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妈妈说:“我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我怎么让他听话一些、乖一些呢?” 我问妈妈:“咱们好好想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孩子有什么爱好或特长呢?” 妈妈沉默良久,说:“他体育很好,篮球打得不错,短跑速度也快;虽然成绩总体不好,但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平时在家里会主动打扫卫生、洗碗,我身体不舒服时,还会监督我吃药。” 如果这些话不是出自同一位妈妈之口,我们是不是根本想不到这是同一样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劣势,作为父母,最怕的就是被孩子的“缺点”蒙住了双眼,渐渐把孩子的优点也看成是“缺点”的催化剂了。 初中有位同学,成绩每次都是全校前三,性格开朗、处事大方。他爸爸知道他喜欢英语,每次来学校看他,都带来英语读物或者英语辞典,鼓励他英语方面的学习。 不了解的人,以为他有一个好家庭
“刁蛮”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讲道理,生活中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有年长的也有年幼的,有男的也有女的,通常来讲,女性多于男性,孩子多于成人。 随着溺爱的横流,现今的“刁蛮女”越来越多,百“刁蛮女孩”和“刁蛮公主”,竟都有200多万个条目,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站在雪糕柜前,索要一个情侣装雪糕。母亲极力劝说她挑选一个小点的,孩子开始不予理睬,紧接着便大吵大闹起来。她用脚踢母亲,将母亲拿在手里的雪糕扔在地上。她踢雪糕柜,也踢企图劝说她的售货员。她在商场中大叫,丝毫不理会周围人的目光。父母拼命地想阻止,孩子的火气却越来越大。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并不鲜见,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孩子,为了得到某种玩具或食物,在商场大吵大闹,或赖
幸好你来了 你还挺有眼光的 恭喜你的孩子有一个爱思考、想探索的大脑呢。虽然有时候他们的问题,问得我们都不!知!道!啊!从早到晚,天天追着我们问为什么,你当爸妈是万能的么?比如小小费问小汽车为什么要趴着走,而不能立着走,你说我怎么回答呢? 很多孩子问问题,是在探索、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当然有问问题的权利啊,所以即便面对好多我们都不知道的问题,必须尊重孩子提问的权利。哪怕我们不知道,也可以尽量诚实嘛。不懂就是不懂,也没什么丢脸的。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去查资料,观察,或者为孩子准备一套好的百科全书。 比如遇到我不知道的问题,我就诚实地说,这个问题妈妈不知道。但是这里有一本百科全书,你可以查好以后告诉我吗?我也想多学习一点知识呢。 同学的孩子乐乐也喜欢问问题,他很喜欢鱼。于是同学买了一个关于鱼的图谱,有解释、说明,一开始是带着乐乐看
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以下是过来人总结的孩子最不喜欢父母做的8件事,父母们对照一下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 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
谁说放假一定要写“假期作业”? 文=尹建莉 假期来临的时候,就是数以千万计家长和孩子为假期作业而纠结痛苦的时候。暑假以来,我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和收到家长们的来信中,总被问到这个问题:孩子不想写假期作业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所能给出的回答就是,请交给孩子自己安排,允许他们安排不好,也要允许他写不完。如果担心到学校不好交代,家长可以代写。总之就是不要让暑假作业为难孩子,避免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这样才有利于他新学期对学习有基本接纳的心态。 一 “假期”还是假期吗?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假期”的基本含义是排除工作的;如果在这个时间有的人还必须得工作,那就是一种非正常状态,需要领双倍工资来补偿。包括学校的教师,放假也意味着休息,为什么单单是孩子们,最需要自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知道寄生虫的名称,了解寄生虫病的一些症状。 2、通过听故事、看图片、讨论等形式,了解寄生虫病产生的原因;通过竞赛游戏,知道预防寄生虫的简单方法。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有关寄生虫病的竞赛题目、蛔虫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蛔虫的图片,知道蛔虫是寄生虫的一种。 ⑴ 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⑵ 启发幼儿讨论:你知道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2、教师讲述故事,使幼儿了解蛔虫是怎样产生的,以及蛔虫的危害。 ⑴ 教师讲故事,并提问: ① 小胖瘦了,为什么会瘦?他得了什么病? ② 医生从小胖的大便里查出来什么? ③ 蛔虫是怎么跑到小胖的肚子里去的?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数的概念。 2、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相互关爱的意识。 3、增强孩子们的平衡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每次运5块“砖”与搭房 2、 教学难点:搭房 活动过程: 1、游戏前的准备。准备“砖”、小车四个、房顶四个。 2、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讲述游戏规则。每组8人,由4人搭房,4人合力运砖。 ① 运砖的孩子两人一辆车,车到砖厂,就由2名同学装车,然后由2名孩子运到建筑场地,由4名孩子搭房。 ② 比赛以最后房子的高度和完成的时间决定胜负。 ③ 得胜的一组可以得贴花一
