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观察脊柱,了解脊柱的基本姿态和作用。 2、知道保护脊柱的简单方法,养成保持正确坐、立、行姿势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听音乐,带领幼儿做前俯、后仰、左右侧等动作。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是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脊柱) 二、播放课件,引出脊柱; 1、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的脊柱长在哪里?是什么样的? 2、幼儿两人一组,感受脊柱的位置和基本形态。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脊柱。 4、教师小结:脊柱在人体背部的中间位置。脖子后面的是颈椎,连着颈椎一直连下去,一节一节的,像管子一样的就是脊柱。 三、师幼讨论,初步了解脊柱的作
泥塑、绘画、书法、钢琴、羽毛球——这个暑假,可可的妈妈为三年级的可可花费近4000元报了5个兴趣班,她无奈地说:“附近的孩子几乎没有不在暑假报班的,咱孩子不报,连个玩儿的小朋友都没有,再说,还得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呢!”在我们周围,尤其是近年来,像可可这样奔走在各类培训班之间度过暑假的中小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孩子不情愿、家长也是苦不堪言。越来越苦涩的暑假夺去了孩子们金色童年中仅有的那点快乐时光。这样的暑假会给孩子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又有哪些苦衷?这种现象又反映出怎样一个社会状况? 半夜排队抢占暑期班名额 7月上旬的一天,一家知名外语培训学校的分校在我市兴华街一座商业楼中“开张”,为了吸引生源,校方给出了前50位报名者学费减半的优惠条件。附近居住的
1、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2、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
男子汉教育存在的误区 男孩情感就一定比女孩坚强 有些父母认为男孩子应该多磨练心志,所以在教育时对男孩会更加严苛。父母可能更倾向于在女孩面前表达爱,对于男孩,则是爱在心中少开口。 其实,孩子的心灵都是脆弱的,幼儿自我的认知还未完全建立,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的爱,有利于他们建立自尊、自信。所以爸妈们,男子汉的成长也需要爱支撑,记得多向孩子们表达内心的爱。 男孩子就应该多经历挫折 遇到挫折,克服困难,是男子汉的必经之路。由于挫折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不免让部分心急的父母产生一些想法:人为地让孩子面对更多的挫折的。 但是人为地为孩子创设一种虚假的环境,容易显得刻意,挫折的意义大打折扣,其实过多的挫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自卑感,让他们陷入悲观的情绪。 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或许对于不会说话,或者不会主动沟通的孩子家长来说,最希望得到答案的问题是:怎样让孩子迅速学会主动沟通?怎样减少孩子的行为问题? 尤其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他们什么时候才会主动跟我们沟通? 让我们来帮你,从一张图片开始……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 ▼ 用一张图片开启孩子的主动沟通 作者|边琼霞 医学硕士 中国大陆首位获得美国PROMPT言语治疗技术与运用两项证书; 美国PECS自闭症图片交换沟通两项证书; 美国Talktools口肌治疗两项证书; 美国SCERTS MODEL自闭症情绪行为干预培训证书; 美国RDI(人际发展干预)认证咨询顾问。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ndy Bondy 和言语病理学家Lori Fr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在教育孩子上面没有什么经验,那么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避免教育的误区呢?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以下三件事,聪明父母要注意避忌: 错位一:让分享退居二线 小区的绿地旁,天天和妈妈拍球,球从妈妈手里传过来,天天没接住,跑着去捡。就在这时他看见了正在摆弄着玩具推土机的苗苗,顿时忘了球在不远处等他,上前一把夺过苗苗的推土机。苗苗正玩在兴头上,被这突如其来的“抢劫”吓了一跳,一时不知所措,但瞬间就反应过来了,生气地对天天说:“这是我的,给我!”天天一言不发,紧紧地把小推土机抱在胸前。苗苗伸手去掰天天的手,天天反而抱得更紧。 苗苗妈静静地看着两个孩子的争执,看来是想让孩子自己解决这一纠纷。苗苗无助地看看妈妈,急哭了。这时站在一旁
于是,从孩子出生起,夫妻俩就确定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教育分工。 比如说:孩子看到咳嗽时喝的那种甜甜的糖浆,心血来潮想要喝,萧萧就哄着说:乖宝宝,这个生病了才能喝,不生病不能喝哦。 孩子还要闹,旁边的大军就会大喝一声:那不能喝,别闹了! 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萧萧哄了半天,直到拿出一个棒棒糖才让孩子止住哭声。 随着孩子两岁这个所谓的人生第一次叛逆期来临,大军的白脸教育法使用频率更高了: “地上凉,我说了不能光着脚在地上跑,听见没有!” “窗纱太脏了,你看上面多少灰尘?不能摸!” “谁教你打人的?再打人爸爸就生气了!” “不能碰别人的东西!非得打屁股你才记得住?” 严父慈母,这是萧萧和大军认为很理想的家庭教育标配模式。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问题来了:孩子不仅不害怕爸爸,反而抵触和讨厌爸爸了! 大军下班回来跟孩子打招呼说“宝宝好”,正跟萧萧玩得开心的孩子一下子不开心
经历了幼儿校车事故、幼儿性侵、幼儿走失...这些事情,总结出一点,父母千般照顾,不如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是的,只有学到手的本领才是真正的本领,很多时候,父母的千般照顾,反而害了孩子,很多孩子一开家人的视线,就会显得手无足措,社会这么复杂,让孩子学习自我保护,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如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爸爸、妈妈六个大人看着一个宝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不但幼儿的衣食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同时也肩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又或者明知是危险的事情,为了让孩子高兴达到孩子的要求,在自己保护的前提下依然去为之,孰不知在没有大人保护的前提下,难道孩子就不会去做?将孩子裹在这种爱的保护罩中。却不知是溺爱,这种保护要么使幼儿更加胆小,不敢探索;要么使幼儿更加好
