初步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会《爸爸长胡子啦》的儿歌、范画、水粉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欣赏爸爸胡子的图片,谈话导入: 今天我请了几位长胡子的爸爸来我们班做客,瞧,他的胡子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注意仔细观察胡子) 二、学画胡子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爸爸的胡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a.食指蘸一下,再到纸上点一点,点出爸爸的短胡子。(注意画短线的方法) b.食指蘸一下,再到纸上点一点,拖一下,点出爸爸的长胡子。(注意画完后要记得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纸棒推瓶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3、乐于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纸棒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装有水的饮料瓶若干(幼儿人数的三到四倍);纸箱两个;橡皮筋两条;木板若干。 环境准备:小树林若干(用饮料瓶做成);小路一条(用橡皮筋拉成或用线画);小桥一座(木板搭成);分别布置在活动地上。 活动过程: 一、自由练习,推饮料瓶。 1、幼儿人手一根纸棒,一个饮料瓶,分散练习推饮料瓶。 2、两个幼儿互相推饮料瓶。 3、一根纸棒推两个饮料瓶。 (教师重点提示,纸棒要推在饮料瓶的中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一些要面子的家长为了尽快的结束这场不愉快,被迫“屈从”孩子的愿望;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被孩子吵得闹心,从而怒火万丈,大发雷霆,骂两句也就算了,动手的时刻也是常见。 这两种方法的确能使孩子获得平静,但这都只是暂时的,而且孩子是口服心不服,指不定什么时间又出来“兴风作浪”了。严重的是给孩子的内心埋下深远的后遗症。可以这么说:前者,孩子掌握了“征服”家长的秘诀;而后者,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同时家长的内心也不好受。 愿望得不到满足,其实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并非意味着孩子的性格上有什么缺陷。 发脾气这种行为也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一般来说,幼儿从一岁多开始就会出现脾气大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和运动能力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孩子想要什么却没有耐心等
孩子写作业慢的主要原因如下: 1.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2.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3.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4.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5.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6.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7.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对策: 对于孩子的学习状况,父母要慢慢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文具要事先准备好等。但这只能治标。真正要治本,要让孩子做事有条理的话,还得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全方位要求孩子,慢慢地从各方面放手,要让孩子自己学着照顾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父母不要手太勤,忍不住帮孩子去做,要学着做一个懒妈妈,甚至可以让孩子适当帮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娈得能干起来,条理性也会越来越好。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所
很多父母知道“延迟满足”这个词,但是对延迟满足的含义或者如何实施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父母看到延迟满足,就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好,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是他们以为延迟满足是一种教育方法,也就是“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通过这种教育方法,他们希望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样的理解引起了他们深深的困惑,以下都是他们的疑问和纠结:? 我本来可以满足孩子的,但是用了延迟满足的方法,总是不满足他,结果导致孩子觉得我在故意刁难他,越来越不信任我了。 ? 为什么要故意给孩子设置障碍,实行延迟满足呢?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拒绝并说明理由,合理的要求为什么要刻意拖延?更麻烦的是,要求合理还是不合理其实只是我们的判断,那么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又如何来判断呢? ? 我实施了延迟满足的方法,效果却并不好。我总是在孩子有要求的时候跟她说,再等几分钟或者再等几天。有时候会要求她做了某件事,才可以得到某样东西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时钟,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合理安排时间,尝试制作时钟。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示范用的时钟一个。 学具:一、二组:“看图画指针”材料纸;三、四组:“做钟面”材料钟面、时针、分针、图钉、橡皮泥;五、六组:“看时间牌画指针’材料纸;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时间牌。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发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出示实物钟) 二、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一)、观察时钟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问:1、钟面上都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