孩子的成长和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一样,不会一帆风顺。家庭教育心理学者认为,孩子每一个“不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父母的关注,呼唤父母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情绪,以使他们更好恢复平静。当孩子出现“不正常”表现时,父母要做的是利用积极的倾听给予孩子关注,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谓倾听孩子,就是当孩子“无理”时,做父母的不但要保持态度的平和可亲,还要耐着性子去关注他,帮助他“发泄”不良情绪。这种倾听看起来很像纵容孩子,是吗?不过,倾听孩子绝不意味着纵容孩子,而是有限及时的积极关注。 倾听的目的 1、倾听孩子是为了帮助他摆脱负面情绪,让他恢复正常思维能力,从而能够理解和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或建议。如图:杯子就如同我们的收集信息的容器,水就像是信息。我们保持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清空一切个人原
20年前,虽然我是考了托福GRE,拿着全额奖学金到的美国,但是初到美国就遭遇滑铁卢,学了十几年英语,居然听不懂。 经过将近20年的探索,我明白,中国式“聋哑英语”败在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教育上,所以我一直倡导大家摒弃看着“牛奶”二字学“milk”的错误英语学习方式,转而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英语。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英语呢? 任何语言都是从磨耳朵开始的! 听(listening)是语言的第一技能,听不仅是一种学习行为(learned behavior),也是一种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它既包括听到声音的能力(hearing),还包括集中精力去听的能力(attending),在此基础上才有辨音(discriminating )、理解(understanding)和记忆(remembering)的
为了很好的处理同伴欺凌所带来的恐惧,你应该未雨绸缪,那些聪明的人往往事先便在脑子里盘算好了遇到问题该如何处理。因此,鼓励你的儿子从现在起为将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彼此依靠是关键。要有一两个可以彼此信赖的朋友,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则坚强无比。 培养长远的眼光。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与周围的人相适应似乎是难以承受的。但你应该让他考虑下面这些重要的问题:五年后,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是否很重要?上帝对你的看法是否很重要?鼓励他不要过分在意眼前的困难,而重点是关注终点线。 教会他计算代价。任何行为都是有代价的,而且结果不可能总是公正的。帮孩子思考一下他眼前的选择将会怎样影响他的前程、家庭,以及他未来的妻子和孩子。你应该问他,“你的选择是否会给你的身体带来危险?是否
1.球类 6个月:宝宝对球通常很有兴趣,一方面是专心地注视圆圆的、会滚的东西,另一方面是享受触摸、抓拿球的乐趣。所以,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可爱又有不同质感的球,比如由不同材料拼接而成的布球,或者上面有凸起的按摩皮球等。 12个月:此时,宝宝喜欢和人面对面坐在地板上,一起玩滚球的游戏。再过一段时间,他也许会具备扔球的能力,当然,都是无目的和目标的随便扔。但是他却不厌其烦,你要准备足够的耐心帮他不断捡球。 18个月:大多数麻麻都觉得这个时期,自己更像为一个手球运动员做陪练。没错,宝宝现在已经是扔球的高手,技术熟练,而且很有力度。他不仅喜欢将球举过头顶再用力扔出去,还喜欢和你一起玩互相传球的游戏。 2岁:宝宝投球技术越来越精确了,现在他要开始一项更有难度的练习——用脚踢球。重心低的优势,让他具备了足球运动员应有的素质,所以踢球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讲述故事中角色对话。 2、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 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进入主题。 (音乐响起),带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玩。出示背景图。 二、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问:谁在小树林里?干什么? 讨论后总结: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树林里高高兴兴地玩着。(学习词“高高兴兴”)。 2、插入老虎。 哎呀!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小兔子们怎么办? 总结: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学习词“窜”)。 3、它们逃到了河边,怎么办?谁会来
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上街,一个孩子7岁,一个孩子4岁,途径地下隧道时,迎面看见一个老妇人从肩上的挎包里掏出电话,后面一个戴着帽子的年轻人趁机将手伸进了老妇人的挎包里。 这时妈妈身边的两个孩子也发现了小偷的行为,作为父母,如果你带孩子遇见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带着孩子快步离开?还是见义勇为阻止小偷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牵着孩子的手,这位妈妈立即上前提醒了打电话的老妇人,还斥责小偷让他的手从老妇人的袋子里离开。老妇人说了声“谢谢”后就离开了。但愤怒的小偷并没有因羞愧而落荒而逃,而是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揪着那位妈妈的衣领一阵踢打,两个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 沮丧的妈妈安抚了两个孩子后,继续往前走,没想到小偷还不解气,再次返回往年轻妈妈的脸上吐口水…… 这个妈妈的举动,一方面是出于正义,另外一方面是孩子们都看着呢!但结果是孩子却因此受
活动目标: 1、对大自然的复制现象感兴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复制某一自然物。 活动准备: 黑色或棕色蜡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拥抱大树 来到户外,每个人寻找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做上记号,并与之拥抱。 师:闭上眼睛,用手感觉树皮的质地,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给树干画素描 师:每个人喜欢的树不同,摸上去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用什么办法能把大树的树干样子一摸一样地记录下来。 介绍拓印地方法:把纸蒙在树皮上,一手紧按纸,一手用蜡笔在纸上摩擦,只要用力恰当,树皮的样子就会显现出来。 幼儿各自拓印树皮。引导幼儿设法用各自的方法画上该树木的记号。启发幼儿将作品与原物进行对照,看看是否相象。 三、把