让孩子学会知礼感恩 我们在给孩子寄予那么多期望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心态。懂得礼仪,学会爱和感恩,做一个善良、有诚信、坚强乐观的人。良好的个人修养,既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个人素质的完美体现。也许未来并非一帆风顺,但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并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却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不可缺少的自信心 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首先要给予他充足的信任、尊重和欣赏。生活中遇到一些挑战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尝试。即使刚开始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要轻易的否定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孩子,不凡事奢求完美,也有助于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当然,自信≠自负。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信的时候,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孩子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适当的挫折并没坏处 生活中,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并不是什么坏事。有
最近在与一位营销大师在聊天时,我们把市场营销行为和孩子打交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想要放弃时,把我们的孩子当成我们想要卖产品的那个客户,你就能有极大的耐心认真的对待你的孩子。 如果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把孩子看成客户,那么你就不会再去抱怨孩子不好管教、孩子总是惹怒我们、总是有一大堆的问题。 就像你的甲方、你的客户,不也总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吗?你不也是在想着如何帮助你的客户解决问题吗?也会去满足各种无理取闹的要求吗?不也是想着如何更好的寻找解决方案吗? 1.我看到了不同的方式。 当给客户做产品报价时,当客户质疑我们的报价时,我们会从我们的产品的利益点和客户的需求出发来解释报价。比如:这是我们认为最合理的报价,虽然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方式,报价也突出了我们对产品的理解,当然我们也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 是的,报价错误没
最近有两部剧一直在追,《小别离》和日剧《贤者之爱》,今天先来讲讲后者吧。 简单的讲,就是女主的闺蜜夺走了她的男友,二十年后女主将闺蜜的儿子培养成自己情人的故事。而这部剧,看后竟然也能悟出一些育儿之道。 真由从小就家境很好,父亲是一位有身份的出版社编辑。真由长大以后也成了编辑,做到副主任级别,手上有畅销书作家资源,算得上职场成功的女性,不过40几岁还没有结婚。 下班后,她到了酒店,拿钥匙、上楼、开门、进浴室,一气呵成。显然她不是第一次来了。 浴缸里躺着的是,和她有巨大年龄差的小鲜肉直巳。 真由帮直巳擦干身体。 她不是他的妈妈,是他的情人。 直巳是真由好闺蜜百合的儿子。真由这么做,源自一场谋划了20年的复仇计划。 20年前,真由还是小女孩,隔壁搬来了新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并尝试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音乐及相关图片制成的ppt 活动流程: 情景创设--学唱歌曲--轮唱歌曲--游戏结束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上一次我们请小猫到我们班来做客,谁还记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猫? (回忆故事,引入话题) 师:就要上小学了,拖拖拉拉的习惯可不好,早睡早起才会身体好,才会更有精神学习。 2、它今天上学又迟到了,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憋回去,容易内伤 熊孩子又哭哭啼啼没完?你又在吼他“憋回去,别哭了”?孩儿他爸他妈,让你哭到一半憋回去,你能做到吗?孩子真要在你的呵斥声中突然不哭了,要么是吓得不敢哭了,要么是更憋屈了!内伤后患无穷啊! 有的家长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小孩——很少哭闹、乖巧懂事,却不知那些表情严肃、少年老成的孩子,有时内心压抑,却顾虑感情的宣泄,有时会产生交际障碍,严重的甚至因心理压力过大而最终爆发(如暴力行为) 而习惯了压抑、不会哭的孩子,一旦忍不住,在哭泣时也是抽抽搭搭,难以释放情绪,甚至会伴随咳嗽、呕吐等现象。且要许久才能醒神儿,情绪转换慢,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哭一哭,更健康! 家长须知,有时候孩子哭哭更健康!哭是孩子正常的表达,是对负面情绪的宣泄。会哭的孩子往往更善于表达感情,孩子哭完后心里往往会更轻松。哭得痛快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会用“我用xx颜色做xx送给你”的句式。 2、理解故事,掌握特定句式。 3、体会朋友间的友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树叶房子图片。 2、一张蓝色透明玻璃纸(能遮住三间房子)。 3、人手一张玻璃纸(红、黄、蓝、绿任选一种)。 4、人手一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看看彩色世界,引出故事名称。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有色玻璃纸观看周围的景物。幼儿交换玻璃纸,并自由讲讲“我看到了xx颜色”。 教师:小朋友,你看到彩色的房子了吗?小猪的好朋友送给它三间各种颜色的房子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房子吗? 2、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并针对故事提问。 教师指导幼儿逐页翻阅幼儿用书。 教
晚饭后,果果在小区里骑小自行车,妈妈担心他碰着乘凉的人,要求他在小范围内骑,可还是不小心倒在一位爷爷的脚边上。妈妈拉起果果说:“快向爷爷说对不起!”谁知儿子大声说:“谁让他不注意点,在我后面走啊!” 妈妈惊讶得张大了嘴巴,3岁的儿子竟然学会了强词夺理!这以后哪还管得了啊? 强词夺理是学来的 宝宝强词夺理,大都是学来的。跟谁学的呢?父母、家庭、小伙伴,都是宝宝“强词夺理”的学习范本。 1.父母 想一想,你有没有在宝宝面前表现出强词夺理的样子啊?如果有过,那么宝宝看在眼里,就记在了心上,甚至觉得强词夺理的样子很酷,然后就寻找机会表演一番。 举个简单的例子。爸爸感冒了,需要戒烟。但是他忍不住,于是拿起一支烟偷偷抽了起来。妈妈看到了,教训爸爸没出息。爸爸强词夺理:“谁让你不把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2、了解妈妈的辛劳,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用实际行动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晨间谈话活动围绕感恩母亲的话题:妈妈的生日、爱好习惯、我怎样让妈妈开心等等。 2、教师和家长共同给幼儿讲述爱妈妈的一些故事,也可以观看一些教育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母女情深》等。 3、与幼儿共同协商选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材料,布置节日环境、编排节目等等。 4、制作花、贺卡、项链、画画所需要用的各色纸、油画棒等。 5、事先在家与妈妈说说怎样的饮食习惯会让自己更健康,并与爸爸一起查阅各种资料,鼓励孩子和爸爸在母亲节这一天一起动手制作,送给妈妈妈妈健康的一餐。 活动内容:
儿童阅读,指导的重点不在儿童,而在父母。父母对读书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热爱读书,那么,父母至少应该了解三件事: 第一件事,父母要了解读书对孩子的意义。 一些父母对孩子读书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孩子阅读能迅速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等。所以,父母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而父母则希望他们看有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父母多谈的是“教育功能”,谈的是“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但如果我们能冷静地面对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是一个神话。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是哪本书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现在又有哪本书能改变你的孩子的一生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媒介选择。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听录音带,甚至可以进入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体验长颈鹿与小乌龟做朋友的喜悦心情。 2、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背景图;角色图片:长颈鹿、小猪、小乌龟、牛大哥;小铃铛、画有小乌龟笑脸的气球。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名称,产生悬念名称 1、长颈鹿长的怎样?(太高了)小乌龟长的怎样?(太矮了) 2、长颈鹿和小乌龟能成为朋友吗?(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最后他们成为朋友了吗?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一)老师出示背景图、角色图片,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长颈鹿长的太高了”到“可是,一个这么高,一个这么矮,
第一,不有求必应。 当幼儿进入认知时期开始,父母对于其要求必须有理智判断之能力,若是要什么给什么很容易让孩子认为,每个人都要对他好、给予他想要的东西,所有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就容易变成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所以,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轻易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第二,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常观察到家庭的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夫妻之间容易会有一些生活摩擦或教养观不同,父母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以免让孩子产生不知所措之不安全感,甚或孩子会因父母的教养观不一致,产生投机心理,形成表裡不一的错误价值观,身为父母的你我切忌在孩子面前吵架。 第叁,不带坏情绪回家。 由于现代工商业社会繁忙,双薪家庭已是趋势,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很容易将上班的情绪带回家中,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现在有很多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妈妈要理智温柔,不可以随便发脾气;要懂心理学,以便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妈妈要做孩子的好榜样,不要追剧不要八卦要多看书。 面对熊孩子,妈妈要有耐心、有爱心、有方法,不要简单粗爆。妈妈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围着老公孩子转。孩子喜欢漂亮有品味的妈妈,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味,学会化妆......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成功的妈妈、完美的妈妈、好的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理论看起来很美,也很正确。 然而,实际上呢?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有不同的个性脾气,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每个妈妈都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为孩子改变自己,但我们依然做不到完全没有脾气、不表达七情六欲里的负面情绪、能温柔地接纳生活的所有、能在人生任何境遇下都保持温柔慈悲的模样。 我们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