帮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 要找一找孩子形成粗心习惯的客观原因,因为习惯都是环境造成的,要改变习惯,自然要从改变环境着手。例如,家长是不是细心?家庭环境是不是有条不紊?有没有规矩?有没有要求?是不是溺爱?是不是纵容? 粗心的原因有哪些: 1、心理素质较差 心理素质不佳的孩子,遇到考试就容易紧张和激动,有时爱发脾气,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佳的表现。孩子自信沉稳冷静,这些都是心理表现。平时学得好,到了考试就考不好,这就是受心理的影响。 2、学习习惯不好 平时学习时,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如做计算题时,在草稿纸上乱写乱涂,没有条理性,最后计算出来的答案还找不到。这些也是造成考试粗心的重要因素。 3、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容易分神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由于孩子年幼,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20到40分钟左右。有时候孩子学习起来就貌似专心,其实已经走神。比如:孩子对声音很敏感
我们说到熊孩子就是那种非常调皮和捣蛋的,同时让家长哭笑不得的,但本身应该是充满善意的孩子。萌动体能主张孩子多动,所以熊孩子在小编来看,只是换个方式做运动罢了! 我们熊孩子的始祖,原野新之助。 小编怀疑是不是蜡笔小新看多了,所以才出现那么多的熊孩子,过分捣蛋呢,也不是好事,甚至很多大人都很害怕熊孩子到自己家捣乱,简直是nozuonodie! ? 熊孩子都在这里 今天小编在周末为大家献上熊孩子出没搞笑图片,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捣蛋事情,也许会让你想到对付熊孩子的方式。 爸爸说,肚子应该得多点墨水,我们涂在脸上是不是有点不太对 让路,让路,疯狂过山车来啦!!! 敢打我,喵了个咪的! 欺负伦家,喵了个咪的! 一起森巴舞, 拨走不满
要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正确引导和鼓励孩子。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替代包办宝宝的一切,这样是的教育方法是不正确的呢。 不要因为上班就对孩子感到内疚 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上班一族便对孩子产生愧疚之感,更不要因为自己在孩子的问题上稍有疏忽便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惋惜、自责,这只会使孩子对你有更多耍性子的借口,或者说会留给孩子继续依赖于你的余地。 提示:面对家人时也要始终保持着那份自信。请记住,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才是对家人及自己的最大鼓励。 命令般的语气会令孩子的心情变坏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发号施令或指手画脚。因此,在打算与孩子共同完成某事或希望孩子处理某事时,记得要婉转地对其加以劝导,而不是采用强硬的语气发布命令,最好能够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或是建议,使孩子自觉地做出处理。 提示:人的心理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如同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粘小兔子耳朵的方法。 2、知道将废旧材料收放到纸箱内。 3、体验操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收集有关兔子的各种资料,了解小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 教具准备:彩色手工纸、胶棒、抹布、彩色油画棒、大兔子头饰、操作卡每人一份(操作单上描画一只缺少耳朵的小兔子)音乐《小兔乖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引出小兔子乖乖。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吧! (2)小白兔是怎么样走路的呢? (3)小兔子的眼睛是红红的,那他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引导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不少这样的家庭:父母特别爱发脾气、孩子也爱发脾气,有时候父母莫名其妙的就来了脾气。很多家长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在生活中却从没有想过要去更改。其实不管一个成年人如何努力的去了解一个孩子,孩子的世界总是让我们费解,生活中他们有若干自己的小逻辑,这些小逻辑在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而家长呢,有时候很难理解孩子的那些小逻辑,所以才会阶段性的/间歇性的严厉的爆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在家庭关系中,孩子和父母都能减少发脾气?父母和孩子能够更河西的相处呢? 有! 当一个父母在生活中,当孩子的各种看起来是无理取闹的小逻辑在运转时,家长只要深呼吸,然后真诚的对孩子说:“孩子,我明白了,你感到了_____” 比如孩子在想要发脾气时说:“孩子,我明白了,你心中有怒火,你想要发脾气对不对?”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发脾气时(或者各
这类的话就是餐桌禁忌,因为它会将食物贴上标签,更糟糕的是,孩子会认为必须先吃难吃的,才能吃好料的。避开五句话,给孩子正确的用餐观念。 家长在餐桌上对孩子说什么话,就跟上什么样的菜一样重要,因为家长传递出来的饮食和用餐观念,将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那到底要如何才能确保传递的讯息正确?《晚餐简单做全指南》(Cooking Light Dinnertime Survival Guide)一书的作者莎莉.库哲克(Sally Kuzemchak)于美国《Parents》杂志中撰文指出,父母在餐桌上应避免以下这5句话: 1.你再吃一点就好! 家长常认为孩子还没摄取足够的营养食物,或是觉得孩子们吃了太多土豆或面包,饮食不够均衡,“我以前也用过这样的方式,但就在几年前的某一天,当我们聚在餐桌前吃晚饭时,我儿子突然问我一句:‘我还要吃几口才够呢?’,当下我才发现,这